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开放椎管法与Weinstein椎弓根螺钉置入法的临床比较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开放椎管直视下椎弓根钉置入法与Weinstein椎弓根钉置入法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后路切开短节段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下腰椎疾病患者53例,25例采用开放椎管直视下置钉100枚,另28例采用Weinstein置钉法置钉112枚。比较两组置钉准确性及并发损伤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术后作CT检查,Weinstein置钉组不良置钉率为6.25%,神经损害发生率3.57%,1例重新置钉。直视下置钉组不良置钉率为1.0%,神经损害发生率为0。Weinstein置钉组不良置钉率明显高于直视下置钉组(P<0.05)。结论:下腰椎疾患患者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时行开放椎管直视下置钉法更准确可靠,可有效防止硬膜及神经根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带预警装置椎弓根螺锥在胸腰椎手术应用中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0年9月~2011年10月收治的需进行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的胸腰椎疾病30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16例,胸腰椎骨折10例,椎体滑脱4例。在减压解除神经压迫或复位椎体的同时利用带预警装置椎弓根螺锥行椎弓根钉固定。结果共置入160枚螺钉,术中及术后X线片评估椎弓根钉置钉准确度为100%,术后三维影像评估螺钉位置准确率为94.4%,螺钉平均置入时间(4.5±0.7)min/枚,未出现螺钉置入相关的近期并发症。结论在胸腰椎手术中应用带预警装置椎弓根螺锥行椎弓根钉置入,可有效提高置钉的精确性、安全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放射线的暴露强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胸腰椎骨折患者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2月,7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在我院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其中38例使用传统置钉法(Weinstein法或AO法)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A组),40例采用MSCT三维重建设计钉道的置钉方法进行螺钉置入(B组),术后两组均复查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和CT了解置入螺钉位置情况,应用Lonstein等的方法评判置钉准确率。结果:78例患者共置入椎弓根螺钉436枚,A组38例共置入212枚,12例32枚螺钉穿破椎弓根皮质,其中穿破椎弓根内外皮质21枚,穿破椎弓根上下皮质11枚,置钉准确率84.91%;B组40例共置入224枚,5例6枚螺钉穿破椎弓根皮质,其中穿破椎弓根内外皮质4枚,穿破椎弓根上下皮质2枚,置钉准确率97.33%。两组置钉准确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时应用MSCT三维重建设计钉道的置钉方法较传统置钉方法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与传统开路锥置钉技术比较,评价在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中应用球形探针技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需行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106例患者临床资料,术中应用球形探针技术或传统开路锥技术置入椎弓根螺钉。其中56例采用直径2.5 mm球形探针穿刺(球形探针组),其余50例采用传统开路锥穿刺(传统组)。术后采用CT检查确认螺钉位置以评估置钉准确性。结果球形探针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296枚,传统组共置入264枚。术后CT显示球形探针组置钉准确率为97.64%,7枚置钉不良;传统组置钉准确率为83.71%,43枚置钉不良。2组置钉准确率及穿透椎弓根内侧、椎弓根外侧、椎体前壁骨皮质螺钉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术后1例出现L5神经根损伤致足下垂;球形探针组术中、术后均未出现神经、血管、脑脊液漏或内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与传统开路锥置钉技术相比,球形探针技术能更准确置入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减少因螺钉位置不良导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Tian W  Lang Z  Liu YJ  Liu B  Li Q  Hu L  Li ZY  Yuan Q  He D  Cheng XG  Sun YZ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1):838-841
