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制戒毒学员诈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毒品在我国蔓延 ,1 995年国务院颁布《强制戒毒办法》,各地相继成立了强制戒毒医疗机构。在强制戒毒中 ,有些戒毒者为逃避打击往往伪装疾病 ,本文对 45例诈病现象作简要分析。1 对象与方法对象 :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分局戒毒所 1 999年7月~ 2 0 0 0年 6月 ,共收治强制戒毒者 61 8人 (男性 ) ,年龄 1 7~ 51岁 ,平均 2 7.2 3± 8.93岁。其中诈病 45人、确诊有严重躯体疾病而中断治疗者 2 7人。方法 :以原始病历为材料 ,具有完整的病程记录和必要的辅助检查资料。诈病诊断 :不符合各类躯体或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 ,无明显相关疾病的临床…  相似文献   

2.
肿瘤的发生被认为是基因突变的累积导致细胞增殖失控和逃避凋亡的结果.这些常见的突变基因包括癌基因的扩增和过表达,抑癌基因的表达减弱和丢失等.科学研究和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发现与现有科学理论相矛盾的现象或结果,我们称之为悖论(paradox).悖论是科学理论的大忌,如无法解释,常提示理论体系中存在某种错误,乃至理论体系的彻底错误.我们且看乳腺分子肿瘤学中的两个例子.  相似文献   

3.
在精神科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大部分家庭因缺乏精神卫生知识而对精神疾病及病人产生错误的认识.在家人患有精神疾病后,首先采用宗教、迷信或邪教等方式对病人进行治疗.致使病情延误或加重,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给家庭、社会带来严重经济和社会负担.为了解实际存在的情况,笔者对宁夏固原市五县、一区人群展开了对精神疾病和病人的认识、态度及对待方式的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4.
睡眠问题在普通人群和情感障碍患者中极为普遍.流行病学数据表明,高达35%的成年人在一年中受到失眠的困扰,其中9%-17%的人失眠是持续的、令人烦恼的. 人们普遍认为,睡眠中断是一种潜在的精神疾病的症状.例如,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中,失眠是几种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或临床特征.入睡困难通常与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地震对少年儿童的心理影响。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58名少年儿童进行调查。结果①地震后少年儿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如46.6%的人感觉茫然,75.9%感觉不真实;46.6%的人反复出现影像和有重复出现的想法,48.3%的人做恶梦;36.2%的人出现逃避某种刺激或感觉,55.2%人逃避某些地点,37.9%的人出现睡眠困难,34.5%人出现过度警惕,72.4%的人容易受到惊吓等等;②不同性别的少年儿童在逃避某些地点(χ2=5.321,P=0.021)、容易受到惊吓(χ2=5.113,P=0.024)和过度警觉(χ2=7.821,P=0.005)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震区少年儿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女生更容易逃避某些地点和受到惊吓,男生更容易出现过度警觉。  相似文献   

6.
伪装与非伪装脑外伤患者数字再认测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二项数字再认测验(二项测验)对赔偿性脑外伤患者伪装智力低下的判定作用。方法:分析57例赔偿性脑外伤伴有伪装智力低下者与66例非赔偿性脑外伤患者二项测验结果的各统计参数,计算出伪装与非伪装的划界分。并作判定分析。结果:伪装组与非伪装组二项测验容易条目分,困难条目分,总分的得分及偏应商数差异有显著性;容易条目的回答正确数小于等于11分,或者困难条目的回答正确数小于等于7,或总分小于,等于18分可判定为伪装;判定的总正确率92.7%-100%,总错误率0%-7.3%。二项测验总分对伪装智力低下的判断正确率最高。结论:二项必选数字记忆测验是鉴别伪装智力低下的有效评定工具。  相似文献   

7.
1引言梵高(VincentVanGogh)、毕加索(PabolPicasso)、柴科夫斯基(PeterIl itchTchai kovsky)、尼采(FriedrichNie tzsche)、维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这几位大名鼎鼎的人物有什么共同之处?答案有两个:一,他们都是历史上创造过伟大作品的杰出人物;二,他们生前都忍受着精神疾病的痛苦,甚至有人自杀。事实上,像这样既具有超人的创造力,又患有精神疾病的历史名人比比皆是[1]。所以人们设想:创造力与精神疾病一定存在某种联系。早在公元前四世纪,亚历士多德的著作《ProblemataXXX》中记载着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多数杰出人物都…  相似文献   

8.
赔偿性颅脑外伤患者伪装智力低下的评估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近些年来 ,精神医学领域中涉及精神损伤或精神伤残的民事案件或工伤、职业病、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案例有连年增多的趋势 ,本科室每年仅交通事故后的精神伤残鉴定案例就达两百余例 ,今年这类案件比去年增长了 110 %。在这类案件中 ,有相当一部分是要求对被鉴定人的智力损伤或智力伤残的性质和程度进行评定。由于这类案件一般都涉及到经济赔偿、或工种变更、或获得某种社会福利等问题 ,鉴定结论将直接影响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 ,因而 ,有相当一部分被鉴定人在心理测量和精神检查的过程中表现出掩饰、夸大症状或伪装 ,尤其是轻微脑损伤的患者出现这…  相似文献   

9.
述情障碍又称“情感表达不能”或“情感难言症”,它并非独立的精神疾病,而是可以作为一种人格特征,也可以是某些躯体或精神疾病较常见的心理特点,或继发症状。  相似文献   

10.
大脑中不同节律的神经振荡与认知、注意、记忆、情绪等功能,及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的临床症状密切相关.通过外部施加节律性刺激可以调制神经活动.大脑内特定频率的神经振荡被外界节律性刺激调制而产生相位锁定的现象称为神经振荡-外界节律同步化.这种同步化现象为非侵入性神经调制提供了新思路.目前,基于频率调谐的非侵入性神经调制方法已被应用于精神疾病干预,通过调控神经活动可缓解精神疾病患者的症状.对基于频率调谐的非侵入性神经调制方法及其临床应用进行总结将有助于促进其技术发展及进一步的应用推广.本文首先介绍了神经振荡-外界节律同步化的潜在机制,然后总结了当前基于频率调谐的非侵入性神经调制方法,接着梳理了其在精神疾病领域的应用,最后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基于频率调谐的非侵入性神经调制手段不仅有助于理解神经振荡与精神疾病的关系,发现精神疾病的神经标志物,而且为精神疾病的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