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906年荷兰的Einthoven教授发明了心电图描记器,1957年美国学者Holtei发明了动态心电图(Holter),自此,心电图作为诊断各种心脏疾病有效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对冠心病的诊断占据着其他医技检查所不能替代的辅助地位。但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以及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发展,发现很多疾病均可引起心电图的变化,心电图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完全阴性结果的心电图带给医生的可能是一种假象。冠心病心电图改变主要在ST段和T波,我们将心电图的这些改变称为心肌缺血性变化。但实验证明,冠状动脉管腔内径减少70%-80%时,血流量才减少50%左右。当心电图出现典型改变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一般都己下降70%以上。由此可见,心电图对冠心病早期的诊断是不敏感的。心绞痛发作多是在冠状动脉硬化的基础上痉挛,导致心肌缺血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和心电图改变,如果冠心病患者未发作心绞痛时做心电图,就可能出现假阴性心电图。著名心血管病专家陈灏珠院士指出:"由于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于各种疾病的诊疗指南,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进行一次新的调整,心血管疾病尤其如此"。本期"今日关注"话题,刊发一组相关病例报告及专家论述,旨在抛砖引玉,引起同道的关注,以期就此展开讨论,指导基层医务人员的临床实践,使更多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2.
3.
1病例 男,67岁。主因间断胸憋3月,加重7天入院。患者于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憋,心前区憋痛,伴全身冷汗,四肢厥冷,持续四十分钟不缓解,入我院急诊室行心电图检查提示急性前间壁,下壁,右室壁心肌梗死,心肌酶提示AST 208U/L、LDH578U/L、CK-MB316U/L、CK686U/L、A-HBDH 456U/L,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应用尿激酶150万单位溶栓治疗,溶栓结束30分钟后出现室性早搏,考虑为再灌注心律失常,经扩冠,抗凝,对症治疗后胸憋症状缓解,但活动后仍出现呼吸困难,遂就诊于山西省心血管研究所,行心脏彩超检查明确诊断心脏扩大,室壁瘤形成,由于血压低于正常,未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应用拜阿司匹林、波立维、倍他乐克、呋塞米等药物治疗,于7天前呼吸困难加重,夜间不能平卧入睡,尿量减少,每日尿量约400-500ml。  相似文献   

4.
高晓丽  刘英华  董秋立  顾爱峰 《临床荟萃》2011,26(6):472-472,F0002
患者,男,60岁。因持续胸闷13小时于2009年10月25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持续13小时不缓解,伴大汗,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既往无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史,有吸烟史。查体:血压130/80 mmHg(1 mmHg=0.133 kPa),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52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相似文献   

5.
室壁瘤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之一,因易引发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而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利影响,本文旨在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6.
刘波  惠杰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1):1188-119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并发室壁瘤的易患因素.方法 对本院1998年1月至2009年12月401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患者中37例室壁瘤患者从性别、年龄、胸痛时间、心电图中胸导联抬高或形成Q波的数量、心脏冠脉造影结果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病例为本院心脏彩色多普勒确诊为室壁瘤患者37例.结果 其中男性34例(90.8%),胸痛时间〉24h者31例(81.1%),冠脉造影示左前降支受累及者28例(75.7%),年龄〉60岁者30例(90.8%),心电图示≥4个胸导联ST段抬高或出现Q波35例(94.6%).结论 室壁瘤多发于男性,年龄多〉60岁,其中多数患者心电图可见≥4个胸导联ST段抬高或出现Q波,心肌梗死后胸痛时间多〉24h,冠状动脉造影中左前降支受累及者多见.  相似文献   

