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70年代国外开展用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某些恶性血液病以来,在近20年中此项技术有了长足进展。已有大量资料证明,骨髓移植能治愈不少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及某些其他致命性血液病。每年接受自体骨髓移植(ABMT)治疗的病例数不断增加,累计已逾万例。近10年来,骨髓移植技术日益成熟,临床应用范围也趋扩大。目前许多实体瘤如乳腺癌、  相似文献   

2.
自体骨髓移植(ABMT)已成为可能治愈恶性淋巴瘤(ML)和白血病的方法之一。近10年来我们采用高剂量化疗、全身(或淋巴组织)照射及ABMT治疗19例ML和3例白血病取得显著疗效。本文动态评估ABMT前后骨髓及外周血细胞形态学特点,以探讨ABMT后造血功能重建的规律及其有关因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自体骨髓移植(ABMT)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病最有效的手段,采集骨髓是ABMT非常重要的环节。我院从1988年以来共进行50例恶性血液病ABMT,现将ABMT中采髓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化疗、放疗及生物治疗等传统治疗都是针对肿瘤细胞本身。然而,实体瘤不同于血液系统肿瘤,必须通过血管从宿主获取营养。实体瘤由实质和间质组成,后者包括支持组织和血管,显然,针对间质的治疗措施也有间接的抗肿瘤效果。本文结合文献,概述肿瘤血管的特点及抗血管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冷循环射频在治疗胸部实体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23例胸部肿瘤患者分别在CT导引或手术直视下,分别以单极或多极穿刺针穿刺瘤体,分点一次或多次对肿瘤实体行射频治疗.术中观察射频前后瘤体CT值及邻近组织改变情况,术后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1个月后复查CT了解肿瘤大小变化. 结果 23例实体瘤患者中,显效15例(缩小>原瘤体1/2),有效7例(缩小<原瘤体1/2或无改变),无效1例(瘤体增大或临床症状恶化).23例射频治疗中4例出现气胸,4例出现少量胸腔积液,18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病灶区疼痛及发热. 结论 冷循环射频治疗在消除胸部小的实体瘤及大的实体瘤减张方面疗效确切,且可反复操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植入性药盒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概述了药盒的类型,放置方法,适应证和并发症,着重介绍了实体瘤的治疗效果和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自体外周血干细胞联合自体骨髓移植 (APBSCT ABMT)与单纯自体骨髓移植 (ABMT)后造血功能重建及有关临床指标。方法 :以 10例APBSCT ABMT及 10例ABMT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结果 :移植后APBSCT ABMT组与ABMT组白细胞 >1.0× 10 9·L 1、中性粒细胞 >0 .5× 10 9·L 1和血小板 >5 0× 10 9·L 1的中位数时间分别为 10、11、13d和 15、17、2 0d(均为P <0 .0 5 )。输血浆量及血小板量APBSCT ABMT组明显较ABMT组为少 (P <0 .0 1)。伊米配能使用率ABMT组明显高于APBSCT ABMT组 (P <0 .0 1)。出血发生率及程度两组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住层流病房时间APBSCT ABMT组明显较ABMT组短 (P <0 .0 1)。但血红蛋白下降程度两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APBSCT ABMT可加快造血功能重建速度 ,并降低严重感染和出血的发生率 ,减少血液成分输注及抗生素的使用 ,缩短住院时间 ,同时可利用骨髓进行体外净化 ,因此仍不失为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自体骨髓移植(ABMT)得到广泛开展,技术日益成熟。其疗效明显优于化疗,提高了白血病及其它恶性肿瘤的长期生存率和治愈率。由于ABMT采用的预处理方案中的药物剂量比常规化疗效量高出数倍及数十倍,容易伴发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对这些并发症的防治是自体骨髓移植能否成功的关键,值得重视。骨髓移植后带状疱疹(VHE)感染发生率较高,甚至发生全身播散VHE感染。本文报告我科3例ABMT后发生VHE的治疗、护理情况。1 临床资料 我院1993年1月到1996年5月为2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了微波体外净化的ABMT。在26例ABMT患者中有3例伴发带状疱疹感染,男2例,女1例,年龄在20~45岁。并发带状疱疹时间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RP定量检测在感染及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免疫沉淀法定量测定376例感染患者及295名恶性肿瘤患者(其中血液系统肿瘤123例、实体瘤172例)血液中CRP水平,以CRP〉10mg/L设为阳性。结果感染组及肿瘤组阳性率分别为87.8%,65.8%(血液系统肿瘤组及实体瘤组的阳性率分别为67.5%、64.5%);患者的CRP定量均值分别为:感染组58.79mg/L、肿瘤组51.05mg/L,血液系统肿瘤组48.53mg/L,实体瘤组52.93mg/L。结论感染及肿瘤的CRP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感染患者CRP定量检测均值高于肿瘤患者,但血液系统肿瘤与实体瘤之间差别不大,CRP定量检测对恶性肿瘤及感染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实体瘤快速生长,中央区血供不充分,导致乏氧区存在.而乏氧肿瘤细胞是影响肿瘤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乏氧显像剂能选择性地滞留在乏氧组织或细胞中,通过PET或SPECT可无创性评估实体瘤的乏氧状态,对肿瘤的治疗指导、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该文简要介绍了乏氧显像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不同的光疗疗法治疗皮肤血管性疾病的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可变脉宽532 nm激光,脉冲染料585 nm激光,IPL强光治疗系统和铜蒸气激光光动力学疗法(PDT)治疗鲜红斑痣、草莓状血管瘤、葡型性血管瘤、血管角皮瘤、毛细血管扩张、血管痣、充血性增生性瘢痕的疗效.结果 可变脉宽532 nm激光:治疗鲜红斑痣治愈及基本治愈率为21.7%,草莓状血管瘤为68.5%;脉冲染料585 nm激光:治疗鲜红斑痣治愈及基本治愈率为19.4%,葡型性血管瘤为77.8%,血管角皮瘤100.0%,充血性增生性瘢痕100.0%;IPL强光系统治疗3型以下鲜红斑痣治愈及基本治愈率为0%;PDT治疗各型鲜红斑痣治愈及基本治愈率为45.6%.结论 对于浅表性皮肤血管性疾病各种光疗疗法各有其特点,对于鲜红斑痣的治疗,激光光动力学疗法(PDT)是一种疗效可靠,安全,疗程短的最佳疗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提高自体骨髓移植 (ABM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 ,减少移植后疾病的复发。方法 :比较了液体培养净化的ABMT和混合 1/ 6量的HLA半相合异基因骨髓有核细胞的ABMT在恶性血液病中的应用 ,对ABMT组 11例和混合移植组 2 3例的疗效进行了随访和分析对比。结果 :ABMT组除 2例移植早期死亡 ,余 9例皆重建造血功能。混合移植组 4例早期死亡 ,余 19例皆成功造血重建。后者外周血三系细胞造血恢复均慢于前者 ,但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 >0 .0 1)。ABMT组无病存活 4例(36 .4% ) ,平均随访 48(34~ 92 )个月均CCR。混合移植组无病存活的 10例 (43.5 % ) ,中位随访 2 5 (16~ 6 5 )个月 ,仍存活 ,且均CCR。移植相关死亡ABMT组为 18.2 % ,混合移植组为 17.4%。ABMT组复发率为 44 .4% ,混合移植组为 31.6 %。混合移植组有 6例发生轻度皮肤型GVHD ,激素治疗后渐好转。二组病人皆未观察到急性GVHD。结论 :混合移植对恶性血液病的疗效优于ABMT ,并具有方法简便安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脊柱转移瘤通常发生于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疼痛、活动障碍、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乃至全身衰竭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生存率。常规治疗方法,如化疗、放疗、镇痛、外科手术等的综合利用,在脊柱转移瘤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疗效,但由于其各自技术的局限性和脊柱转移瘤患者病情的复杂性,仍有部分患者疗效不佳。近年来,影像引导下微波消融术在各种实体瘤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有学者将其应用到脊柱转移瘤的治疗中,联合椎体成形术可以增强脊柱稳定性,预防和治疗病理性骨折,这为脊柱转移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及思路,发展前景可期。本文对微波消融、椎体成形术及两者联合应用于脊柱转移瘤的技术特点、适用范围、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及各种可能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处理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氮烯乙茶(7—乙基—8二甲基三氮烯茶碱,EDMTP)为一种抗癌活性较强的新型化合物,对小鼠移植性L_(615)白血病有治愈活性。对某些实体瘤也有很好的抑瘤效应。我院应用该药对2例晚期恶性组织细胞病(简称恶组)治疗后短期内获完全缓解(其中1例已存活5年)。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超脉冲激光治疗眼睑黄色瘤的经验。方法对超脉冲C02激光机治疗的119例眼睑黄色瘤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经激光治疗后治愈116例,好转3例,其中一次治愈者93例;两次治愈者21次;三次及三次以上5例,其中包括3例好转病例。术后均未出现永久性明显疤痕及畸形。患者对术后效果满意。结论眼睑黄色瘤患者就诊多以美观为目的,超脉冲激光治疗眼睑黄色瘤手术方便,简捷,术后疗效好,易被患者所接受。不容易形成较明显疤痕或致眼睑畸形,其治疗解决了以往眼睑黄色瘤尤其是较大面积眼睑黄色瘤治疗上的困难。  相似文献   

