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硕士研究生人际信任、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在校硕士研究生的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和孤独感的现状,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孤独感量表(UCLA)对太原市3所大学的300名在校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①人际信任(t=4.221,P0.001)和支持的利用度(t=-3.375,P=0.001)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主观支持(t=2.268,P0.05)、社会支持总分(t=2.292,P0.05)在是否婚恋上存在差异;孤独感在年级上存在差异(F=3.17,P0.05);②人际信任总分和社会支持得分存在负相关(R=-0.21,P0.05),和孤独感得分呈正相关(R=0.32,P0.05),社会支持和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R=-0.51,P0.001);③通过逐步回归,从回归方程可以看出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可以预测孤独感29.6%的变化量。结论研究生的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和孤独感两两呈显著相关,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可以有效预测孤独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孤独感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感情与社会孤独量表与生活满意度量表对328名高师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相关分析表明,社会支持、孤独感与生活满意度均两两呈显著正相关(r=-0.13~0.41,P<0.05);②回归分析表明,孤独感是影响生活满意度的不完全中介(t=1.98~-8.0...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大学生家庭功能、孤独感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UCLA孤独感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某大学20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大学生在家庭功能的角色扮演、情感介入和总的功能得分以及孤独感、领悟社会支持的家庭内支持与社会总支持上存在性别差异(t=2.643,2.661,2.812,2....  相似文献   

4.
高师贫困生社会支持的特点及与孤独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高师贫困生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为高师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UCLA孤独量表对204名贫困生和196名非贫困生进行测查。结果①高师贫困生的客观支持显著高于非贫困生(t=2.058,P〈0.05),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支持总分的差异不显著;②高师贫困生的社会支持不存在性别差异,支持利用度年级差异显著(F=3.328,P〈0.05),大一学生的支持利用度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学生;③不同社会支持水平的高师贫困生孤独感差异显著(F=26.737,P〈0.001),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孤独感越低;④回归分析表明,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客观支持均能负向预测孤独感(β=-0.276,P〈0.001;β=-0.230,P〈0.01;β=-0.174,P〈0.05)。结论高师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客观支持存在差异,高师贫困生支持利用度的年级差异显著,社会支持对孤独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盲童孤独感的相关因素,提高盲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抽取盲童组和正常儿童组各100例,两组的性别、年龄差异无显著性.采用儿童孤独量表、父母教育方式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分别用盲文及正常文字测评.结果1.盲童孤独感得分显著高于正常儿童孤独感得分(t=2.96,p<0.01).2、盲童所获得社会支持显著低于正常儿童.3、盲童父母在"惩罚严厉"、"过分保护"两维度得分显著高于正常儿童的父母.4、盲童孤独感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的负相关,还与所获得的客观、主观支持呈负相关(p<0 05).结论要减轻盲童的孤独感,无论是盲童父母还是学校、社会都必须重视盲童的心理素质教育,把培养盲童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重要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农民工的孤独感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间的相关。方法采用孤独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130名农民工进行调查。结果1农民工孤独感均分显著高于警察、大学生、老年人(t=4.43,P0.01;t=3.98,P0.01;t=6.18,P0.01);2农民工孤独感与总社会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有显著负相关(r=-0.38,P0.01;r=-0.52,P0.01;r=-0.26,P0.01),而与家庭支持相关不显著。结论农民工孤独感显著高于其他群体,且与社会支持有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探讨大学生网络依赖与社会支持和孤独感的关系。采用修订后的网络成瘾量表、UCLA孤独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辽宁省3所大学575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由结果显示,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平均分为(48±14)分;网络依赖在性别、独生子女变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与网络依赖和孤独感呈负相关(P<0.05),网络依赖与孤独感呈正相关(P<0.05);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网络依赖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P<0.05),孤独感对大学生网络依赖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P<0.05);孤独感在网络依赖和社会支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为0.097,占总效应的29.5%。