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X线平片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0年1月临床症状明显并经CT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病例的X线正侧位平片。结果腰椎正侧位X线平片中,腰椎间隙改变、Schmorbe结节的出现、椎体上下缘骨皮质凹陷及硬化征、椎间盘后缘轮廓征等很多征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依据。结论侧位片椎间隙前窄后宽或前后等宽,椎体上下缘骨皮质凹陷及硬化征,椎体后上及后下缘唇样变,伴有骨赘形成有明确定位意义。Schmorbe结节,椎间盘后缘轮廓征(≥0.2 cm)是可靠指征。  相似文献   

2.
X线片 应常规拍摄X线正侧位片。正位片可显示腰椎侧凸,侧位片可见腰椎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病变的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椎体边缘有骨赘增生。X线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只作参考,其价值在于排除腰椎其他病变,如结核、肿瘤、骨折、腰骶先天畸形等。  相似文献   

3.
例1,男,62岁,自述腰骶部疼痛,血沉、血常规及碱性磷酸酶正常。摄腰椎x线片发现T12椎体呈中度楔形变,其上缘下部有横贯椎体的裂隙样气体影,似“狮子大开口”,侧位片亦可见到横行线条状气体影,粗细不均,但不及正位X线片明显。相应椎间隙及周围软组织无异常。病变部位有压痛及叩击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在矢状位、冠状位上的CT表现。方法对38例50个突出椎间盘在横断位扫描后,进行矢状位、冠状位上图像重建。结果在矢状位上表现为突入椎管的软组织密度阴影,形态呈半圆形或椭圆形。在冠状位上呈钻头状,游离型椎间盘呈条索状,或不规则形。可远离椎间隙。结论三维重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提供平片和横断位不易得到的解剖学信息。结合横断位可清晰地显示突出椎间盘的位置、形态特征以及病理分型。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80例颈椎病x线侧位平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58例显示具有诊断意义的x线征象,占总病例的75%。主要表现在: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颈椎移位、生理曲度改变、椎体不稳等。作者认为x线检查对颈椎病诊断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亦称为髓核突出或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X线平片检查平片表现:①正位片上椎间隙左右不等,椎体呈侧弯;侧位片上椎体生理前凸,椎间隙变窄或后宽;②Schemer's结节:椎间隙变窄的相邻椎体内出现半圆形阴影,其周边呈致密硬化影,有人认为,腰椎后缘软骨结节就是Schmorl's结节;③椎体前缘磨角,侧位表现为骨刺,呈水平方向突起,有别于临床常见的爪形骨刺、骨桥;④椎体后缘增生后翘,上下关节硬化;⑤椎体不稳、后移,脊突偏歪;⑥椎小关节两侧不对称;⑦椎间孔内骨片;⑧椎间盘真空现象,在髓核处出现透亮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的X线征象,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132例腰椎间盘突出(LDH)病人均有X线正侧位平片及CT平扫片,且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腰椎间隙不等宽,前窄后宽或前后等宽。椎体后缘骨赘形成有明确定位意义。椎体上下缘凹陷和硬化,生理曲度改变(加大、变直、后突)常见征象。结论:X线平片对腰椎间盘突出提供可靠的诊断征象,提高了X线对LDH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252例颈椎病的X线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病X线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52例经临床确诊颈椎病患者的X线平片表现及特征。结果 252例颈椎病中,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是最为常见的表现,占98.41%,其次为椎间隙狭窄(80.95%)和Luschka关节退变(80.95%)。颈椎曲度改变占69.80%。