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测查初中生的乐观心理品质的状况,为更好地培养学生乐观心理品质提供理论和事实依据。方法采用生活取向测量修订版和儿童解释风格问卷对770名初中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男女生在乐观上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 不同年级的初中生在乐观人格(F=28.49,P〈0.01)、积极解释(F=7.17,P〈0.01)和乐观解释风格(F=6.24,P〈0.01)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 好朋友多寡的初中生在乐观人格(F=23.41,P〈0.01)、消极解释(F=4.59,P〈0.01)、积极解释(F=15.79,P〈0.01)和乐观解释风格(F=16.95,P〈0.01)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性别因素对乐观程度没有影响,初中生的乐观受年级和朋友多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五人格量表对某市三所中学26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因子分明显高于全国常型(P<0.01).初三学生心理健康因子分高于初二、初一学生(P<0.01);离异家庭子女因子分高于正常家庭子女;②心理健康因子与外倾性、宜人性、责任感呈显著正相关,心理健康因子与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自动思维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究初中生自动思维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自动思维问卷(AT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随机抽取的290名初中生进行集体施测.结果 自动思维与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及SCL-90的各因子症状都呈显著正相关,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自动思维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有显著线性相关关系,对心理健康具有一定预测作用.结论 初中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自动思维给予更多关注,以矫正他们的负性自动思维,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解释风格对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影响。方法抽取387名大学生参加归因风格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一般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技术分析解释风格在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①解释风格综合分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正相关(r=0.20,P<0.01);消极事件解释风格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负相关(r=-0.18,P<0.01);②解释风格在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间起到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9.3%。结论解释风格是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变量,起到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共834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①男、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在一些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男、女生在部分个性特质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等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存显著负相关,恃强性、幻想性、世故性等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各因子成显著正相关。由此可见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相关密切。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探讨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以976名初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SSRS和MHT量表进行测试,收回有效问卷为903份。结果初中生男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女生的社会支持水平高于男生;社会支持总分随年级的升高而降低;社会支持各因子与心理健康各因子除自责倾向外存在显著相关;不同社会支持水平的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有较强的增益作用。  相似文献   

7.
儿童期创伤经历、人格特征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生儿童期创伤经历、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方法:用儿童期创伤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南京市4所大学共458名大学生进行了研究.结果:儿童期创伤经历不同组的大学生,其症状自评量表的各个因子分和总均分有显著差异,都是高创伤组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中间组和低创伤组;儿童期创伤量表的5个层面及总分、艾森克量表的4个维度与症状自评量表的各个因子及总分都显著相关(除恐怖与情感忽视相关不显著、精神质与强迫症状相关不显著外);回归分析发现.神经质、情感虐待、躯体忽视、掩饰性和内外向五个变量能有效预测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变异的39%.结论:大学生儿童期创伤经历、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的人格、师生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目的:探讨青少年人格类型、师生关系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人格五因素问卷、师生关系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对西安市2所普通中学随机抽取的931名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的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①,青少年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良好.不同年级、性别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②不同师生关系类型、不同人格类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③人格五因素中的情绪性、外向性、开放性、谨慎性和师生关系中的冲突性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均有显著预测效应。结论:冲突型师生关系、情绪型人格类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9.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及其与人格的相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大学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特征。方法 应用EPQ、UPI测量大学生的自杀意念、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28.20%的贫困生心理健康值得关注,29.58%的学生具有自杀意念.而且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特征有着显着的相关。结论 应加强大学贫困生的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SCL-90和16PF对山西省26所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16种人格因素的关系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约10%左右的大学生有心理问题;16种人格因素与各种心理问题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恃强性、怀疑性、敢为性、敏感性、世故性、实验性、兴奋性、自律性和紧张性等是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人格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初中生学业归因方式和学业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山东省3所中学的511名初中生为被试。结果①不同年级初中生的能力归因存在显著差异,初一学生的能力归因高于初二、初三学生(P0.05);②不同性别和年级初中生的学业情绪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积极低唤醒学业情绪和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显著高于女生(P0.05);初一学生的积极高唤醒情绪低于初二、初三学生(P0.01;P0.05);③不同年级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初一学生的考试镇定低于初三学生(P0.01);④学业归因方式和学业情绪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初中生的学业归因方式和学业情绪是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农村中学生社交焦虑、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农村中学生社交焦虑、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用社交焦虑量表、应对方式量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315名农村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农村中学生社交焦虑存在年级差异,初三男女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水平社交焦虑者的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心理健康上存在显著差异.自责、社交焦虑、幻想、求助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回归效应.结论 社交焦虑对心理健康不仅有直接预测效应,还通过应对方式对其有间接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气质性乐观在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使用生活定向测验-修订版(LOT-R)、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UPI),对气质性乐观、生活事件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研究。对象为延安大学343名在校大学生,其中男生138人,女生205人。结果:①气质性乐观与生活事件、心理健康问题呈负相关(r=-0.283,-0.302;P<0.01),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r=0.213,P<0.01);②气质性乐观在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间起调节作用(F=20.793,P<0.01)。结论:气质性乐观可以显著影响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高中生自我效能、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高中生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特点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186名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中选择具有较好信、效度的自我效能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共3份测验量表分别作为评定高中生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工具.结果 ①在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因子和心理健康水平上不同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在自我效能、采用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方面要显著高于女生;女生在采用退避和合理化应对方式方面要显著多于男生;②被调查高中生组与1992年全国高中生常模的比较表明,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呈下降的趋势;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自责、幻想、求助、退避的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 自我效能和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显著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当重视和培养高中生的自我效能与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255名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测查。结果1初中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26.4%;2父母的惩罚、严厉因子分男生组均显著高于女生组(t=2.158,P0.05;t=2.009,P0.05),父亲的拒绝、否认因子分男生组显著高于女生组(t=2.483,P0.05);3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同父母教养方式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1)。结论父母教养不当的初中生易出现心理问题,关注父母教养方式对于提高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我批评、归因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概念量表、归因方式量表和心理健康量表对山东4所高中共265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自我批评是归因方式影响心理健康的部分中介,自我批评对心理健康的总效应β=0.44(P0.01),归因方式通过中介变量自我批评对心理健康的中介效应β=0.05(P0.01);2其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指数NNFI=0.97,CFI=0.97,拟合良好。结论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归因方式直接影响心理健康并通过自我批评影响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3065名初中生施测。结果①5.38%(165例)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②学习压力上得分最高;③女生易采用问题应对(t=24.77,P<0.001),情绪应对上性别差异不显著(t=2.24,P>0.05);④心理健康总分随年级上升而增加(F=150.269,P<0.001);⑤问题应对与心理健康呈负相关(r=0.099~-0.262,P<0.01),情绪应对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r=0.138~0.279,P<0.01);⑥除发泄情绪因子,其他应对方式均进入回归方程,对心理健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P<0.001)。结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应结合应对方式研究。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自尊与心理控制源、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初中生自尊与心理控制源、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儿童控制知觉多维度测查量表、特质应对问卷调查293名初中学生。结果①积极应对、消极应对、未知方控制、内部控制在高、低自尊组上有显著的差异;②初中生自尊与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自尊与内部控制有显著正相关,与外部势力控制和未知方控制呈显著负相关;③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影响自尊的因子按影响力大小依次为: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内部控制和未知方控制。结论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对初中生自尊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