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调查留守经历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质的影响状况。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CSPA)中的心理健康量表(CCSMHS)和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CCSPS)对673名有留守经历的学生和704名普通大学生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父母双方外出留守的比例最高(47.9%),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比例增大;“有留守经历”的学生与普通学生在健康量表多个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人格量表的率真、重情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留守经历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最佳发展期;父亲影响孩子的人格养成,母亲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心理气氛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心理气氛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郴州市27所初中教师245人、学生386人,用SCL-90量表和学校组织健康修订量表(OHI-RE)进行调查。结果 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心理气氛的相关显著,特别是校长领导行为对学校心理气氛和学生心理健康影响较大,生活在不同心理气氛的学校里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师范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教学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自拟“学生心理健康6维度自评量表”(MHRS),整群调查师范教育专业一、二、三年级大学生83人,结果发现L:17.6%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欠佳,尤其是在情绪和人际关系方面是薄弱环节;心理健康水平随年级上升而递减;从原调查样本中再抽取22人(一个班)学教学干预实验组,另236人作对照组,实施一学期伯教学干预,包括开设心理卫生相关课程,开展课外心理辅导教学实践活动加强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卫生教育与矫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汶川大地震后处于一般灾区的某医学院校大一护理新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为该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以某医学院180名护理新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问卷、事件影响量表(IES)、贝克抑郁自评问卷(BDI)、焦虑自评量表(SA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样本进行调查。结果 132名大学生IES总分≥20分,占总数的17.8%;有抑郁症状者占47.3%(轻度抑郁占20%,中度抑郁占26.7%,严重抑郁占0.6%),有焦虑症状者占20%;2PTSD症状与暴露因素相关,与焦虑分和抑郁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汶川大地震半年后处于一般灾区的某医学院校护理新生仍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应该对他们开展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对高校毕业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和寻找解决毕业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及干预方法.方法 应用综合健康调查问卷,对临床医学四年级大学生370人进行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同时运用心理测量量表SDS、SAS、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 研究发现男生组焦虑情绪20.69%,抑郁情绪17.24%;女生组焦虑情绪21.01%,抑郁情绪17.39%.男女组SDS、SAS平均分高于国内同年龄常模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研究发现10.54%的学生有中、重度的心理疾病;27.57%有轻度心理障碍;38.11%的人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者61.89%.男女生具有相似的心理症状.结论 高校毕业生因就业、学习压力、情感问题等引发的心理问题,已成为高校健康安全不容忽视的问题.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呵护刻不容缓,有利于预防意外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6.
不同培养方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自考班与普通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有效地进行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共测有效样本192人。结果自考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25%)高于普通班学生(11.2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特别关注,是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综合干预对受虐待小学生行为问题和社会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小学生受虐待现象及其行为问题的影响作用。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徐州市某区小学179名小学生进行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的调查。把179名小学生按班级随机分为干预组(88人)与对照组(91人)。对干预组进行2个月的综合干预,干预方法包括教师干预、家长干预、学生干预和媒体宣传。干预结束半年后,对两组小学生重测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小学生的受虐待率和行为问题减少较明显(33.8%对20.5%,χ^25.13,P〈0.05;17.6%对8.2%,χ^24.56,P〈0.05)。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发现,综合干预对社会能力得分改变值没有明显影响(P〉0.05)。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活动情况和社交情况得分改变值的因素有性别和干预前社会能力(Beta值=-0.127,P〈0.05;Beta值=0.629~0.752,P〈0.001)。结论综合干预能减少小学生受虐待现象和行为问题的发生,可以促进小学生行为能力的发展,但短期内难以改善儿童社会能力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8.
评估网络心理干预的效果,探讨网络心理教育的有效模式。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28名大学本科生进行调查,筛选出存在一定心理健康问题并自愿参加研究的学生40名作为试验组(40名),实施3个月的网络心理干预,随机招募对照组(40名)不进行网络心理干预。干预前后试验组与对照组被试的人格测试(EPQ)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综合网络心理干预前后试验组在心理健康测试(SCL-90)各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合网络心理干预对于存在一定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淄博市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困扰学习障碍儿童的主要心理问题,以提出促进学习障碍儿童心理健康的方法。方法对学习障碍儿童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长用量表,进行评定分析。结果学习障碍儿童组心理行为异常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学习障碍儿童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组表现各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和掌握来自5.12地震灾区的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辅导状况,为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灾后应激反应问卷(IES)以及灾后心理辅导活动情况调查问卷对西南地区某高校282名来自灾区的大一新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灾区新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23.76%的灾区新生可能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41.84%存在某种心理问题,只有34.40%属于心理正常者;②67.02%的灾区新生仍然受到由地震引发的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371.63%的灾区新生没有接受过任何的心理辅导。结论灾区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比非灾区新生低;灾后心理辅导的覆盖面不够大,心理辅导的效果也有待于提高。  相似文献   

11.