结论颈椎骨质增生及椎间隙狭窄是颈椎病最为常见的X线表现,而且较容易为正侧位片检出,因此,X线摄片仍然为评价颈椎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影像学对脊椎椎体边缘小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临床资料,X线脊椎侧位片定位有目的有选择地做CT检查,综合分析做出诊断。结果 采用螺旋CT对30例脊椎椎体边缘小病灶患者行CT减薄扫描,所见其形态呈多种多样。结论 螺旋CT可以发现X线平片所不能显示的小病灶细微结构,结合临床资料可做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颈椎病x线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52例经临床确诊颈椎病患者的X线平片表现及特征.结果 252例颈椎病中,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是最为常见的表现,占98.41%,其次为椎间隙狭窄(80.95%)和Luschka关节退变(80.95%).颈椎曲度改变占69.80%.结论 颈椎骨质增生及椎间隙狭窄是颈椎病最为常见的X线表现,而且较容易为正侧位片检出,因此,X线摄片仍然为评价颈椎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朱龙奎 《嘉兴医学》2002,18(4):206-208
目的:通过对常规颈椎X线平片的分析,探讨颈椎病的X线诊断。方法:对200例颈椎病X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颈椎曲度异常(65%),椎间盘狭窄(55%),钩突关节边缘骨质增生(75%),椎体骨质增生(100%),椎间隙狭窄或椎间孔变形,狭窄(100%)等这些为颈椎病常见的X线,表现。结论:常规颈椎正侧位及双斜位片是诊断颈椎病的非常有价值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炎的MRI表现并与腰椎结核及腰间盘退行性变引起的椎间隙变窄进行鉴别。方法 5例为手术后及间盘穿刺术后、白血病等临床证实的间盘炎症,21例腰椎结核及腰间盘退行性变,对其MRI表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腰椎间盘炎症MRI表现为:(1)椎间隙变窄,T2像呈高信号或低信号,T1呈低或等信号,髓核内裂隙消失。(2)相邻椎体皮质终板模糊或终板及终板下骨质破坏,上下椎体对称性信号异常。(3)部分病例见相邻椎体的临近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4)椎旁软组织肿胀,脓肿象树皮一样围绕椎体。(5)增强间盘及临近椎体信号增强。10例腰椎结核及11例间盘退变也各有特点。结论 腰椎间盘炎多由术后或穿刺或血行感染,MRI有其特点,仔细观察椎体终板及间盘及椎旁肿胀对诊断及鉴别诊断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腰椎峡部裂的X线和CT表现并讨论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15例患者行X线正侧位及双斜位片,以及腰椎侧位扫描定位图像,采用与椎间盘平行的角度,自病变脊椎的上一椎体的下缘连续扫描,至下一椎体上缘,层厚4或5mm,必要时在峡部行2mm层厚扫描。结果:15例中,累计双侧者11例,单侧4例,发生在L5者10例,L4者5例。CT表现为同一脊椎关节突间的低密度裂缝,出现在椎弓根下缘平面,走行不规则,裂缝可宽可窄,表面不光滑,呈锯齿状。伴脊柱滑脱12例,椎管变形12例,椎小关节增生10例。侧隐窝狭窄3例,黄韧带肥厚11例,相邻椎间盘退变8例,椎弓裂2例和椎弓发育不良1例。结论:X线是发现腰椎峡部裂的经济实用简便的方法,而CT显示腰椎峡部裂更详细和全面,也是了解并发症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作者报告98例腰椎间盆突出的X线平片,CT及脊髓造影的x线表现,并与手术结果作了对照分析,诊断准确率为92.8%,X线平片见椎体后缘骨增生唇样变和椎间隙前窄后宽,CT见椎管狭窄,侧隐窝消失,本文并就造影对本病的定位、定性诊断进行了分析,椎问盘突出的X线表现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张宏英  郭锦明 《河北医学》2002,8(12):1083-1085