目的 探讨腰椎椎体轴性旋转时术中即时三维导航对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精确件的作用.方法 将不同轴性旋转角度(0°、5°、10°、20°)的16具相同腰椎仿真模型平均分为传统方法组与即时导航组(每一旋转角度4具),随机用传统方法及术中即时三维导航法置入椎弓根螺钉,术后采集CT图像,重建螺钉轴线正交平面的椎弓根断层影像并应用Photeshop软件提取椎弓根外侧皮质轮廓线,通过判断钉道与椎弓根皮质间相互关系以及测量椎弓根外侧皮质缘距离螺钉轴线最短距离评价螺钉置入精确性.结果 两组置入腰椎椎弓根螺钉各80枚.传统方法组中,不同椎体轴性旋转角度的置钉精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旋转角度增大,置钉精确性降低.即时导航组置钉精确性高于传统方法组(P<0.01);轴性旋转20°时的定性评价及轴性旋转5°、10°和20°时的定量评价,两组置钉精确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椎体轴性旋转可降低椎弓根螺钉置入精确性.术中即时三维导航系统辅助可提高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精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快速成型技术佐助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 将患者分成两组,快速成型组26例,传统手法置钉组26例,由同一位医师分别采用快速成型模型佐助置钉法和传统手法置钉进行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后CT扫描比较两种方法的置钉准确性.结果 快速成型模型佐助置钉156枚,其中3枚穿破皮质,成功率98.08%,绝对风险率0.64%;传统手法置钉121枚,11枚穿破皮质,成功率90.91%,绝对风险率4.13%.两组病例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快速成型佐助置钉法准确率明显高于传统手法置钉,安全性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成型模型佐助胸腰椎椎弓根置钉,可提高准确率和安全性,操作简单,符合个体化置钉,为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术前CT引导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改良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总结以术前CT扫描椎弓根轴心来获得螺钉置入解剖参数引导胸腰段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改良方法。方法:使用改良置钉技术对56例脊柱损伤患者置入胸腰椎弓根螺钉242枚,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21~69岁,平均43岁。以术前CT扫描确定椎弓根轴心线,轴心线附近的解剖标志为参照确定螺钉入点,内聚E角、螺钉长度、直径均可在CT椎弓根轴心片上读出,而矢状F角可由X线侧位片上读出或观察脊突线得出。结果:242枚螺钉术后均拍摄椎弓根CT片复查,238枚螺钉完全置入椎弓根内,仅4枚有穿破椎弓根皮质,失误率1.65%,但穿破较小,均无神经根症状。结论:术前CT扫描椎弓根引导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是一个较好的改良方法,能有效降低不良置钉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胸腰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置钉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7月~2012年12月我院53例胸腰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患者,男31例,女22例;年龄18~73岁,平均51.2岁.腰椎退变性疾病24例,胸腰椎骨折29例.置钉节段为T8~S1.根据术后CT轴位扫描图像以及患者是否出现椎弓根螺钉相关并发症,将椎弓根螺钉位置分级:0级,螺钉位于椎弓根皮质内;1级,螺钉突破椎弓根骨壁但≤2mm;2级,螺钉突破椎弓根骨壁>2mm,但无神经受压等症状;3级,出现螺钉相关并发症.结果:共置入椎弓根螺钉212枚,平均4.0枚/例.212枚螺钉中,0级175枚(82.5%);1级32枚(15.1%);2级4枚(1.9%);3级1枚(0.5%),患者出现神经受压症状,行翻修术.37枚位置不佳的螺钉中,24枚向内侧切出椎弓根,13枚向外侧切出.结论:胸腰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虽置钉位置欠佳率较高,但很少发生2级以上置钉位置不佳者.  相似文献   

9.
对徒手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徒手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的安全性并探讨其置钉方法.方法:372例患者采用徒手方法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记录置入操作中和术后并发症,其中37例患者术后行CT断层扫描检查判断螺钉的位置,记录所有穿透骨皮质螺钉的数目和距离.结果:共徒手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2261枚,平均每例患者置入螺钉6.08枚,术中6例次置钉过程中出现脑脊液从钉道中流出,术中和术后未出现神经、血管和内脏损伤等并发症.37例患者术后行CT扫描判断螺钉位置,405枚螺钉中124枚(30.62%)穿透骨皮质,1枚(0.02%)穿透椎弓根内侧壁超过4mm.结论:徒手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穿透骨皮质的发生率较高,应该根据每个椎体旋转、倾斜等差异个体化确定置钉位置和方向,操作仔细认真,保证准确、安全、可靠地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维CT导航在腰椎再次手术及翻修手术椎弓根螺钉置入中的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8年9月~2009年9月,收治因腰椎再次手术及翻修需进行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13例,其中腰椎间盘术后继发椎管狭窄4例,腰椎置钉失败2例,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术后腰椎不稳4例、椎体滑脱3例。在减压解除神经根压迫同时在三维CT导航引导下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采用术中G型臂X线机正侧位摄片与导航路径进行比较测量以及术后三维影像系统(CT、MRI)评估螺钉位置的准确性,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为置钉位置准确,记录螺钉平均置入时间。结果共置入62枚螺钉,术中及术后X线片评估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度为100%,术后三维影像评估螺钉位置准确率为91.8%,螺钉平均置入时间(4.7±0.7)min/枚,未出现螺钉置入相关的近期并发症。结论腰椎再次手术及翻修手术患者术中应用CT三维影像导航辅助行椎弓根螺钉置入,可以有效的提高置钉的精确性以及保证了安全性,降低了脊柱再次手术及翻修手术的风险性,减少放射线的暴露强度。  相似文献   

11.
