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FACT(Fusion影像融合+Agilis鞘+CoolFlex消融导管+Tactful精准有效的)模式在心房颤动(AF)患者进行导管消融治疗中的应用经验。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电生理中心行导管消融治疗的AF患者43例,均应用FACT模式完成导管消融治疗。观察手术时间、X射线用量及并发症情况,随访手术成功率。结果应用FACT消融模式治疗AF的手术时间为(86±21.7)min,放射线量为(55±19.7)mGy,平均随访11.8个月,成功率为79.1%。结论 FACT消融模式在AF患者消融术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射线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冷冻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国内运用状况,采用主题词和手工检索有关文章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总共查得可以利用的临床研究和个案报道共8篇。冷冻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共57例,成功率为96.5%(55/57),并发症4例,1例为肺栓塞,3例为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AVB)。冷冻消融治疗心房颤动(AF)23例,成功率68.4%(13/19)。发生心包压塞1例。2位作者隔离肺静脉电位的成功率为100%,另1位作者的成功率只有44.4%。冷冻消融治疗心房扑动25例,成功率为96%,1例复发,经射频冷盐水导管消融成功。冷冻消融房室结2例,室性心动过速4例,均获成功。左、右侧旁道参与的心动过速冷冻消融的成功率分别为88%(15/17),83%(5/6)。结果表明对非AF心律失常,冷冻消融的急性成功率与射频消融相当;无永久性AVB发生;无疼痛;无肺静脉狭窄。左侧旁道消融采用8mm导管效果好;冷冻消融过程中无交界性心律;冷冻导管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3.
【】 目的 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AF)患者采用冷冻球囊消融( CBA) 与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效果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AF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手术记录和门诊随访资料,并进行对比。 结果 76例AF患者纳入研究,CBA组及RFCA组各38例。CBA组与RFCA组术中即时肺静脉隔离(PVI)成功率( 92% vs 96%) 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 2.6% vs 10.53%) 均无明显差异。CBA组手术时间[(105.5±22.2)min vs (136±25) min,P<0.01]、X线曝光时间[(19.3±6.0) min vs (22.4±5.2) min,P<0.05]及消融时间[( 36.9±12.8) min vs(47±20.1) min,P<0.05]均短于RFCA组。两组患者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低,其中CBA组的发生率为2.6%,RFCA的发生率为10.53%,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结果显示,CBA组12个月的复发率为2.63%,RFCA组12个月的复发率为7.89%,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AF患者的导管治疗中,CBA组和RFCA组具有相似的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静脉电位(PVP)指导的心房颤动(AF)射频消融治疗中PVP振幅(PVPA)与消融时间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类型AF在PVPA和消融时间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连续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住院且行肺静脉隔离(PVI)治疗的AF患者43例,按房颤类型分为阵发性AF组(n=34)和持续性AF组(n=9),比较两组患者PVPA、消融时间以及术后12个月AF的复发率。结果 PVPA与消融时间之间存在线性相关,PVPA越大消融时间越长。两组患者在PVPA和消融时间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持续性AF组复发率显著高于阵发性AF组(55.6% vs 17.6%,P<0.05)。结论 在PVI治疗中,PVPA是指导消融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对于持续性AF患者除传统PVI外还应采取其他辅助消融策略,以提高其远期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对于持续性心房颤动(AF),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消融策略。导管室的内科消融不管采取何种策略,消融成功率低。Cox外科迷宫手术治疗持续性AF成功率达95%,但创伤大,医患均难以接受。微创迷宫手术为外科消融治疗持续性AF提供了可接受的途径和机会。内外科消融可互相补充,克服各自的优缺点。内外科杂交消融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同时进行;另一种为先后进行,可根据病情采用不同的模式。内外科杂交消融可能是治疗持续性AF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6.