目的:比较和评价常规X线片和CT扫描二种影像学方法在脊柱骨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46例X线片和CT扫描确诊为脊柱骨折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46例中椎体骨折共177个,X线侧位片椎体后缘连线89例呈光滑,48例有不同程度 异常。CT扫描诊断稳定性骨折57例,不稳定性骨折89例。三柱结构损伤的40例中,椎管狭窄31例,无椎管狭窄9例。结论:脊柱外伤性骨折影像诊断应重视常规X线片和CT扫描的互补作用。X线片仍是首选检查方法,发现椎体骨折均应作CT扫描,以判断脊柱骨折的稳定性与并发症情况,指导临床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各种有可能影响带螺纹椎间融合器(TFC)选择的因素,找出临床上减少选择失误的方法。方法:对13例TFC手术病人术前X线腰椎平片、CT片和术后平片进行测量、对比、分析。结果:TFC选择失误最终均为选择偏小。X线放大率:正位平均19.6%,侧位30.4%,且个体差异大。术前X线片上上椎体的中央高度较病变和上位椎间隙高度更为准确地反映了术后放入TFC后的病椎间隙高度。术后病椎间隙均被不同程度撑开,平均撑开3.1mm,但可靠开度个体差异大。结论:目前常规应用方法很难做到正确选择TFC。术前拍摄带标尺的腰椎侧位平片,测量时选择上位椎体中央间隙做参数,术前拍牵引位像,术中勿轻率改用小号TFC将有助于减少选择误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脊柱结核的影像表现,比较三种影像方法的优劣性。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11例.全部进行X线及CT检查,3例进行MR检查。结果:本病好发于腰椎,其次为胸椎,男性发病率差别不大。X线表现:椎体溶骨性破坏并骨质增生硬化、椎间隙变窄9例.死骨1例,椎体压缩变形8例,侧弯及后突畸形6例,椎旁软组织梭形肿胀或腰大肌脓肿6例(其中钙化1例)CT表现:溶骨性破坏11例(其中附件破坏1例),伴骨质硬化及多发沙砾样死骨或钙化10例,椎旁肿胀或脓肿11例(伴钙化6例),椎管及硬膜囊受累9例,定位像显示椎间隙变窄6例,脊椎侧弯或后突畸形3例,伴肺结核3例,3例进行增强检查,显示脓肿呈厚壁环状强化。MRI表现:椎体骨质破坏,T1WI呈低信号或中低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或高信号,椎间隙均变窄,脓肿呈中等T1信号及长T2高信号,钙化均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同CT,结论:X线检查为诊断脊柱结核的基本方法;CT显示早期微小的骨质破坏、死骨、脓肿、钙化以及脓肿对椎管及脊髓的压迫明显优于X线;MRI对骨质病变范围及椎管、脊髓情况的显示优于X线及CT。  相似文献   

18.
成钢 《南通医学院学报》1995,15(3):478-478,480
手术证实腰椎间盘突出55例影像学表现,术前符合率CT为95.0%,平片为36.7%,平片征象以椎间隙后宽窄和椎体缘后翘及唇样骨质增生有重要意义;CT对定位定性诊断有较高价值,特征表现为(1)椎间盘后缘局灶性软组织密度块影,(2)硬膜囊前脂肪层变窄,消失及硬膜囊变形,(3)神经根受压移位或显示不清,CT直观揭示侧隐窝,关节突和椎管外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椎体及椎间盘病变的CT扫描,在CT扫描日常工作中占较大的份量,在扫描定位上常采用椎体侧位片进行定位,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侧位定位法有一缺点是无法确定扫描椎体在显示野的左右位置,而只能确定椎体在显示野上下位置,左右位置只能由技术员摆位来确定,然而工作中常常碰到危、急、重等的患者,CT技术员无法,也不可能准确将患者置于扫描床中心,因而扫描椎体常常偏离显示野中心,造成影响片的质量和诊断质量,为了能使病灶准确显示在显示野中间,笔者在工作中总结用椎体正侧位SCOUT片来定位,则扫描椎体及椎间盘同时扫描椎体正侧SCOUT片进行定位,此方法在工作中扫描椎体及椎间盘时快速而准确,扫描出来椎体及椎间盘准确显示在显示野中心,现以扫描椎间盘为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在X线平片和CT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急性胸腰椎外伤患者的X线平片和CT表现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胸椎34例,腰椎26例,胸腰椎20例。外伤后全部拍摄X线正侧位片及CT平扫,其中16例行CT冠矢状位重建。结果80例急性脊柱外伤中X线平片清楚显示椎体骨折63例67个椎体为爆裂性骨折,CT清楚显示椎体骨折80例87个椎体骨折(68个椎体为爆裂性骨折),附件骨折23例,小关节脱位8例,见到骨折片突向椎管内32例,椎管内高密度血肿7例,脊髓或神经受压45例。结论X线平片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诊断有一定价值,CT在显示脊柱三柱结构、附件骨折、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脊髓及神经根损伤等细节方面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