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2 毫秒
1.
刘刚 《黑龙江医学》2009,33(12):932-933
目的观察培菲康联合奥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肠镜确诊43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组给予培菲康420 mg,口服,3次/d;奥沙拉嗪1.0,口服,4次/d。对照组予奥沙拉嗪1.0,口服,4次/d;疗程均为8周。治疗后,进行症状评分,复查肠镜取病理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显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40.9%和90.9%,对照组分别为28.6%和76.2%,经χ2检验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培菲康联合奥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优于单用奥沙拉嗪。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培菲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美沙拉嗪颗粒1.0g/次,4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口服培菲康420mg/次,3次/d,两组连续用药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结肠镜下评分、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和结肠镜下评分的改善明显优于治疗前,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与单用美沙拉嗪相比,美沙拉嗪联合培菲康有助于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结肠黏膜病变,提高其治疗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枫蓼肠胃康胶囊联合关沙拉嗪对反复发作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在原平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57例慢性反复发作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每天口服美沙拉嗪,治疗组采用枫蓼肠胃康胶囊联合美沙拉嗪。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肠镜、组织学检查结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肠镜、组织学检查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26%,明显低于对照组(53.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06,P〈0.05)。结论枫蓼肠胃康胶囊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慢性反复发作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优于单用美沙拉嗪,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培菲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美沙拉嗪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培菲康,两组治疗周期均为7周,治疗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3.89%,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培菲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颗粒联合培菲康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美沙拉嗪颗粒1g,4次/日,同时加服培菲康胶囊2粒3次/日(含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胶囊),疗程8周。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颗粒1g,4次/日;疗程8周。两组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复查结肠镜。结果:治疗组痊愈和显效率91.6%比对照组62.9%高,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2%和91.4%,相互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应用美沙拉嗪颗粒和培菲康胶囊比单独应美沙拉嗪颗粒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炎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对于溃疡性结肠炎进行培菲康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2011年期间收治的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只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美沙拉嗪的同时,联合培菲康治疗,7周为一个疗程.分析比较治疗后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通过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培菲康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李良  张丽 《中外医疗》2014,(9):107-108
目的分析美沙拉嗪与培菲康联合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a、IL-10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1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2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均2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美沙拉嗪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美沙拉嗪加上培菲康联合应用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2个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TNF-a及IL-10水平进行测定,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血清TNF—d水平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IL-10水平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表现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美沙拉嗪与培菲康联合应用治疗效果比单独应用美沙拉嗪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美常安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近期疗效。方法将92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1.0g,每天3次;治疗组加服美常安胶囊2粒,每天3次,疗程1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6%,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美常安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有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裸花紫珠分散片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52例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观察组(26例),治疗组采用口服裸花紫珠分散片4片,3次/d,同时口服美沙拉嗪0.5g,4次/d,服用12周;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0.5g,4次/d,服用12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4.6%,对照组有效率61.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裸花紫珠分散片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谢华彬  汪建 《当代医学》2010,16(20):16-18
目的观察艾迪莎联合奥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并比较艾迪莎联合奥沙拉嗪与单用奥沙拉嗪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53例内镜确诊为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给予艾迪1.0g,3次/d口服;奥沙拉嗪1.0g,3次/d口服,疗程6周。治疗后对两组进行症状评分,同时复查肠镜评估溃疡性结肠炎病变改善情况。结果在服药6周后治疗组患者主观评价病情总有效率为88.9%(24/2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0%(19/26),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变改善情况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组治愈率为37.0%(10/27),对照组治愈率为15.4%(4/26),治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艾迪莎联合奥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具有疗效显著,并可迅速改善症状、体征,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培菲康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活动期轻、中度UC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联合用药组(n=30),采用培菲康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美沙拉嗪组(n=30),单用美沙拉嗪治疗,疗程为8周。于治疗前后评估临床症状及结肠镜下病变活动性,并取结肠黏膜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两组患者用药前后NF-κB的表达。结果治疗后联合用药组临床症状和结肠镜下病变活动性较美沙拉嗪组明显改善(P<0.05),患者结肠黏膜NF-κB表达亦明显低于美沙拉嗪组(P<0.05)。结论培菲康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活动期轻、中度UC较单用美沙拉嗪效果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而起到治疗作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加减援绝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片口服4g/d或美沙拉嗪栓2g/d。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加减援绝方口服,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肠镜表现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月后,经改良的Mayo评分判定,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在腹痛及脓血便症状改善上也优于对照组(均P<0.05),而腹泻症状改善及肠黏膜愈合情况比较,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加减援绝方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短期疗效确切,相比单纯应用西药疗效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观察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远端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远端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疗程均为28天.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及结肠镜下炎症缓解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症状及肠镜检查结果均较治疗前改善,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远端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优于单纯使用美沙拉嗪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赵甲英 《吉林医学》2012,33(16):3459-3460
目的:全面探讨美沙拉嗪口服联合锡类散灌肠治疗老年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试验组行口服美沙拉嗪片1.0 g,4次/d,联合锡类散灌肠治疗,锡类散1.0 g,1次/d,保留灌肠;对照组行口服美沙拉嗪片1.0 g,4次/d。疗程均为4周。结果:两组在疗效上存在显著差别,其中试验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镜下黏膜组织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口服联合锡类散灌肠治疗老年溃疡性结肠炎具有很好的疗效,而且临床效果很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微生态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金双歧组、美常安组与奥沙拉嗪组,分别应用金双歧联合奥沙拉嗪、美常安联合奥沙拉嗪、奥沙拉嗪治疗。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各肠道菌群数量比较无差异。治疗后三组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均比治疗前增多,大肠杆菌、肠球菌比治疗前减少。金双歧组治疗后菌群分析、临床症状评分、结肠镜下分级评分及结肠炎症评分均明显优于美常安组及奥沙拉嗪组.而美常安组疗效优于奥沙拉嗪组。结论利用微生态制剂联合奥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奥沙拉嗪,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可多种微生态制剂联用,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锡类散、云南白药及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144例U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1.0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锡类散1.Og,云南白药2.0g,地塞米松5mg保留灌肠,每晚1次,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结肠镜下表现,采用Mayo疾病活动指数进行评分,并比较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Mayo疾病活动指数均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后结肠镜下评分比较,治疗组在促进黏膜修复、愈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美沙拉嗪口服联合锡类散、云南白药及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国产奥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入院经肠镜及病理确诊的28例溃疡性结肠炎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其中观察组同时联用国产奥沙拉嗪1.0g,4次/日.疗程8周.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8周后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国产奥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拟灌肠方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疗效。方法:68例活动期UC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1.2 g,4次/d,自拟灌肠方为中药方加锡类散3g、云南白药0.5g保留灌肠,1次/d;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1.2g,4次/d,疗程均为6周。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治疗6周后症状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及临床治愈率分别为100%和90.0%,对照组分别为93.0%和74.4%。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自拟灌肠方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为研究对象,以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24例,对照组予以美沙拉嗪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微生态制剂培菲康治疗,对两组病人临床疗效和复发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联合组CRP、ESR、IL-6、IL-8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可有效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炎症因子,减少病情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美沙拉嗪联合培菲康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从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观察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培菲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包括血清免疫球蛋白A(lgA)、血清免疫球蛋白G(lgG)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M(lgM);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lgA和lg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g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在4例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存在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培菲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免疫功能恢复,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