将64例典型Ⅰ型心房扑动(简称房扑)随机分为两组行峡部射频消融治疗,一组使用8-mm大头消融导管;另一组使用常规消融导管(4-mm)。若在后峡部及间隔峡部经重复两次线性消融仍不能成功,交换组别后继续进行消融。观察两组消融的成功率及手术操作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结果:8-mm大头消融导管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常规消融导管组(93.7%vs 70.59%,P<0.05);8-mm大头消融导管组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明显少于常规消融导管组。结论:射频消融治疗房扑疗效确切,而8-mm大头消融导管在房扑消融中具有更高的手术成功率及较少的手术操作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高龄心房颤动(AF)患者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08年1月至2014年8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房颤射频消融(RA)的877例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75岁)68例、年轻老年组(65~74岁)320例及对照组(65岁)489例。记录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对比3组患者术中并发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比较术后血栓栓塞率、再住院率、二次手术率、术后抗心律失常药物服用率以及术后缓慢心室率比例。消融成功的定义:术后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未再出现持续时间超过30 s的房颤。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x~2检验、方差分析或LSD检验进行分析。应用Kaplan-Meier分析分别比较持续性AF和阵发性AF不同年龄患者的导管消融成功率。结果消融过程及安全性评价:3组患者术中并发症(5.9%vs 3.1%vs 2.9%)、手术时间[(196.65±34.45)vs(196.03±40.02)vs(194.36±37.89)min]、X射线曝光时间[(19.81±6.73)vs(19.44±6.45)vs(18.69±6.00)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疗效评价:3组患者随访(21.45±6.31)个月,其术后血栓栓塞率(4.4%vs 3.4%vs 2.5%)、再住院率(23.5%vs 22.2%vs18.0%)及二次手术率(11.8%vs 12.8%vs 1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老年组患者在术后长期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比例相对较低(13.2%vs 29.4%vs 20.0%,P=0.001),术后动态心电图出现缓慢心室率的比例较高(23.5%vs 15.6%vs12.3%,P=0.033)。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持续性AF和阵发性AF不同年龄患者的导管消融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导管消融成功率和安全性与年轻患者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消融指数(AI)指导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我院心脏中心首次接受射频消融环肺静脉电隔离术(PVI)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05例,分为AI组(AI指导PVI,52例)和CF组(传导压力导管指导PVI,53例),比较两组单圈PVI成功率、双侧PVI成功率、消...  相似文献   

9.
个体化的心房消融终止心房颤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心房颤动(房颤,AF)的发生和维持可能存在多种机制,对所有的AF都以一种固定的术式进行消融治疗缺乏针对性。为此,我们采用心内非接触式标测,探索个体化消融的可行性。方法52例患者(男性44例,女性8例),年龄22~70(51.1±10.9)岁,左心房内径22~54(36.1±6.5)mm,其中12例为持续性AF(1~22年)。均经房间隔穿刺在左心房内对AF进行非接触式等电位标测,并在等电位标测下逐步进行个体化消融,消融术式不固定,以AF被终止且不被诱发、消融线形成双向阻滞为消融终点。结果AF被分为3种类型,而肺静脉(pulmonaryvein,PV)口周围、左心房顶部是波阵面的主要传导区。消融方式根据标测结果决定,包括在以上任一部位的线性消融、环PV口外的线性消融等,其中持续性AF多形成绕PV口周的环形消融加左心房顶部消融线。82.7%(43/52)的AF被消融所终止且不能再诱发,其中4例需在右心房消融方成功;另有5例的AF被转变为左心房扑动(房扑)。首次消融的即时成功率为90.4%(47/52)。消融中1例有心脏压塞。6例首次消融后有左心房房扑的患者再次接受了消融,标测发现既往消融线存在缝隙,针对缝隙消融后心动过速均被终止且不能被诱发。平均随访(11.0±6.2)个月,术后3个月82.7%(43/52)的患者不服药物亦无AF发生,其中阵发性AF成功率为87.5%(35/40);持续性AF为66.7%(8/12),其余患者均转为左心房房扑。结论本组结果初步提示,在非接触式等电位标测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的心房电学改良消融可有效地终止AF并有较好的中期疗效。其远期的效果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0.
报告使用环状冷冻导管对阵发性心房颤动(AF)患者行肺静脉电隔离治疗的初期体会。对5例阵发性AF患者共18根肺静脉行冷冻消融,其中8根肺静脉(44.4%)单用环状冷冻导管平均消融3.2±1.5(2~5)次即能达到肺静脉的完全电隔离,10根肺静脉(55.6%)用环状冷冻导管消融后,需用普通射频导管在环形冷冻线上补点消融后才成功隔离肺静脉。随访3~6个月,4例(80%)无AF复发。消融后即刻选择性肺静脉造影和术后3个月核磁共振扫描检查均未发现肺静脉狭窄。结论:环状冷冻导管治疗阵发性AF安全性好,但隔离肺静脉的效率还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Marshall静脉(VOM)无水乙醇消融联合导管射频消融术与单纯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依据是否行VOM无水乙醇消融将199例PAF患者分为对照组(单纯行导管射频消融术)148例和观察组(VOM无水乙醇消融联合导管射频消融术)5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资料、术后6、12、18个月心房颤动(AF)复发情况及手术并发症、脑卒中、死亡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手术时间及总透视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即时环肺静脉电隔离(CPVI)成功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AF复发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2个月、18个月观察组AF复发患者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发生严重血管并发症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心脏压塞、心房食管瘘、脑卒中、死亡等。结论 VOM无水乙醇消融联合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PAF安全、可靠,其远期疗效优于单纯行导管射频消融术。  相似文献   

12.
