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针刺结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76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成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天麻素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38例,采用针刺结合天麻素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眩晕、颈项等不适症状功能评分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65.79%,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性眩晕患者采用针刺结合天麻素注射液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上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嗽的患者11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对照组给予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呼气高峰流量(PEFR)和嗜酸粒细胞直接计数(EOS)、不良反应发生率、咳嗽症状评分以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后,PEFR评分观察组[(81.23±4.57)分]高于对照组[(73.41±5.17)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90.9%67.3%)。EOS评分观察组[(132.54±14.21)分]低于对照组[(157.84±12.34)分],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以及咳嗽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嗽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灵龟八法针法结合普通针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经该院治疗的82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选择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1例给予普通针法治疗,观察组41例在普通针法基础上采用灵龟八法针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以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VAS)为(1.16±0.43)分,JOA评分为(15.28±4.11)分,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复发率为2.44%,躯体健康为(80.56±5.33)分,心理健康为(81.09±4.66)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VAS疼痛评分[(3.13±0.24)分]、JOA评分[(12.56±4.22)分]、治疗总有效率(78.05%)、复发率(31.71%)、躯体健康评分[(72.72±5.28)分]、心理健康评分[(73.87±4.4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灵龟八法结合普通针法方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出现的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复发情况,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联合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效果及对认知及行为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纳入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分别予以多奈哌齐与阿立哌唑+多奈哌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痴呆行为量表(BEHAVE-AD)]、临床疗效、认知功能[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行为能力[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BEHAVE-AD评分[(7.8±1.4)分]低于对照组[(9.6±1.7)分],观察组总有效率(94.0%)高于对照组(80.0%),治疗后观察组的MMSE评分[(22.0±3.4)分]高于对照组[(17.6±3.7)分],治疗后观察组的ADL评分[(33.2±3.5)分]低于对照组[(36.5±3.9)分],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疗效满意,可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认知功能与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前庭康复训练配合心理干预对颈性眩晕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基础治疗和个体化前庭康复训练者为常规组,在此基础上配合进行心理干预者为干预组,疗程6个月,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总评分和眩晕症状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干预组升高幅度更大(P0.05);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3.33%(P0.05);两组患者HADS评分分别为(9.13±1.24)分和(12.81±1.56)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GQ O LI-74评分分别为(78.26±12.95)分和(63.93±13.04)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前庭康复训练配合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颈性眩晕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精神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SRM-Ⅳ眩晕诊疗系统与前庭康复疗法分别联合强力定眩片治疗周围性眩晕患者疗效及对睡眠质量、焦虑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青岛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36例周围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两组均予以强力定眩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SRM-Ⅳ眩晕诊疗系统治疗,对照组加用前庭康复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眩晕残障问卷(DHI)、特异性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前庭活动与参与量表(VAP)、前庭功能指标[重心移动总长度(PL)、重心移动总面积(CA)、半规管轻瘫值]、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DHI评分、VAP评分分别为(5.87±1.43)、(12.05±2.16)分,均低于对照组[(12.43±2.69)、(18.73±2.85)分],ABC评分为(92.36±5.07)分,高于对照组[(87.71±4.4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L、CA、半规管轻瘫值分别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龙氏正脊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颈性眩晕患者98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龙氏正脊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每周5次,l0次为l个疗程,两组均用相应手法治疗1个疗程。两组都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进行评估并于治疗后比较其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6%(48、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35/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眩晕症状和功能评估积分比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颈曲均有所改善,观察组颈曲值改善状况与对照组比较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氏正脊手法治疗颈性眩晕有肯定的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头部经穴梳理加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治疗组在针刺基础上给予头部经穴梳理,治疗20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显著(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86.67%)。结论实施头部经穴梳理可以有效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家庭一体化健康教育对哮喘患者的影响。方法:以海安市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21年5月的112例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联合基于微信平台的家庭一体化健康教育。