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特点。方法对13例复发难治性白血病患者行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3例难治性白血病在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过程中(除3例植入失败外),加强预处理相关毒性的预防和护理,重视ABO血型不合引起的造血重建延缓和溶血的现象,定时检测供者造血细胞的植入状况,可以及早发现疾病的复发和移植物被排斥,及时采取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结论定时检测供者细胞的植入状态,做好预处理相关毒性的预防,重视造血重建,加强移植护理人员的临床观察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尤其是Ph 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了减少移植后复发,移植时机、移植方案以及移植后的过继免疫治疗至关重要.实验拟观察清髓性与非清髓性移植后供者淋巴细胞输注以及非清髓性移植后采用低剂量环孢素A的效果.方法:选择1998-12/2007-05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5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患者对治疗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例采用传统的白消胺联合环磷酰胺方案做清髓性预处理;4例采用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1例采用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为基础减低白消胺联合环磷酰胺强度的预处理,移植后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3例以氟达拉滨为基础的非清髓性移植,采用低剂量环孢素A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均采用短程的甲氨蝶呤联合环孢素A.观察患者治疗后造血、嵌合状态、移植物抗宿主病、感染等移植相关的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供者细胞的成功植入.①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为基础的非清髓性移植获得混合性嵌合体,进行8次淋巴细胞输注后逐渐形成完全供者嵌合体,并发肝脏和皮肤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无病生存.②以氟达拉滨为基础的非清髓性移植获得完全供者嵌合体,1例复发无并发移植物抗宿主病,2例消除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细胞并发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③清髓性移植1例复发、并发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结论:①传统的预处理、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或者氟达拉滨为基础的非清髓性预处理移植治疗成人急性白血病均可获得供者细胞的成功植入,非清髓性移植后的过继免疫治疗均获得了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②3种移植策略的疗效、并发症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础实验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清髓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现在被广泛应用在由于年龄或合并症而不适应行传统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身上,采用非清髓性顶处理策略,移植后形成供受体造血细胞混合嵌合状态.淋巴细胞供受体双向免疫耐受,即非清髓性干细胞移植.通过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移植后形成供受体细胞嵌合状态,发挥移植物抗肿瘤效应,来达到治疗目的,与传统造血干细胞移植相比有较低的移植相关死亡率,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疾病发生减少,且扩大了适应证范围,并且非清髓性颅处理方案的改进、移植后相关疾病发生的防治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目前虽然有许多治疗策略被提出,并在动物模型上取得了成功,但其在人体方面的应用仍需得到进一步的证实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ABO血型不合的急性白血病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检测的临床意义。采用红细胞凝集试验方法检测供,受ABO和MN血型,用Diana Gel phenotypeRh卡检测Rh血型,移植后观察受血型和红细胞凝集素效价变化以及用STR-PCR方法监测供细胞植入情况。结果显示,4例受中2例供细胞混合嵌合伴血型嵌合,其中1例在移植后100天转为完全嵌合,血型亦转为供型,另2例受细胞呈供,受混合嵌合体,但血型未见转变,其中1例在移植后154天出现移植排斥,红细胞凝集素效价检测显示,受红细胞凝集素效价高,供细胞植入率低,血型不易嵌合,反之,效价低,供细胞植入率高,血型易嵌合。结论:在非清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NAPBSCT)中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检测可间接反映移植效果。协助确定临床预处理方案和移植后免疫抑制治疗的强度,估计预后,指导移植期的输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治疗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1例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和2例急性髓性白血病(均为复发早期)行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进行相关护理并观察其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3例均获得造血重建并生存。结论对有合适供者的髓系白血病及复发早期患者行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精心的护理是移植成功的一个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PCR-STR检测观察比较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骨髓和外周血嵌合状态和植入状态。方法提取17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中的供者外周血及受者移植前后各阶段外周血和骨髓的DNA,PCR PCR-STR检测扩增15个基因位点,和1个性别位点AMEL。用遗传分析仪进行毛细管电泳,确定基因位点,根据基因型的差异选择嵌合率计算公式,分析植入情况和嵌合状态。