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中生电脑游戏成瘾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研究网络成瘾的一个特定子类型——电脑游戏成瘾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使用电脑游戏成瘾量表(CGAI)和家庭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747名高中生施测,根据在成瘾问卷各维度上的总分是否超过1.5个标准差来区分成瘾倾向组和非成瘾倾向组,然后再分别对这两组的父母教养方式得分进行MANOVA检验。最后对CGAI和EMBU的各维度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成瘾倾向组与非成瘾倾向组在性别分布上存在差异.成瘾倾向组与非成瘾倾向组的父母教养方式差异显著。专制型的父母教养方式下,孩子的成瘾倾向更严重。结论:在青少年中.男性比女性更易电脑游戏成瘾;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与电脑游戏成瘾倾向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患者及其父母的个性特征、父母教养方式;进一步探寻网络成瘾形成的病理机制.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64名青少年网络成瘾患者和56名健康青少年学生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的测试.所有统计处理均采用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 11.5完成.结果 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定显示,研究组的精神质、...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目的: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490名大学生被试完成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的评定。结果:被试总体的网络成瘾检出率为7.6%;在家庭环境方面,网络成瘾组家庭矛盾性得分显著高于正常组;在父母教养方式方面,网络成瘾组与正常组在父情感温暖、父拒绝否认、父过度保护、父惩罚严厉、父过分干涉、母拒绝否认、母严厉惩罚、母情感温暖上的得分差异显著(P<0.05~0.001)。结论:矛盾的家庭环境和拒绝、否认、缺少温情的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网络成瘾有关。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人格特点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目的:探究青少年人格特点和人格偏离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人格形容词检测表(PACL)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393名初高中生进行了调查。结果: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得分不同,青少年的人格特点也相应发生变化;反社会型人格偏离主要受到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度保护因子的影响.分裂样人格偏离主要受到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的影响,被动一攻击型人格偏离主要受到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的影响。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人格特点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对263名中学生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问卷调查。结果1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20.15%;2不同性别中学生强迫因子、人际关系紧张、抑郁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农村初中生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年级组明显高于低年级组;3除父母情感温暖、父母偏爱外,父母教养方式各个纬度均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自我控制对网络成瘾与父母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特点及其与自我控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自我控制量表修订版及根特教养方式量表对96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青少年网络成瘾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的网络成瘾倾向显著高于女生;青少年网络成瘾与自我控制、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相关显著;自我控制在父母教养方式的母亲的消极控制维度与网络成瘾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自我控制是青少年网络成瘾和母亲消极控制维度的中介因素。  相似文献   

7.
网络成瘾青少年成瘾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网络成瘾青少年人群成瘾基本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戴维斯在线认知量表(OCS)、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马氏量表IV版本1(Mach Scale IV),对2008年3月1日~7月31日收入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治疗中心的81名14~25岁的网瘾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对网络成瘾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网瘾青少年人群内中学生与大学生OCS中的冲动控制减弱,分量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网瘾青少年人群的网瘾总分与FAD中的情感介入(AI)呈显著正相关(P〈0.05)。如扩大回归进入标准为P〈0.1,排除标准为P〉0.11,得网瘾青少年的网络成瘾与FAD中的情感介入(AI)呈正相关(P=0.022)及与日平均上网时间呈正相关(P=0.087)。结论网瘾青少年不论男女、教育程度都是一个独立人群,家庭功能的情感介入及日平均上网时间对网瘾青少年人群的网瘾程度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与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应用Young网络成瘾诊断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广州青少年成长中心的62学员进行调查。结果①IAD组与正常组的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4个因子的平均得分存在显著差异(t=-4.472,-2.132,5.310;P<0.001;t=6.297,P<0.05);②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与惩罚严厉、过于干涉和偏爱被试4个因子的平均得分存在显著差异(t=-3.616,3.490,7.617,5.960;P<0.001);③IAD组社会支持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④父母的教养方式对社会支持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高三学生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三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江西某县普通中学110名高三学生进行应对方式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调查。结果①高三学生的应对方式没有性别差异;②文科学生的应对方式显著高于理科学生(P〈0.001);③与祖父母生活或三代同堂在退避因子上显著高于与父母生活的学生;④父亲在"偏爱被试"和"过分干涉"因子,以及母亲在"过干涉过保护"和"偏爱被试"因子上,独生子女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⑤父母教养方式中"偏爱被试"、"拒绝、否认"等因子与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自责"、"退避"、"合理化"等因子显著相关。结论父母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养成孩子积极、成熟和理性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的自我概念的关系。