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听力下降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一例多发性神经纤维瘤伽马刀术后患者带瘤行CS-10A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和术后3个月分别进行裸耳/助听听阈评估、单音节和双音节言语识别测试。结果患者术前右侧重度、左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术前言语识别率左耳最大声输出患者无反应,右耳最大单音节词言语识别率为12%,双耳双音节词言语识别率均为0%。听觉行为分级量表为2级。患者右侧成功植入人工耳蜗。术后3个月助听后声场评估右耳(人工耳蜗植入耳)平均听力42.5 dB HL,单音节词最大言语识别率为64%,双音节词最大言语识别率为47%,听觉行为分级量表为7级。结论在影像学证明听神经完整的情况下,神经纤维瘤伽马刀术后重度聋患者可植入人工耳蜗,以提升听力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人工耳蜗在双耳重度或极重度聋和全聋的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先后对8例50岁以上患者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52~76岁,中位数58岁.所有患者术前均为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佩戴助听器无效或效果不佳.观察患者手术耐受及并发症情况.开机后3个月进行助听听阈评估和言语评估.结果 8例患者手术顺利,术中神经反应遥测均引出反应.术后康复顺利,无任何并发症.开机3个月后声场内言语频率平均助听听阈啭音(听力级)为35~50 dB,但言语测听结果个体差异较大.部分患者单音节、双音节、安静及噪声环境下的句子可实现较好识别率.结论 老年前期及老年患者可耐受全身麻醉状态下的人工耳蜗植入,只要术前准备充分则为安全的手术,但部分病例为中耳炎(胆脂瘤)或颞骨外伤等因素导致,需要特别注意中耳情况.老年重度以上听力损失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可明显改善言语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语前聋中国儿童双耳人工耳蜗植入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估双侧耳人工耳蜗植入对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语前聋患儿的听觉与言语康复疗效。方法:2例先天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儿童,单侧耳人工耳蜗植入术后2年和3年分别施行对侧耳人工耳蜗植入。术后1年评估患儿左、右耳单耳及双耳人工耳蜗助听听阈和言语识别率。以及言语清晰度。结果:①双耳人工耳蜗助听与单耳人工耳蜗助听相比。平均听阈降低分别为13dB和11dB;②在安静环境中双耳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言语识别率(开放项列)分别平均提高为9%和10%,2例双耳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言语识别率(开放项列)分别达97%和95%;③在嘈杂环境中对言语的识别能力明显提高;④言语清晰度有明显改善。结论:双耳人工耳蜗植入可明显提高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语前聋患儿在安静和噪声环境下的言语识别率,对语前聋儿童的言语和语言发育有明显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轻度耳蜗结构畸形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者听觉及言语识别能力康复的影响。方法 14例(年龄2.5~7.5岁,人工耳蜗植入年龄4.71±1.94岁)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伴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组,另选择临床资料相匹配的耳蜗结构正常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14例(年龄2.5~7.5岁,人工耳蜗植入年龄4.68±1.80岁)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单耳人工耳蜗植入术,术后12个月分别进行声场助听听阈(0.5~4.0 kHz)、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 MAIS)、听觉行为分级(categorical auditory performance criteria,CAP)以及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 scale,SIR)评估,并进行言语识别能力(包括自然环境声响识别、声母识别、韵母识别、声调识别、单音节词识别、双音节词识别、三音节词识别、短句识别)评估。结果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组及对照组术后12个月声场助听平均听阈(分别为36.88±5.73、35.36±6.29 dB H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MAIS得分率(分别为87.85%±8.01%、87.85%±9.75%)、CAP评分(分别平均为7级和6.5级)、SIR评分(分别平均为5级和4.5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八项言语识别能力评估的言语识别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语前聋儿童植入人工耳蜗后听觉言语能力的发展水平与非综合征型先天性聋患儿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选配助听器与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障儿童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探讨不同听觉补偿方式对其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32例6~43月龄选配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植入后的重度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语前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助听器组18名,人工耳蜗组14名,两组的听力损失程度无统计学差异,均在干预1年内进行相同的听觉言语康复训练,使用声场测听测试助听听阈;使用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评估干预前及干预后3、6、9、12个月时的听觉能力;采用《听障儿童听觉言语能力评估》测试两组康复训练前后的言语能力。结果两组患儿助听听阈均优于助听前,但人工耳蜗组各频率助听听阈显著优于助听器组(P<0.05);两组听觉能力得分均随听觉补偿时间的延长而提高(P<0.05);助听器组在干预后9个月的听觉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及干预6个月(P<0.05);人工耳蜗组在术后6个月的听觉能力得分高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P<0.05);人工耳蜗组在干预后6、9、12个月的听觉能力得分均高于助听器组(P<0.05);两组助听后康复级别及言语年龄均高于助听前,人工耳蜗组康复级别及言语年龄均高于助听器组(P<0.05)。