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调查有效被试305名,探讨大学生父母心理控制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1性别、年级在攻击行为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比女生有更多的身体攻击行为。大三学生在攻击行为的愤怒维度上显著高于其他3个年级,大四学生的攻击行为总体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个年级。2性别、年级和是否独生在父母心理控制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更多地体验到父亲和母亲的人身攻击,男生更多地体验到母亲爱的收回。大四的学生感到更多的母亲爱的收回,独生子女感到更多的父亲言语控制。3回归分析发现,父亲的言语控制和强制观念对大学生的攻击行为有预测作用。母亲的爱的收回和强制观念对大学生的攻击行为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侯丹  王余娟 《校园心理》2012,(4):234-236
为探讨家庭功能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在西华师范大学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①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性别、年级差异,女生高于男生,大二高于大四,农村学生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优于城镇学生。②大学生家庭功能均处于较好的水平,有显著性别、年级差异,没有城乡差异。女生优于男生,大四、大一优于大二。③家庭功能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沟通能较好地预测主观幸福感。因此,应加强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以增加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心理韧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韧性状况。方法采用心理韧性量表对47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男生和女生在坚韧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心理韧性得分低于女生;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坚韧和力量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坚韧和乐观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坚韧和乐观维度上,不同年级大学生得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性别、年龄、城乡和是否独生子女是影响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13名大学生被试分别采用学习倦怠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进行测量。结果:①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大三和大二年级学生的情绪低落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学生,而大一学生的成就感低得分则显著高于大二学生;男生的行为不当得分显著高于女生。②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学习倦怠各维度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进一步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社会支持通过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影响学习倦怠。结论:大学学习倦怠部分维度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关系中具有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农村大学生进行考试焦虑状况的研究。方法采用考试焦虑量表和考试焦虑诊断量表,对重庆某高校不同年级的182名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镇静和轻度焦虑者占总体81.9%,而中度和重度焦虑者占总体18.1%;②农村大学生的考试焦虑不存在性别上的显著差异,但女生的焦虑水平略高于男生;③一年级学生与三年级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一年级学生的考试焦虑显著高于三年级学生。结论造成农村大学生考试焦虑的首要原因是农村大学生担心自己未来的前途,其次是担心对应试的准备不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青少年防御方式发展特点.方法:随机抽取240名大学生和284名高中生,年龄在14-24岁之间,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进行测试.结果:①青少年防御方式性别差异显著,男生掩饰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②不同年级的青少年在不成熟防御机制、成熟防御机制、掩饰三个因子得分上有显著差异.在不成熟防御因子上,大二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高二学生,大三学生掩饰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高一、高二的学生.结论:青少年防御方式发展不均衡,但仍趋向于选择成熟的防御机制,青少年防御方式在年级、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厌学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大学生厌学现象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203名高校大学生厌学的原因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厌学现象的因素结构可分为5个纬度,分别是身心因素、学业自我效能感、时间安排因素、学习目标因素、教学因素;专业类型差异上,文科生的厌学因素评分最高,显著高于理科生,边缘性高于医学生;年级差异上,大二学生在“教学因素”上评分最高,显著高于大一学生;性别差异上.男生在“教学因素”上评分显著高于女生;交互作用分析,“教学因素”上,专业类型、年级、性别三者无交互作用.其他因素均出现交互作用。结论专业类型、年级、性别对大学生厌学的影响因素有一定影响,并出现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学业压力作为中学生最主要的压力,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本研究发现,初中学生的学业压力在性别、年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女生的压力感受水平高于男生。女生在任务要求压力、竞争压力、挫折压力感受方面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在期望压力、发展压力感受方面高于女生;初三学生学业压力感受高于其余各年级。初中学生学业压力的解决,关键在于应对策略与压力情境的匹配,即应对策略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师范高师生社会支持获得策略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获得策略量表对安徽阜阳师范学院378名师范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激烈表现、提供报酬、威胁上都是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3.239,2.197,3.894;P<0.05),而在哀求、理性诉说上都是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5.498,-2.626;P<0.05)。