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青少年抑郁、焦虑情绪与其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抑郁、焦虑自评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认知情绪调节量表对118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青少年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发生率分别是73.2%和36.7%,两种情绪有显著相关性(r=0.436,P<0.001);抑郁和焦虑情绪与生活事件、领悟社会支持以及认知情绪调节量表中的部分因子均有相关性(r=-0.406~0.630,P<0.01或P<0.05);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积极重评、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积极调整对抑郁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t=5.189,3.710,3.423;P<0.001;t=2.065,P<0.05),灾难化、学习压力、人际关系、责难自己对焦虑情绪有一定的预测作用(t=7.397,8.032;P<0.001;t=3.043,P<0.01;t=2.399,P<0.05).结论 生活事件、领悟社会支持、认知情绪调节方法中部分因素会导致青少年抑郁、焦虑情绪,并对其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士的睡眠质量和焦虑、抑郁情绪状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问卷(SAS)和抑郁自评问卷(SDS)对某医院的护士的睡眠及焦虑抑郁情绪进行了调查。结果 PSQI总均分为7.86±4.03,睡眠障碍发生率为51.3%;46.8%的护士有焦虑情绪,45.3%的护士有抑郁情绪。PSQI总分与SAS总分,SDS总分均有显著性相关(r=0.36,P〈0.01;r=0.29,P〈0.01)。结论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有密切的关系,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青光眼患者心理弹性现状,并探讨其与负性情绪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选择2016年7月-2017年6月在我院眼科进行治疗的128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和SDS)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量表(NEI VFQ-25)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青光眼患者心理弹性得分为(58.86±8.69)分,焦虑得分为(56.88±6.92)分,抑郁得分为(55.04±5.83)分,视觉相关生活质量总体得分为(71.40±13.66)分。青光眼患者心理弹性中坚韧与焦虑、抑郁呈负相关(r=-0.316,-0.239;P0.05),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r=0.397,P0.01);自强与焦虑、抑郁呈负相关(r=-0.388,-0.314;P0.05),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r=0.448,P0.01);乐观与焦虑、抑郁呈负相关(r=-0.478,-0.452;P0.05),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r=0.412,P0.01)。结论 :青光眼患者心理弹性水平较低,提高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可有效降低患者负性情绪,提升患者生活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自编医护辅导调查表进行测评。测评86例乳腺癌患者的抑郁情绪、人格、应对方式、医护辅导并作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SDS平均分为47.76±7.38,且抑郁情绪与神经质、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0.47,0.27,P〈0.01),与内外向、积极应对、医护辅导呈负相关(r=-0.41,-0.25,-0.24,P〈0.01),进入抑郁评分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的因素依次有神经质、内外向、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医护辅导(R=0.57,R2=0.32,P〈0.01)。结论神经质、内外向、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医护辅导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抑郁情绪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以及疾病活动度程度,进一步分析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 105例患者中存在焦虑情绪者43例,占40.95%,平均焦虑评分(42.94±3.88)分;抑郁情绪者33例,占31.42%,平均抑郁评分(46.83±3.91)分。患者平均疾病活动度指数得分(3.72±1.44)分,其中缓解期25例,占28.31%;轻度活动期16例,占15.23%;中度活动期44例,占 41.90%;重度活动期20例,占19.04%。不同疾病活动度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疾病活动度评分呈正相关(r=0.273、0.322,P<0.05)。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疾病活动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对焦虑、抑郁情绪的疏导和环节,以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状态的矫治效果。方法将10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113名家属随机分为研究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组)59例,对照组54例,分别在入院时、干预6周后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艾森克人格量表(EPQ)评分。结果研究组干预6周后抑郁、焦虑程度显著降低(P〈0.01),且抑郁、焦虑减轻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具有不稳定性人格特征的家属干预6周后抑郁、焦虑减轻程度明显大于稳定性人格特征的家属(P〈0.01)。