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脑性瘫痪患儿家长实施有计划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其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训练治疗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提高患儿的康复率.方法 将96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9例.对观察组按康复训练健康教育计划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照组接受随机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家长对脑性瘫痪患儿康复训练认识、参与性及康复训练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脑性瘫痪患儿家长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有助于发挥家长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训练治疗中的作用,提高患儿的康复疗效,减轻其家庭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
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运动功能障碍。本文对50例CP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以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对CP患儿康复的促进作用。1对象与方法50例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6个月~7岁。均符合全国小儿脑性瘫痪座谈会制定的标准及分型犤1犦。采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年龄、性别、出院前功能独立性测量(WeeFIM)犤2犦评分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对家长进行康复护理培训,并按要求在家中对患儿进行康复护理。对照组对家长做口头指导,未做具体要求。方法:观察组:为每位…  相似文献   

3.
康复指导在痉挛型脑性瘫痪康复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康复指导在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医院进行综合康复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116例,能配合家庭康复训练的56例为治疗组,不能配合进行家庭康复训练的60例患儿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进行运动训练,针刺、低频电治疗、智力训练,治疗组还由治疗师或医师根据患儿病情指导家长进行康复指导;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进行测试.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GMFM各项得分和总分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GMFM各项得分和总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家庭康复训练能提高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前,对于脑性瘫痪患儿在我国家庭护理还未广泛开展的情况下,大部分的康复功能训练将在患儿家长的协助下进行。出院前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对其家长进行康复指导 (家庭康复指导 )。 1997~ 1999年对 48例患儿家属进行了脑性瘫痪的康复指导,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 48例脑瘫患儿中,男 32例,女 16例;年龄 1~ 8岁,平均 3.5岁;其中矫形术后 32例。瘫痪程度:瘫痪轻度 18例,瘫痪较重 21例,瘫痪严重 9例。 1.2 方法 对家属的指导目标: (1)入院后由 1名护理人员具体负责,向患儿家长教授护理知识,示范…  相似文献   

5.
小儿脑性瘫痪的门诊与家庭康复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门诊训练结合医生指导下家庭训练对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效果。方法80例不住院患儿为治疗组,由治疗师在门诊训练1~3个月,然后对家长进行家庭训练指导,每2~3个月指导1次,每次30min。60例只住院治疗而不进行家庭训练的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结果在训练后的第1、3个月,治疗组患儿的运动发育情况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6个月则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康复效果好于对照组。结论对脑性瘫痪患儿采用门诊训练与指导方式进行康复训练,可降低治疗费用,方便灵活,而且训练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脑性瘫痪儿童家庭康复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许世跃  郑路 《中国康复》1997,12(2):64-66
对16例脑性瘫痪儿童的家庭康复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家长对脑性瘫痪缺乏认识,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家庭中训练主要采用气功、中医和中药疗法。部份家长长期坚持家庭训练并贯穿于日常生活中,患儿功能恢复明显。结果揭示,以脑瘫患儿的父母为中心的训练是有效、经济和方便易行的方法,应加强对患儿家长的组织和培训,配合治疗师完成患儿康复任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儿童口面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诊治的脑性瘫痪儿童口面功能障碍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对2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有10例(33.33%)痊愈出院,14例(46.67%)有效,6例(20.0%)无效,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中有3例(10.0%)痊愈出院,15例(60.0%)有效,12例(40.0%)无效,总有效率为60.0%,试验组患儿的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性瘫痪儿童口面功能障碍患儿实施康复护理能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脑性瘫痪儿童出院后影响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999-01/2001-12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儿童康复科2次住院的脑性瘫痪儿童40例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与第1次出院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数比较,并对患儿家长进行相关问卷调查。结果①不同年龄患儿第2次住院与第1次出院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数相比,3~5岁降低明显。②重度脑性瘫痪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影响(肢体障碍程度越重,影响就越大,以四肢瘫和双重瘫最明显)。③两次住院间隔时间在两三个月之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数没有显著性变化;大于6个月时差异有显著性。④出院后是否坚持康复训练及家庭社会环境对脑性瘫痪儿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影响。结论脑性瘫痪儿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前后两次住院时间间隔等因素的影响,提示脑性瘫痪儿回归家庭后仍要坚持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9.