结果12名患者完全植入,骨髓和外周血的PCR-STR结果一致;1名患者骨髓PCR-STR显示为持续未植入,外周血PCR-STR显示为短期混合植入;4名患者骨髓和外周血PCR-STR显示嵌合状态时间不一致,骨髓PCR-STR显示嵌合状态时间明显早于外周血(P<0.05)。结论PCR-STR是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体是否植入的灵敏、准确度高的方法,骨髓嵌合状态的变化的出现早于外周血,混合嵌合状态对白血病复发有预警作用,骨髓嵌合状态的早期变化对实施临床干预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CT)最常见的晚期并发症,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占移植后非复发相关死亡的近50%。随越来越多的非清髓或减轻剂量的预处理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实践表明cGVHD仍是一个主要的问题。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原则强调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的植入,进而起到GVT(移植物抗肿瘤)的效应。不幸的是,供者来源的介导GVT效应的免疫细胞同时也是导致cGVHD的细胞群,此外,正是这些供者来源的免疫细胞促进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的植入和免疫重建。 这个篇幅将阐述传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cGVHD的临床和病理表现。而减轻cGVHD的同时又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回顾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传统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结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近年来减低预处理剂量(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滤泡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等,主要惰性淋巴瘤中的应用进展、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利用STR—PCR结合RT—PCR定量和定性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嵌合体和融合基因的表达,分析其植入和微小残留病变情况,评价其对复发的预测价值。采用STR—PCR结合毛细管电泳进行定量检测嵌合体供体细胞嵌合率,采用RT—PCR方法检测融合基因转录本bcr/abl mRNA。结果表明:4例患者在移植后28天均为100%供者型嵌合,融合基因bcr/abl mRNA均为阴性。但在以后的随访过程中发现4例患者在不同时间出现不稳定混合嵌合(MC)状态(DC为0%-80.4%),融合基因bcr/abl mRNA阳性;其中2例复发后一直处于混合嵌合状态,另外2例在临床干预治疗后又转变为完全嵌合状态,目前处于分子生物学缓解状态。上述4例复发患者均在出现临床症状前发生供体细胞嵌合率(DC)下降;融合基因表达阳性。结论:STR—PCR在敏感范围内,其结果与RT—PCR的结果符合率高,两种技术的结合是一种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体是否植入的有效手段,对判断疾病复发及GVHD均有预警作用,对实施临床干预治疗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受体细胞嵌合状态的分析是评价植入状态的有效指标,可预测移植后排斥、复发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从而评估预后、指导临床治疗。评价嵌合状态的标记主要有:红细胞抗原系统、免疫球蛋白的同种异型、细胞同工酶谱、HLA抗原系统,细胞遗传学标记如性染色体核型分析或Ph染色体等异常染色体标记,以及分子遗传学标记如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可变串联重复序列、短串联重复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等,移植后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敏感有效的方法连续动态地监测供受体细胞的嵌合状态,从而及早准确地实施临床干预,提高移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 HSCT)后嵌合状态与白血病复发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行清髓性allo HSCT的成人白血病患者73例,采用短串联重复序列 聚合酶链反应(STR PCR)检测移植后+30、+60、+90天受者骨髓的供受者细胞嵌合率,分析嵌合率与复发的关系。结果 移植后+90天复发组嵌合率低于非复发组。移植后+60 d、+90 d低嵌合患者有较高的复发率(P=0.021,0.027)。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前疾病状态、+60d嵌合率、+90d嵌合率是白血病患者行allo HSCT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llo HSCT后嵌合状态对复发具有预测价值,+60、+90天低嵌合患者有较高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STR-PCR分析嵌合体在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荧光标记的多重PCR扩增短串联重复序列(STR-PCR)结合毛细管电泳检测供者细胞嵌合率(DC),以探讨该方法的连续检测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转归的预警作用,采集27例清髓性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前、移植后不同时段的外周血或骨髓,DNA样本用Profiler Plus和Cofiler Plus商品化试剂盒扩增后,用ABI310遗传分析仪进行毛细管电泳,确定基因位点及峰面积,根据基因型的差异选择嵌合率计算公式。结果表明:两种试剂盒测得的DC嵌合率一致;在27对中能区别出供受差别的STR位点,Profiler Plus为6.3(4-9)个,Cofiler Plus为4.9(2-6)个。26例患者均在移植后28天出现供者细胞,1例患者未出现供者细胞。14例患者DC100%,均获得持久植入,至今仍无白血病生存;另有9例患者出现不稳定混合嵌合(MC)状态(DC为0%-90.2%),其中5例为血液学复发。27例病人中有6例死亡。上述5例复发患者均在出现临床症状前发生DC量下降;供者细胞完全嵌合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率高于MC组。结论:动态检测DC可用于移植动力学研究,对移植物早期植入或被排斥、疾病复发以及GVHD的发生均有预警作用,对早期实施临床干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STRPCR检测方法,观察比较15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的植入情况。