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相关终末期肝病进行肝移植的患者,移植术后HCV再感染的发生十分普遍。发生HCV再感染后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阻止或延缓疾病的进展[1]。因此移植术后进行抗病毒治疗十分必要。为了帮助患者完成预定的抗病毒治疗疗程,本院对2005年1月以来  相似文献   

2.
原位肝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年6月~1999年2月,菜施行原位肝移植术23例,其中1例合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并因此而导致肝移植失败。结合文献及根据临床经验,体会到密切观察性变化,尽早发现CMV感染的征象,定期检测血、尿、肝汁、引流液,及时诊断和治疗;同时合理用药,加强营养代谢支持疗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是防治CMV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1993 年6 月~1999 年2 月,共施行原位肝移植术23 例,其中1 例合并巨细胞病毒(CMV) 感染,并因此而导致肝移植失败。结合文献及根据临床经验,体会到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尽早发现CMV 感染的征象,定期检测血、尿、胆汁、引流液,及时诊断和治疗;同时合理用药,加强营养代谢支持疗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是防治CMV 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肝移植受者术后巨细胞病毒的感染情况及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02-07/2005-07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手术的患者20例,均知情同意。术后1个月内每周检测1次巨细胞病毒血清抗体,术后2~6个月每个月检测1次巨细胞病毒血清抗体,以后有感染症状时检测巨细胞病毒血清抗体。所有患者术后给予更昔洛韦0.5g静脉滴注,2次/d,维持2周;以后用阿昔洛韦800mg/d口服,维持3个月进行预防性治疗。所有患者术后采用三联免疫抑制治疗,根据术后血药浓度及肝功能改变调整免疫抑制药物用量。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中巨细胞病毒抗体-巨细胞病毒IgG、巨细胞病毒IgM。巨细胞病毒血清抗体阳性者诊断为巨细胞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血清抗体阳性合并组织器官受累者诊断为巨细胞病毒病。结果:2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20例患者中3例血中巨细胞病毒IgM转化为阳性,为巨细胞病毒感染,其中2例伴有呼吸系统症状及影像学改变,诊断为巨细胞病毒性肺炎。3例巨细胞病毒感染病例中2例治愈,1例死于呼吸衰竭。巨细胞病毒感染率为15%(3/20),巨细胞病毒肺炎发病率为10%(2/20),病死率为5%(1/20)。结论:肝移植术后进行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预防性治疗,定时监测尽早发现巨细胞病毒感染,及时治疗,阻断其向巨细胞病毒病演变是降低巨细胞病毒病死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特异性自身抗体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220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进行肝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检测血清HCV-RNA含量,HCV抗体的检测用ELISA法;结果 220例丙型肝炎患者总自身抗体检出率为34.55%;单纯Ant-HCV阳性的检出率为29.57%;HCVRNA和Ant-HCV均阳性自身抗体检出率为40.59%,单纯Ant-HCV阳性与HCV-RNA和Ant-HCV均阳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各组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自身抗体以低滴度为主,主要为抗核抗体。自身抗体阳性的检出与性别无关(P〉0.05)而与年龄关系密切(P〈0.01),且自身抗体随年龄的增加检出率升高。结论 HCV感染可诱导自身免疫反应,使患者血清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检测其自身抗体及滴度对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患者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的预防方法。方法2001年6月-2006年5月对38例术前患有乙型肝炎的肝移植病人采用拉米夫定联合小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的预防方法。结果38例肝移植病人术后仅有1例乙型肝炎复发,所有病人总乙肝复发率为2.6%。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小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乙型肝炎患者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的复发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血液病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自1963年Starzl实施了全球首例肝脏移植以来,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最为有效的方法。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导致的终末期肝病在亚洲发病率较高,乙肝相关的终末期肝病也逐渐成为肝脏移植手术的主要适应症。在肝移植手术治疗效果得到肯定的同时,术后乙肝复发的问题却一直影响着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肝脏移植术后患者带状疱疹护理措施.