结论对于极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聋婴幼儿,人工耳蜗植入者听觉言语康复效果优于助听器选配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老年性耳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效果进行评估,探讨老年性耳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的意义。方法对24例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老年性耳聋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听力学评估和言语评估并比较差异。听力学评估采用助听听阈测试、听觉行为分级评估(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和词表识别率评估(word recognition score, WRS);言语评估采用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结果术后患者各频率的助听听阈较术前有显著提高,P<0.05。术后CAP、WRS、SIR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可作为重度以上听力损失且助听器效果不佳的老年性耳聋患者的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7.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前后听觉言语功能康复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患儿行术前、术后助听效果比较,探讨人工耳蜗植入后的康复效果。方法对18例(18耳)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患儿行术前、术后助听听阈评估、听觉功能评估及言语康复能力评估并进行比较,分析人工耳蜗植入后对声音感知、言语识别、言语发展的影响。结果18耳术前平均助听听阈为63dBHL,人工耳蜗植入听力重建后声场测试平均助听听阈为38dBHL,音频感受补偿范围250~4000Hz都能进入言语香蕉图,为其听辨言语声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术后言语识别率明显提高。18例中11例术前无言语能力的患儿,术后平均的言语能力为2岁水平;7例术前平均语言能力为1.7岁,术后平均语言能力达到2.8岁。本文中3~4岁人工耳蜗植入的患儿,经过系统康复训练,言语发展明显提高。结论对6岁以下的语前聋、智力发育正常的聋儿,人工耳蜗植入后经过科学、系统的康复训练,听觉和言语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老年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 对31例行人工耳蜗植入的老年性聋患者进行听力学、言语功能及生活质量评估并比较差异。听力学评估采用助听听阈,言语能力评估采用词表识别率,评估时间为术前、开机后6个月及开机后12个月。生活质量评估采用Nijmegen 人工耳蜗植入量表(NCIQ),评估时间为术前及开机后12个月。结果 共纳入31例患者,31例患者术前、开机后6个月及开机后12个月助听听阈分别为(62.55±3.69)、(46.58±5.14)、(38.68±4.26)dBH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开机后6个月及开机后12个月单音节词识别率分别为(9.55±5.81)%、(54.77±8.90)%、(68.52±7.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开机后6个月及开机后12个月双音节词识别率分别为(19.87±9.72)%、(64.00±6.53)%、(74.26±6.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开机后6个月及开机后12个月短句识别率分别为(28.00±10.58)%、(68.52±7.78)%、(77.61±8.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开机12个月NCIQ总量表得分分别为(35.90±5.80)、(65.16±8.1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可以改善老年性聋患者的听觉言语能力及生活质量,对于重度以上听力损失且助听器效果不佳的老年性聋患者可以选择人工耳蜗植入。  相似文献   

9.
成人语后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适应证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语后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的手术适应证及人工耳蜗在语后聋患者言语康复和社会活动中的作用.方法:5例语后聋患者手术年龄为19~58岁(中位年龄26岁).5例患者均手术植入Cochlear 24R人工耳蜗.术后4周开机,随访1年,调查采用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P)和言语识别率分级标准(SIR),由1名研究者完成随访,随访涉及听力水平、言语交流能力2个方面的内容.结果:5例患者术后1年0.5、1.0、2.0、4.0 kHz助听听阈均在25~45 dB;CAP平均3.4,SIR平均2.4.2例患者言语分辨能力及情感交流能力无明显提高,其余3例患者交流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对于不同原因所致的语后聋患者,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均能使之从人工耳蜗植入术中不同程度获益,提高其独立生活能力及自信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前庭水管语前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方法及可行性,并对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2011年9月收治的27例大前庭水管语前聋患儿的临床资料,均为极重度聋或全聋,其中男19例,女8例,年龄1.6~4.0岁,平均2.5岁。均行右耳人工耳蜗植入,于术后6个月行声场测听,测试言语频率平均听阈,开机训练1年后,进行限定词表言语测听及非限定词表言语测听评估听力康复效果。结果 27例患儿中,术中发生"井喷"者4例,经术中采用小块肌肉或筋膜严密封堵电极周围空隙,有效防止了外淋巴漏。术后经开机康复训练6个月后,声场测听言语频率平均听阈为25~30dB nHL,平均27.5±4.5dBnHL;开机训练1年后,限定词表言语测听言语识别率平均为83.3%,非限定词表言语测听言语识别率平均为81.6%。结论大前庭水管语前聋患者可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完善的影像学评估、良好的手术视野以及术中严密封堵电极周围空隙是预防"井喷"及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