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全麻对小儿喉乳头状瘤切除术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喉乳头状瘤切除术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术前予以右美托咪定1 μg/kg稀释成10 ml在10分钟内泵注完;对照组予以10 ml生理盐水10分钟内泵注完。入室后两组均予以面罩8%七氟烷+高流量氧气(6 L/min)麻醉诱导,保持自主呼吸气管插管,患儿仰卧行喉乳头状瘤切除术,术中3%~4%七氟烷维持麻醉。记录诱导前镇静评分和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T2)、手术开始(T3)、手术结束(T4)、清醒拔管(T5)各时间点的MAP、HR、BIS;记录两组苏醒时间、清醒拔管后5 min(T6)及拔管后10 min(T7)的躁动评分。结果:观察组诱导前镇静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的MAP、HR、BIS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醒拔管后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全麻应用于小儿喉乳头状瘤切除术可提高麻醉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防止患儿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单侧乳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和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纳入84例实施单侧乳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瑞芬太尼-七氟烷组):常规麻醉诱导成功后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与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观察组(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七氟烷组):从麻醉诱导开始,泵注右美托咪定维持至手术结束,其余麻醉诱导及维持用药同对照组。观察测定两组患者麻醉复苏期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躁动评分,以及术后6 h、12 h、24 h、48 h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前5 min (T0)的收缩压、心率和氧饱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上存在差异(P<0.05)。然而对比两组患者苏醒拔管前(T1)、拔管后即刻(T2)和拔管后 5 min(T3)的生命体征数据,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患者各期的收缩压均明显升高(均 P<0.05),心率均明显增快(均 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评分和躁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使麻醉复苏期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并可减轻乳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和术后疼痛的发生,临床效果确切,而且患者获得了更好的麻醉体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对胃癌根治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麻醉药用量以及术后镇静镇痛的影响。方法将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30);试验组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注入右美托咪定0.6μg/kg,维持为0.4μg/kg,直至术毕前40 min;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注药前(T1)、麻醉诱导前(T2)、气管插管前即刻(T3)、插管后1 min(T4)、切皮时(T5)、探查时(T6)、拔管后即刻(T7)的脑双频指数(BI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评价术后1 h内的苏醒躁动程度评分、镇静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情况。结果 T1-5两组BIS、HR和BP值呈现降低趋势;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T2时BIS、T2和T4-7时MAP明显降低,以及HR明显减慢。试验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1h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RS和VAS评分明显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应用于胃癌根治术中更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有明显镇静、镇痛效应,减少麻醉药的用量,降低了患者术后的不适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复合麻醉对脑膜瘤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及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收集脑膜瘤手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丙泊酚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均60例。丙泊酚组对脑膜瘤手术患者采用丙泊酚注射液[3~10 mg/(kg·h)]麻醉,右美托咪定组对脑膜瘤手术患者采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0.2~1.0μg/(kg·h)]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切开硬脑膜时(T1)、去除肿瘤组织时(T2)、手术结束时(T3)、术后1 d(T4)监测患者HR、MAP、ScVO2、NSE、S100β指标,并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警觉/镇静(OAA/S)评分,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 (1)T0、T4时刻2组HR、MAP比较,P>0.05;T1、T2、T3时刻2组HR、MAP比较,P<0.05,且右美托咪定组HR、MAP数值均显著低于丙泊酚组(P<0.05)。(2)T0时刻2组ScVO2、NSE、S100β水平比较,P>0.05;T1、T2、T3、T4时刻2组ScVO2、NSE、S100β水平比较,P<0.05,且右美托咪定组ScVO...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对胃癌根治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全麻药用量及术后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择期在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0.6μg·kg-1,维持量为0.5μg·kg-1·h-1,直至手术结束前60 min;对照组给予相等量的0.9%生理盐水泵入。分别观察注药前(T1)、麻醉诱导前(T2)、气管插管前1 min(T3)、气管插管后1 min(T4)、切皮时(T5)、探查时(T6)、拔管后即刻(T7)等各个时段的脑双频指数(BI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记录全麻药的用量,术后5 h内的镇静评分Ramsay和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结果 T2时观察组患者BIS值明显低于T1和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T2、T4~T7时观察组MAP降低,HR减慢(P<0.05,P<0.01);观察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使用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h和5h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可产生明显的镇静、镇痛效应,减少麻醉药的用量,降低了患者术后的不适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苏醒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间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86例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舒芬太尼及顺式阿曲库铵诱导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30min静脉给予0.5μg/kg的右美托咪定,并持续至麻醉诱导插管,对照组患者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采用Riker镇静躁动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评价患者镇静和躁动程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术前(T_0)、手术开始2 h(T_2)、术后24 