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和情绪障碍,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干预能不同程度地减轻患者家属的抑郁、焦虑情绪和具有不稳定性人格特征家属的抑郁、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疾病慢性疼痛与抑郁、焦虑、社会支持等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为综合管理慢性疼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及疼痛强度简易描述量表(VRS)对来自不同医院科室的癌症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心绞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及回归分析,对比3类疾病患者疼痛程度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结果 癌症患者疼痛程度与抑郁、焦虑、社会支持显著相关(r =0.53,0.43,-0.32;P<0.05);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与焦虑、社会支持显著相关(r =0.18,-0.26;P<0.05);心绞痛患者疼痛程度与焦虑显著相关(r=0.35,P<0.01).回归分析发现,影响癌症患者疼痛程度的主要为抑郁和社会支持(Beta=0.40,-0.16;P<0.05),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的主要为焦虑和社会支持(Beta=0.15,-0.24;P<0.05),影响心绞痛患者疼痛程度的主要为焦虑(Beta=0.36,P<0.05).结论 心理社会因素对慢性疼痛具有复杂的影响,而且对不同疾病患者具有不同的影响,应综合分析,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精神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对6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中文版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 CCB)作为评价工具进行认知功能测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 SS)评定患者精神症状,同时调查患者临床特征,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相关性。结果患者的PAN SS量表总评分与符号编码、持续操作、迷宫、情绪管理及总测验成绩呈显著负相关(P〈0.01),复合量表分(分值为负)与数字序列、迷宫、情绪管理及总测验成绩呈正相关,阳性症状与M CCB量表10个认知分测验成绩和总成绩均无相关性,阴性症状与符号编码、持续操作、言语记忆、迷宫、情绪管理及总测验成绩呈显著负相关(P〈0.01)。发病年龄与空间广度呈显著正相关(r=0.25,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阴性症状显著相关,阴性症状越重认知损害越明显;工作记忆与发病年龄相关,发病年龄越早,损害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创伤性截肢患者自我接纳、抑郁情绪现状,并分析患者自我接纳、抑郁情绪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选取2015年7月-2017年6月在本科室进行治疗的94例创伤性截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接纳量表(SA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创伤性截肢患者自我接纳与社会支持总和(r=0.355,P0.01)、主观支持维度(r=0.331,P0.01)、客观支持维度(r=0.326,P0.01)、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r=0.392,P0.01)得分呈正相关,患者抑郁情绪与社会支持总和(r=-0.349,P0.01)、主观支持维度(r=-0.329,P0.01)、对支持的利用度(r=-0.384,P0.01)维度得分呈负相关。结论:创伤性截肢患者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其自我接纳程度越高,抑郁情绪越低。  相似文献   

10.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体验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量表(SSMI)对34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同时做人格、自尊、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精神症状评估.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与SSMI-C总分的相关性具有显著性意义的变量包括:病程(r=0.12,P<0.05),PANSS抑郁因子分(r=0.18,P<0.01),SES评分(r=-0.40,P<0.01),GSES评分(r=-0.22,P<0.01),EPQ的P分(r=0.22,P<0.01)、E分(r=-0.22,P<0.01)、N分(r=0.42,P<0.01)和L分(r=-0.25,P<0.01),SCSQ的积极应对方式评分(r=-0.14,P<0.05)和消极应对方式评分(r=0.19,P<0.01),SSRS的客观支持评分r=-0.25,P<0.01),主观支持评分(r=-0.18,P<0.01)和支持利用度评分(r=-0.25,P<0.01).回归分析结果 :EPQ的P分、SES评分、SSRS的客观支持评分和PANSS抑郁因子分进入回归模型,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30、-0.23、-0.19、0.13.