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的影响,建立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放松训练对3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心理干预,以同期3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并使用自尊量表(SES)在干预前后进行2次评定。结果经过8周的干预,干预组SES评分明显增高(P〈0.01);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前两组SES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后干预组SES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消除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卑心理,提高其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2.
任洋波 《医学信息》2019,(7):183-184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精神科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9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为对照组与心理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心理干预,心理组患者给予团体心理治疗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与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评分。结果 干预后,心理组的BPRS评分为(11.34±1.18)分,低于对照组的(18.26±2.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组IPROS评分为(25.57±1.58)分,低于对照组的(32.39±2.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团体心理治疗可有效缓解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其社会功能,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了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O、IL-6、IL-8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化学法对3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NO、IL-6、IL-8检测,并与35名正常人作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前血清NO、IL-6、IL-8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NO水平则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经治疗6个月后与正常人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NO、IL-6、IL-8水平的变化与患者的病情和愈后密切相关,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心理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的心理卫生状况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106例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其中的53例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干预组),并与对照组(未干预组)进行比较。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于干预前和干预后4周末进行评定。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的主要心理问题为抑郁、焦虑、人际关系、强迫、敌对、偏执等,干预组在干预后4周末SCL-90的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强迫、敌对、偏执6个因子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因子分干预前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的心理卫生状况,促进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症、癌症、精神分裂症患者明尼苏这多相人格问卷(MMPI)基本量表这一个性纬度方面的个性特征及其差异。方法应用MMPI测试软件对96例神经症患者,75例癔症患者及10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进行测试,记录3组患者基本量表得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患者基本量表得分,经单因素方差分析,除k和MF量表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神经症患者HS、D、Hy、Pd、Pt和Si量表分均显著高于癔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P〈0.05或P〈0.01);癔症组F和Ma量表分显著高于精神分裂症和神经症组(P〈0.05)。L、Hs、D、Pd、Pa、Pt、Sc、Ma、Si各量表分均显著高于精神分裂症组(P〈0.05或P〈0.01);精神分裂症患者L分最高,与癌症和神经症患者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神经症、癔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个性偏离。且3组之间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氧化损伤的情况。方法75例血清总胆红素(TBIL)高于正常上限值(ULN)的CHB患者,按TBIL为ULN的倍数分为A、B、C、D、E五组。测定患者血清丙二醛(MDA)、黄嘌呤氧化酶(XOD)、维生素C(VC)、维生素E(VE)浓度,并做出统计分析。11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16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为携带者组。结果各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DA、XOD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CVE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XOD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A、VC、VE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HB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中,MDA、XOD浓度与TBIL水平呈正相关(r=0.670,P〈0.01;r=0.737,P〈0.01);VC、VE浓度与TBIL水平呈负相关(r=-0.463,P〈0.01;r=-0.247,P〈0.05)。