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子女特质焦虑的影响,并考察青少年意志控制的中介作用。方法:样本来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数据库,对其中1398名14~20岁的在校学生数据进行分析;使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测量青少年特质焦虑,青少年气质量表测量意志控制,爱荷华青年和家庭项目的教养问卷测量父母教养方式。结果:①青少年特质焦虑与父亲、母亲积极教养的各个维度负相关,与消极教养各个维度正相关;青少年特质焦虑与自身意志控制负相关。②意志控制在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特质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能部分通过青少年的意志控制间接影响青少年的特质焦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和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量表对146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父母教养方式方面,在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总分以及母亲过分干涉保护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父亲教养方式总分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2自我效能感方面,在一般自我效能感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在自我效能感总分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3学业自我效能感、一般自我效能感、父亲过分干涉、母亲温情理解和母亲惩罚严厉能够显著预测学业成绩。结论自我效能感对中学生学业成绩有显著影响,父母教养方式也显著影响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家庭成员关系、家庭环境与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选取一所重点中学和一所普通中学作为调查对象,随机选取252名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同学施测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家庭环境量表(FES-CV)以及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APIUS)。结果: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家庭的组织性与知识性与中学生网络成瘾呈负相关;父母的拒绝、否认,过分干涉,家庭的矛盾性与控制性与中学生网络成瘾呈正相关。结论:父母的温暖理解,生活有规划,知识性高的家庭能减少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可能性;父母的拒绝、否认,过分干涉,矛盾,过分控制的家庭会增加中学生网络成瘾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对进食障碍的影响,考察自我控制在父母教养方式对进食障碍预测中的中介作用及该中介作用的性别差异。方法:使用进食障碍问卷、自我控制量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在随机抽取的582名中学生进行施测。结果:1男生在进食障碍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女生(P0.05);2青少年进食障碍与自我控制、不同父母教养方式均相关显著。其中父母过度保护、父母拒绝与进食障碍呈正相关(r=0.285~0.467;P0.01),与自我控制均呈现负相关(r=-0.336~-0.462;P0.01);父母情感温暖与进食障碍呈负相关(r=-0.094,-0.099;P0.05),与自我控制呈正相关(r=0.259,0.269;P0.01)。3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过度保护对进食障碍的影响最显著。4自我控制在父母过度保护与进食障碍间起中介作用,并且该中介作用存在性别差异。结论:相比父母拒绝和父母情感温暖,父母过度保护对青少年进食障碍的影响更大,自我控制在男生中的中介作用比在女生中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目的: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490名大学生被试完成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的评定。结果:被试总体的网络成瘾检出率为7.6%;在家庭环境方面,网络成瘾组家庭矛盾性得分显著高于正常组;在父母教养方式方面,网络成瘾组与正常组在父情感温暖、父拒绝否认、父过度保护、父惩罚严厉、父过分干涉、母拒绝否认、母严厉惩罚、母情感温暖上的得分差异显著(P<0.05~0.001)。结论:矛盾的家庭环境和拒绝、否认、缺少温情的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网络成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控制源、核心自我评价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控制源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对214名本科师范生进行调查。结果:父母教养方式多个维度与核心自我评价存在显著相关(父情感温暖:r=0.16,P0.05;母拒绝:r=-0.23,P0.01;母情感温暖:r=0.15,P0.05);母拒绝能负向预测核心自我评价(β=-0.21,t=-3.19,P0.01),父情感温暖能正向预测核心自我评价(β=0.14,t=2.06,P0.05);机遇完全中介母拒绝与核心自我评价(ab=-0.11)。结论:机遇在母拒绝与核心自我评价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改善本科师范生核心自我评价应注重调整消极归因方式、控制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消极成分。  相似文献   

7.
李月春 《校园心理》2016,(4):234-236
为探讨完美主义在父亲教养方式对高中生自我妨碍上的影响,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中文佛罗斯特完美主义问卷及自我妨碍量表,对无锡某中学285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研究表明:1父亲教养方式5个维度均与自我妨碍呈相关关系,其中父亲情感温暖理解与自我妨碍呈负相关,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与自我妨碍呈正相关,消极完美主义(担心错误、父母期望、行动疑虑)与自我妨碍呈极其显著正相关,条理性维度与自我妨碍呈负相关;2复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父亲教养方式通过消极完美主义部分或完全中介作用影响自我妨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他人导向的自我监控在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网络人际社交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自我监控量表,网络人际交往问卷对400名高中生进行测量,采用逐步回归进行中介检验。结果: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母拒绝程度(β=0.135,0.145;P0.01)和父母过度保护程度高(β=1.05,0.76;P0.01)时,青少年越多使用网络人际交往,他人导向在其中起到正向中介作用。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母情感温暖和程度越高(△R~2=0.02,β=-0.13,P0.01;△R~2=0.02,β=-0.15,P0.01),青少年越少使用网络人际交往,他人导向在其中起到负向中介作用。结论:不良的教养方式会使青少年过度使用网络人际交往,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助于减少青少年使用网络社交。自我监控的他人导向在父母教养方式和青少年网络人际社交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隐性自恋与青少年网络欺负之间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方法: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自恋人格问卷和网络欺负问卷对773名中学生进行施测。结果:1父母拒绝与青少年隐性自恋、网络欺负显著正相关;父母情感温暖与青少年隐性自恋、网络欺负呈显著负相关;父母过度保护与青少年隐性自恋、网络欺负呈显著正相关;2三种父母教养方式均可以通过隐性自恋的中介作用对青少年网络欺负行为产生影响。结论:青少年隐性自恋在三种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网络欺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中生电脑游戏成瘾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研究网络成瘾的一个特定子类型——电脑游戏成瘾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使用电脑游戏成瘾量表(CGAI)和家庭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747名高中生施测,根据在成瘾问卷各维度上的总分是否超过1.5个标准差来区分成瘾倾向组和非成瘾倾向组,然后再分别对这两组的父母教养方式得分进行MANOVA检验。最后对CGAI和EMBU的各维度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成瘾倾向组与非成瘾倾向组在性别分布上存在差异.