理科生在因子2-哀求上得分显著低于文科(t=2.768,P<0.05)。大三学生社会支持获得策略得分在激烈表现、委婉的表现、利用他人、提供报酬、威胁上都显著高于大一大二学生(F=12.75,3.984,3.140,10.907,5.639;P<0.05)。母亲文化程度不同的师范大学生社会支持获得策略在利用他人和威胁上得分存在显著差异(F=3.069,4.687;P<0.05)。家庭一般的师范大学生哀求得分显著高于家庭困难的师范大学生(t=-2.421,P<0.05)。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及父亲文化程度在师范大学生社会支持获得策略各因子上得分都没有显著差异。不同社会支持获得策略的利用率按由高到低顺序排列依次为:理性的诉说、委婉的表现、利用他人、提供报酬、哀求、激烈表现、威胁,且任意两相邻因子的利用率差异显著。结论师范大学生社会支持获得策略的利用率受性别、年级、不同学科、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方面的影响较大;而不受生源地、是否是独生子女、父亲文化程度因素的影响。对社会支持获得策略使用较为理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在校大学生体像与自尊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体像烦恼问卷》和Rosenberg编制的自尊量表对随机抽取的28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大学生自尊与体像存在正相关,体像得分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女生体像得分显著低于男生,大三学生体像得分显著低于大一学生;有体像烦恼的大学生自尊存在年级差异,其中大二学生自尊得分显著低于大三学生。结论体像与自尊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和比较初中"学困生"和学优生的学业倦怠情况,为"学困生"转化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测量法、访谈法和问卷法选取298名被试,并对其学业倦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男生和女生学业倦怠总体上差异不显著,但女生生理耗竭程度比男生更大(t=-2.59,P=0.01);2"学困生"和学优生在学业倦怠总分(t=-2.85,P0.01)、情绪耗竭(t=-4.26,P0.001)和学习的低自我效能(t=-2.19,P0.05)维度上存在差异;在生理耗竭和师生疏离维度上"学困生"和学优生差异不显著。结论学业倦怠总体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在生理耗竭维度上,女生的生理耗竭程度相对男生更大;"学困生"学业倦怠总体水平高于学优生,这种差异在情绪耗竭和学习的低自我效能维度上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汶川地震后震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3个月后震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汶川地震后震区413名中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震区中学生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常模,在偏执因子上显著低于常模;②心理阳性症状检出率最高是强迫症状,达到44.6%;③震区女生在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④震区中学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和偏执因子上具有显著的年级差异。结论震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因子上较差。  相似文献   

13.
高师学生自我和谐状况调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调查高师学生自我和谐状况。方法采用王登峰编制的自我和谐量表,对423名高师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高师学生的自我灵活性显著高于大学生常模;②男生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和自我的刻板性两个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③城镇学生的自我灵活性显著高于农村学生;④大三、大四自我的刻板性显著高于大一、大二,大一的整体自我和谐程度显著高于大三和大四;⑤整体自我和谐存在显著的生源地和年级交互作用,城镇学生的年级变化剧烈。结论高师学生整体自我和谐状况适中,但在人口学变量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医学与非医学院校男大学生吸烟饮酒行为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大学生吸烟、饮酒行为现状及特征,探讨医学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吸烟、饮酒行为的影响。方法以russell吸烟原因问卷和密西根酒精依赖调查表为工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调查方法,抽取唐山地区两所高校(医学院校与理工院校)男大学生177名作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1医学院校男大学生吸烟率显著低于理工院校(χ2=7.589,P0.01);医学院校男大学生饮酒严重程度显著低于理工院校(t=-2.303,P0.05);2医学院校与理工院校吸烟率大一新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21,P0.05),二年级低于理工院校(χ2=3.921,P0.05),三年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15,P0.05);医学院校与理工院校饮酒严重程度大一新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7,P0.05),二年级低于理工院校(t=-2.872,P0.01),三年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9,P0.05);3医学院校大一新生吸烟率高于二年级学生(χ2=4.394,P0.05),饮酒行为大一新生也高于二年级(t=3.704,P0.05);理工院校一、二年级间吸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87,P0.05),饮酒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t=1.150,P0.05);4RRSQ量表得分,医学院校的镇静分量表分最高,理工院校学生分量表分最高的是寻求刺激,医学院校依赖分显著低于理工院校(t=-2.344,P0.05);5医学院校和理工院校在自我或他人所认识到的饮酒问题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6,P0.01),在工作、社会问题(t=-1.042,P0.05)、因饮酒问题寻求帮助(t=-1.180,P0.05)、婚姻家庭问题(t=-1.292,P0.05)、肝脏疾病(t=-1.04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大学生吸烟和饮酒具有显著相关性(r=0.329,P0.01)。