各患者组间的比较:除A、B组间外,其余各组间MDA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与D、E组间XOD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D、E组,B、C、D组与E组间VC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与E组间VE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B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体内存在氧化-抗氧化功能障碍,血清TBIL水平升高时氧化损伤程度加重。HBsAg携带者体内氧化损伤程度不高。抗氧化损伤可能有助于CHB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CP患者的血清游离E3和β-HCG及IgG、IgM、IgA、C3、C4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和CD4+/CD8+)水平的变化与患者发病的关系。方法:游离E3和β-HCG两项指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IgG、IgM、IgA、C3和C4采用免疫比浊法。CD4+、CD8+测定采用流式细胞术。结果:ICP患者组游离E3和β-HCG水平呈前者高于对照组非常显著(P〈0.01);后者则略高于对照组,但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五项体液免疫学指标呈Ig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而IgM、IgA、C3、C4四项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呈CD4+T细胞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CD8+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4+/CD8+两种T淋巴细胞比值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CP患者血清10项指标的测定对于了解和认识其发病机理及预估病情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根治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应激水平、免疫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或开腹根治性切除术的141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79例,开腹组62例。从近期疗效、应激水平相关指标、免疫功能指标、肿瘤微转移指标等方面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差异。结果 ①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失血量较少,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但住院费用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并发症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WBC计数、外周血N%在所有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外周血CRP水平、COR水平在术后1 d、术后3 d两个时间均小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腹引液IL-6水平在术后所有时间点均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外周血IgG、IgA、IgM、C4水平在所有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患者外周血C4水平在术后1 d、术后3 d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点两组患者C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腹引液IL-10水平在术后所有时间点均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手术结束时,腹腔镜组腹腔冲洗液CEA水平、DDC水平均小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进展期胃癌,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治疗具有术后恢复快、应激创伤小、免疫抑制功能低、肿瘤微转移几率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具有暴力行为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格特征。方法 对31例具有暴力行为女性偏执型分裂症患者与41例无暴力行为的女性偏执型分裂症患者进行MMPI测查。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在L、F、K、Pa有统计学差哥(P〈0.05),Pd、Pt、Sc、Si两组具有明显差异(P〈0.01,P〈0.001),两组剖析图相似呈F—Pa-Sc。结论 具有暴力行为的女性偏执型分裂症有特殊的人格特征,旨在对女性分裂症患者发生暴力行为加以预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康复期双相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损害的差异。方法对47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以及37例康复期双相障碍患者进行数字符号、数字广度、连线测验A、B、视觉再生、以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等神经心理测试,对比两组患者在瞬间记忆、短时记忆、图像记忆、注意力以及执行功能等认知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双相情感障碍组数字广度的倒背数(t=2.539,P0.05)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分类个数(t=2.482,P0.05)多于分裂症组;分裂症组WCST错误数多于双相障碍组(t=-2.298,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男性双相情感障碍组仅在数字广度的倒背数及总分数多于男性分裂症组(t=2.109,2.014;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相障碍患者多方面的认知功能损害小于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提示双相障碍的预后好于精神分裂症。  相似文献   

11.