h(T_(24))及术后72h(T_(72))的全血CD3~+、CD4~+、CD8~+和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应激指标脂质过氧化物(LPO)、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_H)及醛固酮(ALD)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Riker镇静躁动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T_2、T_(24)和T_(72)时,观察组患者的CD3~+、CD4~+、CD8~+和NK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_2、T_(24)和T_(72)时,观察组患者的LPO、Cor、ACT_H和AL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可加速患者的苏醒,改善镇静和躁动程度,减轻免疫抑制和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注射对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全麻恢复期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8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C、D两组,在手术开始前10 min至术毕前20 min,分别泵注生理盐水(C组)和右美托咪定(D组)0.6 μg.kg-1.h-1。监测患者麻醉前(T1)、拔管前(T2)、拔管时(T3)、拔管后5 min(T4)、拔管后10 min(T5)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采用t检验、χ2检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或Mann-Whitney U检验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时间、呛咳评分、镇静-躁动评分(S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不良反应及用药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D组拔管前后心率、血压波动较小,Ramsay评分高。拔管前和拔管后D组呛咳评分和SAS评分低于C组(P<0.05)。D组躁动、心动过速发生率低于C组(P<0.05),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C组(P<0.05)。D组七氟醚用量和术后追加芬太尼量均少于C组(P<0.05)。结论 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可明显减少拔管不良反应和血流动力学波动,不延长恢复时间,有利于麻醉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甲状腺癌患者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甲状腺癌手术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46例,B组47例,对照组47例.3组患者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相同.A组、B组患者于诱导后30 min内分别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啶0.4μg/kg和0.8μg/kg,对照组患者泵入等量生理盐水.记录右美托咪啶给药前(T0)、手术结束时(T1)、睁眼即刻(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10 min(T4)的心率(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手术开始前和结束时的PETCO2,手术结束至患者睁眼、拔管所用时间,评定苏醒躁动程度评分(RS)、镇静评分(Ramsay)和拔管后10 min疼痛视觉评分(VAS),观察拔管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T1、T2、T3和T4时,A组和B组患者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3、T4时,B组患者HR显著低于A组(P<0.05).T1、T2、T3和T4时,A组患者S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2、T3和T4时,B组患者S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1、T2、T3时,B组SBP显著低于A组(P<0.05).T3、T4时,A组患者D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2、T3和T4时,B组患者D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2时,B组DBP显著低于A组(P<0.05).A组、B组患者RS评分和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A组患者Ramsa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组患者Ramsay评分、手术结束至患者睁眼和拔管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组患者手术结束至患者睁眼和拔管时间显著高于A组(P<0.05).A组和B组苏醒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0.4μg/kg剂量的右美托咪啶为甲状腺癌手术全麻诱导后泵入的最佳剂量,能有效预防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全麻恢复期应激反应,维持心率、血压的平稳,且不影响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少,使甲状腺癌手术患者获得满意的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采用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间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06例胃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单纯组和联合组,每组53例。单纯组患者采用丙泊酚持续泵注镇静,联合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持续泵注镇静,采用Ramsay镇静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给药前(T0)、给药后5min (T1)、给药后30min (T2)和手术结束时(T3)的镇静效果,记录两组患者T0、T1、T2和T3时间段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和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T0时段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T1、T2和T3时间段,联合组Ramsay镇静评分均优于单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两组患者各时间段间的HR和MAP变化均较明显,联合组患者各时间段的Sp 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且联合组患者T1、T2和T3三个时间段的HR均高于单纯组,联合组患者T2时间段的MAP高于单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两组患者用药后均出现低血压、呼吸抑制、心动过缓和躁动等不良反应,单纯组总发生率为20. 8%,联合组5. 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应用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定联合麻醉,镇痛效果显著,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不同麻醉药物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肺癌根治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4组(n=21):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地佐辛组(D1组)、右美托咪定组(D2组)、地佐辛联合右美托咪定组(D3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5 min时(T1)、气管导管拔除前15 min(T2)、气管导管拔除即刻(T3)和气管导管拔除后15 min时(T4)采集患者血样测定血浆中IL-10、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并记录患者镇静程度、躁动程度及其发生率。结果与T1比较,T2-T4时C组、D1组和D2组血浆IL-10、TNF-α和CRP浓度升高,D3组血浆IL-10浓度升高(P<0.05);与C组比较,D1、D2和D3组T2-T4时血浆IL-10浓度升高,TNF-α和CRP浓度降低,Ramsay评分升高,躁动发生率降低(P<0.05);与D3组比较,C、D1和D2组T2-T4时血浆IL-10浓度降低,TNF-α和CRP浓度升高,Ramsay评分降低,躁动发生率升高(P<0.05)。结论地佐辛、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降低肺癌根治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抑制炎症的发生,且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效果优于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