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疾病间质纤维化发生过程中血浆醛固酮(ALD)、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的变化。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种慢性肾脏间质纤维化患者血浆中ALD和Arg-Ⅱ含量表达。结果 肾间质纤维化患者血浆中ALD和Arg-Ⅱ含量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ALD和Arg-Ⅱ呈正相关,r=0.842。结论 慢性肾脏间质纤维化与血浆ALD和Arg-Ⅱ含量有关。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疾病应给予ALD和Arg-Ⅱ拮抗剂,防止肾间质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gA肾病肾组织中CD68、AngⅡ的表达及尿蛋白与肾间质损伤的关系。方法根据肾活检结果选取17例已经确诊的原发性IgA肾病的肾组织作为实验组。将肾间质损伤分为0~3级,记录其血肌酐、24h尿蛋白量。另取4例因肾外伤或肾肿瘤切除的患肾中的正常肾组织作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CD68、AngⅡ的表达。结果 (1)肾间质损害1~3级的IgA肾病中,24h尿蛋白量与肾间质损害程度、血肌酐水平呈正相关(P<0.05)。(2)肾间质损害1~3级的IgA肾病组,肾间质中CD68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间质内CD68的表达与24h尿蛋白量、肾间质损伤程度呈正相关(P<0.05)。(3)IgA肾病组AngⅡ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gⅡ的表达与24h尿蛋白量呈正相关(P=0.012)。结论 (1)蛋白尿参与了IgA肾病肾小管间质损害的病理过程,是导致IgA肾病恶化的主要因素之一,需早期应用ACEI/ARB等药物进行降蛋白尿治疗。(2)IgA肾病中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参与了IgA肾病肾间质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对正常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株NRK.49F自分泌TGF- β1 的影响,探讨其参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Ang1I(10^-6,10^-7,10^-8, 10^-9mol/L)刺激NRK.49F(6h,12h,24h,和48h)。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TGF- β1 受体(T13RD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GF-1的浓度。结果(1)AngⅡ(10^-7mol/L)能刺激NRK-49F细胞分泌TGF- β1 ,其表达量在刺激细胞6h后即开始增加,12h后达到峰值,24h和48h仍能维持较高的水平;(2)AngⅡ(10-9mol/L)能够上调NRK.49F细胞TBRI的表达。结论AngⅡ参与肾问质成纤维细胞自分泌TGF- β1 ,从而促进。肾小管问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和受体2在小鼠肾脏发育早期输尿管芽的表达及其与肾脏发育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5-05/2006-05在锦州医学院组织与胚胎学教研室完成。①取成年健康昆明系小白鼠24只,体质量25~30g,雌、雄(1∶1)同窝饲养,见雌鼠阴道栓出现计为胚龄0d。取胚龄12,14,15,16日胎鼠,各龄小鼠每组4只。剖腹取出肾脏,40g/L甲醛固定,制成切片5μm。②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小鼠肾组织发育早期形态学变化。③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胚龄12,14,15,16d小鼠肾脏发育早期输尿管芽分支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和受体2的含量。④体视学测量:每个动物的肾脏系统随机选取5张切片,按“S”形等间隔选取视野,采用方格测试系统,交点计数法测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和受体2在输尿管芽阳性表达的体积密度。结果:①小鼠肾组织发育早期形态学观察:胚龄12d小鼠肾脏中可见输尿管芽及其分支。胚龄15d,输尿管芽周围出现了逗号小体、S小体,但未见成熟肾小体。胚龄16d的肾脏中可见出现了成熟肾小体、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②小鼠肾脏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在胚龄12d,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和受体2在输尿管芽中均有少量表达,胚龄15d,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达到高峰,胚龄16d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仅有微量表达;胚龄14d,血管紧张素Ⅱ受体2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降低。结论:输尿管芽在小鼠后肾发生中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2表达,且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与诱导输尿管芽分支不断延长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内皮祖细胞(EPC)促血管新生主要因子HIFla、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AT1受体阻滞剂的干预效果.