结论,大学生社会支持对网络依赖的影响是通过孤独感的部分中介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潮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潮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运用儿童孤独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随机抽取潮州、汕头、揭阳3市农村地区的五年级和初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在社会支持总分方面,父母均在外打工组儿童得分显著低于父亲在外打工组和对照组儿童;在客观支持维度上,父母均在外打工组和对照组儿童得分均低于父亲在外打工组儿童;23组留守儿童与对照组儿童的孤独感存在显著差异;3初一年级留守儿童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维度得分显著高于五年级留守儿童;4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与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都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潮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精神科护士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的孤独感及社会支持程度。方法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对精神科护士53人和综合科护士49人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的孤独感在文化程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01),学历越低,孤独感就越重;精神科护士的孤独感高于综合科护士(t=2.804,P<0.01),而社会支持程度明显低于综合科护士(t=-2.133~-3.072,P<0.05~0.01);社会支持度与孤独感有明显相关性(r=-0.366~-0.544,P<0.001)。结论提高精神科护士的社会支持度,有利于降低孤独感,促进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受欺负、领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采用UCLA孤独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网络受欺负量表对81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在网络受欺负的经历上,男生显著多于女生(t=6.82,P<0.01),低年级生显著多于高年级生(t=3.82,P<0.01),理工类学生显著多于文史类学生(t=3.84,P<0.01);2女生的领悟社会支持要显著高于男生(t=2.99,P<0.01);3上网时间较少的学生的孤独感显著低于上网时间较长的学生(F=3.13,P<0.05);4网络受欺负与领悟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r=-0.17,P<0.01),和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r=0.20,P<0.01)。孤独感和领悟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r=-0.45,P<0.01);5领悟社会支持在大学生网络受欺负和孤独感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量为0.07。结论:网络受欺负既能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孤独感,又能通过领悟社会支持间接影响孤独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中生社会支持、归因方式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归因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和中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潍坊市405名高一高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性别在情绪耗竭(t=3.34,P0.05)、低效能感(t=2.89,P0.05)、生理耗竭(t=2.03,P0.05)、学习倦怠(t=3.55,P0.05)、总分、社会支持(t=-2.26,P0.05)、内部可控(t=-2.28,P0.05)上均存在显著差异;(2)年级间学习倦怠无显著性差异(t=-1.53,P0.05),在社会支持(t=2.25,P0.05)和外部可控(t=-2.44,P0.05)上存在显著性差异;(3)父亲的文化程度高低对子女的学习倦怠水平产生显著性影响(F=3.055,P0.05);(4)社会支持、归因方式与学习倦怠存在显著性相关。结论:社会支持、归因方式与学习倦怠存在显著性相关,通过检验三者成线性关系,可建立回归方程:学习倦怠=-0.543×社会支持+0.37×归因方式+56.654。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学生社会支持和学校归属感的关系。方法对2所中学的224名被试进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学校归属感问卷测试。结果1中学生社会支持在性别差异上不显著,但是在支持的部分维度上年级的差异效果显著;2中学生的学校归属感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在学校环境,教师行为和学校投入维度上存在年级差异显著;3相关分析发现主观支持和学校环境、教师行为和同伴关系以及学校融入(分别r=0.279,r=0.273,r=0.277,r=0.218,P0.01)都有显著正相关。对支持的利用度和教师行为(r=0.260)、学校投入(r=0.139)以及同伴关系(r=0.313)和学校融入(r=0.271)均有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对学校归属感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医科大学生孤独状况,探讨孤独感与生活事件的相互关系,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及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状态与特质性孤独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对500名在校医科大学生进行了评定.结果 有相当多的医科大学生表示经常体验到孤独(状态孤独:50.8%,特质孤独:51.4%),医科大学生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14.