16.
自体骨髓移植(ABMT)是目前治疗急性白血病最有效的手段,采集骨髓是ABMT非常重要的环节。我院从1988年至1996年间共进行40例急性白血病ABMT,现将自体骨髓移植中采髓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40例均按FAB分类确诊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男22例,女18例,移植时年龄14~47岁,平均27岁。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21例,其中M_1 5例,M_2 9例,M_3 3例,M_4及M_5各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9例,均为L_2,高危型。40例移植时均  相似文献   

17.
实体瘤的免疫导向治疗主要通过单克隆抗体以及偶联物对肿瘤相关靶点的特异性结合发挥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许多药物对肿瘤细胞有高度靶向性杀伤作用并在动物实验中证实,有些药物已经应用于临床。就原理、单克隆抗体、肿瘤相关靶点、单克隆抗体偶联物以及介入放射学在该领域的运用等方面对实体瘤免疫导向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常用于实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同种异体骨髓移植等。但大剂量则毒副作用较多见。现将我们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资料来源及观察方法 本组14例,其中男11例,女3例,年龄3~9  相似文献   

19.
实体瘤的免疫导向治疗主要通过单克隆抗体以及偶联物对肿瘤相关靶点的特异性结合发挥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许多药物对肿瘤细胞有高度靶向性杀伤作用并在动物实验中证实,有些药物已经应用于临床.就原理、单克隆抗体、肿瘤相关靶点、单克隆抗体偶联物以及介入放射学在该领域的运用等方面对实体瘤免疫导向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实体瘤的EPR效应及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实体瘤具有特殊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如血管高密度、结构完整性差,淋巴回流障碍,局部血管通透性介质浓度高等。大分子物质和脂质在肿瘤组织透过性增强及滞留效应称作EPR效应,此现象存在于多数实体瘤中。EPR效应促进了大分子类物质在肿瘤组织的选择性分布,可以增加药效并减少系统副作用。本文详述了EPR效应的基本理论,增强EPR效应、促进大分子药物肿瘤被动靶向性的方法,同时讨论了大分子药物的实体瘤化疗策略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