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构建儿童医院手术室护理量化绩效考核方案,并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量化考核计算方法,建立以常规护理技能为基础,以专科护理技能为主体的护理量化绩效考核方案并应用于临床。结果实施构建的方案后,手术护理质量提升(P<0.001);护士对绩效考核方案满意度提高(P<0.05);护士人均每日完成手术台次增长、每周申请休息人数下降。结论本研究构建并应用儿童医院手术室量化护理绩效考核方案,使手术室护士绩效考核有了客观、统一的标准,提升了手术护理质量,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士满意度和工作效率,有利于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患者转运交接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时间段将500例手术患者分为前馈控制前和后各250例,前馈控制前按照传统的手术室术前术后患者转运交接方法进行转运交接,前馈控制后将前馈控制理论应用于患者转运交接中,观察比较两组护士核对手术患者情况评分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前馈控制后护士核对手术患者情况评分优于前馈控制实施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和发生率低于前馈控制前,前馈控制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前馈控制应用于手术患者转运交接管理中,能有效地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转运交接过程中的护理质量,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室患者转运和交接的改进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对2013年1~6月手术室患者转运和交接安全问题调查分析后,于2013年7~12月实施增加手术室患者转运和交接记录单、制定手术室患者安全转运和交接的工作流程并培训、增加反馈环节等安全改进措施,比较改进前后患者转运和交接过程中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改进患者转运和交接安全管理措施后有效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改进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患者转运和交接的改进安全管理能有效提高手术室患者转运和交接安全,提升了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设计与应用效果。方法:利用医院信息化平台开发绩效考核软件,对31名手术室护士根据护士年资、岗位、能级、工作质量、工作时间、风险系数等,建立适合手术室奖金分配制度的考核指标。结果:绩效考核信息化管理使护士职业满意度达100%;手术患者满意度由80.00%上升为98.67%;绩效考核时间由(5.84±0.27)d缩短为(2.44±0.64)d。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应用,调动了护士工作积极性,保证了临床护理质量,提高了麻醉师、手术医生、手术患者满意度与护士职业满意度,提高了绩效考核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实地跟踪云南省某综合医院手术室162例患者的转运全程,依据所在医院手术室患者接送工作流程、工作人员出入手术室管理制度、护理人员手术患者交接流程、手术室工作质量评价标准对整个患者转运进行客观评价,找出不合规范的转运事件详细记录并分析整理,采用PDCA管理法对整个转运中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综合医院手术室患者转运质量和效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应用人力资源量化管理对提高妇幼手术室工作效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的作用。方法本院妇幼手术室于2016年3月开始实施人力资源量化管理,分别于实施前后的一年时间,收集150例患者,对比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和手术效率及科室护士对护理服务的评价。结果实施人力资源量化管理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以及科室护士对护理服务的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人力资源量化管理后,妇幼手术室的首台手术准时率显著提升,手术台的手术次数也明显增加,与实施之前相比较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妇幼手术室应用人力资源量化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手术室护士岗位管理模式的方法及效果。方法:结合手术室工作特点,从岗位设置、岗位培训、绩效考核等方面探索手术室护理岗位管理模式。结果:实施岗位管理后,建立了护士分层进阶体系,改革绩效考核分配方式,阐明了护士岗位管理是推进优质护理服务长效机制建立的重要途径,提高了护士职业认同感及患者满意度,降低了护理人员离职率。结论:手术室实施护士岗位管理,有利于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医生对手术护士配合的满意度,更有利于手术护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手术室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力资源改革对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的影响。方法:通过分组及分层次管理、调整人员职能、不定式管理、使用激励杠杆等方法进行人力资源改革。结果:在人员不变的情况下,手术台次、患者及手术医师满意度、论文发表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结论:利用当前新的管理方法可有效促进手术室护士工作人员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医师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信息化管理在手术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医院信息系统为基础数据开发手术患者转运交接管理系统,通过扫描患者腕带上的二维码实现手术患者转运交接,病区和手术室护士通过信息系统共享手术患者的相关信息。结果使用手术患者转运交接系统后手术转运交接异常情况(手术接台通知不到位、带入手术室用物遗失、转运交接异常)发生率低于使用系统前(P0.001)。而且能实时准确采集患者围手术期的相关信息,便于进行信息管理。结论手术患者转运交接管理系统,保证手术患者安全,保证护理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升手术患者安全管理及手术室运行效率,构建手术室信息平台,探讨手术室全流程闭环式信息化全质量管理方案。方法 围绕以手术患者安全为主体,结合流程再造、精细化管理、全质量管理的方法,通过对手术患者围术期无缝隙闭环式信息化转运交接、手术医师医疗权限控制、手术室消毒包/器械的信息化全流程追溯、术中离体组织标本的信息化全流程管理、手术室耗材、物资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手术室仪器设备使用全生命周期化管理等六个维度,探讨对手术室人、财、物等实施闭环式、全质量的管理。结果 两组患者的首台手术准时划皮率、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时间、手术患者PDA转运交接有效实施率、手术连台时间均有所提高(P<0.05);实施前后患者信息识别率、手术患者高危风险评估率、非计划再次手术率、手术部位标识规范执行率、安全核查正确执行率等都得到了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99.33%优于对照组92.30% (P<0.05),观察组医护对手术室运行效率总满意度99.54%优于对照组93.97%,(P<0.05)。