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探讨高等职业贫困生的心理韧性、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与高等职业非贫困生进行对比,为我国高等职业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110名高等职业贫困生和84名高等职业非贫困生实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①高等职业贫困生生活满意度水平显著低于非贫困生(t=-2.915,P〈0.05)。②男贫困生的心理韧性(t=-2.275,P〈0.05)及目标关注(t=-4.585,P〈0.01)、积极认知(t=-3.222,P〈0.01)、人际协助(t=-2.485,P〈0.05)因子得分低于女贫困生。③年级影响主观幸福感,二年级高等职业贫困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其次是三年级,一年级最低(F=5.651,P〈0.01);二年级正性情感水平最高,一、三年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5.103,P〈0.01);二年级负性情感水平最低,一、三年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6.367,P〈0.01);三年级情绪控制水平最高,一、二年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6.161,P〈0.01)。④高等职业贫困生的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心理韧性及各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验证,结果表明,高等职业生贫困生自我效能感在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考察高等职业大学生的自我和谐现状。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广东省4所高等职业院校的8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5.0处理数据。结果显示,①高等职业大学生自我和谐的总体水平基本呈正态分布;②在"自我刻板性"维度上,性别、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自我和谐总体水平及"与经验的不和谐"维度上,不同家庭关系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自我和谐总体水平及3个维度上,专业、生源地、家庭经济状况、独生子女、担任学生干部、单亲家庭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大部分学生的自我感觉是比较和谐的,性别、年级、家庭关系对高等职业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S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47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自我和谐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自我的灵活性维度上差异显著(t=-3.581,P<0.01);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自我的刻板性维度及自我和谐总分上差异显著(t=3.340,P<0.01;t=2.819,P<0.05)。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积极应对方式维度上差异显著(t=-2.887,P<0.05),在消极应对方式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积极应对方式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消极应对方式维度上差异显著(t=2.117,P<0.05)。不同自我和谐水平的大学生采用的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F=11.163,40.048;P<0.01)。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与应对方式均显著相关(r=-0.302~0.457,P<0.01)。结论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影响其应对方式,自我和谐水平越高,应对方式越积极。  相似文献   

4.
探讨医学院校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时间管理倾向的差异。利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对206名医学院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贫困生在时间价值感(t=3.158,P<0.01)及时间管理倾向总分(t=2.430,P<0.05)方面显著高于非贫困生,而在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医学院校贫困男生时间价值感得分明显高于非贫困男生(t=2.484,P<0.05),医学院校贫困女生时间价值感得分也明显高于非贫困女生(t=2.091,P<0.05)。在时间管理倾向的其他方面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③医学院校大一学生只在时间价值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7,P<0.05),大二学生只在时间效能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8,P<0.05),大三贫困生在时间管理各个方面的得分均明显高于非贫困生。医学院校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时间管理倾向上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效能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效能的关系。方法运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量表》,以班为单位集体施测于被试,两份问卷装订后同时随机发放给被试,并及时回收。结果①经独立样本t检验,在时间管理倾向上性别t=-0.043,年级t=1.439与专业t=0.200,P〉0.05,在自我效能上性别(t=2.245,P〈0.05),年级t=0.758与专业(t=0.031,P〉0.05),大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上不存在年级、性别和专业的差异,在自我效能上存在性别差异,但不存在专业和年级的差异;②时间管理倾向3个方面均与自我效能显著相关P〈0.01,时间效能感和时间价值感对自我效能构成显著的回归效应,P〈0.05。结论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与其自我效能呈显著的正相关,且对自我效能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相关因素,为建设和谐校园、预防贫困生心理障碍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依据学校登记的在校贫困生名单,采用自评症状量表(SCL-90)进行测评,筛选148名心理异常者作为研究组,在其余贫困生中随机选取148名作为对照组,应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测评,将其一般情况和SCSQ、SCCS及EPQ评分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SCSQ(t=5.46,7.38;P<0.01)、SCCS(t=13.59,P<0.01)和EPQ(t=51.44,49.76;P<0.01)的测查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年级、消极应对方式、自我和谐程度及神经质被纳入回归方程。