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的心电图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患者50例。全部患者窦性心律下常规同步12导联心电图扫描,放大全部图像结果,测量心电图参数,将精确度升高到1 ms。结果出现Epsilon波4例(28.0%),V1~V3导联QRS平均时限为(121±20)ms,其中41例(82%)患者110 ms;V4~V6导联QRS平均时限为(104±21)ms;QRSd1/QRSd2=1.15。出现T波倒置27例,S波升支时间≥55 ms 21例,室壁阻滞22例,持续性或是非持续性心动过速29例。结论 ARVC多见于青年男性,多数ARVC患者会出现Epsilon波异常、V1~V3导联QRS时限110 ms、T波倒置、QRSd1/QRSd21.2、室壁阻滞、S波升支时间延长等,在诊断时应结合患者个人情况、家庭情况、临床症状等进行综合判定。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49岁,反复心悸、胸闷半年伴晕厥2次入院.12导联常规心电图V1、V2导联见巨大Epsilon波,心悸时心电图为室性心动过速,心脏超声及磁共振提示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心肌病,行Fontaine导联和心内电生理标测到右室晚电位,进一步证实为巨大Epsilon波.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37岁。因突感心悸、心慌,急诊心电图(图1A)示:未见明显P波,心室率190次/分,QRS波群宽大畸形,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形,R—R间距规整。aVL导联呈R形。心电图诊断: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彩超检查符合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改变,经射频消融治疗后复查心电图(图1B)示:窦性心律,心率68次/分。右胸导联、下壁导联QRS波后可见一界限分明的低振幅小棘波(称Epsilon波),导致QRS波群酷似右束支阻滞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的临床特点及心电图表现。方法对本院在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9例ARV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胸部X线片、心脏超声心动图、心脏MRI和心电图检查结果的特征性表现,重点分析心电图特征。结果 29例患者中,临床特点表现为室性心律失常的占34.48%,右心衰竭占17.24%,无症状型占48.28%,无症状型占比较高(P=0.01);48.28%的患者超声发现右心增大伴三尖瓣反流,48.28%的患者X线片发现右心增大,48.28%的患者心电图检查发现V_1~V_3导联表现出Epsilon波。将V_1~V_3、V_4~V_6导联QRS平均值分别记作QRS_1和QRS_2。所有患者平均QRS_1为(0.13±0.04)s,平均QRS_2为(0.12±0.02)s;QRS_1≥0.13 s的患者占37.93%,QRS_1/QRS_2≥1.2的患者占62.07%。V_1~V_3导联T波倒置者占31.03%。结论 ARVC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无症状型及心律失常型。心电图特点是出现Epsilon波与右胸导联QRS波延长。掌握心电图特点为临床提供了ARVC诊断线索,对降低误诊率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体表心电图记录方法对国人致心律失常性有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eardiomyopathy,ARVC)患者Epsilon波检出率的影响.方法 共人选ARVC患者32例,男性24例,女性8例,年龄18~70(42.3±13.3)岁.于安静仰卧位记录窦性心律情况下的标准12导联同步心电图(standard twelve leads electrocardiography,S-ECG)、右胸导联心电图(right precordial leads ECG,R-ECG)及Fontaine双极胸导联心电图(Fontaine bipolar precordial leads ECG,F-ECG)o Epsilon波判断标准为位于QRS波之后、sT段起始部的低波幅棘波、振荡波或平缓电位.结果 该组病例S-ECG、R-ECG及F-ECG对Epsilon波的检出率分别为37.5%、37.5%和50.0%,三种心电图记录方法之间Epsilon波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中1例Epsilon波仅见于S-ECG,3例仅见于R-ECG,5例仅见于F-ECG.S-ECG联合R-ECG的检出率为50.0%,S-ECG联合F-ECG的检出率为56.3%,三种记录方法的联合检出率为65.6%,S-ECG联合F-ECG的枪出率与S-ECG相比明显提高(P<0.05),联合三种心电图记录方法的检出率与S-ECG相比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 联合使用S-ECG、R-ECG及F-ECG三种心电图记录方法,可以显著提高ARVC患者Epsilon波的检出率,且三种记录方法之间可以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的心电图特征和临床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符合欧洲心脏病协会ARVC诊断标准的36例患者的心电图参数、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腔内电生理检查等临床资料。