方法: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在VEGF和bFGF存在条件下培养7~8 d得到EPC;随机分对照组、AngⅡ组(10-6mol·L-1),AngⅡ 氯沙坦预处理组.半定量RT-PCR检测EPC内血管紧张素原(ATG)mRNA表达情况;血管紧张素受体AT1、AT2以及HIFla、VEGF mRNA表达水平.结果:人脐血EPC表达AT1受体、AT2受体,不表达ATG.外源性AngⅡ作用后,EPC的AT1受体、AT2受体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HIFla、VEGF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用氯沙坦预处理细胞后再用AngⅡ刺激,与单纯AngⅡ刺激组比较,HIFla、VEGF mRNA表达明显增加.结论:RT-PCR结果显示,人脐血来源的EPC不表达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因而不能产生内源性AngⅡ;外源性AngⅡ通过AT1/AT2受体下调EPC的促血管新生主要因子HIFla和VEGF的表达,但详细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曲张大隐静脉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内皮素—1、一氧化氮和环鸟苷酸水平的变化,以期探讨血管舒张因子和收缩因子在大隐静脉曲张形成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取自解放军总医院2003—11/2004—08收治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肝肾等其他脏器功能正常及外周血管、心血管系统没有明显病变,且单侧患肢者被纳入检测对象,其中60例被列入观察范围。患有可能影响血管活性因子水平疾病或双侧患肢患者被排除观察范围。纳入患者分为轻、重两组,轻症组32例,重症组28例;另外取30例健康献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人群大隐静脉内血浆AngⅡ,内皮素—1、一氧化氮与环鸟苷酸的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AngⅡ,内皮素—1和环鸟苷酸水平及亚硝酸盐比色法测定一氧化氮的水平。结果:在轻症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AngⅡ较正常水平降低(均数差值为64.9440,P&;lt;0.01)、一氧化氮(均数差值为-23.0273,P&;lt;0.01)和环鸟苷酸水平较正常水平升高(均数差值为-2.3153,P&;lt;0.01),内皮素水平无明显改变(均数差值为0.08023,P&;gt;0.05);随着病情的加重,AngⅡ降低更明显(重症组与正常组均数差值为84.0208,P&;lt;0.01),而一氧化氮(均数差值为17.8884,P&;lt;0.01)、环鸟苷酸(均数差值为0.8496,P&;lt;0.05)和内皮素—1(均数差值为3.1297,P&;lt;0.01)出现下降的改变。结论: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缩血管活性物质和舒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失衡参与大隐静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IgA肾病与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gA肾病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26%~34%.被确诊IgA肾病的患者,20年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者占25%~30%.目前认为,系膜病理性IgA沉积与肾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激活,在IgA肾病进展中起关键作用,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的使用有效阻断肾局部RAS,缓解IgA肾病肾损伤及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及人α1(Ⅰ)原胶原基因启动调控序列的作用。方法用组织块法原代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作为本研究的模型细胞。①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掺入法测定经不同浓度血管紧张素Ⅱ处理24 h后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情况。②构建含长短不一的人α1(Ⅰ)原胶原基因5'侧翼区序列与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报告基因的重组体pCOLH11.5、pCOLH12.5,用FUGENE 6将重组体转染至人皮肤成纤维细胞,ELISA法测定不同浓度血管紧张素Ⅱ作用24 h后,转染有重组体的成纤维细胞的CAT表达量。结果①在1×10-9~1×10-5mol/L血管紧张素Ⅱ处理24 h后,各浓度组成纤维细胞增殖值与对照组之间不存在剂量依赖关系(P>0.05)。②2种重组体转染成纤维细胞,并经血管紧张素Ⅱ处理24 h后,转染细胞的CAT相对表达量测定:pCOLH12.5组与对照组之间,较高浓度组(1×10-5mol/L)与较低浓度组(10×10-6mol/L)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pCOLH11.5组与对照组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在1×10-9~1×10-5mol/L浓度范围内,对所研究的模型细胞———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不存在剂量依赖关系。血管紧张素Ⅱ对胶原基因启动序列pCOLH12.5具有正性调控作用,并存在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9.