结论年级低、应对方式不合理、自我不和谐、人格特质是医学院校贫困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师范类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的特点以及二者的关系。方法分别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1315名大学生进行测量,测量数据用SPSS 10.0整理与统计。结果师范类大学生的家庭满意度(F=8.86,P〈0.01)和自由满意度(F=4.16,P〈0.05)在是否贫困与性别这2个因素上存在交互作用,贫困男生的家庭满意度和自由满意度不仅低于贫困女生,而且显著低于非贫困男生;女生比男生体验到更少的学业满意度(F=21.12,P〈0.01);贫困生的学校满意度(F=5.57,P〈0.05)和环境满意度(F=5.45,P〈0.05)明显高于非贫困生,但他们的学业满意度(F=3.54,P〈0.05)明显低于非贫困生;社会支持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均呈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师范类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性别和贫困与否方面的差异;师范类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是影响其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大学贫困生道德自我的状况及发展特点。方法:以大学生道德自我问卷为工具,对207名大学贫困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大学贫困生道德自我发展总体状况良好。从具体维度来看,大学贫困生家庭道德自我维度得分最高,其次是社会道德自我,个体道德自我得分相对最低。与非贫困大学生相比,大学贫困生个体道德自我得分相对较低,家庭道德自我得分相对较高(t=-2.232,2.018;P0.05);2大学贫困生道德自我发展具有性别差异。女生在家庭道德自我和社会道德自我得分上均高于男生(t=2.805,P0.01;t=2.255,P0.05);3大学贫困生道德自我发展年级差异显著(F=3.422,P0.05)。在总体道德自我上,呈现出"U"字型发展规律;个体道德自我呈现"下降-回升-再下降"的发展特点;社会道德自我呈现"大四快速提高"的"J"字型发展规律。结论:大学贫困生道德自我发展总体状况良好;大学贫困生道德自我发展具有性别和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9.
高师贫困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高师贫困生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关系,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快乐感量表,对218名贫困生和216名非贫困生进行测查。结果①高师贫困生生活满意度、快乐感显著低于非贫困生(t=4.811,P〈0.001;t=2.504,P〈0.05),自我效能感差异不显著。②高师贫困生自我效能感存在性别差异(t=2.117,P〈0.05),男生的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女生;生活满意度年级差异显著(F=3.547,P〈0.05),大一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学生,大二和大三之间的差异不显著。③高师贫困生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快乐感呈显著正相关(r=0.349,P〈0.01;r=0.436,P〈0.01)。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幸福感越强。结论高师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相对较低,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通过提升自我效能感水平可以增强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与自我和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对215名本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①大学生人际信任与自我和谐总分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r=-0.379(P<0.01),人际信任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分量表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r=-0.447(P<0.01)。②大学生自我不和谐的比例比较大。③在不同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的方面人际信任与自我和谐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大学生人际信任与自我和谐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高职生自我和谐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王登峰"自我和谐量表"对630名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98份,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①高职生自我不和谐的比例较大;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及自我刻板性上的得分高于大学生常模(t=15.382,P<0.001;t=12.495,P<0.001);自我的灵活性上的得分低于大学生常模(t=-11.422,P<0.001);②高职生自我和谐总分及分量表得分在性别、家庭经济收入、专业和年级方面的差异显著。结论高职生自我和谐水平较低;性别、家庭收入、专业和年级等是自我和谐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训练对护理大专生自我和谐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团体心理训练对护理大专生进行训练,运用自我和谐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70名护理大专生分为实验组(n=24)和对照组(n=46)在训练前和训练后进行观察。结果①训练后自我和谐得分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t=2.498,P0.05);实验组训练后与训练前比较,自我和谐水平提高(t=2.759,P0.01);②训练后主观幸福感得分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t=2.865,P0.01),实验组训练后与训练前比较,主观幸福感得分提高(t=2.569,P0.01)。结论团体心理训练能提高护理大专生自我和谐水平和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高师贫困生社会支持的特点及与孤独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高师贫困生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为高师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UCLA孤独量表对204名贫困生和196名非贫困生进行测查。