结果36例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37±13岁;33例表现为心悸、胸闷,11例同时伴有晕厥,2例有家族性猝死史。心电图研究发现10例(28%)出现Epsilon波,29例(81%)右胸(V1~V3)导联QRS波时限≥110ms;在29例无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中,右胸导联分别有16例(55%)出现T波倒置、18例(62%)出现S波升支时间≥55ms;17例(47%)QRSd1/QRSd2(V1~V3导联与V4~V6导联QRS波时间平均值之比)≥1.2;24例(67%)出现室壁阻滞;27例(75%)记录到持续性或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29例超声心动图表现为严重的右室受累。25例行腔内电生理检查,20例诱发出右室起源的室性心动过速,即刻射频消融成功11例。结论ARVC好发于青年男性,是引起晕厥、室性心律失常和室壁运动异常的重要原因,Epsilon波、右胸导联QRS波时限≥110ms与T波倒置、右室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为其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QRSd1/QRSd2≥1.2、室壁阻滞、右胸导联S波升支时间≥55ms有助于该病的诊断,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成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患者的心电图aVR导联特征。方法分析60例ARVC患者的体表心电图aVR导联的波形特征,并与71例正常人心电图作对照。结果 ARVC患者aVR导联呈QR型、rSr型及rSR型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3.3%vs 5.6%,26.7%vs 8.5%,6.7%vs 0,P<0.01);而呈Qr型者所占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13.3%vs 46.5%,P<0.01),与对照组相比ARVC患者aVR导联呈碎裂QRS波明显增多(33.3%vs 8.5%,P<0.01);ARVC患者aVR导联Q波或S波振幅减小(0.42±0.26 mV vs 0.62±0.25 mV,P<0.01);且R/S比值明显增大(0.52±0.67 vs 0.21±0.23,P<0.01)。结论 ARVC患者的体表心电图aVR导联特征性改变可作为ARVC的诊断线索。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57岁。因多次发作性心悸、晕厥在外院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拟行射频消融术来本院就诊。常规体表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QRS波群电轴左偏,心率51次/次,P—R间期0.17s,QRS波群时限0.09s,V1、V2导联ST段起始部可见一正负双向小棘波,持续约40ms,V1~V3导联T波倒置。诊断为窦性心动过缓,Epsilon波。借阅外院心电图(图2)示:快速均齐宽大畸形QRS波群,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75岁。多次晕厥入院。超声心动诊断右房、右室扩大、收缩功能不全.心室晚电位终末40ms均方根电压9.6μV,低于40μV持续时间116ms,滤波后QRS间期158ms,提示阳性。DCG记录出现频发室性早搏,呈左束支阻滞型(图略)。临床诊断右心室心肌病。图1为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74次/min,P—R间期159ms,QRS宽度160ms。V1、V2 QRS波rsR′型.QRS波后可见1个向上的波(箭头所示),Tv1~Tv4倒置。图2为心向量图的水平面QRS及T环,箭头所示为产生心电图QRS波后向上波的心电向量变化。  相似文献   

10.
王岩 《山东医药》2010,50(23):59-60
目的 探讨心电图对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8例于我院经心电图初诊为ARVC,其后根据2009年欧洲心律失常学会新修订诊断标准确诊的患者,对其心电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在无右心衰竭情况下,心电图均以起源于右心室的室性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并有右胸导联T波倒置、Epsilon波、QRS时程≥120 ms等特征性表现.结论 心电图对ARVC早期筛查具有重要价值,且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