抑郁障碍患者人格特征与自杀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患者的人格特征及其与自杀风险的关系。方法对183例抑郁障碍患者进行艾森克个性问卷及汉密顿抑郁量表测查,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抑郁障碍患者较正常对照组P、N、E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病例组抑郁障碍患者艾森克问卷中P、N、E各因子与汉密顿关于自杀的因子用方差分析比较没有相关性(P〉0.05),把自杀因子变为有无自杀观念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有无自杀与P、N、E各因子比较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抑郁障碍患者的人格特征突出表现为神经质更明显,情绪更不稳定,更内向;②抑郁障碍患者的人格特征与其自杀风险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利培酮、阿立哌唑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BPR4)的影响及其与腹部脂肪含量及分布的关系。方法首次治疗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组,分别接受利培酮(n=26)、阿立哌唑(n=23)治疗,疗程8周。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测定血清BPR4水平,同时测定腹部内脏脂肪(VA)、皮下脂肪(SA)面积、内脏脂肪/皮下脂肪比值(VA/SA)。结果①利培酮组治疗4,8周时的BPR4较治疗前显著增高(t=2.104,2.967;P0.05,0.01);阿立哌唑治疗组无显著变化;②利培酮组治疗4,8周时VA(t=2.704,7.130;P0.05,0.001)、VA/SA(t=2.244,6.034;P0.05,0.001)均较治疗前增高,8周时SA较治疗前增高(t=3.132,P0.01);阿立哌唑组VA、SA、VA/SA在治疗4周、8周时改变均不显著;③利培酮组治疗8周时的BPR4水平与VA/SA正相关(r=0.383,P0.05)。结论利培酮可升高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BPR4水平,并可能与腹部脂肪的异常分布有关,而阿立哌唑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师学生人际信任、人格特质的特点及二者的关系.方法 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350名高校师范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通过单样本t检验,高师生的人际均分与中间值有极其显著差异(t=-11.57,p<0.01);②高师男生人格特质的E分高于常模(t=3.429,P<0.01),L分低于常模(t=-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疾病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对照者眼区基本、复杂情绪识别能力的差异,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眼区情绪识别能力与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采用基本情绪识别任务(EBEDT)和眼区复杂情绪识别任务(ECEDT)对10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3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评估,同时对患者作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 SS)、焦虑自评量表(SA 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结果患者组EBEDT总正确数(13.77±3.71)和怒正确数(2.07±1.17)以及ECEDT正确数(17.85±4.37)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5.87±2.56)、(3.08±0.85)和(20.49±3.56),均P<0.01]。控制PAN SS总分的偏相关分析显示,患者SA S评分与EBEDT总正确数(r=-0.306,P<0.01)、悲(r=-0.245,P<0.05)、喜(r=-0.250,P<0.05)、惊(r=-0.260,P<0.01)的正确数,以及ECEDT总正确数(r=-0.209,P<0.05)呈负相关;SDS评分与EBEDT总正确数(r=-0.318,P<0.01)及喜(r=-0.233,P<0.05)、怒(r=-0.263P〈0.01)和惊(r=-0.223,P〈0.05)的正确数呈负相关。结论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眼区的基本和复杂情绪识别能力缺陷,其眼区情绪识别能力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状态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利培酮口服液合并氯硝西泮片与氟哌啶醇肌注控制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5例兴奋激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口服液合并氯硝西泮片组(研究组)33例和肌肉注射氟哌啶醇组(对照组)32例治疗,研究组给予利培酮口服液治疗(4~6 mg/d),同时给予氯硝西泮口服(2~4 mg/d),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针剂肌肉注射(10~20 mg/d),疗程7d。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兴奋激越项目(PANSS-EC)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60,P>0.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研究组PANSS总分下降有显著性差异(t=2.27,P<0.05),PANSS-EC评分下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7.01,P<0.01);对照组PANSS总分下降有显著性差异(t=2.39,P<0.05),PANSS-EC评分下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8.44,P<0.01)。治疗后第7天两组PANSS总分(t=0.63,P>0.05)和PANSS-EC评分(t=1.62,P>0.05)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组肌强直、震颤、静坐不能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培酮口服液合并氯硝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症状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伴有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褪黑素(MT)水平进行对照研究,探索MT在TD病因学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伴发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TD组,n=32)测定血清MT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以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评定TD严重程度,并与不伴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对照(非TD组,n=32)。