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片段心电图中,当并行心律的室性异搏不显示出其特征的心电图表现时,很难与一般室性早搏或多源性室性早搏相鉴别,笔者根据室性并行心律的室性异搏的联律间期不固定,且与代偿间期(VN)之和为窦性节律(NN间期)的2倍[(NV+VN)÷2=NN],利用《几何画板》制作NV变化和NN变化的散点运动的轨迹,模拟出的RR-Lorenz散点图为斜倒的"丫"字形图形。再通过24 h t-RR散点图及逆向分析界面图观察,发现RR-Lorenz散点图为斜倒"丫"字形图形的患者,其逆向分析心电图均证实为窦性心律并室性并行心律,并且t-RR散点图亦有其特征。因此,斜倒"丫"字形RR-Lorenz散点图是"室性并行心律"的特征性散点图。通过动态心电图描绘到的斜倒"丫"字形RR-Lorenz散点图图形,能快速、准确诊断室性并行心律。  相似文献   

2.
窦性心律合并房性并行心律的1 h Lorenz-RR散点图一般呈“丫”字或“三轮风车”形,典型的24 h大数据Lorenz-RR散点图则呈△形组合的图形。在3例成人,2例患儿中,4例患者24 h的Lorenz-RR散点图呈典型的△形组合图形。而1例6岁患儿则呈类似心房颤动的“扇形”。采用《几何画板》模拟的Lorenz-RR散点图与真实记录的Lorenz-RR散点图相似,证实了房性并行心律的Lorenz-RR散点图是由3或4类不同点集(早搏点,早搏前点,早搏点集或二联律)形成的△形图形的组合,△形各边是由最小心率和最大心率限定,早搏点集与y轴近距离△形的一边反映了房室结最小功能有效不应期界线。房性并行心律的△形散点图形的完整性或充填的程度可能反映了心脏的病理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3.
通过观察一例心房扑动伴室性早搏患者24 h 动态心电图中的 Lorenz-RR 散点图,并利用时间散点图和任意时间段的 Lorenz-RR 散点图分段分析,发现其具有类似室性并行心律的“倒 Y”形特征,经散点图逆向分析技术确诊为室性并行心律。本文总结心房扑动合并室性并行心律的不典型的 Lorenz-RR 散点图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4.
<正>常情况下,窦性心率呈"平滑"的状态加速或减速,时间RR间期(t-RR)散点图曲线呈连续性,Lorenz-RR散点图呈棒球拍状。笔者遇到一组散点图具有一定特征的病例(5例),采用t-RR散点图及逆向技术,结合Lorenz-RR散点图和心电图作相应分析,发现这组病人为窦性心率跳跃式减速,表现为:1连续反复跳跃式减速后再加速现象;2间断频发跳跃式减速后再加速现象;3单纯反复跳跃式减速现象。t-RR散点图曲线上有散在点的分布,Lorenz-RR散点图呈沿45°线分布的"斜丫字形",或者"丫字形"的上一丫支与"母体"分离。4例在105 s反复跳跃式减速(n分别为15,12,10,7)时的短RR间期分别为(1 068±47)、(1 024±27)、(1 080±41)、(1 104±4)ms;长RR间期分别为(1414±89)、(1 327±66)、(1 326±38)、(1 416±6)ms;分别跳跃延长346、303、246、312 ms。观察发现跳跃式延长的程度越大,整体Lorenz-RR散点图变化越大;跳跃点前后的RR间期变化的程度越小(标准差值越小),其Lorenz-RR散点图的一丫支图形越易与"母体"图形分离。结论:窦性心率跳跃式减速可使t-RR散点图"曲线"上呈现点状分布,使Lorenz-RR棒球拍图形"碎裂"或"断裂",这是窦性心律变时性反应不良的特有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31岁。因健康体格检查常规心电图发现心室异位心搏连发,遂做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时间(t)RR间期散点图显示在窦性心率慢时,有大量密集的室性心搏出现,窦性心率快时,只有少数室性心搏出现;整体Lorenz-RR散点图呈现为45度线上的“丫字形”散点图。逆向的片段心电图显示室性并行心律的特点,连发的室性自主心搏考虑为室性并行性室性自主节律,其室性自主节律的频率与窦性心率一样,具有变化的特点。提示室性并行心律的异位起源点的频率可能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固定的”。  相似文献   

6.