方法 结合肝脏移植术后带状疱疹的早期临床表现特点,在采取早期抗病毒、有效镇痛、预防排斥反应等治疗方案时,给予局部,全身,心理护理及病房管理等积极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27例带状疱疹患者经过精心治疗护理,全部痊愈,未出现后遗症,移植肝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有效合理的护理措施对肝脏移植术后带状疱疹患者的全面康复及移植肝功能的保护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1963年Starzl实施了全球首例肝脏移植以来,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最为有效的方法.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导致的终末期肝病在亚洲发病率较高,乙肝相关的终末期肝病也逐渐成为肝脏移植手术的主要适应症.在肝移植手术治疗效果得到肯定的同时,术后乙肝复发的问题却一直影响着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乙型、丙型肝炎病毒对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肝炎病毒对肾移植术后CMV感染的影响。方法 :对 384例肾移植患者术后CMV -IgM进行检测 ,比较肝炎病毒感染组与非病毒感染组术后CMV感染率。结果 :肝炎病毒感染组术后CMV感染率 (30 .5 % )明显高于无病毒感染组(11.3% ) (P <0 .0 5 ) ,若患者术前已有CMV感染 ,肝炎病毒感染组术后CMV感染率更高 (4 7.4 % )。结论 :肝炎病毒感染能够增加肾移植术后CMV感染率 ,对术前已有CMV感染的肝炎病毒感染者更应注意术后CMV的监测 ,以便及时发现病毒活动 ,避免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预防肝移植后乙肝病毒复发的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Ovid)、PubMed、EMbase、CENTRAL(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BM、CNKI、VIP关于LAM联合HBIG与LAM单用预防肝移植后乙肝病毒复发的随机双盲对照、非随机同期对照及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截至2008年12月。两名研究者独立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并采用RevMan 5.0.18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均为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共1 421例患者,其中LAM联合HBIG组1 035例,LAM单用组386例。结果显示,LAM联合HBIG治疗组较单用LAM治疗组:①减少乙肝病毒复发风险达73%[RR=0.27,95%CI(0.20,0.37),P〈0.000 01];②减少乙肝病毒YMDD变异风险达72%[RR=0.28,95%CI(0.15,0.53),P=0.000 01];③减少乙肝病毒复发所致的死亡风险达79%[RR=0.21,95%CI(0.09,0.49),P=0.000 3];④受者和移植物总的生存率两组相似[RR=1.03,95%CI(0.95,1.11),P=0.51;RR=1.04,95%CI(0.97,1.12),P=0.26]。结论现有研究显示LAM联合HBIG治疗比LAM单用可明显减少肝移植后乙肝病毒复发、发生YMDD变异及乙肝病毒复发所致的死亡风险。LAM联合HBIG是预防肝移植后乙肝病毒复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炎病毒对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影响。方法:对384例肾移植患术后CMV—IgM进行检测.比较肝炎病毒感染组与非病毒感染组术后CMV感染率。结果:肝炎病毒感染组术后CMV感染率(30.5%)明显高于无病毒感染组(11.3%)(P<0.05),若患术前已有CMV感染.肝炎病毒感染组术后CMV感染率更高(47.4%)。结论:肝炎病毒感染能够增加肾移植术后CMV感染率.对术前已有CMV感染的肝炎病毒感染更应注意术后CMV的监测.以便及时发现病毒活动.避免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肝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肝功能的影响。对我院2000年1月一2010年5月间行HSCT的患者中48例HBV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袁明:在移植后6个月内,HBsAg(+)组、HBsAb(+)组和对照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的峰值分别为(281.6±414.6)、(95.4±79.9)和(65.1±44.2)U/L,肝功能明显异常发生率分别为61.54%,40.00%和30.23%,任2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HBsAg(+)组2例患者在移植后早期出现致死性的急性肝功能衰竭,发生率为15.4%(2/13),其中1例可能与HBV激活有关。1例移植前应用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移植后没有出现肝功能损害的表现。结论:HBsAg(+)患者接受HSCT时,肝功能损害较对照组更为严重,应加强保肝治疗。移植前预防性的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可能对预防HBV的激活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血友病A患者替代治疗后血液传播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BV、HCV)的感染指标进行检测。方法对经本院确诊的35例血友病A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HCV、HBV六项指标。结果 35例血友病A患者的抗-HCV阳性率为88.6%,输血次数和输注血液制品为主的种类与患者抗-HCV阳性率有相关性(P<0.01)。