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多个因素有关,其中神经质人格特征、自尊水平、社会客观支持和抑郁情绪对患者的病耻感体验水平有着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情绪智力与情绪稳定性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生情绪智力与情绪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采用情绪智力量表(Emotional Skills and Competence Ques-tionnaire,ESCQ)和情绪稳定性诊断量表对大一至大四23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SCQ的情绪认知(F=3.3,P0.05,4年级3年级)和情绪稳定性的焦虑(F=5.37,P0.01,4年级2年级)在年级差异上存在统计学意义,ESCQ的情绪调节(独生子女33.94±5.25,非独生子女35.81±4.86;t=2.79,P0.01)和情绪稳定性的自主性(独生子女17.24±3.85,非独生子女18.48±3.79;t=2.43,P0.05)在独生子女与否差异上存在统计学意义;2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SCQ的各维度和总分与情绪稳定性的抑郁性(r=-0.18~-0.28,P0.05~P0.001)和焦虑(r=-0.20~-0.29,P0.01,P0.001)之间呈负相关,与自主性(r=0.37~0.44,均为P0.001)之间呈正相关;3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SCQ的情绪认知对抑郁性有负向(β=-0.28,t=-4.43,P0.001)预测作用,ESCQ总分对焦虑有负向(β=-0.31,t=-5.02,P0.001)、ESCQ的情绪调节对自主性有正向(β=0.74,t=5.56,P0.001)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情绪智力对形成情绪稳定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唐山大地震孤儿性格特征与心身健康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经历唐山地震的孤儿在地震灾难发生30年后的人格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共有260例唐山地震的孤儿幸存者和241例经历唐山地震的非孤儿幸存者作为对照参加调查。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对被试进行评估。结果在全部被试中,EPQ-N分与SCL-90总分(r=0.51)、SCL-90总均分(r=0.51)、SCL-90阳性项目数(r=0.52)、SCL-90阳性症状均分(r=0.32)、自评抑郁问卷(r=0.53)、自评焦虑问卷(r=0.51)显著相关,P均〈0.01;地震孤儿组(260例)EPQ-N分高于非孤儿对照组(241例)(47.65±11.41,44.92±9.46,t=2.91,P〈0.01)和EPQ-E分低于对照组(55.7±10.14,58.86±10.13,t=3.41,P〈0.01);患PTSD的孤儿组(n=32)EPQ-E分低于未患PTSD的孤儿组(n=228)(51.88±11.34,56.32±9.87,t=2.34,P〈0.05),患PTSD的孤儿组EPQ-N分高于未患PTSD的孤儿组(54.84±10.89,46.64±11.14,t=3.910,P〈0.01)。结论唐山地震发生30年后,经历唐山大地震的孤儿幸存者人格特质有明显倾向性,这种人格特征的倾向性与孤儿幸存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精神病患者病耻感评估量表、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对77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25.97%;不同受教育程度患者的病耻感总分及能力因子得分差异显著(P0.05);与抑郁总分相关性具有显著意义的变量包括:病耻感总分能力因子(r=0.39,0.35;P0.01),治疗因子(r=0.28,P0.05)。与抑郁体验因子相关性具有显著意义的变量包括:病耻感总分社交因子,能力因子(r=0.34,0.30,0.32;P0.01);与自我评价因子相关性具有显著意义的变量包括:病耻感总分社交因子(r=0.34,0.40;P0.01)。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较常见,且病耻感越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门诊心理治疗患者预后特征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接受门诊心理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的预后特征及其有关影响因素。方法使用海斯曼心理CT系统对128名接受门诊心理治疗患者进行测试,评估其预后特征、家庭问题、个性和心理特点等。结果①女性患者的疾病预后不良、康复动力分数高于男性(分别为57.7±12.2 vs 53.0±12.4,P<0.05;58.3±9.4 vs 53.7±8.1,P<0.01),但康复再就业能力分数低于男性(43.4±11.5 vs 47.8±12.0,P<0.05);预后特征与受教育程度显著相关(r=-0.188,-0.294,0.290,0.246;P<0.01);躯体形式障碍的疾病预后不良和心理预后不良分数均高于心境障碍、焦虑障碍和适应障碍(F=5.358,P<0.01;F=7.268,P<0.01),康复再就业能力分数分别低于心境障碍、焦虑障碍和适应障碍(F=4.066,P<0.01);②疑病、抑郁、精神分裂、轻躁狂、精神衰弱、精神病态等症状分数,精神质、掩饰性等个性特点,社会适应不良、自我强度等心理特征,受教育程度和性别对门诊心理治疗患者的预后特征有预测作用(P<0.05)。结论门诊心理治疗者的预后特征存在性别差异,与受教育程度和病种有关,受精神症状性质、个性特点、自我强度和社会适应性的影响,与临床疗效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学生情绪调节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分析情绪调节在抑郁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降低大学生的抑郁发生率。方法选用情绪调节问卷和B eck抑郁问卷,对河北省高校28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的情绪调节整体来看处于中等水平(61.82±11.33),在两种常用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上,重新评价策略使用处于中等偏上水平(34.14±6.86),表达抑制策略使用处于中等偏下水平(27.68±6.58);②不同年级大学生在重新评价(t=2.980,P<0.01)、表达抑制(t=-2.160,P<0.05)上有显著差异;③不同性别大学生在抑郁(t=3.570,P<0.05)上的差异显著;④情绪调节中的重新评价策略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r=-0.175,P<0.01)。