结论院校环境对男大学生吸烟、饮酒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500名师范大学新生心理素质问卷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定1500名师范大学新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水平。方法采用《大学生心理素质问卷》测评。结果①师范大学新生的动力特征、自我特征和创造性的平均得分较高.反映性、实践性和情绪特征的平均得分较低;②男生的整体心理素质、反映性、实践性、情绪特征和创造性显著优于女生;③城乡来源的师范大学新生整体心理素质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但城市来源学生的反映性、创造性、实践性、情绪特征、自我特征和社会定向适应显著高于农村来源学生,其元认知和动力特征则显著低于农村来源学生;④文、理科新生在整体心理素质、各维度、各因素上的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⑤本科新生的心理素质整体水平、个性维度、动力特征、自我特征均显著高于专科新生。结论师范大学新生心理素质各成分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师范大学新生心理素质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专业层次差异,但家庭来源、专业类型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探讨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本研究以239名高职学生为被试,以SCL-90为测量工具,结合开放式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法。结果①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全国普通人群低,人际关系、强迫、抑郁、敌对、恐怖、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分等均高于常模(P<0.001);②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的。其中人际敏感(t=15.061,P<0.001)、抑郁(t=24.931,P<0.001)、焦虑(t=18.700,P<0.001)、恐怖(t=31.784,P<0.001)4个因子上男女学生得分有显著差异;③大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大一、大三年级的,大一、大三年级的心理健康水平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全国普通人群低,受年级和性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调查不同学年八年制医学本科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以便提出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用问卷方法对我校五至七年级本科医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现况调查,并按照不同年级分组,分析组间差异。应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的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问卷回收率96.5%,合格问卷164份。14例学生(8.5%)有抑郁情绪,28例(17%)有焦虑问题。57例(34.76%)需要心理自评问卷的协助,110例(67.07%)需要抑郁及焦虑情绪疏导的帮助。六年级医学生对抑郁/焦虑情绪疏导的需求比例与五年级(82%vs 50%;P<0.05)、七年级(82%vs 57%;P<0.05)学生相比显著增高。86.67%的七年级学生曾进行心理问卷自评,高于五年级组(64.29%,P<0.05),较六年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同学习阶段的八年制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存在差异,不同程度存在情绪调试障碍。需要多方面采用有效措施进行心理学支持及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大学生心理资本和心理素质的基本情况,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和大学生心理素质问卷,对17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大学生心理资本状况:韧性因子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2.308,P0.05);希望因子存在显著年级差异(F=3.543,P0.05),进一步多重比较表明,大二、大四学生的希望水平显著高于大一学生的希望水平;2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心理动力素质因子存在年级差异(F=5.217,P0.01),大四学生的心理动力素质显著高于大一学生和大三学生的心理动力素质;学习心理素质因子存在年级差异(F=2.970,P0.05),大二、大四学生的学习心理素质显著高于大三学生的学习心理素质;3大学生心理资本和心理素质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前者对后者具有显著预测效应(48.7%)。结论大学生心理资本和心理素质之间有密切关系,为构建以心理资本为核心概念的心理素质培养新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中生自我概念的特点及其与学业成就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描述问卷(SDQ-Ⅱ)对187名高中生进行了调查,并收集学生的学业成绩数据。结果①高中生自我概念在年级之间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②高中生自我概念在性别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③不同学业成就组学生除在体能自我、与父母关系自我、诚实可信自我、情绪稳定性自我4个子量表上得分不存在差异外,在其他各子量表和学业自我、非学业自我分量表以及自我概念总分上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①高中生自我概念发展趋于稳定;②男生相比女生表现出更为积极的自我概念;③学业成就高的学生对自我的评价更为积极。  相似文献   

20.
高师贫困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高师贫困生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关系,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快乐感量表,对218名贫困生和216名非贫困生进行测查。结果①高师贫困生生活满意度、快乐感显著低于非贫困生(t=4.811,P〈0.001;t=2.504,P〈0.05),自我效能感差异不显著。②高师贫困生自我效能感存在性别差异(t=2.117,P〈0.05),男生的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女生;生活满意度年级差异显著(F=3.547,P〈0.05),大一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学生,大二和大三之间的差异不显著。③高师贫困生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快乐感呈显著正相关(r=0.349,P〈0.01;r=0.436,P〈0.01)。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幸福感越强。结论高师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相对较低,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通过提升自我效能感水平可以增强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