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煤矿工人工作倦怠的工作要求-资源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矿工工作倦怠的工作要求-资源模型,为矿工倦怠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抽取井工煤矿一线矿工568名,用自编矿工工作倦怠、工作要求-资源问卷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建立的矿工倦怠的JD-R模型中工作要求对矿工工作倦怠的三个维度均有比较明显的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49、0.55、0.70);工作资源对生理疲乏、情感耗竭有预测作用(路径系数分别为-0.34、-0.43)且为模型中有中介的调节变量;社会支持对情感耗竭、疏离工作维度有预测作用(路径系数分别为-0.31、-0.37)且为模型中有调节的中介变量.结论:针对矿工特性提出的矿工倦怠JD-R模型对矿工倦怠成因具有良好的解释能力,可以为矿工倦怠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我国警察为被试,探讨工作倦怠及其与工作要求、工作资源和身心健康的关系。方法:用修订后的MBI-HSS以及其他有关问卷对4855名警察进行网上调查。结果:①高工作要求或者缺乏工作资源都会导致个体的情绪衰竭,缺乏工作资源是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主要原因;②工作倦怠会导致个体出现身心健康问题,也会导致个体产生离职想法;③高工作要求和缺少工作资源通过倦怠的某些维度导致个体出现身心健康问题和产生离职想法,同时,高工作要求可直接导致身心的不健康,缺乏工作资源可直接导致个体产生离职想法。结论:工作要求和缺少工作资源引起警察的工作倦怠.而工作倦怠又会导致个体身心健康问题以及离职意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焦虑、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倦怠4个变量在人口学因素的差异;验证4个变量之间的假设模型。方法以1331名高校教师为被试,发放问卷测量,用SPSS 11.5分析数据、AM OS 7.0验证假设模型。结果①不同受教育程度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存在显著差异(F=2.864,P<0.05);②不同性别(t=2.066,P<0.05)、年龄(F=6.417,P<0.001)、职称(F=5.289,P<0.01)和任课科目(F=4.339,P<0.05)的高校教师工作倦怠存在显著差异;③不同受教育程度(F=4.058,P<0.01)和任课科目(F=6.846,p<0.01)的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④不同性别(t=6.212,P<0.01)、婚姻状况(F=4.557,P<0.01)和职称(F=0.422,P<0.01)的高校教师焦虑水平存在显著差异;⑤工作倦怠在工作压力与焦虑之间部分中介效应显著;⑥工作倦怠在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完全中介效应显著。结论 4个变量在人口学因素上存在差异,假设模型得到部分验证。  相似文献   

4.
工作特征与企业员工工作倦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工作特征对企业员工工作倦怠的影响,并量化工作特征对工作倦怠的预测能力。方法采用工作倦怠问卷和工作特征问卷对648名企业员工进行调查。结果1分层回归分析表明,工作特征对工作倦怠的各个指标具有显著预测作用;2优势分析发现,体能工作要求对情感耗尽的预测力最强,方差贡献率为54.90%;领导支持对讥诮的预测力最强,方差贡献率为39.23%;工作自主度对低职业效能的预测力最强,方差贡献率为45.16%。结论工作特征影响企业员工的工作倦怠;减少工作要求,增加工作资源,有利于工作倦怠的预防。  相似文献   

5.
Siegrist提出的付出-回报失衡(Effort-Re-ward Imbalance,ERI)模型,因为能有效地评估工作环境中的社会心理因素,被越来越多地使用。模型中的付出包含外在付出和内在投入,前者指工作要求与工作职责,后者指个人的投入程度。回报有金钱、尊重和工作机会三种形式。目前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我国警察为被试,探讨工作要求、工作资源对工作倦怠和工作投入的预测作用.方法 采用修订后的MBI-HSS、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自编工作要求、工作资源问卷对4855名警察进行网上问卷调查.结果 工作要求对情绪衰竭有正向预测作用,工作资源对情绪衰竭和去人性化有负向预测作用、对个人成就感有正向预测作用;工作资源对工作投入的3个维度都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 高工作要求或者缺乏工作资源都会导致个体的情绪衰竭,缺乏工作资源是个体去人性化和成就感降低的主要原因;缺乏工作资源是个体工作不投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中学教师的工作压力、教学效能感与工作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教师教学效能感、工作倦怠和工作压力问卷对728名中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存在正相关关系,不同来源的工作压力对工作倦怠各维度的影响不同;教学效能感与工作倦怠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情绪衰竭和疏离感主要与一般教学效能感有关,低成就感主要与个人教学效能感有关。结论工作压力越大,教学效能感越低,教师的工作倦怠越严重。  相似文献   