HBV六项指标检查,其中5例患者抗-HBe阳性(占14.3%),明显低于抗-HCV阳性率。结论血友病A患者替代治疗输血次数越多,感染风险越大,而较少输注以冷沉淀为主的血液制品的患者,其感染风险相对较小,且目前HCV感染率明显高于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及丙肝病毒感染对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995—2000年在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行手术切除的355例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其中乙肝相关肝细胞癌163例(HBV组),丙肝相关肝细胞癌73例(HCV组),119例非病毒相关肝细胞癌作为对照组(NBNC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对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结果:临床病理特征:乙肝相关肝细胞癌患者年龄轻,男性患者比例高,甲胎蛋白(AFP)均值高;丙肝相关肝细胞癌患者年龄最大,术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伴白蛋白降低者比例高,体检发现的小肝癌居多,肿瘤分期相对较早;NBNC组患者由于无肝病背景,往往缺乏定期体检,多因出现临床症状就诊,故发现时以大肝癌为主,合并血管侵犯,肿瘤突破包膜者比例高。术后生存情况:HBV-HCC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1-,3-,5~7-年生存率分别为:71.0%,34.0%,30.7%和11.53%;HCV-HCC组中位生存期为19个月,1-,3-,5~7-年生存率分别为90.3%,68.2%,41.9%和31.41%。提示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总体预后好于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χ2=10.92,P〈0.001)。多因素分析提示病毒感染类型是肝细胞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相对于无病毒感染肝细胞癌患者而言,乙肝相关肝细胞癌术后死亡的风险是前者的1.5倍(P=0.03),而丙肝相关肝细胞癌术后死亡的风险是其0.85(P=0.58)。结论:乙肝病毒与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显著差异。丙肝相关肝细胞癌总体预后好于乙肝相关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丙肝患者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CV RNA存在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套式PCR检测46例急性丙型肝炎(丙型肝炎以下简称丙肝)和42例慢性丙肝患者血清和PBMC中HCV RNA.结果 慢性丙肝患者PBMC中HCV RNA检出率显著高于急性丙肝患者(P<0.001);急、慢性丙肝患者血清和慢性丙肝患者PBMC中HCV RNA检出率显著高于ALT正常的抗-HCV阳性者(P<0.001);2例患者血清中HCV RNA阴性,PBMC中可测及,12例患者血清抗-HCV阴性,而血清HCV RNA阳性。结论 血清HCV RNA检测有助于抗-HCV阴性丙肝的诊断和早期诊断;丙肝的肝损害可能与HCV RNA血症有关;PBMC中HCV感染在丙肝的慢性化和慢性肝损害中可能起一定作用,PBMC中可贮存HCV RNA。  相似文献   

18.
赖威  卢实春 《华西医学》2011,(3):351-354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在HBV相关肝病肝移植受体术后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和骨髓CD34<'+>细胞内的整合情况及其对乙肝疫苗接种的影响.方法 采集1999年6月-2005年11月25例HBV相关肝病肝移植受体的外周静脉血及其中23例的骨髓血,以密度梯度离心结合单克隆免疫磁珠分离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  相似文献   

19.
丙型肝炎病毒体外感染HepG2细胞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近似自然感染的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体外感染细胞模型。方法:将含10%HCV RNA阳性血清的接种液和HepG2细胞在37℃,5%CO2条件下共同孵育24h,再加含新生牛血清,地塞米松,胰岛素及硫酸亚铁的维持培养液,置32℃,5%CO2条件下培养,以后每3-4d传代一次,定期收集培养上清液和细胞。应用RT-nested-PCR,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进行病毒核酸和蛋白质的检测。结果:RT-nested-PCR法检测发现在接种病毒后第4-16天的细胞标本中可检测到HCV RNA正链,接种病毒后第4-24天的细胞标本则可检测到HCV RNA副链,通过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病毒蛋白(NS3)能在第4天检出。结论:HCV体外感染HepG2细胞模型的建立,可望用于HCV吸附肝细胞机制研究及疫苗中和试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结核病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的临床情况。方法对182例合并乙肝的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中的肝功能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重感染的患者中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害的发生率为27.5%。34例(68%)发生在前3个月内。8例患者出现相关肝炎症状,其中纳差、恶心、呕吐症状最常见。16例(32%)需要停药或修改方案,34例(68%)患者经过积极治疗肝功能正常或好转。结论合并乙肝的结核病患者更易发生药物性肝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