成瘾倾向组与非成瘾倾向组的父母教养方式差异显著。专制型的父母教养方式下,孩子的成瘾倾向更严重。结论:在青少年中.男性比女性更易电脑游戏成瘾;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与电脑游戏成瘾倾向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自尊与网络游戏成瘾—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自我控制在网络游戏成瘾与自尊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TOIAS)、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SCS)和自尊量表(SES)对453名男大学生网络游戏玩家进行测量。结果:①网络游戏成瘾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②回归方程纳入自我控制后,自尊对网络游戏成瘾的预测在统计意义上不显著。结论:网络游戏成瘾、自我控制与自尊之间有着紧密相关,自我控制在网络游戏成瘾和自尊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尊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自尊量表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对719名本科生进行施测。结果不同性别的学生在网络成瘾方面差异显著,男生的网络成瘾现象比女生严重(t=2.42,P0.05);父亲偏爱被试(B=0.10,P0.01),父亲拒绝否认(B=0.11,P0.05)和父亲过度保护(B=0.12,P0.001)的教养方式,母亲过干涉、过保护(B=0.12,P0.01),母亲拒绝、否认(B=0.12,P0.05)和母亲偏爱被试(B=0.09,P0.05)的教养方式对网络成瘾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父亲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B=0.23,P0.001),母亲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B=0.22,P0.001)对自尊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父亲偏爱被试(B=-0.08,P0.05),父亲过度保护(B=-0.12,P0.01)的教养方式和母亲过干涉、过保护(B=-0.11,P0.01),母亲偏爱被试(B=-0.09,P0.01)的教养方式对自尊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自尊对网络成瘾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B=-0.12,P0.05);父亲教养方式、自尊和网络成瘾的关系模型拟合较好(χ2/df=1.857,GFI=0.989,AGFI=0.970,NFI=0.983,IFI=0.992,CFI=0.992,RMSEA=0.035);母亲教养方式、自尊和网络成瘾的关系模型拟合较好(χ2/df=1.905,GFI=0.990,AGFI=0.971,NFI=0.984,IFI=0.992,CFI=0.992,RMSEA=0.036)。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父母教养方式、自尊有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与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应用Young网络成瘾诊断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广州青少年成长中心的62学员进行调查。结果①IAD组与正常组的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4个因子的平均得分存在显著差异(t=-4.472,-2.132,5.310;P<0.001;t=6.297,P<0.05);②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与惩罚严厉、过于干涉和偏爱被试4个因子的平均得分存在显著差异(t=-3.616,3.490,7.617,5.960;P<0.001);③IAD组社会支持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④父母的教养方式对社会支持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同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关系。方法1317名中北大学本科生参与本研究。对所有被试施测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使用SPSS13.0和Lisret8.53对施测结果进行相关和路经分析。结果路经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对男女大学生而言,父母教养方式特别是父亲的教养方式均会影响其网络成瘾行为。结论在探究学生上网成瘾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其家庭因素,特别是父亲的教养方式,强调与其父母特别是父亲的沟通,找出网络成瘾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方法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自尊量表、孤独量表、大学生日常生活压力调查表、自编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调查问卷,对145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038份。结果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网络使用特征及心理特征进行调查,建立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模型。结论①大学生网络成瘾呈轻度、重度两种水平,这两种水平总流行率达到14.84%;②网络使用时间、娱乐上网、交易上网、人际上网与网络成瘾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③自尊、孤独、大学生日常生活压力对网络成瘾有很好的预测作用;④网络成瘾是特定的个体心理特征与特定的网络使用行为、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拒网自我效能的关系.方法 757名大学生完成自制问卷调查,包括网络成瘾诊断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拒网自我效能量表、自编的基本情况表.结果 ①大学生人群中网络成瘾(IAD)者占7.9%,男性成瘾率高于女性成瘾率(χ=13.93,P<0.01);②男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女大学生(t=2.6...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采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社会支持量表(SRSS)对348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网络成瘾者32名,成瘾率9.20%。其中男生成瘾率(12.58%)明显高于女生成瘾率(6.35%)。成瘾组与非成瘾组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评分均呈显著差异(t=2.71,P0.01)。结论拒绝、否认、缺少温情的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及利用度降低与网络成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EMBU)对64例符合Young氏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青少年患者和64例健康青少年进行测试。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父母的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因子得分高(P〈0.01),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得分低(P〈0.05),其他得分差异不显著。结论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在青少年网络成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陕西省12~24岁学生群体的网络使用状况和网瘾状况.方法 向陕西省10市1区的6016名青少年发放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网络成瘾量表和青少年上网调查问卷.结果 ①陕西省青少年重度、中度、轻度网瘾的比例分别为0.5%、3.5%、8.5%;②以网瘾得分为因变量,做多元方差分析结果发现,结果发现性别主效应显著,F(1...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其与社交焦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交焦虑与网络成瘾倾向的相关。方法使用社交焦虑自评量表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收集数据。结果①浙江省在校大学生中存在网络成瘾,其中高危险网络成瘾倾向者占3%;②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社交焦虑存在显著正相关;③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在性别、年级和文理科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交焦虑有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