结果①高师贫困生的客观支持显著高于非贫困生(t=2.058,P〈0.05),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支持总分的差异不显著;②高师贫困生的社会支持不存在性别差异,支持利用度年级差异显著(F=3.328,P〈0.05),大一学生的支持利用度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学生;③不同社会支持水平的高师贫困生孤独感差异显著(F=26.737,P〈0.001),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孤独感越低;④回归分析表明,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客观支持均能负向预测孤独感(β=-0.276,P〈0.001;β=-0.230,P〈0.01;β=-0.174,P〈0.05)。结论高师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客观支持存在差异,高师贫困生支持利用度的年级差异显著,社会支持对孤独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心理亚健康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教育工作者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Taksic编制的情绪智力量表和亚健康量表为工具,采用问卷调查,对天津医科大学及天津中医药大学300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心理健康与亚健康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差异显著(t=3.19,P0.01);心理亚健康与情绪智力呈显著负相关(r=-0.132,P0.05);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差异显著(t=2.18,P0.05);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情绪表现差异显著(F=4.19,P0.01);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大学生情绪智力差异显著(F=4.19,P0.01)。结论情绪智力影响心理亚健康,性别、年级、家庭经济状况对情绪智力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当代大学生对幸福的看法。方法用自编问卷调查了196名大学生的幸福认知。结果男女大学生在幸福认知的自身和家庭条件(t=-3.002,P0.01)及人际关系维度上得分有显著差异(t=-2.928,P0.01);专本科生在得到或付出的关爱与温暖维度上的得分有显著差异(t=2.081,P0.0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人际关系维度上的得分有显著差异(t=2.795,P0.05);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在幸福认知各维度上得分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对幸福的认识上女大学生更看重自身和家庭条件及人际关系;专科生更看重得到或付出的关爱与温暖;独生子女更看重人际关系。在对其进行幸福教育时,应充分考虑不同群体大学生对幸福的不同认知,实施有针对性地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大学生自我和谐状况以及自我和谐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30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大学生自我和谐总分是(100.39±21.37);②男生的自我和谐总分(t=2.171,P=0.007)和自我刻板性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2.557,P=...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职大学生的人格与自我和谐的关系.方法 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量表(16PF)与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598名高职大学生施测,采用AMOS7.0构建人格与自我和谐的关系模型.结果 情绪性人格、适应性人格对自我和谐作用显著(r=-0.56,-0.13;P<0.01).结论 人格是影响高职大学生自我和谐的主要...  相似文献   

18.
当前大学生压力应付方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当前大学生应付方式特点,为大学生心理辅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进行调查,调查涉及北京市38所高校,共发放问卷1500份,问卷有效回收1160份。结果平均分最高的2个因子是“解决问题”和“求助”(平均值分别为0.78±0.19和0.61±0.23);女生比男生更多地应用“求助”的应付方式(t=4.413,P〈0.001);从大一开始学生的应付方式已趋于稳定,四年内没有多大变化;文科生与理工科生在“求助”、“幻想”、“退避”等因子上有显著差异(t分别为2.515、2.97)和2.272,P〈0.05、P〈0.01和P〈0.05)。结论目前大学生大多采取比较成熟的应对方式,应付方式存在性别、文理科差异,不存在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自信情况,增加医学院校对非医学专业学生自信心研究的实证材料,为医学院校培养非医学专业学生自信心方面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采用青年学生自信问卷,对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的265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的自信在性别(t=0.042,P>0.05)上没有显著差异;在不同生源地上,才智自信(t=-3.242,P<0.01)和人际自信(t=-2.117,P<0.05)差异显著;不同年级之间(F=4.556,P<0.01)有显著性差异,大一年级自信程度最高,大二年级最低;不同专业(F=6.832,P<0.001)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信息管理专业自信程度最高,生物技术专业最低。结论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的自信在不同生源地、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女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及其与自尊的关系.方法 采用人际交往综合量表了解女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采用自尊量表了解女大学生自尊状况,并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女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总体得分较低,具有年级的差异性(t=4.43,P<0.01);②人际关系4个维度中,待人接物困扰不具有年级的差异性(t=0.97,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