结果①TD组血清MT水平显著低于非TD组(t=2.403,P=0.026);②TD组血清SOD水平显著低于非TD组(t=2.318,P=0.032),血清MDA水平则显著高于非TD组(t=5.011,P=0.000);③TD组患者AIMS总分与血清MT水平负相关(r=-0.396,P=0.023),与血清MDA水平正相关(r=0.431,P=0.012),血清MT水平与SOD水平正相关(r=0.361,P=0.036),与MAD水平负相关(r=-0.469,P=0.009)。结论血清低MT水平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TD的易患因素之一,并可能与氧化应激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变化与所处年级的关系。方法采用卡特尔人格问卷(16PF)对浙江农林大学健康管理专业大一至大三104名学生进行为期一学年前后测评。结果①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变异的人格因子一年级有:C(t=2.079,P<0.05)、E(t=-3.606,P<0.01)、G(t=-2.456,P<0.05)、L(t=-4.86,P<0.01)、Q3(t=2.447,P<0.05)、Q4(t=-2.893,P<0.01);二年级有:E(t=-3.438,P<0.01)、I(t=3.369,P<0.01)、X3(t=-3.747,P<0.01)、Y2(t=-2.5277,P<0.05);三年级有:E((t=-2.832,P<0.01)、M(t=-3.092,P<0.01)、Q1(t=-2.361,P<0.05)、X4(t=-4.629,P<0.01)、Y2(t=-2.603,P<0.05);②不同年级相比,变异程度大的人格因子主要有C(t=-2.103,P<0.05)、I(t=2.321,P<0.05)、X1(t=2.25,P<0.05)、X3(t=-2.052,P<0.05);Q4(t=2.081,P<0.05)、X4(t=-2.322~-2.143,P<0.05)。结论大学生人格变异具有年级特点,一年级人格因子值提高的有C、Q3;降低的有E、G、L、Q4;二年级提高的有I,降低的有E、X3、Y2;三年级人格因子值降低的有E、M、Q1、X4、Y2。并且,情绪性因子变异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方式对腹腔镜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行腹腔镜手术患者90例分为:A组(40例)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μg/mL)联合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3ng/mL);B组(26例)单纯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μg/mL);C组(24例)静脉泵入丙泊酚0.2-0.6mg·kg^-1·h^-1。比较各组患者麻醉前(哟)、诱导成功后(T1)、气腹后30min(T2)、术毕时(33)、术后24h(T4)生命体征,包括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反应机体应激反应指标包括血清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血糖(GLU)。结果A组、B组患者HR、MAP、SpO2、PET CO2在麻醉过程中无显著改变(P〉0.05)。C组HR在麻醉后呈升高趋势,MAP呈下降趋势,SpO2在T1、T2时相均显著低于阳(P〈0.05);PET CO2在麻醉后各时相较T0显著增高(P〈0.05)。A组HR、MAP在T1-T4各时相与C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SpO2在T1、T12均显著高于C组(P〈0.05);PET CO2在T1-T3均显著低于C组(P〈0.05)。COR、IL-6、CRP、GLU在A组各时相均无显著差异,B组在T2、T3、T4各时相较T0显著增高(P〈0.05);C组在T1-T4各时相较11D均显著增高(P〈0.05);A组IL-6、CRP、GLU在T2、T3均分别低于B组和C组(P〈0.05)。A组术后苏醒时间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A组术后出现恶心、呕吐比例(12.50%)显著低于B组(23.08%)和C组(33.33%),P〈0.01。结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能够维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CO2气腹造成的损伤,减少机体的应激反应,术后苏醒快,并发症少,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可靠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的慢性胃炎患者影响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女性患者52例(A组)、男性患者48例(B组),对其一般人口学资料、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应激评定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进行测定和对照。结果 1A组平均年龄较B组高(t=2.83,P0.01),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数较B组少(χ2=4.83,P0.05),A、B两组在婚姻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0,P0.05);2A组HAMA分值、神经质性人格者、应激量表中社会习惯应激、焦虑因子分、血清IL-6、TNF-α浓度高于B组(P0.05);3B组HAMD分值、应激量表中社会交往、生活事件、抑郁因子分高于A组(P0.05)。结论了解不同性别的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有助于患者早期、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犯罪青少年父母养育方式与其个性特征之间的关系,以便指导广大儿童青少年的父母采取正确的养育方法,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随机抽取的160名男性犯罪青少年和170名在校高中男生进行研究。结果①两组青少年的父母亲教养方式在情感温暖理解(FA1,MA1)、惩罚、严厉(FA2,MA4)、拒绝、否认(FA5)和过度保护(FA6,MA2)等主因素方面差异都呈现极显著水平(P〈0.01);②犯罪青少年与对照组在个性特征上,除内外向(E)维度差异不明显以外,特别是在精神质(P)和神经质(N)两个维度上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③父母亲在情感温暖理解(FA1,MA1)和拒绝、否认(FA5,MA3)和惩罚、严厉(FA2,MA4)等教养方式的主因素与青少年个性特征之间关系极显著(P〈0.01)。结论犯罪青少年的父母与对照组青少年的父母在教养方式上差异极显著,且各主因素与犯罪青少年个性特征之间关系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