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部分药物(特别是经口服途径给药)都是经过肝脏进行生物转化,但某些药物因本身或其活性代谢产物对肝脏有毒性损害,或人体对其发生过敏反应,均易引起肝脏的损伤,严重者可导致肝衰竭危及生命。本文就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现状、药物性肝损伤的干预现状、药物性肝损伤护理的挑战和展望等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药物性肝损伤护理提出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抗甲状腺药物致肝损伤31例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抗甲状腺药物(ATD)引起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特点以及相关因素。方法:对31例因服用ATD引起肝功能损伤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的诊断、临床特征、用药、相关因素及预后恢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肝损伤患者中,初次用药者发生肝损伤时间为4—115d,肝损伤发生于3个月内者26例(84%)。他巴唑和丙硫氧嘧啶导致肝损伤组与无肝损组在性别、年龄、甲亢病程、甲亢合并显著甲状腺肿大、冶疗前碱性磷酸酶及胆红素水平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他巴唑致肝损伤组与无肝损组在治疗前甲状腺激素水平、甲亢合并显著突眼及合并甲亢性心脏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1例患者经停药及治疗后,肝功能完全恢复时间为7-96(41±23)d。结论:对于重度甲亢患者及伴有显著突眼、甲亢性心脏病的患者服用他巴唑更易导致药物性肝损伤,肝损伤多发生在初次服药后3个月内;国际共识会议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标准能够有效地诊断、鉴别药物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在治疗药物性肝损的疗效,本文对由利福平.氯丙嗪。其它药物等引起的28例药物性肝损伤病例进行临床研究。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治愈99例,好转17例,其他转归4例。大部分患者于1-2个月肝功能恢复正常,胆汁淤积型恢复较慢,多在3~4个月内恢复正常。结论’药物性肝损伤许多药物均可引起,临床遇到任何肝病时都应考虑药源性肝损害的可能性,详细询问服药史并配合辅助检查。同时我们应掌握药物的性能,药物的代谢机制,毒副作用,重视药物安全性,严密观察其不良反应,减少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提高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认识,为临床诊治提供病理依据.方法 对92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血清标志及用药后的疗效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 本组引起药物性肝损害92例药物中,抗结核药物35例(38.04%),中药23例(25.0%),抗生素类12例(13.04%),抗肿瘤化疗药物10例(10.87%),降血糖药物5例(5.44%),解热镇痛药物3例(3.26%),抗甲状腺药物3例(3.26%),抗抑郁药1例(1.09%).肝损害类型:肝细胞损伤型54例(58.70%),胆汁淤积型20例(21.74%),混合型18例(19.57%).治愈75例(81.52%),好转14例15.22%),其他转归3例(3.26%).结论 抗结核药物和中草药为目前主要的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由于滥用药物、过度治疗以及食物污染导致肝细胞大量坏死,血液中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升高,使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越来越多.研究表明,血液中过高的胆红素对人体细胞、组织和器官有明显的毒害作用,应迅速清除体内胆红素.临床实践证实,人工肝在缩短重症肝病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黄疸等方面可起到积极作用[1].本科从2006年至2010年采用血液灌流(HP)治疗药物性肝损伤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提高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认识,为临床诊治提供病理依据。方法对92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血清标志及用药后的疗效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本组引起药物性肝损害92例药物中,抗结核药物35例(38.04%),中药23例(25.0%),抗生素类12例(13.04%),抗肿瘤化疗药物10例(10.87%),降血糖药物5例(5.44%),解热镇痛药物3例(3.26%),抗甲状腺药物3例(3.26%),抗抑郁药1例(1.09%)。肝损害类型:肝细胞损伤型54例(58.70%),胆汁淤积型20例(21.74%),混合型18例(19.57%)。治愈75例(81.52%),好转14例15.22%),其他转归3例(3.26%)。结论抗结核药物和中草药为目前主要的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声学结构定量技术(ASQ)应用于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因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治疗的56例患者分别于急性期及恢复期进行常规腹部超声、血生化检查、肝脏瞬时弹性呈像检查(Fibroscan~)及ASQ检查,并与30例正常对照相比较,分析ASQ对药物性肝损伤纤维化的评估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药物性肝损伤急性期与恢复期中常规超声检查中肝实质声像图没有明显变化,而血生化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急性期Fibroscan~显著高于恢复期Fibroscan~(P0.001);ASQ分析中急性期和恢复期蓝色曲线下面积与红色曲线下面积之比(FDratio)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80)。在56例患者中有17例常规超声表现为慢性肝病表现,其ASQ分析时FDratio值及Fibroscan~明显高于其它39例,且高于30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ASQ作为一项无创性评估肝损伤技术,稳定性较好,影响因素少,临床可使用ASQ技术对药物性肝损伤的纤维化进行无创性的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或(药物性肝损伤,dmg Induced liver injury , DILI)或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征。