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 ,男性 ,68岁 ,因脉搏缓慢 ,胸闷 ,乏力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 ,频率 3 8~ 60次 /分 ,于 2 0 0 1年 6月 2 2日在我院经皮穿刺左锁骨下静脉埋置VVI型永久起搏器 (Medtronic公司SS10 3 ,系列号PJG2 185 0 4M ;电极 40 2 3 ,系列号LAK 175 5 63V) ,术中起搏阈值 0 .5V ,起搏阻抗 64 6Ω ,手术顺利 ,起搏功能良好 ,起搏频率 60次 /分 ,患者自觉症状消失 ,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术后定期门诊起搏功能检测 ,起搏器VVI正常工作。 2 0 0 3年 2月 2 4日 ,患者感觉有胸痛 ,胸闷 ,晕厥 ,心电图及磁铁试验均未见起搏信号 ,程控检测各项起搏…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 ,78岁。因发作性晕厥、胸闷2h急诊入院 ,既往糖尿病史 10年。体检 :BP 60 40mmHg,两肺呼吸音清 ,心率3 6次 min ,心律齐 ,心音低钝 ,腹软、无压痛 ,双下肢无浮肿。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入院后即给予升压及静脉点滴阿托品治疗 ,心率波动于 40~ 5 0次 min ,仍有晕厥发作。即给予体外无创性心脏起搏 ,起搏电极分别置于左胸前壁及肩胛间区 ,起搏方式 :VVI起搏 ,起搏阈电流值 2 0mA ,起搏值 3 0mA ,脉宽 40ms,频率 60次 min。起搏后患者无明显不适 ,无晕厥发作 ,血压维持在 90~ 11…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68岁。因特发性Ⅲ度房室阻滞,于1996年9月13日放置了Pacesetter2040K(系列号054170303)起搏器。起搏参数:起搏频率70ppm、电压5.1V、脉宽0.38ms。术后恢复正常生活,因离医院较远一直未来院随访。1999年6月3日晚9点,病人突发晕厥,持续3min后清醒,自感胸闷,立即送当地医院,听诊心率为34bpm,静脉滴注丹参液治疗,1h后再发晕厥1次,约1min后清醒,此后心率恢复至70bpm。6月4日上午,心电监护示起搏心律,频率为70ppm,令病人改变体位和咳嗽等均不能改变起搏频率,X线胸片及胸部透视检查未见明显的电极脱位…  相似文献   

4.
1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72岁,因反复头晕、晕厥半年,动态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于2000年11月植入VVI心脏起搏器,手术顺利,术后心室起搏感知功能良好,患者头晕改善,无晕厥,日常生活能自理,活动后无气急。2003年12月患者突发头晕、晕厥,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起搏器起搏功能障碍.感知功能良好,予调高起搏电压至5.0V后,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50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于1998年12月经右锁骨下静脉途径于我院安装某公司VVI起搏器,术后随访,经多次复查心电图示起搏器工作状态良好。1个月前,患者因心悸、胸闷、晕厥到外院查心电图,发现仅有起搏信号,起搏、感知功能丧失。入院查体:血压16.7/9.33kPa,心率52/min,律不齐,P2>A2,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起搏、感知功能不良,X线胸片示电极无断裂,尖端位置无移动。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起搏器安装术后、起搏器…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52岁,反复晕厥1个月,诊断病窦综合征,植入起搏器后3天后胸闷不适。2个月体表心电图未发现心房起搏信号后P′波,心电图示起搏电极脉冲-心房传导延迟,S-A间期:416 ms。经过调整起搏器电极位置后起搏脉冲-心房传导间期恢复正常,患者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 ,83岁 ,1995年 6月因胸闷 ,心前区不适伴晕厥入院 ,确诊为“冠心病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6月 2 1日置入SSI型永久心脏起搏器。起搏电极位于右心室心尖部 ,起搏阈值 0 6伏 ,脉冲宽度 0 5ms ,起搏频率 72次 分 ,R波振幅5 3V ,感知 2 4mV。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生活可自理。出院后 ,每半年复查一次。 1998年 6月 15日复查时起搏器功能正常 ,起搏电极位置如初 ,位于右心室心尖部 ,心电图示间右心室起搏。 1999年 1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骨后划割感 ,进食困难 ,来院sjg心电图示心房起搏。超声心动图显示 :起搏电极位于…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 ,56岁。 1 962年跑步时出现晕厥持续约 1 0 s自行缓解。此后 1 9年共出现 5次无诱因晕厥 ,无发作时心电图。 1 976年患者常规体检时发现心电图有左前分支阻滞。 1 981年开始平均每月晕厥 1次 ,晕厥时家人摸脉搏最慢时为 2 8次 /min,可自行好转。 1 982年始发作频繁 ,最多 6~ 7次 /d。于我院查心电图发现有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 度房室传导阻滞 ,遂植入 VVI起搏器。此后 ,不服药生活可自理 ,但上二层楼或行走稍快时即出现胸闷、气短。因起搏器电池耗竭 ,患者分别于 1 984年及 1 992年两次更换起搏器。 1 990年患者活动后胸闷气…  相似文献   

9.
心室起搏电极感知心房激动二例张树林,李鲁光,贾慈阳(北京军区总医院心内科北京100700)例1患者女性,74岁,因反复晕厥三个月,诊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于1993年7月安装CPI公司444型VVI起搏器,术中测试各项起搏参数正常。术后一个月...  相似文献   