7.
巨大冠状动脉瘤样扩张(CAE)在临床比较罕见。本院于2004年5月收治1例巨大CAE并发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患男,16岁。因弯水果刀刺伤胸部20^+h,头昏伴呕吐数次急诊入院。平素身体健康,无心悸,胸闷,气踹,嘴唇发绀等,半年前学校体验未闻及杂音。查体:T37.5℃,P 120次/min,R 21次/min,BP 90/60mmHg, 胸廓对称,无畸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对其室壁瘤形成的影响。方法:对48例首次AMI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3周~4周进行左室造影检查。结果:获得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冠脉)再通组与未通组分别为25例和23例,冠脉再通组发生室壁瘤3例(发生率为12.0%),冠脉未通组发生室壁瘤10例(发生率为43.5%),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再通组左心功能改善,左室射血分数(0.61±0.11)明显优于未通组(0.51±0.12),P<0.05。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再通组(28.0%)低于未通组(56.5%)。结论:AMI静脉溶栓治疗后梗死相关冠脉再通可显著降低室壁瘤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11.
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患者 ,约 10 %~ 38%形成左室室壁瘤 (LVA) [1] 。LVA的治疗主要根据其大小及对血流动力学所产生的影响来决定。目前 ,LVA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仍为手术治疗 ,2 0 0 1年 1月 2 0 0 3年 1月 ,我院共完成冠状动脉搭桥(CABG)加室壁瘤切除术 16例 ,单纯室壁瘤切除术 1例。其中常温非体外循环下为 12例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7例患者中 ,男 16例 ,女 1例 ;年龄 4 2~ 76岁 ,平均 (5 9.2± 3.7)岁 ,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 ,平均(2 .5± 0 .8)级。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 (LVEF)为30 %~ 5 0 %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120例非体外循环不冠状动脉搭桥加左心室室壁瘤闭式同期手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20例患者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呼吸系统的监护;有效防止低心排;迅速救治恶性心律失常等。结果120例患者均转危为安,于术后14-21天治愈出院。结论切实有效的心理护理、周密的术中护理、严防并发症的发生及快速的救治,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发生率为1%~2%。室间隔穿孔后血流动力学急骤改变,50%以上的患者迅速出现心衰或心源性休克,1个月内死亡率可高达80%。单纯内科治疗效果差,如经内科治疗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病情稳定,2~6周后再行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术后早期死亡率仍高达10%~25%。若同时合并室壁瘤,病情更加凶险,死亡率高,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14.
患者 ,男 ,76岁。主因胸闷、心前区痛 3天 ,持续剧烈胸痛2h。以急性心肌梗死入院。听诊 :心率 12 0次 /min ,律不齐 ,心音强弱不等 ,心尖区闻及Ⅳ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电图示 :心律不齐 ,各导联无P波出现 ,电轴左偏 ,V1~V4 呈QS型 ,V1~V4 ST段呈弓背样抬高 0 1~ 0 .5mV ,V5~V6T波倒置。彩超示 :各心腔扩大 ,室间隔中下部室壁变薄为 4mm ,回声增强 ,呈矛盾运动。心尖四腔切面示 :距心尖部约 19mm处可见回声失落 ,间距约 9mm(图 1)。彩色血流示 :自左室经缺口处有一股以蓝色为主的五彩镶嵌血…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41岁。2004年8月1日凌晨突发胸闷,心前区压榨感,放射至左肩部,同时伴有冷汗、恶心,休息不能缓解,发病2h后患者到本院急诊。患者既往无胸背部外伤史,除长期吸烟(30支/d×20年)外,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体格检查:BP130/70mmHg,HR60次/min,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不肿。心电图提示:I度房室传导阻滞,II、III、aVF导联ST段抬高0·2~0·4mV与T波融合形成弓背向上的单向曲线。诊断为冠心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拒绝接受溶栓和急诊介入治疗,给予抗血小板、抗凝、扩冠等药物治疗。之后随访心电图…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60岁,胸闷、气短10天;3个月前因急性心肌梗死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于右冠状动脉中段植入 Firehawk 2. 25 mm × 23 mm、Firebird22. 75 mm × 21 mm支架各1枚,术后接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二级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17.
韩小红  陈京缦 《现代护理》2005,11(16):1328-1328
左室室壁瘤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8%~20%。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在接受心脏冠状动脉搭桥的病人中,大约50%以上病人都有过心肌梗死病史,其中不少病人已形成心脏室壁瘤,严重影响病人的心脏功能,在冠状动脉搭桥的同时,必须同时对室壁瘤进行良好的手术处理。我院从1993年~2003年采用左室内补片成型治疗心肌梗死后心脏室壁瘤88例,手术顺利,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室间隔穿孔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罕见但严重而致命的并发症之一,通常为肌部间隔缺损,常发生急性血流动力学障碍,病死率高,2周内高达87%,临床表现以心力衰竭与心源性休克为主。国内外目前仅有少量外科手术及室间隔穿孔封堵术的报道,但联合介入治疗此类患者则罕见报道,我院于2012年8月成功抢救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及室壁瘤形成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66岁。2004年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胸闷、胸痛,每次发作2~3分钟缓解,未重视。2005年12月10日患者自觉胸痛频率、程度加重,每次持续20分钟,当地医院行心电图检查提示正常,给以消心痛及活血化淤药物治疗后,胸闷明显好转。12月16日患者在上厕所后突发胸痛剧烈,放射到背部,伴有四肢发冷,大汗、恶心、呕吐,胸痛持续不缓解,家人急送当地人民医院,行心电图检查提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予以住院治疗。治疗期间患者自觉胸痛稍缓解,但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不能左侧卧入睡,心电图检测提示心肌梗死范围扩大,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为进一步治疗,于…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49岁.3年前晨起无明显诱因突发胸闷、心慌,无胸痛,入我院后诊断"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拒绝行冠状动脉造影,故行药物治疗和冠心病2级预防.患者既往患高血压病3年,高脂血症3年,吸烟30余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