结论大学生情绪调节影响抑郁,情绪调节越好,抑郁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医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心理控制源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情况,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内在一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对潍坊医学院临床专业的19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数据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结果不同年级的医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方面差异显著(F:6.16,P〈0.05);时间管理倾向总分(r=0.18,P〈0.05)及其时间价值感维度(r=0.15,P〈0.05)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时间管理倾向总分(r=-0.24,P〈0.01)、及其时间价值感维度(r=-0.21,P〈0.叭)、时间监控观维度(r=-0.24,P〈0.01)、时间效能感维度(r=-0.16,P〈0.05)与心理控制源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心理控制源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对时间管理倾向具有预测作用。结论医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心理控制源与时间管理倾向之间呈显著相关,心理控制源和一般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医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共情缺陷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对116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09例社区正常对照组的共情能力进行比较,并应用情绪-社交孤独问卷(ESLI)、德克萨斯社交行为问卷(TSBI)、罗森伯格自尊量表(SE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量表(SSPI)等进行评定,分析患者共情能力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组IRI-C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3.97,P0.01),且总分离散度大于对照组。患者的受教育程度、阴性症状与患者共情能力有相关性(r=0.115,-0.459;P0.05);IRI-C总分与SES总分、TSBI总分呈正相关(r=0.386,0.541,P0.01),并且TSBI总分进入回归模型,Beta值为0.417,与ESLI总分无相关性,但与社交孤立因子、社交孤独因子相关(r=-0.256,0.327;P0.05),且社交孤立、社交孤独因子全部进入回归模型,Beta值分别为-0.258,0.523。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广泛的共情缺陷,并且阴性症状明显、自尊水平低、缺乏自信心、支配性差、社会退缩、社交孤独,共情能力越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驻海岛官兵睡眠障碍、急性应激反应与社会支持状况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883名驻海岛官兵作为研究组和1184名非海岛某部队官兵作为对照组,采用军人睡眠问题测量问卷、军人急性应激反应量表与军人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数据应用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结果①驻海岛官兵睡眠障碍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睡眠障碍总分t=-7.65,各因子分t=1.60~12.91,P0.05);②驻海岛官兵急性应激障碍总分及各因子分高于对照组(急性应激障碍总分t=3.79,各因子t=2.70~5.37,其中除睡眠情况因子外,其余各因子P0.05);③驻海岛官兵睡眠障碍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r=-0.52,P0.01)及一般情况均呈负相关(r=-0.05~-0.52,P0.05);④驻海岛官兵睡眠障碍总分及各因子与急性应激障碍总分及各因子呈正相关(r=0.19~0.60,P0.01);⑤社会支持和性别是影响海岛官兵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t=-13.389,2.199;P0.05)。结论驻海岛官兵睡眠质量及应激反应均较差,应有针对性的为驻海岛官兵开展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小学高年级学生人格的情绪性维度及其与受虐待经历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中国青少年人格量表(QZPS-Q)和一般情况问卷,对172名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1女生的敏感分高于男生(16.20±2.82vs14.25±3.67,P〈0.01),急躁和悲观分低于男生(急躁7.68±3.17vs9.66±3.71,P〈0.01;悲观8.23±3.25vs9.62±3.31,P〈0.01)。2性虐待与情绪性维度无相关性,情绪性总分与儿童虐待无相关性,敏感与儿童虐待呈负相关(r=-0.177~-0.228,P〈0.05),急躁和悲观与儿童虐待呈正相关(r=0.170~0.260,P〈0.05)。3情感虐待和性别对敏感、急躁和悲观具有预测作用(Beta绝对值=0.178~0.280,t绝对值=2.394~3.900,P〈0.05),性虐待仅对敏感因子具有较弱的正向预测作用(Beta值=0.180,t=2.510,P〈0.05)。结论小学生人格的情绪性特质存在性别差异,人格特质的形成受受虐待经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Ⅱ型糖尿病公务员患者生存质量的状况,探讨Ⅱ型糖尿病公务员患者生存质量与抑郁、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糖尿病特异生存质量量表对随机抽取的山东省3所医院职业为公务员的Ⅱ型糖尿病56名患者进行调查。结果①文化程度高、无其他疾病、不伴随抑郁的个体生存质量水平高于文化程度低(F=3.24,P<0.05)、伴有其他疾病(t=2.62,P<0.05)、合并抑郁(t=3.18,P<0.01)的个体;②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r=-0.38,P<0.01)、对生理的影响(r=-0.39,P<0.01)、对心理的影响(r=-0.38,P<0.01)呈显著负相关,抑郁与生存质量(r=0.49,P<0.01)、对生理的影响(r=0.49,P<0.01)、对心理的影响(r=0.41,P<0.01)、对治疗的影响(r=0.31,P<0.05)呈显著正相关;③对支持的利用度及抑郁水平可较好的预测生存质量的状况。结论 II型糖尿病公务员病人生存质量与文化程度及是否伴有其他疾病有关,抑郁水平可较好地预测生存质量的状况;社会支持也是影响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