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肾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肾病的相关因素,为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创造条件。方法以2007-01~2007.12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年龄为40一85岁的中老年人群3000名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及健康体检资料进行资料搜集,调查肾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肾病患者及人群的知晓率,并分析中老年人群中发病情况、病因构成比、临床特点、治疗现况和各种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患者知晓率为3.29%,人群知晓率为0.70%。(2)患病率为5.07%,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明显增加;男性与女性之间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高血压(83.56%)和肾功能减退(63。16%);主要合并症为冠心病(63.82%)、脑血管疾病(27.63%)、颈动脉粥样硬化(55.92%)、糖尿病(29.61%)、血脂代谢异常(53.29%)。结论肾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肾病患者及人群知晓率低;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明显增加;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收缩期高血压、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中老年人群体检检查中的作用。方法采集我校2007~2008体检的教师337人,其中经CT确诊为脑梗死检查者63例,无脑梗死检查者274例,所有人均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63例脑梗死患者中有48例经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6.19%;274例健康体检人中13例经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4.74%。结论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中老年人体检中特别是患有脑梗死的人群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检出和定量评价颈动脉疾病 ,并证实中老年人群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增高[1] 。我院于 1998年 9月~ 10月间对全局中老年干部及知识分子进行体检。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者中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明显高于对照组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 12 82例 ,男 10 43例 ,女 2 39例。年龄 31岁~ 88岁 ,平均 5 6岁。根据是否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 ,将受检者分为两组 ,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组 5 5 7例 ,对照组 72 5例 ,全部受检者均测定血流变学、血糖、胆固醇、心电图。超声检查时患者仰卧 ,颈后置薄枕 ,头部稍偏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水平对脑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96例脑梗死病人及72例健康体检者行颈动脉超声及血脂分析检查.结果 96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60例(占62.5%),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好发部位以分叉处最为常见,其次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起始段、颈外动脉.脑梗死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均较健康对照组严重,脑梗死组的TC、TG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发病有关;血TC、TG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股动脉、腹主动脉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疑似或确诊的冠状动脉硬化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股动脉、腹主动脉及颈动脉IMT值、Vdias及斑块评分均优于观察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不同分支病变IMT值、Vdias、斑块评分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动脉、腹主动脉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对股动脉、腹主动脉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测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地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2004年度健康查体,参加体检男性504例,年龄36~90(中位年龄66)岁,体检要求空腹憋尿,膀胱充盈良好状态下,平卧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检查前列腺大小、形态,记录前列腺的大小及声图像表现.结果输入干部健康体检管理系统,进行统计分析.检出前列腺增生162例,患病率32.1%;前列腺结石19例,患病率3.8%;前列腺囊肿21例,患病率4.2%.未检出前列腺肿瘤.各年龄段前列腺增生患病率见表1.  相似文献   

7.
兰州地区2763例干部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健康体检了解兰州地区部分机关及事业单位人员患病情况。方法组织176家单位的2763名受检者在甘肃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综合分析全体受检人员患病情况及不同年龄组受检人员患病情况。结果前6位病种依次是:各类齿病、老年性白内障、脂肪肝、前列腺增生、高脂血症、高血压病。齿病各年龄段患病率均居第1位;前列腺增生、老年性白内障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为老年病特征;高脂血症、脂肪肝患病率41~50岁年龄段为31.8%和34.7%,51~60岁年龄段达高峰为44.6%和48.6%;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结论定期健康体检是早期发现和诊断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老年健康体检人群腹部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在2012年为延安市志丹县顺宁镇中老年健康体检资料,整群抽取完成所有检查40岁以上中老年1274例,分析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疾病的患病数及患病率,了解和掌握中老年腹部脏器常见病、多发病超声直接或间接征象,归纳总结引发疾病的病因及诱因,提出预防保健性意见。结果 1274例中患病数513例,患病率40.27%。脂肪肝、胆囊结石、肝囊肿的检出率最高,脂肪肝患病率高达4.87%,其次胆囊结石4.48%。另外,不同疾病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患病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前列腺增生在男性中老年体检中患病率5.79%,子宫肌瘤在女性中老年体检中患病率3.65%。结论在健康体检人群腹部超声检查为首选及重点项目,为中老年腹部部分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彩超检测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彩超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住院的53例脑梗死患者,20例高脂血症,高血压病患者,16例糖尿病患者及时性28例健康对照组进行项动脉高频彩超检查,测量颈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斑块大小,血流阻力指数.检查时注意斑块回声特点.结果 89例患者中80例有内-中膜增厚,阳性率89%,其中脑梗死患者中斑块阳性率84%,软斑阳性串68%,高脂血症、高血压病患者中斑块阳性率85%,软斑阳性率49%,糖尿病患者斑块阳性率87%,软斑阳性率43%.脑梗死、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颈动脉硬化粥样硬化是脑梗死不可忽视的重要病因之一,软斑走危险信号,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是颈动脉粥样硬化高发人群,对他们进行定期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病变,利于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减少脑梗死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自制肺炎衣原体单克隆抗体(Cpn-McAb)检测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和冠状动脉瘤标本中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原(Cpn-Ag)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自制Cpn-McAb的直接免疫荧光(DI)法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健康体检者PBMC中Cpn-Ag及冠状动脉瘤和正常冠状动脉标本中Cpn-Ag的表达。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健康体检者PBMC中Cpn-Ag检测结果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瘤标本和正常冠状动脉标本外膜下和/或斑块内Cpn-Ag检测结果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冠状动脉瘤标本中有大量Cpn-Ag沉积,分别位于外膜下及粥样硬化斑块内,而正常血管壁中仅有少量沉积(P<0.05)。结论PBMC中的Cpn-Ag的检测可为诊治与该病原体相关的疾病提供依据;Cpn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技术,探讨年龄、疾病及种族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274例患者颈动脉检测血管内径、血管的内-中膜及斑块,观察内-中膜厚度、斑块形成与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及种族的关系。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增加(P<0.01);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患者(P<0.05);而种族间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应定期对其实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发现、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洁 《大家健康》2016,(2):74-74
