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有明显敌对倾向的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为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1702名大学生被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敌对倾向分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EPQ)测量,并以敌对倾向分量表的因子分为依据分为3组,即≥3分组、3分且≥2分组和2分组,比较这3组之间EPQ各因子的均分。结果有54名大学生存在明显的敌对倾向,占3.17%;方差分析提示EPQ量表的L、N、P因子标准分在3个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1)。LSD-t检验N因子在3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2分组与其它2组在L、P因子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其它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3.17%大学生有明显的敌对倾向;高N因子分可能是引起大学生敌对倾向明显的主要个性特征,并与P因子分偏高和L因子分偏低有关。  相似文献   

2.
影响高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个性特征的方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影响高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个性特征,旨在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中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851名高一学生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EPQ)测量,按照SCL-90量表各个因子分为分组标准(分为3组),被试至少有1个因子的因子分≥3分者为3组,所有因子的因子分均2分者为1组,其余均分为2组。对3个组EPQ量表个性特征的均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851名高一学生中有77名存在各种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占9.05%;有392名存在各种轻度心理问题,占46.06%;其余382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占44.89%。方差分析结果提示3组之间在EPQ量表的L、E、N、P因子差异均有显著性(F=10.614~202.364,P=0.000),其中以N因子差异最有显著性(F=202.364,P=0.000)。LSD-t检验进一步对L、E、N、P因子进行多重比较,3组与1组和2组在L、E、N、P因子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0.001);2组与1组在L、E、N、P因子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01)。结论高N因子分是引起高一学生心理问题明显的主要个性特征,并与P因子分偏高和L、E因子分偏低有关,中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对促进心理健康和改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一学生人际关系障碍者的人格特点,为中学生这一群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851名高一学生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人际关系敏感分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EPQ)测量,并以人际关系敏感分量表的因子分为依据分为3组,即≥3分组、3分且≥2分组和2分组,比较这3组之间EPQ各因子的均分。结果851名高一学生中有23名存在人际关系处理方面的心理障碍,占2.70%;方差分析提示EPQ量表的L、E、N、P因子标准分在3个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F=12.116~135.850,P=0.000)。LSD-t检验L、E、N、P因子在3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0.001)。结论2.70%高一学生有人际关系障碍,人际关系障碍学生存在高N、P和低L、E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医护专科新生心理健康与个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探讨医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个性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UPI)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集体施测于2187名医护专科新生。结果①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第一类学生筛选率为24.14%,有自杀意念的学生占1.87%;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女生高(t=-4.07,P<0.001);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没有差异;②男女生在EPQ问卷的精神质P(t=9.05,3.92;P<0.001)、内-外倾E(t=-2.30,-5.18;P<0.001)、神经质N(t=11.29,5.19;P<0.001)3个分量表上分数与常模均存在显著差异;男女生在N分量表上的分数差异极其显著,女生的分数显著高于男生(t=-5.72,P<0.001);③UPI评定的三类学生在EPQ问卷的P(F=107.23,P<0.001)、E(F=164.28,P<0.001)、N(F=601.92,P<0.001)、L(F=129.56,P<0.001)分量表上的差异均极其显著。结论个性对心理健康存在影响,性格越外向,情绪越稳定,自控能力越强,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8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进行EPQ个性特征分析发现,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个性特征以内向不稳定为主,占47.5%(38/80),且存在年轻化趋势,20-35岁占75%(60/80),男病人以E、N分高,女病人以P、N分高,与常人有差异(P<0.01或0.05)。资料显示,P分高的人,进行SCL-90测试,其精神症状分,偏执分高,心理治疗效果较差,社会适应能力不理想,作者认为,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治疗,不仅应进行病状分析,认知领悟,还要加强人格矫正,对P分离的患者,必要时可用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广西壮族少年儿童个性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壮族少年儿童个性特点。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对1464例壮族儿童、180例瑶族儿童、156例汉族儿童、88例其它少数民族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壮族儿童E量表得分低于其它民族儿童(P<0.01);男孩的P分高于女孩,L分低于女孩(P<0.01);不同年龄的P、N、L分差别较大,E分无明显差别;各地区儿童EPQ各量表得分有明显差异。13个变量对儿童个性有影响,分别为学习成绩、品行、行为、既往健康史、儿童年龄、儿童性别、家庭环境、父亲年龄、刻板动作、母亲妊娠、分娩史、父亲职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结论:壮族儿童的个性在内外向维度上与其它民族不同。儿童个性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7.
不同个性特征医学生自我评价水平比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个性特征与自我评价的关系。方法 采用个人评价问卷 ( PEI)、艾森克人格问卷 ( EPQ)对 45 0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外向型性格者自我评价较内向型和中间型性格好 ;情绪稳定性愈高 ,自我评价愈好 ;多血质者自我评价最佳 ,粘液质及抑郁质较差。结论 个性与自我评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少年版本分别对57例Tourette综合证患儿与57例健康儿童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患儿在精神质,神经质和内倾性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显示出回答问题较少掩饰倾向。经转换为T分后,患儿组在EPQ的相关量表上倾向异常的人数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用16PF问卷对中师生的个性特征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与中学生常模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男中师生在实验性和三个预测人格因素,专业而有成长者的人格因素,创造能力强者的人格因素及在新的环境中有成长能力的人格因素,都显著低于男中学生,女中师生在实验性和次级人格因素果断性及在新的环境中有成长能力,创造能力强者两个预测人格因素上显著低于女中学生,而在忧虑性,紧张性和外向性,安详机警机两个次级人格因素及心  相似文献   

