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尊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自尊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和父母教齐方式问卷(EMBU)对某高中154名高中生进行调查,回收数据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结果①高中生自尊水平性别差异、年级差异不显著;独生子女自尊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且差异显著。②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③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与高中生自尊发展水平在各维度上有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④独生子女自尊主要与异性父母教养方式显著相关。结论①高中生自尊发展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维度上存在差异。②从总体上看,高中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之间有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③不同高中生群体,父母教养方式对自尊的影响存在某些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重庆市某区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家庭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针对性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在重庆市某城区和乡镇抽取5所中学,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及自编基本情况问卷,对3132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重庆某区初中生心理健康阳性检出率为37.1%,其中轻度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1.5%,中度心理问题检出率为5.2%,重度心理问题检出率为0.4%。检出率最高的因子依次是情绪不平衡、强迫症状和学习压力。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独生子女对初中生学习压力因子均分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t=2.00,P0.05);是否留守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总均分、偏执、敌对、焦虑和情绪不平衡因子均分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t=2.27~3.46,P0.05);是否单亲或重组家庭对初中生敌对因子均分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t=2.67,P0.05);父母关系、与父亲关系和与母亲关系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总均分和10个因子均分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F=14.04~68.24,15.59~82.32,15.94~66.78;P0.001);父亲文化程度和母亲文化程度对初中生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因子均分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F=5.76,3.28;P0.05);家庭经济状况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总均分、偏执、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和心理不平衡因子均分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F=3.22~9.93,P0.05);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总均分和10个因子均分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F=12.42~69.29,P0.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影响因素有是否留守、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关系、与父亲关系、与母亲关系和教养方式,留守、家庭经济状况差、父母关系差、与父亲关系差、与母亲关系差和非民主型教养的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更差(P0.05)。结论:是否留守、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关系、与父亲关系、与母亲关系和教养方式等家庭因素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长春地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长春地区1091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长春地区1091名中学生,总均分大于2分的因子依次为强迫(2.23±0.60)、情绪波动性(2.12±0.72)、学习压力感(2.10±0.82)、焦虑(2.08±0.83)、人际敏感(2.06±0.71);②城镇中学生总均分极为显著的高于农村中学生(P<0.001,t=4.182);③不同家庭类型比较发现,与父母同住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极为显著的好于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P<0.001,t=9.15);④不同年级总均分比较,6个年级分数由高到低依次为高一、高二、高三、初二、初三、初一。结论大力加强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城镇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关注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非独生与独生子女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探讨影响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为改善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对济宁市1005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情况、症状自评量表(SCL-90)、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等。结果:1005名中学生中有483名(48.1%)为非独生子女,522名(51.9%)为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在强迫、焦虑、人际关系、抑郁、敌对、精神病性各因子得分及总分均高于独生子女(t=2.717,3.139,2.219,2.382,2.224,2.002,2.278;P0.05)。非独生子女SCL-90得分与家庭亲密度、适应性得分得分呈负相关(P0.01);与父亲和母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偏爱被试呈正相关(P0.01);与父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呈正相关(P0.01);与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呈负相关(P0.01)。家庭因素对非独生子女SCL-90得分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是保护因素(P=0.007),父母拒绝否认是危险因素(P0.01)。结论: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存在较多心理问题,如强迫、焦虑、抑郁等,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有关,父母的理解和情感温暖有利于非独生子女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情绪智力、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揭示当代大学生情绪智力和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方法使用波士顿情绪智力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在河南省3所高校大学生中展开问卷调查。