【方法】查阅近11年来在陆军总医院和本院消化科住院,出院第一诊断为急性DILI患者33例(其他原因所致急慢性肝病的患者均未列入本研究)。对其住院病因、年龄、性别、服药史、临床表现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转归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3例患者中男10例,女23例;年龄13~75岁,年龄中位数为41岁。在本组33例患者中,因中成药或中药汤剂导致肝损伤者共12例,占36.3%,为致病首要原因;其次为抗结核病5例、抗生素5例、解热镇痛药及感冒药3例,抗甲状腺药1例、降糖药2例、降脂药2例、抗肿瘤药1例、免疫抑制剂1例及心血管系统药1例。临床分型分为肝细胞损伤型18例,胆汁淤积型10例及混合型5例。除基础疾病的表现,所有患者均有乏力、纳差、尿黄、腹胀等症状,伴恶心呕吐者20例(60.%),高热5例(15.1%),皮肤瘙痒6例(18.1%),腹水4例,胸腔积液2例,皮肤出血点和淤斑2例,关节痛2例。符合肝衰竭诊断的有6例,并发症包括肝性脑病2例.自发性腹膜炎1例,肝肾综合征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经停用可疑药物,保肝退黄等治疗,治愈19例,占57.5%:好转11例,占33.3%;治疗无效,病情加重自动出院1例,死亡2例(3例均为肝衰蝎患者)。【结论】除明确含有损肝药物成分磺胺类、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外,中草药、抗结核药如需长期服用、定期监测患者肝功能尤为重要,必要时同时服用保肝药物。急性重症DILI患者预后虽尚好,但仍有一定病死率,不能掉以轻心.早期诊断和早期停药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药物性肝病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随着新药的不断问世,临床应用药物种类的迅速增加,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率亦相应增加。据统计,药物性肝病约占所有药物损害病例的10%~15%,其发生率仅次于皮肤黏膜损害和药物热;并且由于其临床症状和病理表现变化较多,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容易被误诊。我们通过对我院1986~2002年确诊的51例药物性肝病进行临床分析,旨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药物性肝损伤的回顾性分析,寻找药物性肝损伤的易感因素,提高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认识并预防其发生.方法 收集保定市第二医院近15 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79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原发疾病、合并症以及相关因素,寻找药物性肝损伤的相关因素.结果 分析发现临床最易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为治疗甲亢的药物、抗生素及化疗药物.年龄因素,合并基础疾病等因素是药物性肝损伤的易感因素.结论 年龄大于50 岁,或合并乙型肝炎、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概率升高,在临床中应加强对该部分人群的监测,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影响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收集2003年1月至2009年1月住院进行标准规范化抗结核药物治疗的1079例患者资料,对可能产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逻辑回归分析.结果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为14.0%,回归分析显示,既往肝病史、心血管疾病、蛋白质营养不良、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及嗜酒患者是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对上述的危险因素应尽早采取护理干预和治疗,以减少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氟他胺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机制及药理学特点,提高对该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及处理措施。【方法】报告1例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过程中氟他胺引起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亚急性肝衰竭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服用氟他胺三个月左右出现乏力、尿黄、全身黄染等表现,经停用氟他胺并积极降酶、保肝等治疗后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结论】虽然氟他胺引起肝损伤的发生率不高,但临床医师一定要关注该药潜在的肝毒性,一旦确诊药物性肝损伤,立即停用并做出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14.
皂甙对乙醇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皂甙对乙醇引起的肝损伤模型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效果。方法:采用乙醇复制大鼠肝损伤模型,测定肝组织的丙二醛、三酰甘油及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并观察肝脏的病理组织学改查。结果:受试样品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肝组织的丙二醛含量均值分别为123.8,112.5,117.6nmol/g(肝组织),均低于肝损模型组的140.0nmol/g;三酰甘油含量均值分别为2.43,2.52,2.50mmol/100g(肝组织),均低于肝损模型组的4.10mmol/100g;而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均值分别为11.39,11.53,10.99mmol/g(肝组织),均高于肝损模型组的9.40μmol/g;各剂量组大鼠肝脏病理改变评分均值分别为49.3,45.8,40.0分,均低于肝损模型组的134.1分。结论:皂甙对乙醇性引起的大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药物性肝衰竭的临床特征、预后,并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总结141例药物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药物种类、并发症、预后等相关指标。