两组均完成4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能力、治疗依从性、哮喘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半年后,观察组避免疾病诱发因素[(45.72±7.06)分]、疾病监测[(16.27±3.21)分]、症状识别[(14.73±2.18)分]、遵医嘱用药[(21.52±3.85)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38.25±5.63)分、(12.06±1.63)分、(12.05±1.54)分、(18.33±3.31)分,均P<0.05],但观察组按时就诊[(10.74±2.13)分]与对照组[(9.26±2.1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半年后,观察组总体治疗依从性及哮喘控制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活动受限[(36.51±5.28)分]、哮喘症状[(32.26±5.37)分]、心理状态[(28.41±4.62)分]、刺激源反应[(20.34±3.26)分]、身心健康关注度[(12.33±2.05)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28.41±4.93)分、(25.18±4.55)分、(25.36±3.87)分、(17.31±3.18)分、(11.06±1.72)分,均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家庭一体化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控制哮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肌间沟注射治疗颈部疼痛相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探讨颈部疼痛在眩晕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颈性眩晕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改善后循环药物、心理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超声引导肌间沟注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用颈交感神经症状评分表(cervical symphathetic symptoms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CSSEQ)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同时记录治疗组超声引导肌间沟注射治疗主观感受评价、眩晕改善起效时间、眩晕消失时间。结果:两组间治疗前CSSEQ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CSSEQ评分(5.26±2.47)分、对照组(12.84±3.71)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评分降低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注射后0.5h内所有患者治疗侧颈肩部胀、热,上肢麻木、乏力,18例患者自觉头清目明、视物清晰。治疗组眩晕改善起效时间平均为注射后(4.0±1.5)h,眩晕消失时间平均为(5.0±1.5)d。结论:定位精准的超声引导肌间沟注射治疗颈部疼痛相关性眩晕有效,消除颈部疼痛是治疗颈性眩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577 nm激光光凝治疗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74例(74眼),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采用577 nm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对照组33例给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力变化及视网膜循环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56%)高于对照组(69.70%)(P0.05);观察组视力改善率(82.93%)高于对照组(54.55%)(P0.05);观察组治疗后视网膜循环时间[(5.03±1.06)s]少于对照组[(7.55±1.31)s](P0.05)。结论 577 nm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能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控制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是"法取穴针刺颈夹脊穴联合渐进抗阻训练治疗颈性眩晕(CV)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4例CV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每组57例。2组患者均给予超短波、中药封包等常规干预, 同时采用"阿是"法取穴针刺颈夹脊穴;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干预基础上辅以渐进抗阻训练。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眩晕残障量表(DHI)、Berg平衡量表(BBS)、颈肌耐力测试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同时检测2组患者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DHI、BBS评分及颈肌耐力测试结果、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DHI评分[(21.64±2.21)分]、BBS评分[(54.75±4.85)分]、颈肌耐力测试时长[颈屈肌为(79.68±6.50)s、颈伸肌为(115.61±8.37)s]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左椎动脉为(35.63±6.19)cm/s、右椎动脉为(36.62±6.43)cm/s、基底动脉为(48.34±7.62)cm/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针刺颈夹脊穴联合渐进抗阻训练能显著减轻CV...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枕颈交界区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予枕颈交界区推拿治疗,对照组以常规脊柱推拿手法治疗,治疗前后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主动活动度(AROM)、眩晕障碍量表评分(DHI)作为观察指标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5d后,观察组VAS评分和DH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颈椎活动度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枕颈交界区推拿治疗颈性眩晕能明显缓解疼痛、眩晕症状,提高颈椎活动度,疗效优于常规脊柱推拿手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应用沙利度胺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沙利度胺50mg/次,1次/d,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14d。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及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百分比(E%),观察瘙痒症状消失时间及E%恢复正常时间,评定2组治疗效果,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5.58±2.81)、(5.61±2.66)分]、E%[(57.69±8.38)%、(57.71±8.7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临床症状评分[(2.01±1.67)、(3.61±2.18)分]及E%[(32.56±7.78)%、(41.16±8.67)%]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2)观察组瘙痒症状消失时间[(6.31±2.82)d]、E%恢复正常时间[(5.33±2.17)d]均较对照组[(8.61±3.78)、(7.16±2.82)d]缩短(P0.05);(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64.00%)(P0.05);(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00%)与对照组(6.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沙利度胺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可缩短瘙痒症状消失时间,使E%较快恢复正常,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联合熊去氧胆酸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增城院区收治的ICP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63例。两组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密切监测胎儿情况。对照组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地塞米松治疗。2周治疗后评估患者效果,比较两组瘙痒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肝功能水平、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2周瘙痒评分(1.15±0.26)分低于对照组的(2.69±0.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46,P<0.05)。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8.53±0.61)分、(9.12±0.66)分]高于对照组[(7.84±0.53)分、(8.58±0.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2周血清ALT、AST、TBA、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17.4...  相似文献   

16.