8.
公安刑技人员工作倦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公安刑技人员工作倦怠、工作压力源、离职意愿和工作满意度的相互影响。方法采用修订的工作倦怠、工作压力源、离职意愿、工作满意度量表,对8省783名公安刑技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①公安刑技人员工作自主性缺乏、角色模糊、工作负荷对降低的工作效能影响显著;②工作自主性缺乏、工作负荷对情感耗竭影响显著,工作负荷对疏离影响显著;③情感耗竭、降低的工作效能对工作满意度有影响作用;④情感耗竭、疏离对离职意愿影响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边检基层民警的工作倦怠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MBI-H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33名边检基层民警进行测量。结果1边检基层民警工作倦怠的情绪衰竭和个人成就感低下较严重,去人性化中等;2人口统计学变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情绪衰竭和个人成就感;3工作倦怠中的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因子与SCL-90各因子及总均分的相关均非常显著(P<0.01),个人成就感因子与SCL-90的抑郁和敌意因子相关显著(P<0.05)。结论边检基层民警的工作倦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武警基层干部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工作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军人职业压力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基层军官工作倦怠问卷对226名基层干部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工作压力各因素与工作倦怠及其情感衰竭和低成就感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工作压力中的军旅生活、工作负荷和领导能力能显著正向预测工作倦怠,解决问题和求助与工作倦怠及各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自责、退避、幻想和合理化与工作倦怠及各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解决问题能显著负向预测工作倦怠,合理化则显著正向预测工作倦怠,消极不成熟型的应对方式对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工作压力和应对方式都与工作倦怠存在显著相关,消极不成熟型的应对方式在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编制职业过劳测验.方法:将职业过劳测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明尼苏达工作满意度问卷-短式修订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162名销售人员进行测量.结果:职业过劳测验包含精疲力竭和焦虑两个因素,它们与人格、工作满意度、自我效能感和销售业绩排名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结论:职业过劳测验信度、效度较好,适用于实际测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制职业倦怠量表并检验其信度、效度。方法根据开放式问卷调查,参考以往研究,编制本量表。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1185名被试进行测试;对280人同时使用工作倦怠问卷和军人职业压力量表进行施测;于1周后随机选取其中54人进行本量表的重测。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相关分析,检验量表的信效度。结果正式量表包含30个条目,另加1个掩饰分量表。各公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82~0.674(P0.01),各个因子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21~0.831(P0.01);总量表及各分量表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598~0.728(P0.01);C ronbach’α系数为:0.762~0.919;分半相关系数为:0.751~0.835。总量表及各分量表与工作倦怠问卷和军人职业压力量表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职业倦怠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  相似文献   

13.
工作倦怠的理论研究及其进展   总被引:60,自引:6,他引:54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 ,工作倦怠 (jobburnout)已成为西方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研究的热点。有研究报道 ,近年来 ,工作倦怠已成为美国企业人力资源会议上讨论的主要议题之一[1] 。对工作倦怠的研究始于 2 0世纪 70年代。 1974年 ,Freuden berger[2 ] 首先提出了倦怠 (burnout)一词的概念。他认为 ,倦怠是一种情绪性耗竭的症状 ,这种症状最容易在工作情境中出现 ;当工作本身对个人的能力、精力以及资源过度要求 ,从而导致工作者感到情绪枯竭、精疲力尽时 ,工作倦怠现象就产生了。Freuden berger的观点继而引发了众多学者对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14.
情绪智力、工作倦怠和工作满意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情绪智力与职业倦怠及工作满意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情绪智力问卷、工作倦怠问卷和工作满意度问卷,对424为被试进行调查。结果:情绪智力、工作倦怠和工作满意度之间显著相关;情绪智力部分通过工作倦怠进而影响工作满意度。结论:工作倦怠在情绪智力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情况。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量表,对浙江省6所高校的200名辅导员进行调查。结果①职业倦怠3个因子得分均低于平均分(情绪衰竭2.23±0.78,玩世不恭2.06±0.67,成就感低落2.44±0.66,-x=3);②情绪衰竭因子得分在各变量不同水平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③玩世不恭因子得分在年龄(F=6.304,P0.01)、工作年限(F=6.841,P0.01)、学历(F=9.427,P0.01)、职称(F=3.730,P0.01)、婚姻状况(t=2.304,P0.05)、工资(t=3.424,P0.05)不同水平上差异显著;④成就感低落因子得分在工作年限(F=6.194,P0.01)、职称(F=3.871,P0.01)、工资水平(F=8.950,P0.01)和婚姻状况(t=2.632,P0.05)各水平间差异显著;⑤职业倦怠3因子得分在性别间均不存在差异。结论高校辅导员总体职业倦怠程度不严重;年龄、学历、工作年限、职称、收入、婚姻状况等对辅导员职业倦怠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证券从业人员工作要求、工作资源与工作投入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工作要求、工作资源与工作投入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和工作内容量表对424名证券从业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证券从业人员工作投入水平正常,男性在工作投入总分以及奉献和专注分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在控制性别影响的情况下,工作自主度和社会支持显著地正向预测工作投入的三个维度,但工作要求与工作投入无关。结论:工作资源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工作投入。  相似文献   

17.
工作倦怠理论模型和相应干预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工作倦怠理论模型和相应干预措施进行综述。方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比较归纳。结果 对解释工作倦息的5种理论模型的假设、实证研究及相应干预措施进行概述,并对理论模型和干预措施提出一定的展望。结论 工作倦怠理论与干预相结合.相互促进发展。一方面,根据理论模型。提出分别以个体和以情境为中心的干预,同时强调整和个体和情境的新干预方向;另一方面,干预反馈将不断完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0  
目的:本研究旨在编制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方法:用自编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测试了山东泰安和莱芜两市的367名中小学教师以对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①自编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可以提取三个因素,分别命名为情绪疲惫、少成就感和去个人化。②自编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的各项信度和效度指标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要求的水平。结论:自编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