结果女性发生药物性肝衰竭比例高于男性,发病年龄以青中年为主。服药基础疾病前三位的是皮肤病、结核病和上呼吸道感染。引起肝衰竭的前4类药物分别是中药、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结核药。141例肝衰竭患者治愈21例(14.9%),好转33例(23.4%)、无效72例(51.1%)、死亡15例(10.6%)。最常见的并发症前三位是胸、腹水,电解质紊乱和肝性脑病。影响预后的并发症为肝性脑病,低钠血症,脑水肿,消化道出血,感染性休克和失血性休克。结论药物性肝衰竭的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于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饮酒、中医证型分布、症状分布、中医疾病以及舌脉等情况,分析证候要素特点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调查陕西省5家三级甲等中医院肝病科住院且第一诊断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2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各种标准最终纳入194例患者。观察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发病的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型的分布,分析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证候特点,并初步建立辨证论治标准。结果 陕西省中医医院肝病专科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占比为0.9%,误诊率占17.1%; 194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中药制剂导致的肝损伤患者98例(50.5%),抗结核药30例(15.5%),皮肤病药物47例(24.2%),其他药物19例(9.8%)。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与性别、吸烟、饮酒无相关性,但19~39岁和40~60岁年龄段发生率较高。中医症状表现为乏力182例(93.8%),食欲不振158例(81.4%),胃脘胀满118例(60.8%),恶心66例(34.0%),呕吐30例(15.5%),厌油34例(17.5%),身目黄染84例(43.3%),尿黄88例(45.4%),大便干结36...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引发药物性肝损伤的机制,提高对抗结核药不良反应的认识。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抗结核药物所致的重度药物性肝损伤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因双上肺继发浸润性肺结核,采取HRZE四联方案标准化抗结核治疗,同时服用保肝药物,平均治疗11 d后查总胆红素(平均301μmol/L)、丙氨酸转氨酶(平均486 U/L)、天冬氨酸转氨酶(平均536 U/L)均升高,白蛋白平均27.50 g/L;凝血酶原时间平均26.6 s。明确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后,均立即停用抗结核药,予抗炎、保肝、解毒、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1例好转出院,5例死亡。结论临床医师应了解和掌握抗结核药物所致严重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标准、停药时机、治疗原则,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发现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及时停药、正确处理,可降低重度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药物性肝损伤是由于多种因素参与通过多条途径的复杂过程,不仅与年龄、性别、机体营养状态和遗传背景有关,与药物的剂量、疗程及药物的分子结构、合用药物和酒精等因素也有关联。研究表明[1],自由基与脂质过氧化作用在药物性肝损伤发生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前期研究发现,双环醇用于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伤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甘草酸二胺胶囊,且对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 和γ-GT 改善更明显,能够有效地减少肝损害,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2]。本研究采用临床对照研究的方法,通过观察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伤患者经过双环醇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水平的变化,探讨双环醇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害患者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奥沙利铂(OXA)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是一类以肝窦内皮损伤为主的药物性肝损伤,早期症状隐匿,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临床确诊困难。监测OXA诱导HSOS的发生发展对预防和治疗相关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CT、MRI可用于无创评估药物性肝损伤。本文就CT、MRI评估OXA诱导HSOS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126例药物性肝损伤病人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以加深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认识。方法对本院126例药物性肝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血清标志物及停药后的治疗效果综合判断。结果引起肝损伤的药物多见于中草药,特别是治疗皮肤病、风湿性骨关节病、肾炎等疾病的中草药(28.57%),以及抗结核药物(26.98%)、抗甲状腺药物(10.32%)和抗感染药物(10.32%)等。大多数药物性肝损伤出现于服药后1~2个月。结论影响药物性肝损伤的因素有药物种类、用药时间、联合用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