肺静脉隔离是症状性药物难治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标准治疗手段,射频消融通过连续而透壁的肺静脉前庭损伤提高单次操作的成功率和远期效果。既往房颤导管消融主要根据术者的经验,缺乏消融程度的量化评价指标。近年来,压力监测导管的出现及采用导管头端的压力与消融时间的乘积(压力时间指数)作为量化消融的指标,显著提高了消融的效率,但均忽略了消融功率的差异对损伤程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衍生的carto visitag和消融指数模块整合了功率、压力和时间的量化指标,简化手术流程,使肺静脉隔离具有可重复性,在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同时降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但不同部位的最佳消融参数,尚需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房颤,AF)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药物治疗AF的复发率高、疗效有限,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而导管消融可能治愈AF、明显改善预后.国际大规模临床试验STOP-AF研究及正在进行的全球最大规模的AF临床试验-CABANA研究,比较导管消融和药物治疗在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窦律)、减少心血管事件、改善生活质量和减少卫生经济学成本等方面的差别,其结果有望将AF治疗从药物治疗为主转向导管消融并使其成为维持窦律的一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过去的十年中,导管消融已经成为症状性AF的标准疗法。无论短期还是长期随访,导管消融治疗AF的疗效显著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1])。同时,有荟萃分析显示,AF消融术成功率为49%~86%,成功率因随访时间及患者基线特征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2])。因此,制定因人而异的再治疗方案,对于首次AF消融术失败的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应当根据基础情况、AF类型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冷盐水灌注导管与普通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4例IVT,右室流出道55例,左室间隔34例,左冠窦5例;其中70例IVT接受普通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普通组);36例(包括普通导管治疗复发的12例)行冷盐水灌注导管治疗(冷盐水组)。比较两组成功率、复发率、消融的时间及并发症。结果普通组、冷盐水组即刻成功率分别为92.9%、100%。随访38±16.5个月,普通组12例复发,8例右室流出道,4例为左室间隔,复发的时间为术后2~30天;冷盐水组,1例复发,为右室流出道,术后20天复发;与冷盐水组相比较,普通组消融的时间长、功率低;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是根治IVT有效和安全的方法,冷盐水灌注导管可提高成功率,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6.
探讨应用环状冷冻消融导管进行心房颤动(AF)肺静脉电隔离术的临床效果。对1例持续性AF、2例阵发性AF在肺静脉开口处进行冷冻肺静脉电隔离,温度-79℃,每次240~300s(4~5min)。3例共隔离10根肺静脉,消融4.9±2.8(4~10)次。手术时间为205±72(190~265)min。1例持续性AF患者消融后给予300J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半月后复发,再次电复律后恢复窦性心律。1例术后一周内仍有阵发性AF。结论应用环状冷冻消融导管进行肺静脉电隔离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房间隔单线消融治疗心房颤动 (AF)的可行性 ,选用 13只犬 ,在静脉滴注乙酰甲胆碱下 ,用心房快速起搏诱发持续性 AF(持续时间 >15 min)。经皮穿刺静脉 ,在 X线透视下用 7F温控 4极同步导管介导射频能量线性消融卵圆窝前方的宽厚房间隔。观察消融前、后 AF的诱发率及电生理参数变化。结果显示消融前所有犬均可诱发持续性 AF。消融前 2只犬死亡。间隔消融后 8只犬不再诱发 AF,1只犬诱发持续性心房扑动 (AFL) ,再消融三尖瓣环和下腔静脉间心肌后 AFL消失。另 2只仍可诱发 AF。消融后卵圆窝心房有效不应期 (ERP)较消融前延长(113± 9ms vs67± 7ms,P<0 .0 5 ) ,其余部位消融前后 ERP无显著性差异。结果初步提示房间隔单线消融能够防治实验性 AF的发生 ,对于临床上有相似特点的 AF消融房间隔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18.
磁导航系统由两块磁铁、磁消融导管和导管推送器组成,结合X线影像和三维标测构建的心脏电解剖图像,可以实现远距离摇控(控制室内)磁消融导管的走向,实现靶点消融。目前在其指导下消融缺血性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VT)的成功率在80%以上;非缺血性心肌病VT即刻成功率为50%或以上,无器质性心脏病VT成功率为86%~100%。明显高于手动消融VT的成功率;而复发率与手动消融相似。心脏损伤风险大大降低,也明显减少了医护人员的X线照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手术成功率并降低并发症,分别对比使用SmartTouch压力感应导管与普通冷盐水灌注NaviStar导管进行房颤导管消融。方法共纳入100例房颤患者,分为对照组(NaviStar,n=50)和研究组(SmartTouch,n=50),两组均在Carto三维标测系统下进行双侧肺静脉隔离。采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X光曝光时间,观察术后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总手术时间、左房建模时间、并发症发生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X线曝光时间较短[(25.4±5.3)min vs(38.7±7.5)min]、肺静脉隔离时间较短[(59±13)min vs(72±16)min],术后3个月(47/50vs 44/50)、术后半年(46/50vs37/50)、术后1年(46/50vs 32/50)窦性心律维持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SmartTouch压力导管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导管消融已成为药物无效的症状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一线疗法。虽然短期及中期的随访结果已证实导管消融对于房颤节律控制效果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其远期成功率的资料较少。了解房颤导管消融远期成功率对于认识房颤的机制和指导房颤导管消融术式的改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