目的:探讨对健康体检人群进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6月进行健康体检的923例体检者,对其进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经过对923例入组人员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检出率为27.3%,随着年龄的增长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检出率增高,且男女性别间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一种简单方便,准确率相对较高的方法,应做为常规(尤其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的体检项目,从而对脑血管疾病进行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关联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0例缺血性脑卒中为观察组,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双侧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增厚及其硬化斑块影像学资料。结果:选取60例缺血性脑卒中为观察组,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双侧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增厚及其硬化斑块影像学资料。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具有密切关系,且以较大斑块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颈动脉超声及血生化检测辅助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联合筛查无症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3~12月在北京航天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VIP客户124例,根据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和正常组,应用SPSS17.0软件对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应用颈动脉超声以及血生化检验对两组受检者分别进行检测,对各项检测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各指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 124例受检者中共检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53例,检出率为42.7%,病变主要累及前降支、右冠和左主干.31例冠状动脉狭窄,其中6例冠状动脉脉血管狭窄超过75%,5例冠状动脉血管狭窄在50%~75%之间,20例冠状动脉狭窄小于5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平均年龄(64.6±10.9)岁,正常组平均年龄(50.7±12.5)岁,两组间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血生化检测后,经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生化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收缩压(SBP)、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体重指数(BMI)、舒张压(DBP)、腰臀比(WHR)、血尿酸、甘油三酯(TG)、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游离T3(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健康体检中应用颈动脉超声及血生化检测进行辅助筛查,对比分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血脂、胆固醇等指标,可以有效地辅助冠脉CTA早期筛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尤其对40岁以上受检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时发现检测异常的高危人群,通过冠状动脉CTA对冠心病进行进一步筛查,对早期冠心病的防治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高频探头(12 MHz),对82例高血压病患者和101例健康人常规检测双侧颈动脉.结果:高血压病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68.29%,健康组为8.91%;相同年龄段高血压病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组,且病变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呈正相关.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高血压病患者更易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原不同海拔地区健康体检人群中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通过对200例海拔在3 000米以上地区的健康体检人群和200例海拔在2 260米地区的健康体检人群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血脂水平测定,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测定之间的关系。结果:检出高海拔地区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低海拔地区。结论:高海拔地区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脂水平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78例高血压病患者用彩色多普勒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检测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正常颈动脉组,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糖尿病史和血压,测定尿酸及其他生物化学指标.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颈动脉组.结论 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压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目前,本病发病率高,发病年龄有向低年龄发展趋势,是影响中老年人生存质量,导致中老年人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本病属于祖国医学胸痹心悸范畴, 2007年6月-2010年5月笔者运用炙甘草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50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348例尸检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观察结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狭窄程度也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P<0.01)。多致病例(73.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累及多支,病变分布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为最高最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和狭窄程度在知识分子组和干部组均比工人组及农民组为高而重(P<0.01)。在率组病例中,以高血压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最多(75%),而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结核病和肝硬化其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则较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Th1/Th2漂移与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采ELISA法检测,对30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患者(简称AS组)、22例排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患者(简称EH组)和25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血浆中IFN-γ和IL-4水平进行检测。结果:AS组IFN-γ水平显著增高,与EH组及健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H组与健康组相比IFN-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IL-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组IFN-γ与IL-4比值较另两组增大。结论:Th1细胞活性亢进,导致Th1/Th2漂移,促进了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