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技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置钉技巧。[方法]总结2000年10月~2008年9月应用寰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患者66例,置钉132枚。术中在直视下依据手感行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复位固定。[结果]本组66例132枚螺钉均成功置入,复位固定满意。术中未发现脊髓、神经根、椎动脉等损伤。术后患者症状及神经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96枚螺钉术后行CT检查,其中91枚位置良好(94.89%)。全部病例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植骨均融合。[结论]术前影像学测量,术中显露寰椎后弓、直视下依据手感置钉、X线确定进钉方向,是安全置钉的技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Renaissance脊柱手术机器人在胸腰段窄小椎弓根后路螺钉置入中的应用。方法 对156例胸腰段窄小椎弓根的脊柱疾病患者行后路螺钉置入,窄小椎弓根双侧中一侧采用脊柱手术机器人辅助置入椎弓根螺钉,另一侧采用传统方法置入椎弓根螺钉。术后采用Abul-Kasimhierarchy分级系统评价椎弓根螺钉置入的优良性。结果 在T10~L3窄小椎弓根共置入椎弓根螺钉456枚,其中胸椎置钉60枚,置钉优良率机器人辅助侧为93. 3%(28/30),传统手术侧为80. 0%(24/30),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腰椎置钉396枚,置钉优良率机器人辅助侧为96. 0%(190/198),传统手术侧为81. 8%(162/198),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Renaissance脊柱手术机器人辅助胸腰段窄小椎弓根螺钉置入能提高置钉优良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个体化设计定制3D打印椎弓根螺钉导向模板辅助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8例AS患者的胸腰椎三维CT检查数据,利用Mimics 17.0、ideaMaker等计算机软件设计AS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导向模板,并利用3D打印机打印制作全部病例的实体模型(T_(10)-L_2),每例2份,分为导板辅助螺钉置入组(实验组)和徒手置钉组(对照组)。两组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均由同一名脊柱外科医师负责置入。根据术后CT影像结果评估两组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并对螺钉置入情况进行分级:0级和1级螺钉为可接受置钉,2级和3级为不可接受置钉。同时比较术前3D打印软件虚拟设计的椎弓根螺钉的直径、长度、进钉点与后正中线的距离等指标与术中实际使用情况。结果:导板辅助螺钉置入组设计并打印出AS胸腰椎3D打印椎弓根螺钉导向模板23块,辅助置入螺钉46枚,可接受螺钉为44枚;置入单枚螺钉平均时间为(4.20±1.15) min,X线机透视次数为(5.00±1.25)次,置钉过程中螺钉和克氏针平均调整次数为(1.76±1.32)次。徒手置钉组使用传统影像学透视徒手方法置钉46枚,可接受螺钉30枚;置入单枚螺钉平均时间为(14.67±2.23) min,X线机透视次数为(14.46±2.21)次,螺钉和克氏针平均调整次数为(4.76±3.39)次。导板辅助螺钉置入组与徒手置钉组螺钉置入成功率分别为95.65%(44/46)和56.22%(3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38,P0.05);术前3D打印软件虚拟设计的椎弓根螺钉的直径、长度、进钉点与后正中线的距离,与术中实际使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板辅助螺钉置入组置入单枚螺钉的时间、X线机透视次数及置钉过程中螺钉和克氏针平均调整次数均明显少于徒手置钉组(P0.01)。结论:3D打印技术定制个体化椎弓根螺钉导向模板显著提高了置钉的安全性、准确性及手术效率,尤其适用于AS合并骨折脱位等须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胸腰椎椎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透视下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方法、操作技术及应用疗效。