于明英  孙利华   《护理与康复》2018,17(8):72-74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结合穴位贴敷在眩晕患者辨证施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5例眩晕患者按入院顺序分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耳穴压豆和穴位贴敷治疗。按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定两组治疗有效率,采用汉化的眩晕障碍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眩晕的影响程度。结果治疗有效率对照组80.65%,观察组93.65%,两组比较x2=4.73,P0.05;治疗后眩晕障碍量表评分对照组(9.87±3.32)分、观察组(4.73±4.55)分,两组比较t=7.211,P0.01。结论耳穴压豆及穴位贴敷用于眩晕患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合并甘麦大枣汤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海南省安宁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共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合并甘麦大枣汤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际睡眠时间(AST)、总睡眠时间(TST)、总卧床时间(TIB)、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分值;记录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DS)分值、日常生活能力Bathel指数评分(BI)、生活质量评分(QOL);记录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IB、TST、AST均延长;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ST、TST、TIB分别为(387.20±18.62) min、(432.52±6.21) min、(441.20±9.52) min,对照组为(369.20±14.21) min、(424.32±5.19) min、(429.20±6.32) min,两组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24分值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19.98±3.2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4.65±3.14)分],差异有显著性(P 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FDS分值均明显降低、BI、QOL分值均明显升高,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FDS分[(8.98±1.5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7.98±1.98)分]; BI、QOL[(53.12±3.95)分、(65.22±4.6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2.21±4.32)分、(58.98±6.12)分],差异有显著性(P 0.05)。③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显著性(P 0.05)。④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与对照组(13.33%)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合并甘麦大枣汤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结构,缓解焦虑严重程度,改善神经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SkillsModel,IMB)引导分级阶梯式康复护理对抑郁症的恢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抑郁症患者100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IMB引导分级阶梯式康复护理。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段生活质量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抑郁评分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护理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心理卫生、躯体功能、健康程度、活力、情绪角色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的各项评分[(76.25±7.57)分、(73.48±6.23)分、(80.97±5.10)分、(78.31±6.37)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5.38±7.52)分、(65.79±6.22)分、(74.55±5.09)分、(70.92±6.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HAMD抑郁评分对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评分[(11.81±1.9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5.44±1.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服务理念、护理质量、护理技术、沟通方式的满意度评分[(76.23±7.54)分、(73.46±6.19)分,(8 0.9 5±5.0 6)分、(7 8.2 7±6.2 0)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 5.6 0±7.5 6)分、(6 5.7 7±6.1 8)分、(74.54±5.07)分、(70.89±6.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B引导分级阶梯式康复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加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将我院门诊收治的120例颈性弦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电针配合整脊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常规电针治疗,10次一疗程。结果观察组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率为96.66%,对照组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率为68.33%,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电针配合整脊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治疗中行升阳举陷法的效果探究。方法 选取2023年1—10月毕节市中医医院中医科收治的100例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中药治疗方案,观察组行升阳举陷法。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时间、眩晕症状量表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更短、眩晕症状量表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头晕目眩评分(1.21±0.25)分低于对照组(2.30±0.52)分,发作频率评分(1.02±0.16)分低于对照组(2.10±0.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58、25.015,P均<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供血不足性眩晕治疗中行升阳举陷法,有利于减轻临床症状,缩短症状持续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