刘纳娥 《当代护士》2013,(10):77-78
目的 研究早期康复训练对小儿脑损伤综合征及脑瘫的作用效果.方法 根据临床资料,将脑损伤综合征及脑瘫患儿1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5例,实验组在医院接受早期正规强化康复训练,对照组患儿经指导后进行家庭康复护理.康复训练半年后,根据盖塞尔发育量表,对2组进行发育商(DQ)评定.结果 实验组的患儿发育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小儿脑综合症及脑瘫患儿实行早期康复训练有良好的效果,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家长参与对提高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综合能力的影响。方法81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综合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Bobath、Vojta和Rood等神经生理学疗法,综合组同时指导家长进行家庭康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综合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综合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瘫患儿进行康复治疗的同时,指导家长进行家庭康复训练更有利于提高脑瘫患儿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1.
家长在脑瘫患儿康复护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赵爱勤 《中国康复》2003,18(1):61-62
目的 :探讨家长在脑瘫患儿康复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智力正常的脑瘫患儿 76例 ,分成甲、乙 2组 ,运用相同的康复护理手段 ,甲组由护理人员和家长共同实施 ,乙组仅由护理人员实施。康复护理 3个月后评定护理目标实现程度。结果 :甲组主要护理目标实现程度明显高于乙组 (P <0 .0 5 )。结论 :家长与护理人员的密切配合可促进脑瘫患儿护理目标的实现 ,并可获得更为理想的康复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结合引导式教育训练在脑性瘫痪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北省儿童医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50例脑性瘫痪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5例)与训练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训练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结合引导式教育训练。于干预前、后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评分表调查护理满意度情况,并观察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结果干预结束后训练组患儿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训练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结合引导式教育训练提高了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效果,同时提高了患儿家庭满意度,可促进患儿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围术期精细化护理联合延续性护理在下肢脑性瘫痪矫形术患儿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528例行下肢矫形术的脑性瘫痪患儿按照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术期精细化护理联合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的平衡功能、步行能力、运动功能、生活能力、家属心理状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儿的Berg、FAC、GMFM及ADL评分均升高,患儿家属的SAS、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精细化护理联合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提高下肢脑性瘫痪矫形术患儿术后的康复效果,改善患儿肢体运动功能及家属心理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张倩  何霞  赵泽宇 《华西医学》2013,(11):1745-1747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日常生活活动(RNADL)评定在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手术后护理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10月200例脑瘫术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lOO例,采用RNADL对两组患儿进行功能障碍分型判断及障碍等级评定,并分别实施相应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并就2个月后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与入组时比较,观察组患儿在2个月时的RNADL评分显著增高(P〈0.01),其2个月时重度障碍的患儿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O.05)。结论RNADL评定是脑瘫患儿康复治疗的前提和基础,通过正规RNADL评定后采取合理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能明显改善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瘫高危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80例脑瘫高危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试验组的康复护理干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外科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对小儿痉挛型脑瘫患儿发育水平和运动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痉挛型脑瘫患儿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分析比较干预后两组患儿的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及两组患儿家长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儿Gesell得分和PDI得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实验组Gesell得分和PDI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小儿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缓解患儿病情,促进患儿发育和患儿运动功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循环治疗仪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56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7例,2组患儿均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治疗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辅以脑循环治疗仪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循环治疗仪能显著改善脑瘫患儿脑部微循环,提高受损脑组织的供血及供氧,减轻脑组织坏死,加速脑瘫患儿的肢体功能恢复,缩短病程,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循环治疗仪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56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7例,2组患儿均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治疗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辅以脑循环治疗仪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循环治疗仪能显著改善脑瘫患儿脑部微循环,提高受损脑组织的供血及供氧,减轻脑组织坏死,加速脑瘫患儿的肢体功能恢复,缩短病程,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早期正规康复训练对小儿脑损伤综合症及脑瘫的意义.方法 将0~2岁脑损伤综合症及脑瘫患儿1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中0~6个月的患儿分别归为A1、B1组,6个月~2岁患儿分别归为A2、B2组,A组在医院接受早期正规强化康复训练,B组经指导后进行家庭康复护理,治疗半年后根据盖塞尔发育量表,对两组进行发育商(DQ)评定.结果 A组发育商高于B组(P<0.01),A1组高于A2组(P<0.05).结论 早期进行正规康复训练对治疗早期脑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将神经生理学疗法(neurophysiological therapy,NPT)中的Bobath技术引入到脑瘫患儿的静脉输液操作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128例确诊为脑瘫的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8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按常规流程进行操作,观察组在原有流程基础上引入NPT疗法的康复理念,先行按摩、拍打、刺激后,再行静脉穿刺。结果观察组患儿重复穿刺率及患儿家长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NPT中的Bobath技术引入到脑瘫患儿的静脉输液操作护理中可使患儿有更多的时间维持正确的运动模式,从而达到配合强化巩固康复治疗训练效果的目的,且该方法的使用在确保穿刺成功率、减少重复穿刺率以及提高家长满意度等方面较常规的方法都有显著的效果,值得提倡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