利用时间RR间期(t-RR)散点图及逆向技术分析和诊断房性并行心律。对3例具有一定形态散点图的患者观察其散点分布的具体特征,并采用动态逆向分析心电图,作出对心律的诊断。3例患者的t-RR散点图呈分层分布,早搏(联律间期短,底层)散点错落分布,条带较宽,且不随窦律(中层)曲线的变化而变化,1 h t-RR散点图更清晰。1例在窦律比较稳定时,RR-Lorenz散点图呈现类室性并行心律的特征,窦律变化幅度较大时,呈现类似多源性室性早搏散点图特征;1例因窦律稳定,RR-Lorenz散点图不同的1 h均表现为近似室性并行心律特征;另1例在不同的1 h时间内均呈现两类RR-Lorenz散点图,其中一类为"大鹰"形,为并行心律二联律构成的散点。通过具体逆向心电图综合分析,3例均为房性并行心律。结论:房性并行心律有一定的散点形态特征,在t-RR散点图及Lorenz散点图的提示下,采用逆向动态变化分析,结合心电图R波的动态变化特性,可快速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57岁,因胸闷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24 h时间RR间期(t-RR)散点图发现有"竖条状"图形反复间歇出现,逆向出1 h的t-RR散点图及1 h的Lorenz-RR散点图,发现具有窦房结功能纵向分离和房性逸搏特征的散点图形特征,再逆向出片段心电图证实为窦房结纵向分离合并房性逸搏。  相似文献   

8.
应用Lorenz-RR散点图、1 h t-RR散点图及逆向分析技术,对5例复杂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借助心电散点图这项技术,可以快速判断与鉴别快速性心律失常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也可以快速判断多源性室性早搏中室性并行心律的存在.心电散点图既简化了动态心电图的分析过程,也强化了其诊断与鉴别诊断功能,使复杂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更为快捷准确.  相似文献   

9.
女性患者,51岁,因"胸痛"就诊,采用具有描绘24 h时间RR间期(t-RR)散点图功能的长程心电图仪记录24 h动态心电图。24h t-RR散点图发生3处异常散点,作散点逆向心电图分析,很快发现室性早搏、多阵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发作之前有广泛导联ST-T段的变化。诊断:急性心肌缺血、心脏电风暴。结论:24 h t-RR散点图及逆向技术是快速分析、诊断24 h动态心电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运用 Lorenz 散点图及 t-RR 间期散点图,对三例经动态心电图诊断为频发室性早搏的患者解析出具有不同特征和表现形式的室性并行心律。在动态心电图中合理使用心电散点图这一工具,将大大提高复杂心律失常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室性并行心律发生时的心电散点图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择13例诊断为室性并行心律患者,回顾分析患者的心电散点图,与13例正常窦性心律及单纯室性早搏患者的心电散点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窦性心律时,偶联点对称分布于45度角线上,呈棒球拍状;单纯室性早搏散点图呈特征性四分布或五分布;室性并行心律图形为沿垂直于45度线的四分布图形,室性早搏的早搏点集垂直于45度线,早搏的前点、后点集分别垂直于X、Y轴;三组数据间B线斜率两组间分别比对,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与正常窦律伴单纯室性早搏心电散点图比较,室性并行心律的心电散点图具有显著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65岁,因间断心悸就诊。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见时间RR间期(t-RR)散点图呈3层分布,主导节律在最上层,下面两层分布为心动过速发作时的RR间期条带。全天心动过速发作时Lorenz-RR散点图呈"曲尺状"样分布;1 h Lorenz-RR散点图呈关于45°线两侧对称分布的两个团块。结合逆向回放心电图片段诊断为双房室结非折返性心动过速,系房室结1∶2下传心室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新生儿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停搏引发交界性节律的心电特征。方法 6例新生儿,通过心电散点图逆向技术对时间RR间期(t-RR)散点图中振幅较高的散点逆向出片段心电图,诊断为交界性逸搏或/和交界性自主节律,分析散点图整体特征及心电动态变化规律。结果 6例患儿,年龄(11±2)天,心率(135±8)次/分,出现交界性心搏时的窦性心律性质为窦性心动过缓者2例,窦房传导阻滞者4例,窦性停搏者4例。24ht-RR散点图均为梳齿状,1ht-RR散点图呈λ形,Lorenz-RR散点图在45度线远端或者两侧呈稀疏散点分布。交界性心搏的RR间期变化。结论新生儿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停搏引发交界性逸搏时t-RR散点图呈梳齿状或λ形,可反映心脏兴奋点的生理和病理节律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电散点图在无休止性房性心动过速(incessant atrial tachycardia,IA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的依据。方法回顾45例IAT确诊患者的24 h动态心电图的Lorenz-RR散点图特征,结合时间-RR间期(t-RR)散点图及逆向技术进行心律失常分析,并从中选取5例做具体分析。结果病例1中持续性IAT以不同比例下传心室(类似房扑),基础频率慢于房扑,散点集呈团块状;病例2至病例4中,反复性IAT的散点图因不同房室传导比例交替出现、形成不同RR间期而呈多分布图形,且形态多变;通过分析病例5的24 h、1 h t-RR散点图及逆向心电图,可准确得出房速的频率、发生时刻及持续时间,再结合Lorenz-RR散点图可诊断为房性并行心律。结论熟悉并掌握IAT心电散点图的分布图形特征,有利于全面确立房速发作时的心室率及房室传导的整体观,并正确评估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5.