孤独感与领悟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在大学生孤独感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方法:使用情感和社交孤独量表、社会支持问卷和GHQ-12对126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男大学生的情感孤独和社交孤独均显著高于女大学生,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显著低于女大学生。②社交孤独评分最高的是22岁和21岁的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评分最低的是21岁的大学生。③与情感孤独相比,社交孤独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更强。④在孤独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社会支持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对大学生的孤独感、感受和获得社会支持的技能进行干预,有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高中生社会支持的特点、学校适应状况以及高中生社会支持对学校适应的预测作用。方法以816名高中生为被试,采用情感关系量表考察高中生的社会支持特点,采用高中生学校适应量表考察其学校适应状况。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高中生寻求重要他人的社会支持存在显著的性别主效应(F(1,806)=17.063,P0.001),事后均值比较发现,高中女生寻求母亲、父亲和同性朋友的社会支持显著多于高中男生(P0.001),高中男生寻求异性朋友的支持显著多于高中女生(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高中男生和女生的4个重要他人的主效应都显著(F(3,984)=20.268,P0.001,F(3,1434)=128.664,P0.001),事后成对比较发现,高中生寻求同性朋友的社会支持显著多于寻求父母支持和异性朋友支持(P0.05),高三学生比高一、高二更多寻求父母的社会支持(P0.05)。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重点中学高中生学校适应总体水平(t=2.099,P0.05)、学习适应(t=2.227,P0.05)、学校态度(t=5.947,P0.001)、师生关系(t=3.951,P0.001)显著好于普通中学高中生,普通中学高中生比重点中学高中生同伴关系更好(t=2.444,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的事后多重比较表明,高三学生的学校适应最好,高二的学校适应最差(P0.05)。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高中女生学校适应显著好于男生(t=3.258,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高中生的父亲支持(β=0.226,t=5.288,P0.001)、同性朋友支持(β=0.204,t=5.471,P0.001)、母亲支持越多(β=0.109,t=2.508,P0.05),高中生的学校适应越好。结论同性朋友是高中生最重要的他人;高中女生寻求父母和同性朋友的社会支持显著多于高中男生,高三学生寻求父母的支持显著多于高一、高二学生;重点中学高中生学校适应总体水平显著好于普通中学,而普通高中学生的同伴关系比重点高中学生好,高中女生比高中男生学校适应好,高三学生学校适应最好,高二最差;高中生的社会支持越多,学校适应越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三学生人格、应对方式、亲子沟通、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少年式)、应付方式问卷、亲子沟通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496名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人格中的神经质、应对方式中的不成熟应对或混合型应对、亲子沟通中的问题沟通均能显著预测高三学生抑郁.在抑郁的影响因素中,影响作用最大的是神经质人格.结论 培养健康人格和训练成熟的应对方式是缓解高三学生抑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农村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大五人格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某两所高校大学生578人,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大五人格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分别测量农村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大五人格特质和主观幸福感水平。结果:领悟社会支持、大五人格、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及主观幸福感总分均呈正相关(r=0.11~0.73,P0.05),领悟社会支持与负性情感呈负相关(r=-0.36,P0.01)。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外向性、领悟社会支持、开放性、宜人性对主观幸福感依次具有预测力(β=0.18,0.15,0.12,0.10;P0.001)。路径分析表明,领悟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和大五人格的直接效应均显著(路径系数分别为0.69,0.53,P均0.001),大五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的直接效应显著(路径系数为0.21,P0.05)。结论:大五人格在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大五人格是领悟社会支持影响农村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中专生复原力、自尊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 调查514名中专生,采用青少年复原力量表、自尊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结果 ①中专生复原力与自尊及社会支持显著正相关(r=0.601,0.530;P<0.01);②自尊、社会支持对支持利用度可以正向的预测复原力(β=0.601,0.354,0.188;P<0.01)....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生孤独状况,探讨孤独感与自尊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状态与特质性孤独量表和自尊量表(SES)对500名医科大学生进行了评定。结果有相当多的医科大学生表示经常体验到孤独,医科大学生的孤独感在家在地、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上差异显著而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医科大学生的孤独分数与自尊显著负相关,自尊可以作为孤独的有效预测指标。结论自尊得分低的医科大学生其孤独得分高,医科高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要加强对大学生孤独心理的研究和干预。  相似文献   

20.
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人格发展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贫困大学生人格发展与社会支持的现状,探讨其人格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大五人格问卷简化版(NEO-FFI)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作为测查工具,对湖南省6所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对其中409名贫困大学生与抽取的457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分析。结果贫困大学生在神经质、责任心特质上和朋友支持、居住环境、经济支持来源及参与活动情况上与非贫困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人格的经验开放性在贫困大学生的性别、专业和年级上主效应或交互作用显著;贫困大学生神经质因子与社会支持及各因子均为显著负相关,人格的其余各因子除经验开放性与责任心因子与社会支持的利用度相关不显著外,其余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均呈显著正相关;外倾性和责任心是社会支持的主要预测因素。结论贫困大学生相对非贫困大学生具有高神经质、高责任心的人格特质,贫困大学生的人格与社会支持具有性别和专业差异,人格特质对社会支持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