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述情障碍与心理健康、人格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对52例哮喘患者进行了测查。结果:与常模比较,哮喘患者存有明显的述情障碍。其TAS总分、Ⅰ、Ⅱ、Ⅲ及Ⅳ因子与EPQ—RSC的E、Ⅲ因子与N呈显著负相关:TAS总分、Ⅰ、Ⅱ因子与N、Ⅱ和Ⅳ因子与P均呈显著正相关。TAS总分与SCL-90各因子除恐怖因子外均呈正相关;Ⅰ、Ⅱ及Ⅳ因子与躯体化、抑郁、焦虑及精神病性呈正相关;Ⅲ、Ⅳ因子与强迫、偏执及精神病呈正相关;Ⅳ因子与人际关系敏感、敌意呈正相关。结论:哮喘患者普遍存在述情障碍,且与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特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与焦虑特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对46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焦虑组)及5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评估,并分析述情障碍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的关系。结果 1焦虑组的TAS总分、因子1、因子2、因子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焦虑组患者状态焦虑分、特质焦虑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焦虑患者的TAS-20总分与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的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TAS因子2与状态焦虑分显著正相关,而与特质焦虑分无显著相关(P0.05);TAS因子3与特质焦虑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状态焦虑无显著相关(P0.05);TAS因子1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分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患者存在述情障碍,缺乏情感描述能力与状态焦虑关系较为密切,外向性思维缺乏与特质焦虑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3.
大学新生述情障碍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述情障碍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191名大学新生进行测查。结果TAS总分及因子Ⅰ、Ⅱ、Ⅲ得分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相关(P〈0.05或P〈0.01)。结论大学新生述情障碍状况与心理健康状况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组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述情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抑郁症患者5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且对实验组进行小组心理护理.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进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等的测试.结果 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发现干预因素对TAS因子Ⅰ、因子Ⅱ和因子Ⅳ存在主效应(F=4.952~7.653,P<0.05);时间因素对TAS因子Ⅰ、因子Ⅱ、因子Ⅲ和因子Ⅳ均存在主效应(F=34.696~125.386,P<0.01);干预因素和时间因素对TAS因子Ⅰ、因子Ⅱ和因子Ⅳ存在交互作用(F=6.758~13.245,P<0.01);②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干预前TAS各因子分数和小组心理护理对TAS因子Ⅰ、因子Ⅱ、因子Ⅳ减少值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1).结论 小组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述情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与焦虑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伴有或不伴有惊恐发作的46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焦虑组)及5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评估,并分析述情障碍与焦虑的相关性。结果 1焦虑组的TAS总分、因子1、因子2、因子3显著高于对照组(t=3.41,P0.05);2焦虑患者的TAS总分与HAMA总分及躯体评分呈显著正相关(t=17.27,P0.01),与精神焦虑分无相关性(t分别=-0.13,0.16,P0.05);TAS因子1、因子3与HAMA总分、精神焦虑分、躯体焦虑分无显著相关性(r=0.50,P0.05);因子2与HAMA总分、躯体焦虑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患者存在述情障碍,且述情障碍与焦虑症状存在正相关,缺乏情感描述能力者躯体焦虑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对伴有或不伴有惊恐发作的46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焦虑组)及5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评估。结果 1焦虑组的TAS总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P0.01);2男性焦虑患者的TAS因子3显著高于女性焦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P0.05);3焦虑患者的TAS总分及各因子分与受教育水平显著负相关(P0.05);4伴有惊恐发作的焦虑患者的TAS总分显著高于不伴有惊恐发作的广泛性焦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3,P0.01)。结论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患者存在述情障碍,且男性、低文化水平更为严重;伴有惊恐发作的焦虑患者的述情障碍较不伴有惊恐发作的患者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患者的述情障碍及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名产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干预组、非心理护理干预组,治疗6周,分别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配合药物治疗和单独使用药物治疗,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20项(TAS-2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HAMD-17)、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I-SI)进行评定。所有数据输入SPSS17.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治疗前两组间TAS-20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6周心理护理干预组TAS-20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低于非心理护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86,-3.501,-9.487,-13.152;P<0.01)。治疗后第6周,心理护理干预组TAS-20总分及各因子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67,8.209,16.351,29.000;P<0.01),非心理护理干预组TAS-20总分及各因子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治疗前两组间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6周心理护理干预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非心理护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8,P<0.05)。治疗后第6周,两组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87,14.300;P<0.01);③治疗前两组间CGI-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6周心理护理干预组CGI-SI评分显著低于非心理护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8,P<0.05)。治疗后第6周,两组CGI-S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93,11.696;P<0.01)。结论产后抑郁症患者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产后抑郁症患者的述情障碍和抑郁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无述情障碍。方法 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评定量表(TAS-20)对59例患者进行评定,并与60例健康自愿者对照。结果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TAS-20总分及3个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存在述情障碍,临床医师应引起重视,在治疗过程中应给予必要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者述情障碍与家庭环境的特征及其关系。方法以自设一般情况问卷,多论多述情障碍量表(TAS)与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165例海洛因依赖者进行测平,并与90例正常人及FES—CV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海洛因依赖者TAS各因子分及总分FES—CV中除娱乐性、独立性外的各因子与正常入群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相关分析显示海洛因依赖者TAS与FES—CV的部分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1或P〈0.05)。