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EnsiteNavX标测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左房线性消融电隔离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 阵发性心房颤动14例和持续性心房颤动3例,采用EnsiteNavX标测系统进行环肺静脉左房线性消融.消融终点为肺静脉电隔离.结果 17例患者均达到消融终点;手术时间(226.1±36.2)min、X线曝光时间(41.3 ±12.8)min、放电时间(61.9±15.4)min.术后2例复发,1例再次消融成功,1例拒绝再次手术;随访3~26个月,14例(82.3%)无心房颤动发作;3例(17.7%)有心房颤动复发,但发作次数及时间均较术前明显减少,用胺碘酮治疗可控制(术前胺碘酮治疗无效).术中及随访期间无任何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Ensite NavX标测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左房线性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人群中发病率高达0.9%-2.5%,且随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上升,是脑卒中和心力衰竭的最强烈的独立危险因素。药物治疗的总体效果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组织多普勒超声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环肺静脉左房线性消融术后左房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 阵发性房颤患者108例,CARTO系统下行环肺静脉左房线性消融术,术前48 h及术后48 h、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行组织多普勒及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10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成功施行环肺静脉左房线性消融术.与术前相比,左房前后径和左房容积减小,但术后48 h、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舒张早期峰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舒张晚期峰速术后48 h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逐渐增高,3个月时恢复到术前水平.与术前相比,二尖瓣环左室侧壁收缩期峰速、舒张早期峰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晚期峰速术后48 h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逐渐增高,1个月时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 环肺静脉左房线性消融术后左房内径和容积减小;环肺静脉左房线性消融术后可出现左房主动收缩功能降低(左房顿抑),经过一段时间可自行恢复.  相似文献   

4.
崔文建  徐义先  李栋 《临床荟萃》2011,26(16):1411-1412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快速性心律失常。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心房颤动心室率控制是心房颤动患者的合理选择,但这一方法并不降低脑卒中危险性,也不能改变房室不同步;而胺碘酮相对其他Ⅰ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预防心房颤动最有效,但长期应用胺碘酮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5.
李岩  刘福强  谢勇  萧钟波  赵冬华  彭健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7):1217-1219,1222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因素。【方法】145例行环肺静脉导管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记录术前及术后心电图,测量最大、最小P波时限,计算P波离散度。【结果】术后平均随访(6.1±0.2)个月,根据是否复发房颤分为复发组51例和未复发组94例。复发组较未复发组的术前最大P渡时限增大[(120.2±11.0)ms比(105.6±7.8)ms,P〈0.001];P波离散度明显增大[(53.6±6.2)ms比(39.9±4.7)ms,P〈0.001];两组P波最小时限及其他临床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示术前P波离散度≥46ms(P=0.04)和发作频率≥5次/月(P=0.01)是房颤复发的预测因素,二者预测复发的灵敏度分别是87%和86%;特异度92%和85%。【结论】术前P波离散度及房颤发作频率一定程度上可预测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的复发。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护理.方法 对34例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观察与护理.结果 88.2%以上患者转为窦性心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术前严谨的告知制度,充分的术前准备,必要的心理支持;术中注重心理护理,熟练配合;术后严密的监护和观察,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证,对提高护理质量及促进患者的康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医疗器械和技术的进步,经导管射频消融已成为心房颤动现代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国内许多医疗中心相继开展了心房颤动的三维心脏电解剖标测消融治疗,该方法可以将电学标测与解剖标测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心律失常,尤其是复杂心律失常的消融效果和安全性。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解剖标测必需参照X线影像的指导,标测方法粗糙、费时。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淑萍  张英杰 《临床荟萃》2009,24(2):163-165
心房纤颤是一种常见并持续时间最长的心律失常,是许多疾病(包括心脏病及全身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而年龄和健康状况则影响心房纤颤的发病率,导管消融术近年来已发展成为心房颤动最有效的根治手段,与抗心律失常药不同,消融针对的是心房颤动的发病与维持机制,因而使根治成为可能。2006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ACC/AHA)和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房颤动治疗指南已将消融列为二线治疗(Ⅱa类推荐,证据水平C),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心房纤颤的推荐治疗。  相似文献   

10.