冯欣  马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2):4315-4318
目的:本实验主要研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 G-COA)还原酶抑制剂(HR I)辛伐他汀(sim vastatin)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UUO)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2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6只;UUO组:10只;sim vastating干预组:10只。结扎单侧输尿管造成梗阻性肾病模型,术后9 d处死大鼠,取梗阻侧肾做组织学检查,观察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胶原-Ⅳ(COL-Ⅳ)的水平。结果:组织学检查发现模型组出现了明显的肾小管扩张,上皮细胞萎缩,间质炎性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而给药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与模型组相比有所减轻。免疫组化结果半定量分析显示给药组CTGF(0.997 8±0.115 5)、-αSMA(0.5523±0.0631)、COL-Ⅳ(1.062 9±0.054 0)的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以抑制CTGF、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转分化、减轻细胞外基质的积聚,从而减轻间质纤维化,发挥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坎地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骨骼肌核转录因子-2(Nrf2)表达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30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 组)、模型组(M组)、坎地沙坦低剂量组(Can1组)、坎地沙坦高剂量组(Can2组),10只 WKY 大鼠作为对照组,均给予果糖喂养,Can1组及 Can2组分别给予坎地沙坦(0.4 mg/kg、0.8 mg/kg)灌胃干预。实验第8周末,检测各组大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活性氧(ROS)以及 Nrf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 C 组相比,M组 HOMA-IR 水平及 ROS 表达显著升高,而 Nrf2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与 M组相比,Can2组的 ROS 生成减少,HOMA-IR 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Can1及 Can2组的 Nrf2表达均较 M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结论坎地沙坦可以通过拮抗 AngⅡ减轻 AngⅡ诱导的骨骼肌胰岛素抵抗和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曲张大隐静脉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内皮素-1、一氧化氮和环鸟苷酸水平的变化,以期探讨血管舒张因子和收缩因子在大隐静脉曲张形成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取自解放军总医院2003-11/2004-08收治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肝肾等其他脏器功能正常及外周血管、心血管系统没有明显病变,且单侧患肢者被纳入检测对象,其中60例被列入观察范围。患有可能影响血管活性因子水平疾病或双侧患肢患者被排除观察范围。纳入患者分为轻、重两组,轻症组32例,重症组28例;另外取30例健康献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人群大隐静脉内血浆AngⅡ,内皮素-1、一氧化氮与环鸟苷酸的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AngⅡ,内皮素-1和环鸟苷酸水平及亚硝酸盐比色法测定一氧化氮的水平。结果:在轻症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AngⅡ较正常水平降低(均数差值为64.9440,P<0.01)、一氧化氮(均数差值为-23.0273,P<0.01)和环鸟苷酸水平较正常水平升高(均数差值为-2.3153,P<0.01),内皮素水平无明显改变(均数差值为0.08023,P>0.05);随着病情的加重,AngⅡ降低更明显(重症组与正常组均数差值为84.0208,P<0.01),而一氧化氮(均数差值为17.8884,P<0.01)、环鸟苷酸(均数差值为0.8496,P<0.05)和内皮素-1(均数差值为3.1297,P<0.01)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鼠IgA肾病模型中小管间质的损害,并应用替米沙坦对其进行干预,研究其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运用牛血清白蛋白(BSA)+脂多糖(LPS)+四氯化碳(CCl4).方法:建立IgA肾病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Iga模型组、替米沙坦治疗组,实验前后进行相关生化指标的测定,光学显微镜观察肾脏组织形态改变;免疫组化观察各组TGF-β1、α-SMA表达;RT-PCR检测TGF-β1、MCP-1变化.结果:模型组尿蛋白量增高.治疗组则有所降低(1.59±0.18 vs 14.14±1.99 vs 1.88±0.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前后模型组肾功能改变显著,治疗组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系膜细胞增生及间质炎细胞浸润,而治疗组上述变化减轻;免疫组化及RT-PCR显示TGF-β1、α-SMA及MCP-1在正常组肾小管及间质中微量表达,模型组高表达,治疗组表达减少.结论:IgA肾病存在肾小管间质的损伤;替米沙坦可减少IgA肾病大鼠尿蛋白的排泄,抑制炎症及纤维化因子的表达,对Iga肾病小管间质的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颖  燕树勋  王晋明  李华  贾玲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8):49-51,i000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反义寡核苷酸(AT1-AS-ODNs)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细胞心钠素合成的生物学效应。 方法:实验于2004-07/2005-07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将其分为4组:①对照组:无血清Opti—MEM培养48h。②血管紧张素Ⅱ组:无血清Opti-MEM培养24h+10^-6mol/L血管紧张素Ⅱ刺激24h。③AT1-AS-ODNs组:200nmol/LAT1-AS-ODNs孵育24h+10^-6mol/L血管紧张素Ⅱ刺激24h。