结论海洛因依赖者在家庭环境、述情的多个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述情障碍可能是成瘾群体的一种素质特征,且这种素质与不良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疑病症患者述情障碍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相关性.方法 随机将年龄在18 ~65岁之间符合ICD-10疑病症诊断标准患者35例作为研究组,选择3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多伦多述情障碍20个条目量表(TAS-20)测评和P300检测,并将结果加以分析、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PZ点N1、P2、N2、P3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或<0.01),研究组PZ点N2、P3波幅明显延长(P<0.05或0.01);研究组TAS-2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PZ点N2、P3潜伏期与TAS-20总分及各因子分呈正相关(r=0.34~0.47,P<0.05或<0.01),PZ点N2、P3波幅与TAS-20总分及各因子分值则呈负相关(r=-0.31 ~-0.49,P<0.05或<0.01).结论 疑病症患者述情障碍可能与认知功能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持续的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临床症状与述情障碍状况的关系。方法 58例持续的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与41例对照者共同完成一般资料调查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中文版(TAS-20-C)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8病例组除了难以描述自己的情感因子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P0.05),TAS-20-C总分、难以识别自己的情感因子分及外向性思维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4.32,3.55,4.29;P0.01);SCL-90量表评分总均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6.98,11.40,6.34,3.41,4.63,4.78,5.05,4.87,5.17,4.40,5.8;P0.01)。病例组TAS-20-C总分与SCL-90总均分、躯体化因子得分、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敌对因子分及精神病性因子分均正相关(P0.05或0.01);而难以识别自己的情感因子得分与躯体化因子分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正相关(P0.01和0.05),难以描述自己的情感因子得分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和敌对因子分正相关(P0.05和0.01);外向性思维因子得分与SCL-90总均分、躯体化因子得分及焦虑因子得分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持续的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且与临床症状相互影响;心理治疗应更关注情绪的识别和处理方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哮喘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将符合条件的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10例)和非干预组(106例),在入院第2天使用哮喘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哮喘生活质量评估表(AQLQ)对患者进行测查。非干预组行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在出院前1天,应用AQLQ进行测查。3个月后对两组进行随访及AQLQ测查。结果干预后及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AQLQ各因子得分及总分显著高于非干预组(P&lt;0.01);干预后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与干预前两组AQLQ各因子得分及总分差值比较,干预组提高的分值均高于非干预组(P&lt;0.01);干预3个月后与干预后两组AQLQ的活动受限、对自身健康的关心及总分差值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1),干预组提高的分值显著高于非干预组。结论心理干预能改善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首次发病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心理学因素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评定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调查112例首次发病支气管哮喘患者及110例正常对照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①首发支气管哮喘患者S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89,P〈0.01),SDS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t=3.69,P〈0.01);②首发支气管哮喘患者较对照组客观支持少(t=2.05,P〈0.05),对社会支持的利用较差(t=5.69,P〈0.01);③首发支气管哮喘患者更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t=2.17,P〈0.05);④患者较对照组存在述情困难,表现为难以描述自己的情感(t=6.35,P〈0.01);⑤患者生活质量差于对照组,主要体现在生理领域(t=2.00,P〈0.05);⑥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受焦虑、抑郁情绪、述情困难、应对方式、较少的社会支持以及对支持的利用不足等多方面影响(P〈0.05或〈0.01)。结论首发支气管哮喘患者存在较多心理问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状况差是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疗效的影响。方法将产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6周,分别给予心理干预配合药物治疗和单独使用药物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对病情严重程度(CGI-SI)评定疗效。结果 1治疗第6周末心理干预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5.455,P=0.020);2两组治疗后各周末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极显著降低(P0.01);两组间比较,治疗后2周开始心理干预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3治疗第6周末两组病情严重程度(CGI-SI)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改善(t=14.46及14.42,均为P0.01);治疗后心理干预组CGI-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50,P=0.015)。结论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大肠癌患者个性行为特征及心理社会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个性行为特征,情绪状态和生活事件等心理社会因素对大肠癌患者的影响,为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完善综合诊治方案。方法采用C型行为量表、自评抑郁量表(SDS)和生活事件量表(LES)分别对经临床病理诊断的大肠癌患者150例(病例组)和健康正常人(对照组)进行评定。结果C型行为量表评定结果显示,病例组在焦虑,抑郁,愤怒(向内)理智和控制上的得分高于对照组,在愤怒(向外)和社会支持上的得分低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0.01)。SDS结果袁明,病例组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1)。LES结果显示,病例纽的正性生活事件总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负性生活事件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主成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型行为中焦虑、抑郁、愤怒、愤怒向内、理智、控制、经历过多的负性生活事件与大肠癌的发生有联系。结论大肠癌患者具有浓厚的C型行为,具有较高的抑郁情绪发生率和经历过多的负性生活事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肿瘤患者情绪状态的改善效果。方法:采用开放对照试验设计。将符合条件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团体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采用简式简明心境问卷(POMS-SF)、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所有被试在团体心理治疗前后进行测查。结果:肿瘤患者POMS-SF、SDS及SAS总分均高于常模(t=6.87,2.68,4.87;P0.01);团体心理治疗后,实验组POMS-SF、SDS、SAS总分及各负性因子分总分均低于对照组(t=1.98~2.68,P0.05或0.01);实验组POMS-SF的VA因子高于对照组(t=2.66,P0.01)。结论:团体心理治疗能改善肿瘤患者的心境状态,缓解其焦虑及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家庭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药物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抗精神病药治疗.干预组实施家庭心理干预措施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分别于入组时及干预结束时进行评估.结果 入组时,两组量表评分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