我科2003—08~2005—10,在Carto三维标测系统下,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患31例。术中配合及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检测左心房功能指数(LAFI),以评价阵发性房颤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前后左心房功能变化。方法对30例因阵发性房颤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患者于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常规测量左心房前后径(LAD),舒张期二尖瓣血流峰值流速及比值(E峰、A峰、E/A),肺静脉血流峰值流速及比值(S峰、D峰、Ar波、S/D)以及左心室流出道速度-时间积分(LVOT-VTI);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TDI)测量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a)及比值(Ea/Aa);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测量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收缩期前容积(LAVp)及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计算左心房被动排空分数(LAPEF)、左心房主动排空分数(LAAEF)、左心房排空分数(LAEF)以及左心房功能指数(LAFI)。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3 d LAFI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峰及Aa减低(P<0.05);术后1个月,LAFI增高,LAAEF及LAEF增高(P<0.05);术后3个月LAFI增高,LAD及左心房容积减小,LAAEF、LAPEF、LAEF、A峰及Aa增高(P<0.05);术后6个月LAFI增高,LAD及左心房容积减小,LAAEF、LAPEF、LAEF、A峰及Aa增高,S峰增高,D峰减低(P<0.05)。结论 RFCA术后3 d患者左心房功能出现减低趋势;术后1个月患者左心房功能有部分改善,处于缓慢恢复期;术后3个月及6个月患者左心房功能得到全面改善;LAFI是评价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后左心房功能变化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护理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房颤动(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是近几年治疗心律失常的一项重要进展,但与其他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治疗比较,这项治疗操作较为复杂,发生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治疗是否成功往往需要一定的观察时间。因此,在并发症的观察、药物治疗的护理及心理护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本文总结了160例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护理特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三维标测系统(CARTO)下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术后的护理与并发症监测.方法 2009年1~12月对18例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者进行术后监测及护理.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例患者出现心包填塞,1例局部血肿,1例小量胸腔积液.以上患者经处理后均获成功,无死亡病例,复发1例.结论 CARTO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术后并发症少,但部分并发症可危及生命,通过有预见性指标的监测及精心护理,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相关并发症,是临床治疗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是现代介入心脏病治疗学的一项重要进展,目前已成为根治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而高质量的护理对安全有效的开展射频消融术意义重大。本文对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房颤的护理干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RFCA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评价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37例右心室流出道室速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安奎性,并随访观察复发的情况.结果 37例右心室流出道室速经射频消融治疗成功33例,成功率为89.2%,复发2例,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护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是近几年治疗心律失常的一项重要进展,但与其他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治疗比较,这项治疗操作较为复杂,发生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1-2],治疗是否成功往往需要一定的观察时间。因此,在并发症的观察、药物治疗的护理及心理护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本文总结了160例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护理特点,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4年4月~2006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对160例房颤患者行左心房线性消融治疗,其中,男117例,女43例,年龄24~67岁,平均(50.8±10.9)岁。出现并发症:心包填塞5例,脑栓塞2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应变率显像技术评价Carto标测系统引导下的环肺静脉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对近期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因阵发性心房颤动行消融治疗的患者,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房容积参数、左房射血力(LA-AEF)和左房各壁的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及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评价左房机械功能的改变。结果:消融后LA-AEF和主动排空容积降低,左房最小容积和管道容积增加。左房各壁SRa降低,尤其后壁和侧壁;SRs和SRe在后壁和侧壁降低,前壁、下壁和房间隔增高,平均SRs和SRe较消融前无明显改变。LA-AEF与左房后壁SRa之间无相关性(r=0.39,P〉0.05),而与左房平均SRa存在较好的正相关关系(r=0.79,P〈0.001)。结论:Carto系统引导下的环肺静脉消融术对近期左房功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背景:目前常用的肺静脉前庭定位手段主要是通过三维电解剖标测(CARTO)结合X射线影像或CT影像融合等完成,这些方法均是通过解剖指导进行肿静脉前庭定位、消融,消融是否命中心房颤动(房颤)赖以维持的关键部位不得而知.目的:验证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结合肺静脉前庭电位指导房颤经导管消融治疗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验证性临床试验,于2007-03/2009-06在济南市第四医院及河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完成.对象:纳入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阵发性房颤患者51例.方法:于CARTO标测系统结合肺静脉前庭电位标测指导下行环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消融终点为肺静脉隔离,观察操作相关参数及消融成功率.主要观察指标:观察手术操作时间、X射线照射时间、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等操作相关参数.结果:51例患者均实现消融终点.平均操作时间(207±36.7)min,透视时间(38.2±14.3)min,消融时间(56.4±15.7)min.经过(17.5±3.8)个月的随访,累计40例(78.4%)无房颤、心房扑动及房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发生.无严重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肺静脉前庭电位标测有助于肺静脉前庭的解剖定位,结合三维电解剖系统指导房颤消融效果好,安全性高,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20.
宋涛  黄从新  姚园  杨波  江洪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7):1197-1199
【目的】阐述起源于冠状静脉窦口附近的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体表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结果。【方法】本组共6例起源于冠状静脉窦口的局灶性房速,冠状静脉窦口位置通过冠状静脉窦造影确定。如标测的最早激动点位于冠状静脉窦口周1cm范围以内的区域并在此消融成功,则认为心动过速是起源于冠状窦口的房速。【结果】6例房速均在冠状静脉窦口附近消融成功,靶点局部A波激动时间领先体表P波起点31~50(39±12)ms。本组房速体表P波具有以下特点:Ⅱ、Ⅲ、aVF导联P波呈负向波,Ⅰ导联呈等电位线或低幅正向波,aVL导联呈正向波,多数病例V1导联P波前半部分为等电位线,后半部分为正向波,胸前导联P波由右向左在V3~V5导联逐渐移行为负向。【结论】冠状静脉窦口附近是右房房速的一个重要起源点,其体表心电图有明确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