10.
起搏器术后急性肺栓塞一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女性 ,69岁 ,晕厥 ,抽搐 ,意识丧失 ,心电图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和阵发性房室阻滞。心室静止 11.5s。于当日安置临时起搏 ,第二天后安置VVI永久起搏器。术中和术后无不适 ,呈起搏心律 ,肝肾功能正常 ;一周后作超声心动图正常 ,二周时气短胸闷 ,查肝肾功能异常 ,D 二聚体 3 .2 μg/ml,呈低氧血症 ,超声心动图示右房明显扩大 ,三尖瓣中量返流 ,肺动脉增宽。X线示肺门阴影、右肺似有楔状阴影。诊断为起搏器术后急性肺栓塞。  相似文献   

11.
起搏器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获益目前仍存在争议,通常建议用于难治性迷走性晕厥伴发心脏停搏的患者。闭环刺激起搏通过感知程控发现心脏收缩性的变化从而增加心率对血压下降作出应答。目前多项随机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闭环刺激起搏对于减少心脏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晕厥发作优于传统起搏治疗,少数研究结果表明闭环刺激起搏对于减少血管抑制型和混合型迷走性晕厥患者的晕厥发作治疗有限。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78岁.反复胸闷,乏力9年.患者于入院前9年起,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反复胸闷,心慌,无明显胸痛,无黑朦,未曾晕厥,无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无耳鸣耳聋.曾入院治疗,临床诊断:"①老年退行性心脏病;②二度Ⅱ型房室阻滞;③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④高血压病3级".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术,冠脉未见明显异常,于2004-2-5行永久DDD起搏器植入术,治疗后好转出院.自此以后,至2010年6月曾多次因心功能不全加重人院治疗.  相似文献   

13.
<正> 患者女性,35岁,工人,反复胸闷、心悸、头晕伴阵发性晕厥十五年。临床诊断:慢-快综合征,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伴阿-斯综合征发作。因药物控制不满意,于1988年5月安装秦明公司Pinnacle101型心脏起搏器,术后间断服用异搏定或小剂量心得安控制过速型心律失常。门诊随访,病情一直稳定,起搏功能良好。1991年7月中旬,患者在做上肢活动时突感心前区疼痛伴心悸、头晕及右胸壁安装起搏器部位皮肤、肌肉搏动。急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频发房性早搏,起搏脉冲幅度较前明显减小,电信号仅有部分起搏心室,起搏器磁铁频率仍为72次/分,初步考虑起搏器不全移位收住院。  相似文献   

14.
右上腔静脉闭锁经左上腔静脉置入起搏器一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例先天性长QT综合征患者伴显著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 ,反复晕厥 ,行VVI型起搏器置入术 ,术中造影发现右上腔静脉闭锁 ,永存左上腔静脉。最终经左上腔静脉及冠状窦将起搏电极固定于右室心尖部。术后临床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5.
报道 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发病窦综合征患者 ,置入VVI起搏器一年后 ,因胸闷加重再次入院。确定右室起搏电极误入冠状静脉致永久左室起搏。入院过程中 ,患者多次胸闷发作 ,死于心脏性猝死。为避免在右室起搏术中 ,起搏电极误入冠状静脉。本文强调当术中起搏导管电极进入右室心尖部嵌入肌小梁时务必X线侧位投照。另外 ,术中在导管电极嵌入右室肌小梁之前 ,亦应常规先将导管电极由弯钢丝引导经右室插入肺总动脉之后 ,再将导管电极回撤至右室心尖部 ,然后以直钢丝固定起搏电极 ,这样可避免起搏电极误入冠状静脉。  相似文献   

16.
<正> 安装心室按需型起搏器,起搏电极一般放置于右室心尖部,在此部位起搏阈值低,易固定。我们遇到一例患者在起搏器安装过程中,心尖部起搏始终达不到理想要求,最后将起搏导管电极放置在右室流出道室间隔部位,起搏良好。报道如下。患者女性,68岁。因胸闷、心悸、发作性晕厥住院。查心率最慢达35次/分,律整,各瓣膜区未闻杂音,心界不大。X线胸片正侧斜位心外形均正常。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逸搏心律。静脉给予异丙基肾上腺素维持心率同时安装VVI型起搏器。  相似文献   

17.
起搏器置入术后起搏阈值急剧升高导致夺获失败一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患者女性,60岁。因Ⅲ度房室阻滞、心源性晕厥置入VVI起搏器。术中顺利、起搏参数理想,术后10天出院,起搏电压4.8V,频率70次/分。术后1个月术前症状复发,心电图示Ⅲ度房室阻滞,心室率40~50次/分,起搏信号不能夺获心室,遂将起搏电压程控至6.0V,起搏功能恢复,4天后又出现上述情况,将起搏电压升高至9.6V,仍未见起搏功能恢复。后经静脉点滴地塞米松治疗后,起搏功能恢复,起搏电压逐渐降至正常。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63岁。因患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晕厥于1993年8月5日植入DDD起搏器(美CPI产品937型)。术中测试:心房起搏阈值1.1V,2.0mA,P波振幅6.3mV,心室起搏阈值0.7V,1.3mA,R波振幅10mV,程控A—Vdelay  相似文献   

19.
心源性因素是引起晕厥的主要原因。本例患者为VVI起搏器术后发生晕厥,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起搏器带动不良,同时伴心室停搏致R-R长周期最长达到22.08 s。及时更换起搏器后,患者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61岁,7年前因3°房室传导阻滞伴多次晕厥而住我院安装右室心内膜起搏器。安置起搏器时发现右室心尖部多数区域不起搏或起搏阈值高达3-5.5V,经反复尝试于右室心尖部近脊柱左旁觅到一起搏阈为0.8V,阻抗845Ω的区域,即固定起搏电极,起搏方式为VVI,起搏率72/分。术后起搏情况良好,能正常工作及生活。近10多天来发现心跳突然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