2007级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2007级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刚入学的某高校大学新生进行整体施测,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一类学生”共有230人,占施测总人数的11.6%。经X^2检验,“一类学生”中,男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低于女大学生(P〈0.01)。文、理科及艺术、体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2007级大学新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性别和学科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高三学生心理健康和高考结果的关系。方法对德阳市第五中学进入高三的学生随机抽取105名为研究组,对照组104名,进行为期1年的心理干预,对干预、高考前心理健康和高考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卡方检验提示,心理干预和非干预对高三学生心理健康影响不具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分析提示,焦虑相关因子分与高考分数呈正相关,抑郁相关分数与高考成绩呈负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心理干预或心理健康因子作为独立变量对高考结果影响无显著性(其回归系数的P值〉0.05),但多因素协同作用时,心理干预和SCL-90总分的协同、干预和SDS总分的协同则对高考总成绩有显著性影响(P〈0.05,其回归系数β值分别为-0.024及-0.101)。结论心理干预作为单独影响因素时,对高考成绩影响无显著性意义。但接受了心理干预的学生,心理愈健康,高考成绩愈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青年警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量调查,并与中国常模和警察院校学生样本比较。结果青年警察总均分阳性反应以上者占总体的21.00%;阳性因子个体发生率前5位的是:恐怖19.00%;偏执17.00%;焦虑15.00%;敌对13.00%;人际关系敏感10.00%;与中国常模比较,呈极显著差异(P〈0.001)的因子依次为:恐怖、偏执;呈非常显著差异(P〈0.01)的因子是敌对;呈显著差异(P〈0.05)的因子依次为: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好于警察院校学生对照组并呈极显著差异(P〈0.001)的因子依次是:强迫、偏执、精神病性、人际关系敏感、焦虑、躯体化、敌对、抑郁,在恐怖因子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青年警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应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提高警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高中毕业班学生高考压力与焦虑、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压力自评量尺》《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对长沙市某中学130名高中三年级应考生进行自评问卷调查。结果:23.1%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56.9%的学生感到处于较高的压力状态,并且压力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状态一特质焦虑、匹兹堡睡眠指数显著相关,表现为睡眠质量更差,感受到的焦虑也更多。结论:高考压力高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更多。不论是为了考生更好地备考,还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育者均应重视学生考试压力相关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5.
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身心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比较不同层次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 ,对不同层次学校的教师进行生理、心理、社会健康水平测评。结果 :心理健康分和健康总分大学教师最高 ,小学教师最低。中学教师的社会健康分最高 ,而生理健康分最低 ;相关分析显示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社会健康存在显著相关。结论 :不同层次学校教师健康状况不同  相似文献   

16.
厦门市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厦门市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测查。结果1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一般,存在明显心理健康问题初中生达到16.6%;2不同年级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初三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最低;3不同年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4母亲的拒绝否认、父亲的过度保护和情感温暖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厦门市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一般,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厦门市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西安地区中学数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城市、城镇、农村中学数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参加西安地区中学数学教师培训班的所有教师,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流调中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焦虑自评量表(SA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社会支持量表(SSRC)和一般情况调查表,评价不同地区中学数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农村、城镇中学数学教师的SCL-90评分、抑郁、焦虑、N、P分显著高于于城市;城市中学数学教师的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显著高于农村、城镇.结论 新形势下中学数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待于提高,特别应该关注农村、城镇中学数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8.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方法 应用SCL-90对790名中学生和192名教师进行调查和测试。结果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有小部分教师存在轻度不良反应,只有极个别的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较多地体现在躯体化和强迫症状两方面,男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女教师;中学师生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负相关,其中教师的躯体化和抑郁两项因子分与学生的SCL-90量表总得分及其各项因子分显著相关。结论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中学师生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呈现不一致的关系,显著地体现在教师的躯体化和抑郁两项因子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上。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教师及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河北省中小学教师及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方法 :对 92 4名中小学教师及幼儿教师应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进行测查并辅以个别访谈。结果 :中小学教师及幼儿教师在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 8项因子分均与全国常模有显著性差异 ;不同性别教师在焦虑、恐怖两项因子分上有显著差异 ;幼儿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在强迫因子分上有显著差异 ;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教师在人际敏感、抑郁等项上有显著差异 ;不同年龄教师在躯体化、强迫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 ;不同学历教师及城乡教师各因子分无差异 ;教师心理问题属于中度以上严重水平的检出率为 9.31%。结论 :中小学教师及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 ,建议从生理、心理及社会行为三个层面予以干预及调适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全国6所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支持的现状及关系,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对6所高校的303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及社会支持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处在中等水平(x珋=2.836,稍微低于理论中数3),而大学生社会支持评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2.152,P0.05);就业压力和社会支持在学校上均有显著差异(F=5.488,P0.01;F-2.430,P0.05);不同家庭经济地位水平的大学生在就业压力与社会支持状况上均有显著性差异(F=5.823,F=3.275;P0.05);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在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上有显著性差异(t=-3.306,P0.01);就业压力总分也与社会支持总分呈现负相关(r=-0.140,P0.05),就业压力总分与主观支持呈负相关(r=-0.120,P0.05);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具有预测作用(P0.05)。结论学校的不同会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社会支持状况;家庭经济地位水平也会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社会支持状况;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得分高于未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社会与支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