④顺义序列组:200nmoL/LAT1-S-ODNs孵育24h+10^-6mol/L血管紧张素Ⅱ刺激24h。显微荧光技术检测脂质体包裹的AT1-AS-ODNs在心肌细胞内分布;免疫沉淀法检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2蛋白表达水平;放射性免疫法检测心钠素(ANF)表达。 结果:①在脂质体的包裹下,AT1-AS-ODNs成功转染心肌细胞。120min转染效率为60%。②血管紧张素Ⅱ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2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低25%,21%(P〈0.05),AT1R-AS—ODNs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蛋白表达水平下调60.7%(P〈0.01)。血管紧张素Ⅱ受体2蛋白表达水平无改变。③血管紧张素Ⅱ组心钠素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780&;#177;38),(430&;#177;23)μg/L,P〈0.01]。AT1-AS-ODNs组心钠素表达为(589&;#177;19)μg/L,明显低于血管紧张素Ⅱ组(P〈0.01),顺义序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AT.-AS-ODNs可成功转染心肌细胞,通过特异性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蛋白表达,拮抗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出血热体液因子的变化与其发病机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体液因子的变化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对80例EHF患者和31例健康人血浆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EDLS)、肾素活性(RA)和血管紧张素Ⅱ(ATⅡ)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EHF患者体液因子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EDLS以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升高最明显,RA和ATⅡ在各期均明显升高。测定中还发现它们的含量升高与病情变化程度有一定关系,EDLS与RA、ATⅡ均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这些体液因子均参与了EHF的发病过程,可能是引起EHF急性肾功能不全及内环境紊乱的重要介质。  相似文献   

15.
心肌纤维化是心室重构过程中的重要方面.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是心肌间质纤维化发生的主要病理机制,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作为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效应分子,在心室重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Ang Ⅱ主要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来发挥生理和病理效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选择性Ⅰ型血管紧张素(AT1)受体拮抗剂(ARB)从不同水平抑制RAS.本研究通过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AT1、AT2受体和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变化的研究,探讨心肌局部Ang Ⅱ受体表达在心肌梗死后的变化及其与心脏间质重构的关系,并观察ACEI、ARB对AngⅡ受体表达的影响及对心脏间质重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浆和心肌局部组织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对肺动脉高压患者左室心肌细胞凋亡和间质纤维化程度的不同影响及与肺动脉压力的相关关系。方法:纳入南方医科大学儿科中心和解放军第四○一医院2003-10/2005-08住院期间死亡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观察对象,生前均经临床、X射线胸片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确诊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按确诊死亡原因分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组(n=10),单纯先天性心脏病组(n=4),对照组(n=2意外交通事故死亡行尸检的婴儿)。采用心肌细胞原位末端标记与半定量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3组尸体的心肌细胞凋亡和间质纤维化的程度及用放射免疫法和HPLC-RIA法检测心肌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含量。结果:①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组的左室心肌细胞凋亡指数高于先天性心脏病组和正常对照组(25.0±6.0,18.0±4.0,1±0.1,P<0.05~0.01)。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组心肌细胞凋亡小体的数量少于单纯先天性心脏病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血浆、心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呈显著相关性[(221.0±24.5),(91.0±19.3)μg/L,(25.0±6.0)%;r=0.522,0.4131,P<0.01,0.05]。②单纯先天性心脏病组左室心肌组织Ⅲ型胶原蛋白呈阳性表达,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组左室心肌组织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呈强阳性,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Ⅲ型胶原蛋白主要在细胞间质表达,呈黄色片状颗粒。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组血浆、心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与心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量均呈相关关系[(221.0±24.5)μg/L,(91.0±19.3),0.334±0.04,r=0.422,P<0.05,0.01]。③血浆血管紧张素Ⅱ与肺动脉压无相关关系[(221.0±24.5)μg/L,(58.87±38.39)mmHg(1mmHg=0.133kPa),r=0.22,P>0.05]。