提取15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患者及其供者移植前的以及患者移植术后的不同时期的外周血或骨髓DNA,PCR扩增5个具有高度多态性的STR位点,通过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分析其植入情况。结果表明:1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植入,其中完全供者植入10例,供受者混合嵌合体5例。持续缓解10例,死亡4例,1例复发但仍存活。混合嵌合体中供者DNA比例的下降预示着早期排斥或复发。Ⅱ度以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与混合嵌合体有明显相关性。结论:STRPCR是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体是否植入的灵敏、准确度高的方法,混合嵌合状态对白血病复发有预警作用。嵌合状态的变化对疾病的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NST)后,明确判定残余宿主细胞与供者细胞嵌合状态对于疗效评估及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时机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由于短片段串联重复(STR)的核心序列短小,不易受DNA降解及优势扩增的影响,因而STR可作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嵌合体检测的灵敏度高,且易于操作的技术方法。我们对29例allo—NST后供一受者的嵌合体分析,研究嵌合体与微量残留病(MRD)、疾病复发、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比较短串联重复序列PCR(STR—PCR)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两种方法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细胞嵌合状态监测中的意义。对38例接受异性别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采用STR—PCR和FISH定量测定移植后14、28天和3个月的骨髓或外周血细胞嵌合状态。结果表明,14天时STR—PCR和FISH同时检测的30例中分别有14例和8例达到完全嵌合(CC,P〉0.05)。28天时两者同时检测的31例中分别有26例和15例达到CC(P〈0.01)。3个月时两种方法共同监测的24例中分别有22例和17例达到CC(P〉0.05)。连续监测3个月以上的28例患者中14倒发生移植物被排斥或复发,其中9例由FISH首先检出(P〈0.05)。结论:FISH检测比STR—PCR更为准确地反映移植早期造血细胞嵌合状态,有助于监测移植物被排斥和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16.
摘要: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白血病复发是化疗和/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微小残留病(MRD)检测实现了白血病复发的预测,MRD指导的个体化治疗和干预降低了复发率、改善了移植预后。该文主要综述MRD指导的AML个体化治疗和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NST)前后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动态监测微小残留病(MRD),以预测移植后急性白血病(AL)复发的意义,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行NST的成人AL患者51例,对所有患者移植前骨髓形态学完全缓解(CR)期内,移植前35 d内、移植后1、2、3月内,以后每3月至移植后2年、2年后每6个月内采集骨髓监测MRD。低水平MRD组(A组)共33例(移植后每次检测MRD0.2%),高水平MRD组(B组)共18例(移植后动态监测MRD,至少1次≥0.2%)。结果:移植后2组2年累计复发率分别为6.1%和50%(P=0.001)。多因素分析表明:移植后M RD≥0.2%是AL移植后复发的独立的高危因素,高水平MRD组复发风险是低水平MRD组的5.84倍(P=0.036)。移植后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的死亡率分别为81.8%和46.3%(P=0.036)。结论: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中,采用FCM动态监测MRD是预测移植后早期复发的重要方法,移植后MRD≥0.2%可作为白血病早期复发的预警,以及指导临床早期给予干预措施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嵌合率下降与移植物被排斥及白血病复发密切相关,常规骨髓细胞学检查、染色体检查、流式细胞学检查等均不能敏感特异地监测嵌合率。目的:验证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嵌合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异性同胞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X、Y性染色体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序列特异性bcr/abl融合基因,以骨髓细胞学检查为对照。结果与结论:3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共复查骨髓细胞学检查及荧光原位杂交检查7次。4次骨髓细胞学检查及荧光原位杂交检查均完全相符,另外3次骨髓细胞学检查提示完全缓解,而荧光原位杂交检查能检测到少量异常信号,证实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法较骨髓细胞学具有显著优越性,能动态敏感、特异地检测嵌合率。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因其治疗相关死亡率较高,使患者的总体生存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非清髓或减低剂量的预处理方案通过降低预处理强度来减少治疗相关死亡,移植后依靠供者免疫活性细胞介导的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来清除剩余的肿瘤细胞,达到完全治愈疾病的目的.本文对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回顾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传统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千细胞移植的主要结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近年来减低预处理剂量(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滤泡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等,主要惰性淋巴瘤中的应用进展、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