方法对220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在非透视下植入椎弓根螺钉,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中根据第12肋骨、骶骨或骨折的横突等标志确定椎体次序。结果220例中有1例出现椎体次序定位错误。在880枚螺钉中,有95枚出现偏入椎间隙、在腰椎与椎体终板夹角>5°、超出椎弓根下缘及内缘、超出椎体前缘等失误,无诱发新的神经损伤症状或脑脊液漏等并发症,螺钉植入准确率88·75%。结论掌握精确的椎弓根解剖知识及熟练的操作技术,术前进行详细的评估,严格按规范操作,无透视监控下椎弓根螺钉的植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10岁及以下脊柱侧凸患儿侧凸矫正术中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性及安全性,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08年7月我院收治的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10岁及以下脊柱侧凸4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行CT检查,男26例,女15例,年龄2~10岁,平均5.4岁。先天性脊柱侧凸36例,特发性脊柱侧凸2例,神经肌肉源性脊柱侧凸2例,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伴脊柱侧凸1例。术中根据解剖标志徒手置入椎弓根螺钉。在PACS系统上通过Pacs Client软件测量螺钉尖距椎弓根内壁、外壁、上壁、下壁以及椎体前缘的距离。若左侧椎弓根螺钉穿破椎弓根外壁或椎体前缘,测量钉尖与主动脉的距离。根据椎弓根螺钉所在位置(节段、凹凸侧、脊椎发育是否异常)分析其破壁率差别。不良置钉定义为椎弓根螺钉穿破椎弓根内、外壁或椎体前缘的距离超过2mm,和椎弓根螺钉进入椎间孔或穿破终板进入椎间盘。结果:本组病例共置入242枚椎弓根螺钉,胸椎128枚,腰椎114枚,平均每例患者置入5.8枚螺钉。螺钉完全在椎弓根内208枚,占86.0%。破壁34枚(占14.0%),其中不良置钉18枚(占7.4%),18枚中有5枚穿破外壁,8枚穿破内壁,5枚穿破椎体前缘。形态异常椎和凹侧的椎弓根螺钉的破壁率较高(分别为24.1%和17.9%)。术中一枚螺钉拔出,未出现其他螺钉置入相关并发症。穿破椎体前缘螺钉距离主动脉距离平均2.3mm。结论:10岁及以下儿童椎弓根螺钉的徒手置入有较高的精确性和安全性,但在发育不良椎体及凹侧置钉时应谨慎。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数字骨科技术设计并制作胸椎椎弓根导向模板,评价其在胸椎骨折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3-01—2015-02行胸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的5例单椎体骨折,术前根据CT三维重建扫描所得的数据,借助医学影像控制系统Mimics 17.0软件重建伤椎三维数字模型,并根据三维空间内的椎体骨折情况,利用Unigraphics NX 9.0工程软件设计具有椎弓根钉最佳进钉通道且与置钉椎体三维互补的导向模板。通过快速成型技术制作胸椎椎弓根导向模板及椎体,并在术中通过椎弓根导向模板与椎体后侧结构的精确贴合,按照预先设计的置钉通道置钉,术后复查CT评价螺钉位置。结果 5例均顺利完成椎弓根钉置钉操作,共置入30枚椎弓根钉,置入螺钉长度为30~45 mm,直径为5.0~7.0 mm。按改良置钉分级标准评定椎弓根钉置入结果:Ⅰ级19枚,Ⅱ级9枚,Ⅲ级2枚。所有患者均获得12~24(13.00±4.12)个月随访,未发现与置钉相关的神经根、脊髓等损伤症状,无螺钉松动、退出、断裂。结论胸椎骨折内固定术中采用数字化椎弓根导向模板辅助椎弓根钉置入较传统置钉方法有更快速、安全和精确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4):2247-2251
[目的]比较Renaissance机器人系统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与徒手椎弓根螺钉置入在腰椎翻修手术中的安全性及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行腰椎后路翻修手术的病例69例,其中使用Renaissance机器人系统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共31例,使用传统徒手椎弓根螺钉置入38例。记录临床资料,并根据术后CT对螺钉精度进行Gertzbein Robbins分级,比较螺钉置入准确性。[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少于徒手组(P0.05)。