方法:以北京市313名初中、高中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经改编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生的身体自我概念、个性自我概念高于女生,父亲文化程度高的子女家庭自我概念高于父亲文化程度低的子女(P〈0.05);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与青少年自我概念各因素有正相关,父亲、母亲的严厉惩罚和母亲的情感疏远与青少年自我概念各因素有负相关(P〈0.01)。结论:青少年身体自我概念和个性自我概念存在性别差异,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自我概念的形成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少年网络过度使用所产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后果。方法 2007年10-12月,以职校学生作为目标人群,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结果①网络成瘾32人,检出率为6.7%;②网络成瘾组与正常组在性别、城乡及是否独生子女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网络成瘾组在网龄、每次上网时间上高于正常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网络成瘾组在上网次数、在线时间、每天/每周上网时间上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网络成瘾组在线时间更长,上网次数更多;④网络成瘾组与正常组的上网内容比较,两组在信息与技术、性与游戏、娱乐放松、网络人际关系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网络态度上,两组的网络效能感、对网络的积极评价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对网络的消极评价上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成瘾组的得分高于正常组。两组的网络情感上的比较显示,成瘾组的网络满意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⑤网络成瘾组与正常组抑郁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成瘾组的得分高于正常组。两组在焦虑、生理后果、行为后果、经济后果、心理-社会后果方面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成瘾组后果更严重。结论网络成瘾的青少年花更多的时间上网,而且产生了更消极的生理、行为、经济和心理-社会后果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尊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自尊量表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对719名本科生进行施测。结果不同性别的学生在网络成瘾方面差异显著,男生的网络成瘾现象比女生严重(t=2.42,P0.05);父亲偏爱被试(B=0.10,P0.01),父亲拒绝否认(B=0.11,P0.05)和父亲过度保护(B=0.12,P0.001)的教养方式,母亲过干涉、过保护(B=0.12,P0.01),母亲拒绝、否认(B=0.12,P0.05)和母亲偏爱被试(B=0.09,P0.05)的教养方式对网络成瘾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父亲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B=0.23,P0.001),母亲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B=0.22,P0.001)对自尊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父亲偏爱被试(B=-0.08,P0.05),父亲过度保护(B=-0.12,P0.01)的教养方式和母亲过干涉、过保护(B=-0.11,P0.01),母亲偏爱被试(B=-0.09,P0.01)的教养方式对自尊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自尊对网络成瘾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B=-0.12,P0.05);父亲教养方式、自尊和网络成瘾的关系模型拟合较好(χ2/df=1.857,GFI=0.989,AGFI=0.970,NFI=0.983,IFI=0.992,CFI=0.992,RMSEA=0.035);母亲教养方式、自尊和网络成瘾的关系模型拟合较好(χ2/df=1.905,GFI=0.990,AGFI=0.971,NFI=0.984,IFI=0.992,CFI=0.992,RMSEA=0.036)。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父母教养方式、自尊有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的调节效应对师范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对3所师范院校的421名本科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父母对不同性别的子女采用了截然不同的教养方式,父亲拒绝否认(t=4.29,P<0.001)、情感温暖(t=-3.17,P<0.01)、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少年父母养育方式与同伴依恋的关系。方法通过对246名初二、初三、高一和高二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其父母养育方式和同伴依恋进行研究。结果父母养育方式中的F2、F3、F4、F5、F6、M5这6个因子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t=3.045,3.499,-3.430,3.277;P<0.01;t=2.094,-3.644;P<0.05);F4因子与M5因子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F=5.720,6.248;P<0.01);父母养育方式中的F1和M1因子与同伴依恋呈显著正相关(r=0.331,0.367;P<0.01);F2、F5、M3、M4这4个因子与同伴依恋呈显著负相关(r=-0.213,-0.276,-0.224,-0.165;P<0.01)。结论积极的父母养育方式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使用Young的网络成瘾测量工具(YDQ)将800名大学生分为网络成瘾组和非成瘾组。应用自编背景信息调查表和情绪社交孤独问卷量表对其进行社会心理因素的调查。结果网络成瘾者与非成瘾者在情绪孤立(t=3.273,P=0.002)、社交孤立(t=5.904,P=0.000)、情绪孤独(t=4.721,P=0.000)、社交孤独(t=5.679,P=0.000)4个维度上差异显著。情绪孤立、社交孤立、情绪孤独、社交孤独4个维度与网络成瘾相关非常显著(r分别为0.133、0.206、0.223、0.254),大学生的情绪孤立(β’=0.099,P=0.000)、社交孤立(β’=0.154,P=0.000)、情绪孤独(β’=0.134,P=0.000)、社交孤独(β’=0.167,P=0.000)对网络成瘾有预测作用。结论孤独感是网络成瘾的社会心理因素之一,对网络成瘾的治疗应当考虑这一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网络成瘾者的失匹配负波(MMN)的波形特点和变异情况。方法:应用Odd—ball模式在非注意状态下对网络成瘾组和对照组进行事件相关电位MMN成分的检测,分析其波形特点及潜伏期、波幅的变化情况。结果:网络成瘾组与对照组均出现典型的MMN波形,其中以Fz导联波幅最大;网络成瘾组在Fz导联的MMN的波幅明显高于对照组[网络成瘾组为(9.58±3.27)12V,对照组为(7.52±3.36)pV,P〈0.053,但两组潜伏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网络成瘾组为(212.00±22.53)ms,对照组为(217.55±25.81)ms,P〉0.05]。结论:网络成瘾组MMN的波幅升高,可能与其对信息变化的自动检测功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准确掌握平凉市学龄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基本信息调查问卷、Young的网络成瘾检测标准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平凉市学龄青少年网络使用率89.77%,网络成瘾率8.06%,男生成瘾是女生的2~4倍,男女青少年互联网的使用率差异不显著(χ2=0.27,P=0.59),男生的网络成瘾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χ2=39.87,P=0.000);城市青少年网络成瘾检出率高于农村(χ2=17.07,P=0.001)。83.9%的青少年上网主要是聊天交友和游戏娱乐。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水平偏低,与抑郁、精神病、焦虑、人际关系因子间存在中度正相关(P<0.01)。结论学龄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水平偏低,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病倾向,精神焦虑、人际关系差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