结论:心肌组织型血管紧张素Ⅱ在心肌纤维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对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显的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1-7)[Ang(1-7)]及AngⅡ/Ang(1-7)比值的变化,探讨其在肝纤维化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浆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中AngⅡ、Ang(1-7)的水平,分析AngⅡ、Ang(1-7)及AngⅡ/Ang(1-7)在各组之间的表达差异。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浆AngⅡ、Ang(1-7)水平及AngⅡ/Ang(1-7)比值分别为(105.88±53.56)pg/ml,(77.95±27.43)pg/ml,1.34±0.48,均显著高于乙型肝炎组和对照组[(59.98±12.97)pg/ml、(21.53±18.27)pg/ml,(62.45±11.24)pg/ml、(27.06±12.76)pg/ml,0.97±0.16、0.72±0.39;均P<0.01];肝硬化患者Child-Pugh A级至C级AngⅡ、Ang(1-7)水平及AngⅡ/Ang(1-7)的比值逐渐升高,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gⅡ/Ang(1-7)比值与Child-Pugh评分呈正相关(r=0.499,P<0.01)。结论随着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进展,AngⅡ/Ang(1-7)的比值逐渐增加,其水平对慢性肝病患者的病情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T1R)阻断药氯沙坦对大鼠肺组织AT2R表达的影响及AT2R与急性肺损伤(ALI)的相关性.方法 24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和AngⅡ组:持续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或AngⅡ1 μg·kg-1·min-1 72 h;AngⅡ+氯沙坦组:注射AngⅡ前24 h及注射过程中给予氯沙坦10 mg·kg-1·d-1灌胃,连用4 d;氯沙坦组:仅用氯沙坦10 mg·kg-1·d-1灌胃,连用4 d.给药后活杀大鼠,分别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AT2R 的mRNA和蛋白表达,并行组织损伤病理评分.结果 AngⅡ组肺组织病理评分[(3.33±1.14)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73±0.09)分];AngⅡ+氯沙坦组评分降至(1.98±0.30)分,而氯沙坦组为(0.95±0.20)分,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ngⅡ组AT2R mRNA表达[(47.90±9.88)%]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86.33±5.90)%];AngⅡ+氯沙坦组AT2R mRNA表达上调[(90.63±19.66)%],而氯沙坦组为(68.65±4.88)%,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正常对照组肺组织AT2R蛋白表达为(78.80±41.26)%,AngⅡ组为(68.98±23.93)%,AngⅡ+氯沙坦组为(68.13±23.23)%,氯沙坦组为(70.15±17.16)%,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ngⅡ可以诱导大鼠ALI并下调AT2R mRNA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此时应用氯沙坦可上调AT2R mRNA表达,改善肺损伤;AT2R可能在ALI中发挥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背景颅脑损伤可以引起一系列的内脏并发症,其中心血管并发症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所致循环和心脏局部血管紧张素Ⅱ及心脏局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水平的变化.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材料实验于2003/2004在首都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和北京天坛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健康雌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颅脑损伤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0只.方法颅脑损伤组用局部重物撞击法建立大鼠颅脑损伤模型,对照组不打击.在撞击即时点后24 h取材,每组10只用于血管紧张素Ⅱ及其1型受体检测,另外10只用于心肌病例形态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用均相竞争放免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及其1型受体的表达.③采用酶反应速率法测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活性.④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透射电镜观察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等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4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颅脑损伤组明显高于对照组[(965.52±176.71),(485.03±86.13)ng/L,P<0.05].②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活性颅脑损伤组显著高于对照组[(12.77±4.07),(3.49±1.55)μkat/L,P<0.05].③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及其1型受体的表达颅脑损伤组的阳性反应物面积与灰度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④苏木精-伊红染色颅脑损伤组心肌细胞胞浆强嗜酸性染色,明显的胞质皱缩,肌纤维断裂、减少或消失,可见心肌局灶性水样变性、溶解或坏死.超微结构的病理观察均见心肌病理损害.结论大鼠颅脑损伤可导致心肌损害的发生,血管紧张素系统变化可能是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主要生物学作用体现在血压和水、电解质的调控上。近年来,大量的临床资料和实验研究表明,RAS参与造血调控,显示生命作为一个整体,各系统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可为改进临床血液系统疾病的化疗方案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提供新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