结论 全质量管理体系下手术室信息平台的构建与实施促进手术室向高质、高效、低耗方向发展,做到手术围术期的全过程、全质量信息化控制,持续改善了手术患者安全管理效率和手术室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压力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7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山东省枣庄市、东营市两所医院手术室的在职护士50名为研究对象,开展护士工作压力管理模式,评价并比较实施前(2015年1-6月)和实施后(2015年7-12月)的护理质、护理人员的倦怠程度及留职意愿。结果压力管理模式实施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护理技术、护理安全性评分均优于实施前(均P0.05);工作倦怠程度各方面的评分均低于实施前,留职意愿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护士工作压力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手术室护理人员自身压力感,改善倦怠程度,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岗位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6月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将岗位管理应用于手术室的护理管理中。调查并比较实施岗位管理前后患者、医生和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岗位管理后,医生、护士及患者满意度都较实施前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手术室护理岗位管理的实施能够为患者及医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减少护理缺陷和差错,有利于激励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手术室巡回护士工作程序表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分析手术工作特点,设计工作程序表,实现巡回护士工作程序化.方法 根据手术工作的时间顺序、手术过程的轻重缓急和护士的职责要求,将工作进行重新设计、整合、排序,绘制成表.结果利用工作程序表实施程序化管理后,物品准备完好率与术中护士在位率均显著增加;医生、护士对物品准备、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满意率均显著提高;消除了不同工作年资护士手术过程发生工作缺陷既往存在的差异.结论 应用工作程序表,有效地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工作质量,实现了手术护理配合有序、高效、安全.  相似文献   

14.
张琳娟  梅娜  肖娟  辛霞 《全科护理》2013,(16):1513-1515
[目的]总结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成效。[方法]针对手术室工作特点,确定不同服务群体,制订优质护理服务计划实施措施,加强人性化管理,不断持续改进。[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外科医生、手术病人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提高(P〈0.05);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巡回护士术前访视、术后整理工作质量考评得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器械护士物品准备、手术配合、术后处理质量考评得分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对象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5.
五常法用于手术室规范化管理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 :提高手术室护理及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方法 :应用“五常法”原理 ,对人、物、环境进行规范改进 ,设计了流程图 ,规范了手术室护士言行、技术、手术物品准备与放置标准等。从形式化→行事化→习惯化推进 ,形成专科护理准则 (标准 )。结果 :器械准备完好率、物品准备完好率、贵重仪器使用管理完好率、手术科室及病人满意率五常组均高于常规组。结论 :五常法管理有效地提高了手术室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1日~5月31日于手术室成功完成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措施;将2019年6月1日~12月31日于手术室成功完成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两组手术室护理人员均相同。比较两组手术室工作效率、手术室护理质量、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接送患者时间与等待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手术室护理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准备失误、术前意外伤害、术中操作不当、护理文书记录错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管理,可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及患者对手术室整体管理满意度,从而促进手术室护理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手术室最佳排班方法,提高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方法:从手术麻醉系统中调出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某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的全部手术时间,统计分析并总结其规律。结果:根据实际工作经调整后,除剖宫产专用手术间外的其余所有手术间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为(9.69±0.52)h。结论:将护理人员每日工作时间调整为10h工作制,既可以在不增加人力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加班时数,又可以保证休息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普通外科手术室护理情况以及78名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实施常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模式,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常规模式基础上实施FMEA,比较FMEA实施前后手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工作质量情况。结果FMEA实施后体位相关并发症、手术感染、锐器损伤、手术用物清点数目不符、外科手消毒不规范、医护患沟通不足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FMEA实施后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工作质量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FMEA在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手术室护理工作岗位的合理设置,完善与护理服务的数量、质量、技术难度、患者满意度相挂钩的绩效考核体制,做到岗位实施与绩效考核并轨,从而建立稳定的手术室护理工作队伍,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以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