结果①男女生均表现出良好的情绪智力,性别差异不显著;②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因子显著优于非独生子女,而“人际关系”和“情智教练”因子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③女生在应对方式比男生更积极主动;④大学生的情绪智力与应对方式各因子与SCL-90总均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⑤情绪智力和应对方式的7因子与SCL-90总均分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线性关系。结论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和应对方式影响心理健康状况,回归效应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教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社会回避和苦恼量表(SADS)及应对方式问卷对1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过度保护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5);②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女的家庭教养方式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存在显著差异(t=2.725,2.021;P<0.05);③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的家庭教养方式与退避、自责、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呈显著的负相关,与人际关系呈显著的正相关;而父母的拒绝、否认、严厉、惩罚退避、自责、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呈显著的正相关,与人际关系有显著的负相关。结论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和应对方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与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考察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及其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25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在中等程度以上.男生主观幸福感普遍要高于女生;县城中学生幸福感高于乡镇中学生。②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略低于非留守儿童,但不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女孩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留守男孩;留守儿童中独生子女的主观幸福感要高于非独生子女。③父亲比男看护人在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等4因子上得分更高;母亲比女看护人在偏爱被试上得分更低。结论 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与教养方式存在一定的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家庭因素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编家庭成长经历问卷对2872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单亲家庭学生与完整家庭学生比较,在躯体化、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及总均分上存在显著差异(t=2.699,2.711,2.764;P0.01;t=2.546,2.193;P0.05);(2)曾经有留守经历的学生与无留守经历的学生比较,在除恐怖因子外所有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t=3.862,4.987,3.605,3.716,3.633,2.170,2.281,4.534,4.163;P0.05);(3)独生子女心理健康优于与非独生子女,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及总均分上存在显著差异(t=-2.866,-2.034,-2.815,-2.865,-2.909,-2.476;P0.05);(4)近亲中有精神疾病的学生在总均分和所有因子上都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t=4.487,4.850,3.623,4.155,4.007,4.159,3.791,3.051,3.488,4.145;P0.001);(5)家庭气氛不和谐或一般的学生与家庭气氛和睦组相比,在总均分和所有因子上都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F=28.625,41.306,49.394,55.696,33.049,34.551,15.682,40.478,49.786,52.383;P0.001)。结论:单亲家庭、非独生子女、留守经历、近亲中有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庭气氛失和等家庭因素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大学生攻击性的特点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350名郑州市的大学生为被试,运用攻击性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其进行测量。结果大学生的攻击性行为分别在是否单亲家庭(t=3.079,P<0.001)、是否担任班干部(t=-2.042,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的攻击性认知分别在性别(t=1.870,P<0.05)、是否单亲家庭(t=2.653,P<0.01)、是否担任班干部(t=-2.249,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②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的攻击性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大学生的攻击性在性别、是否单亲家庭、是否班干部上存在显著差异;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的攻击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子女特质焦虑的影响,并考察青少年意志控制的中介作用。方法:样本来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数据库,对其中1398名14~20岁的在校学生数据进行分析;使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测量青少年特质焦虑,青少年气质量表测量意志控制,爱荷华青年和家庭项目的教养问卷测量父母教养方式。结果:①青少年特质焦虑与父亲、母亲积极教养的各个维度负相关,与消极教养各个维度正相关;青少年特质焦虑与自身意志控制负相关。②意志控制在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特质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能部分通过青少年的意志控制间接影响青少年的特质焦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作战部队不同家庭类型战士人格特质及其心理健康状态,了解各家庭类型战士心理状态及行为倾向性,提高心理服务针对性及预防极端事件出现。方法对975名作战部队战士应用一般情况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测查。结果户13,类别(X2=8.660,P=0.034)、军衔(z。