正房性早搏(简称房早)和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在时间RR间期(t-RR)散点图中均表现为三层的节律(分别以早搏RR间期、窦律RR间期、代偿的RR间期构成散点集)分布。在Lorenz-RR散点图中表示为4或5分布。当出现联律间期相近的频发房早和室早时,早搏点构成的散点集就会重叠,而因房早、室早的代偿间期不等(前者不完全代偿、后者完全代偿),特别是当窦性心律较慢时,这种不等显示得最明显,故在t-RR散点图中代偿间期的那一层会出现房早的代偿间期与室早的代偿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时间RR间期散点图(t-RR散点图)与Lorenz-RR散点图各自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方法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作图功能与轨迹跟踪功能,制作频发房性早搏与频发室性早搏的心电散点图模型,结合实际记录的心电散点图,分析两类散点图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结果心电散点图的数学模型与实际记录的心电散点图基本重叠。结论 t-RR散点图是沿时间轴展开的Lorenz图,而Lorenz图是按序折叠的t-RR散点图,二者相互补充,相互印证。t-RR散点图与Lorenz-RR散点图共同表达了动态心电图的时间信息与节律信息,两者相互印证能快速分析动态心电图。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窦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与 Lorenz-RR 散点图、t-RR 散点图图形的对应关系,辅助鉴别心电图中不典型或易混淆的图形,应用动态心电图逆向分析功能,对比分析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早搏这4种窦性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的不同特征。通过 Lorenz-RR 散点图吸引子及 t-RR 散点图图形分布的特征性表现来区分非同源心律。不同窦性心律失常的心电散点图各具特点,与心电图结合,有助于临床正确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18.
2例患儿年龄分别为4、5岁,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证实为右心耳起源的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对发作房速时(消融前)作过的24 h动态心电图原始资料,通过散点图团块分析技术与心电图对照进行回顾分析,得到精确散点图形,发现时间RR间期(t-RR)散点图呈4层分布,第1层(底层)呈较连续曲线分布,全程Lorenz-RR散点图呈多分布,且关于45度线大致对称分布,以绿色团块为主(绿色团块代表心房搏动)。房速发生的心电图节律特点决定了无休止性房速的散点图特征。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55岁,因头晕待查,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24 h t-RR散点图中线条有变宽处,且逆向的1 h t-RR散点图呈明晰的3条线状分布,相应的1 h Lorenz-RR散点图呈互相平行的5条线分布,根据逆向出的相应心电图发现了3种节律的窦性心律,且选定的节律谱分别为1 060~1 156ms、974~1 021ms、1 244~1 270ms;节律谱分离,诊断为窦性早搏和窦性逸搏成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研究室性并行心律的心电散点图特征.方法 选取100例我院于2018年7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室性并行心律患者,应用动态心电记录仪记录患者1 d的心电信号,并绘制出相关的心电散点图,分析动态心电记录仪的诊断率以及不同结果 心电散点图的特征.结果 经诊断后发现100例患者中单纯室性早搏患者为24例,经后续治疗确诊 24例患者为单纯室性早搏,诊断率为100.00%,该类患者心电散点图沿垂直于45°线的四分布图形,并向4-5个方向分布开来;45例为窦性心律患者,后期确诊为43例,诊断率为95.56%,该情况下患者心电散点图特征为集中于45°位置并呈向外展开的棍棒状;31例为室性并行心率患者,后期确诊为33例,诊断率为93.94%,室性早搏的早搏点集垂直于45°线,早搏的前点、后点集分别垂直于 X、Y轴.结论 室性并行心律患者的心电散点图特点较为明显且准确,可以作为诊断室性并行心律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