机器人辅助组共置入螺钉152枚,术后CT评估显示:A级置钉137枚,B级置钉11枚,C级置钉4枚,没有D、E级置钉,置钉准确率97.37%。徒手组共置入螺钉194枚,术后CT评估显示:A级置钉129枚,B级置钉48枚,C级置钉15枚,D级置钉2枚,没有发现E级置钉,置钉准确率91.24%。在螺钉精度分级及螺钉准确性方面,机器人组优于徒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徒手置钉技术相比,Renaissance机器人系统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在腰椎翻修手术中具有置钉精度高、且术中出血及术中透视次数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从解剖学上研究胸腰椎骨折椎置入椎弓根螺钉的可行性,为胸腰椎骨折椎提供一种新的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法.方法 利用50例配套T11、T12 L1、L2脊柱干骨标本,测量各椎弓根宽度和高度.设定改良骨折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方法,确定椎弓根正中轴矢状面在椎体前下缘的交点为a点,椎弓根中点为b点,连接a b点,以此连线作为改良椎弓根钉轴.此连线延长线于附件后面的投射点为改良椎弓根钉进钉点.测量改良进钉点位置,钉轴长度、下斜角度和内斜角度等.结果 T11、T12L1和L2椎弓根上下1/2横径平均为7.5 mm、7.7mm、6.9 mm和6.7 mm,绝大部分可置人直径5 mm螺钉:改良椎弓根钉置入点位于Magel法进钉点上方5~6.5mm,进钉方向下斜(以下终板为参照)约25°,内倾约100°结论胸腰椎骨折椎置入椎弓根螺钉在解剖学上是可行的,骨折椎改良椎弓根钉置入方法可以应用于椎体后壁1/2处至椎体前下缘连线以上的椎体骨折,以增强固定的稳定性或减少固定节段.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椎弓根螺钉的误置模式及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椎弓根螺钉不良置入的模式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收集从2008年7月至9月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70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例,女性58例;年龄12~19岁,平均(14.5±2.7)岁;术前Cobb角40°~125°,平均62.0°±18.2°.术中根据解剖标志徒手置入椎弓根螺钉,所有患者术后均行CT检查.在PACS系统上通过PacsClient软件测量螺钉穿破椎弓根内、外壁以及椎体前缘的距离.定义穿破任一壁超过2 mm为不良置钉.不良置钉中穿破内壁超过4 mm或钉尖使主动脉变形定义为高危置钉.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不良置钉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030枚,胸椎773枚,腰椎257枚.不良置钉108枚(10.5%),其中穿破外壁35枚,穿破内壁56枚,穿破椎体前缘33枚(其中有16枚既穿破了椎体前缘又穿破了外壁).高危置钉16枚(1.6%).顶椎、顶椎近端第5节段和顶椎远端第4节段的不良置钉率高于其他节段,其中顶椎左侧和顶椎近端第5节段右侧不良置钉率均高于对侧.顶椎区高危置钉率最高,达4.8%.Cobb角>90°组不良置钉率高于Cobb角40°~90°组,椎体旋转Ⅲ~Ⅳ度组不良置钉率高于椎体旋转0~Ⅱ度组.结论 AIS不良置钉集中在顶椎、顶椎近端第5节段和顶椎远端第4节段3个区域,高危置钉多发生在顶椎区,危险因素包括Cobb角大小、旋转程度以及与顶椎的距离.  相似文献   

20.
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方法:根据10具尸体腰椎(L1~L4)标本术前CT资料,利用逆向工程原理及快速成型技术设计制造出个体化导航模板,在尸体标本上进行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腰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手术,术后行CT断层扫描评价螺钉在椎弓根及椎体内的位置.结果:共应用40个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置入腰椎椎弓根螺钉80枚.CT扫描发现所有螺钉进钉点准确,进钉方向适当:全部螺钉均准确置入相应椎弓根及椎体内,无穿破椎弓根皮质及椎体前方的螺钉.结论: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性高,操作简单,为腰椎椎弓根螺钉的准确置入提供了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