=11.416,P=0.01)与家庭类型的分布相关;人格各维度中神经质维度(F=2.71,P=0.04)与家庭类型相关;在症状自评量表中,单亲、重组及其他类型家庭在人际关系(F=4.06,P=0.007)、抑郁(F=3.72,P=0.ou)、焦虑(F=4.41,P=0.004)、恐怖(F=4.07,P=0.007)、偏执(F=5.09,F=0.007)、精神病性(F=4.26,P=0.005)、其他(F=5.39,P=0.001)共7个因子得分及SCL-90总分(F=4.43,P=0.004)较一般家庭得分高,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家庭类型的战士有着不同的人格及心理特征,要有针对性的对战士进行心理服务,促进战士健康人格的形成及心理健康状态的维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抑郁症患者儿童期家庭环境与其人格形成的相关关系.方法 使用儿童期不良家庭环境调查表、艾森克人格测验(EPQ)、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临床医院门诊的442例抑郁症患者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①父母亲密程度不同.其母子、父子关系存在显著差异F1=5.250,F2=6.408,两者P<0...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肾病综合征(NS)患儿个性特点及其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影响患儿个性特征的家长心理因素.方法 对53例NS患儿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其家长采用临床症状自评定量表(SCL-90)进行测试分析.结果 NS患儿P、N、L量表分高于正常对照组(t=3.22,5.12,4.58;P<0.01),而E量表得分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方式。方法运用班级团体辅导方法,对56名深圳某技师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心理健康维护》任选课学生进行为期18周、每周90分钟的心理健康团体辅导与教育,结束课程后集体完成自编《技校生心理健康维护课程效果调查问卷》的填写。结果①t检验结果显示,被试在"对心理健康的概念的认识"、"对自我的认识程度"、"对自我的接纳程度"、"自信程度"、"对自身情绪的觉察程度"、"对自身情绪控制的能力"、"抗挫折能力的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异性交往的状况"、"对恋爱的认识"、"与父母的关系"、"学习动机"、"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对严重的心理问题的认识"等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开学初得分(P<0.01);②学生最希望学习的内容为"沟通与人际交往"(79%)、"有效的情绪调节与管理"(68%)、"挫折应对与成功心态培养"(64%)、"认识自我,塑造自我"(63%)和"心理问题的预防"(52%);③学生收获最大的教学内容为"沟通与人际交往"(52%)、"心理问题的预防"(46%)、"性心理健康及恋爱"(41%);④学生认为需要深入探讨的内容有"沟通与人际交往"(36%)、"学习心理与创造性思维"(36%)、"性心理健康及恋爱"(36%)、"挫折应对与成功心态培养"(32%)等内容;⑤学生认为可以少讲的内容有"心理健康概述"(38%)。结论①开设以团体辅导和知识讲座为主要方式心理健康课效果明显;②心理健康教育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开设符合其心理发展特征的课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驻海岛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驻岛官兵的心理卫生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对328名驻岛官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驻岛官兵SCL-90各因子同国内军人常模相比,强迫(t=2.13,P<0.05)、焦虑(t=2.89,P<0.01)、抑郁(t=3.21,P<0.01)因子得分明显偏高,差异有显著性;驻岛官兵的消极应对方式同SCL-90各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驻岛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消极应对方式是影响驻岛官兵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突发性群体暴力事件执勤官兵不同时段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用军事群体心理应激预警检测工具(ATQM GS),对某部156名执勤官兵进行心理测评。结果执勤官兵6个时段ATQM GS各因子分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F=7.416或2.628,P<0.05或<0.01)。两两比较发现,执勤第2周与半年、1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3、P=0.004)。1年时段中,应对方式因子和附加项目29显著低于全军常模(t=-2.306或-3.318,P<0.05或<0.01)。结论执勤第2周是心理干预的关键期,随着执勤时间的延长官兵心理健康水平有所变化,应加强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青少年亲子冲突处理策略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运用亲子冲突处理策略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70名被试进行考察。结果青少年在亲子冲突处理策略的使用上具有显著的类型、性别、年级差异,且冲突对象不同,策略的使用也有显著的差异。不同类型的处理策略与青少年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关。结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其亲子冲突处理策略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心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对入组76例陪护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8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心理干预前后对两组家属进行测评和对照研究,并与国内常模对比分析。结果①干预前两组家属SCL-90、SA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t=2.43,2.56,2.60,2.58;P均0.01),干预后干预组SCL-90、SAS评分均显著下降(t=2.51,2.63;P均0.01),均低于对照组(t=1.98,1.83;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②干预后两组家属TCSQ的PC评分比较有差异(t=1.95,P0.05)和NC评分比较(t=2.42,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学会了较为积极、正确的心理应对模式,纠正消极应对方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蚁族”的消极完美主义人格及其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蚁族"(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消极完美主义人格和其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消极完美主义人格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北京市563名已毕业大学生进行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群体消极完美主义人格量表的总分及"害怕失败"、"过度谨慎和仔细"、"极高的目标和标准"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大学生常模和成人常模,显现出较强的完美主义倾向。该群体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均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13.00,P0.05);总均分及"强迫"、"焦虑"等因子上也显著高于大学生群体(t=13.00,P0.05;t=5.00,P0.05;t=5.14,P0.05)。结论该群体完美主义人格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在一些人格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容易产生相对剥夺感,进而引发群体性事件,应当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