10.
88例区级医院护士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目前北方中等城市区级医院临床护士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88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1SCL-90除了强迫、恐怖症状2个因子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因子均分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显著高于常模组;2EPQ量表中P量表分显著高于常模,其他3个因子无明显差异;3SCL-90各个因子分与EPQ的N量表分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最高,均为显著的正相关;其次是E量表分与SCL-90各因子呈负相关,与总分、精神病、强迫症状、抑郁、恐怖等呈显著负相关;P量表分与除强迫和恐怖因子呈负相关外其他各因子呈正相关;L量表分与SCL-90各因子呈负相关,与焦虑、偏执症状有显著负相关。结论个性特征是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高中生个性、防御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高中生正值青春期 ,情绪处于不稳定阶段 ,同时又由于面临升学、择业等压力 ,故而心理健康问题相对较常见。已知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 ,本文仅从学生的个性及防御方式入手 ,来探讨它们与心理健康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抽取乐昌市三所中学共九个班的在读高中生作为调查对象。有效被试共 518人 ,其中男生 311人 ,女生 2 0 7人 ,平均年龄 17.0 4± 1.15岁。1 .2 研究方法1.2 .1 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 [1]  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九个因子 ,采用 1~ 5五级评分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海口市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人格因素,探索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为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对心理问题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级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海口市4所中学高中学生626名,应用自编的个人情况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进行测试,所得数据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个年级在SCL-90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及其它等8个因子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EPQ在掩饰性因子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SCL-90及EPQ结果在性别项、是否重点学校项、是否独生子女项、父母收入项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上网时间在SCL-90测试结果中可能为人际敏感项和精神病项的危险因素(OR=2.346,2.636);与父关系为抑郁项的危险因素(OR=1.700)。结论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因素存在差别,部分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心理健康状况与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内地藏族初中生人格特质的特点,为他们的人格发展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采用龚耀先修订《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少年版)对110名初中生进行量表测量。结果内地藏族初中生的人格特质大多属于中间型。从典型人格类型看,精神质型所占比例最高,神经质型次之,外向型最低;在神经质和内外向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精神质和掩饰性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掩饰性上存在性别差异(P<0.05),男生较为内向,女生较为倔强。结论内地藏族初中生的人格特质在一些维度上明显区别于汉族初中生。  相似文献   

14.
中学校长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学校长的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94名中学校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校长的主观幸福感总体上没有差异;主观幸福感与神经质显著负相关。结论外向性和神经质等人格特征是影响中学校长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上海市高中生的人格特征及其与特长学习经历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上海市5个区9所高中,对4056名高中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高中生特长学习相关情况,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测量其人格特征。结果:被调查高中生中,71.2%的人参加过特长学习。17.1%的被调查高中生典型内向,13.5%的高中生典型外向,13.9%为典型精神质,13.8%为典型情绪稳定,15.5%为典型情绪不稳定。参加特长学习的学生精神质的比例均低于未参加特长学习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参加艺术、科技、体育特长学习的学生比不参加的学生均倾向于外向,OR值分别为1.44(1.01~1.81)、2.04(1.35~3.07)、1.41(1.06~1.86);参加特长学习的起始年龄每减小1岁,典型内向的可能性减小5%;喜欢其参加的特长学习的学生典型内向和典型精神质的可能性分别减小29%和36%(P均0.05)。结论:参加特长学习的种类、起始年龄和是否喜欢会对高中生人格特征产生不同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者的个性特点,为大学生这一群体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702名大学生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人际关系敏感分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EPQ)测量,并以人际关系敏感分量表的因子分为依据分为3组,即≥3分组、3分且≥2分组和2分组,比较这三组之间EPQ各因子的均分。结果 1702名大学生中有46名存在人际关系处理方面的心理障碍,占2.70%;方差分析提示EPQ量表的L、E、N、P因子标准分在3个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1)。LSD-t检验L、E、N因子在3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0.001)。结论 2.70%大学生有人际关系障碍,人际关系障碍学生存在高N、P和低L、E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的:探讨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和EPQ对28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在中等程度以上,体验到的正性情感较多,但是仍有一定比例的学生体验到较强的不幸福感。男女生在总体幸福感、家庭满意感、自我满意感、同伴交往满意感和生活条件满意感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2)总体幸福感及各因子与精神质和神经质显著负相关,与内外向显著正相关。结论: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有自杀倾向大学生的人格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有自杀倾向大学生的人格特征,方法:有用卡特尔16PF人格测验对经过确诊为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和随机抽取的同年级普通大学生组进行测试。然后进行人格特征比较,结果:有自杀倾向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在乐群性(A)、稳定性(C)、敢为性(H)、怀疑性(L)、忧虑性(O)、紧张性(Q4)和次级因素适用与焦虑(X1),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X)、心理健康状态(Y1)等方面与同年级普通大学生组之间存在显著或非常显著的差异,并且有自杀倾向大学生组在乐群性(A)、稳定性(C)、恃强性(E)、敢为性(H)、世故性(N)因素方面属于低分特征,而在敏感性(I)、怀疑性(L)、忧虑性(O)和紧张性(Q4)因素方面则属于高分特性。结论: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表现出内向、孤独、紧张、情绪不稳定、胆层、敏感,做作、刻板,忧郁,刚愎,自责,。焦虑不安,不满境遇,朋友少,常感挫折气馁,易于激动,神经质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