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对ICU病房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进行调查分析,查找感染源和传播途径,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场采样检验和药敏试验方法,对ICU病房5例患者在2009年6月28日-7月6日期间发生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暴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室内环境、呼吸机污染是引起该ICU在9 d时间内陆续出现5例患者发生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经采取积极治疗和有效消毒隔离控制措施后未再出现新发感染病例,痊愈率60%,好转率40%。结论对ICU患者进行隔离,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对病室环境及医疗器械特别是呼吸器具进行彻底消毒,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是控制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呼吸机相关肺炎爆发流行的调查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秉丹 《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8):152-153
目的 调查分析我院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爆发流行的原因及传播途径,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呼吸机管道、工作人员的手及病室环境进行采样监测.结果 呼吸机管道消毒不严格是引起此次下呼吸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茵感染爆发流行的主要原因;医护人员污染的手、病室环境的污染也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结论 重视医院感染,增强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认真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严格消毒灭菌技术操作,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爆发流行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两个重症监护病房(ICU)2010年8月1周内发生的8例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结果两个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得到有效控制,例次感染率由28.12%下降到12.50%。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从35.0%上升到80.0%。结论医疗设备污染及医务人员的手污染可能是这次感染暴发的主要传播途径,强化手卫生、环境及设备消毒能有效控制ICU医院感染暴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ICU感染鲍曼不动杆菌(ABA)耐药谱的变化,提出干预措施,指导合理用药.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60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中不同标本分离的多重耐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26例,标本以痰为主,病原菌鲍曼不动杆菌占首位,感染部位以肺部为主.结论实施多种干预措施,有效控制了多重耐药菌传播,防止了因交叉感染而引起的院内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分离自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及环境中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同源性分析,判断ICU是否存在院内感染暴发流行。方法使用贝克曼Microscan Walkaway 40 plus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对分离自ICU患者及环境中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肠杆菌科基因组间重复序列(ERIC-PCR)对分离到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寻找导致院内感染暴发的原因。结果从ICU患者及环境中共分离出20株鲍曼不动杆菌,其中19株为多重耐药菌,1株为泛耐药菌。20株鲍曼不动杆菌共分为3型(A-C型),其中17株属于C型。结论本次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暴发流行由C型引起,含有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气溶胶可能是引起此次院内感染暴发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在本院临床各病区的分布及耐药表型的流行特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2009年7月1日-2011年6月30日从临床科室送检的各类标本,分离鲍曼不动杆菌,了解其标本来源、临床分布特点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009年7月1日-2011年6月30临床分离的病原菌中,共检出295株鲍曼不动杆菌,其中2009年7月1日-2010年6月30检出103株,检出率7%,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检出192株,检出率12.8%,各科室送检标本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逐年增多,主要来自于呼吸道标本,感染途径及被感染科室也有增多趋势。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40%以下的药物有IPM、MNO、SCF、LVF,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40.00%,耐药率明显增加。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途径增加,检出率和耐药率都呈持续性上升,使临床治疗更加棘手,因此必须进行规范的耐药监测,防止医院染感的发生,控制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减少耐药菌产生。  相似文献   

7.
邹燕敏 《基层医学论坛》2013,(12):1535-1536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方法对2011年4月-2012年4月我院ICU36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采取强化隔离措施,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和多重耐药菌监测,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结果经严密监测和护理,我院ICU未发生交叉感染和多重耐药菌的传播。结论采取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强化隔离措施,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和多重耐药菌监测等多种方法,能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廖祖松 《河北医学》2012,18(9):1315-1317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统计分析ICU中89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和耐药状况.结果:89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自痰及支气管吸出物(占70.79%),其耐药率多在50%以上,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为20.22%).结论:ICU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高且呈多重耐药,医院应重视该菌感染及耐药性监测,预防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9.
不动杆菌属自1911年被荷兰微生物学家Beijerinck首先发现至今,现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其中,鲍曼不动杆菌由于具有快速获得和传播耐药性的能力(极强的获取耐药基因的能力),多重耐药、广泛耐药、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已呈世界性流行,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本文就不动杆菌属的分类、引起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控制措施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分子流行病学的情况,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直接、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对衡阳地区2011年1月~12月临床送检18 000份标本中分离出的480例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现状;建立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基因分型方法对其中14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480例鲍曼不动杆菌标本主要来自ICU、呼吸内科、烧伤科等;标本分布以痰标本最高占65.0%,其次为伤口分泌物标本占20.0%,中段尿10.0%,其它类型标本占5.0%;48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情况非常严重,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36.0%和38.0%,对其它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80%以上;14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用RAPD分型方法分为8种类型:A~H,其中A、B、C 3型共占70.0%。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且具有多重耐药性;衡阳地区医院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可能存在院内的克隆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2008年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趋势,分析引起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原因,指导临床正确面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做细菌培养及鉴定,并以纸片法(K-B法)测定一年来15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6种抗菌药的耐药率.结果 共分离鉴定鲍曼不动杆菌150株,其中源于呼吸道的105株,占68 %,居首位;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耐药率最低的是亚胺培南2.2 %,其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3.7%.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尤其是ICU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极易变异而形成多重耐药;对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应以亚胺培南和β-内酰胺酶抗菌抑制剂作为第一线抗菌药物;病情严重尤其是全耐药时,可联合用药,提高疗效.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菌株的出现,提示临床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掌握用药指标.ICU病房应加强消毒隔离措施,阻隔各种可能的传播媒介,避免鲍曼不动杆菌的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2.
美国院内感染监测数据(NNIS)报告显示,不动杆菌属在医院内感染占第4位.不动杆菌属主要分为鲍曼不动杆菌、醋酸钙不动杆菌、洛菲不动杆菌、琼氏不动杆菌等.而临床上不动杆菌感染中,鲍曼不动杆菌占75%[1].随着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引起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给临床治疗护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我科自2008年7月-2009年1月发生了6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所致的院内感染,笔者通过多种措施,有效控制了该菌引起的院内感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情况及耐药性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的病人进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流行病学监测:从病人进入重症监护病房开始直至离开,同时采集监测病人临床标本、病人体表定植菌、重症监护病房空气和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等方面入手,连续采集标本,培养存在的鲍曼不动杆菌。得出本院ICU病房鲍曼不动杆菌的定植率和耐药性分析。结果 2015年1-12月共检出159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其中1月-3月检出39株,4-6月检出42株,7-9月检出37株,10-12月检出41株,病人临床标本定值率均在90%以上;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达到99%以上,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为25.32%。结论多重耐药不动杆菌的基础率较高,且耐药性严重,应当在临床治疗中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范围及使用量。  相似文献   

14.
冯小玲  陈红梅 《中外医疗》2014,(17):124-125
目的:了解本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选取该院于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例103例,结合其临床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其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以ICU检出率最高,占64%,其次为呼吸内科23.3%,其他科室呈散发病例。其发生的重要高危因素是长期使用高效广谱抗生素、使用呼吸机及入住ICU。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仍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首选经验性用药,其次为碳青霉烯、阿米卡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2005年9月份某外科聚集性病毒感染的原因及传播途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制定控制方案并实施.方法:收集某外科医院感染聚集性发病期间所有病例数据,采取现场跟踪调查,并结合环境细菌学采样培养,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感染源及感染途径.结果:通过流行病学分析,本次聚集性发病为病毒感染,原因不明确,传播途径为接触传播.结论:重视个案的报告、及时留取标本是快速发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重要手段;加强手卫生管理、减少加床、切实落实消毒隔离是防止感染传播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院ICU病区2009年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2009年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趋势,指导临床正确面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做细菌培养及鉴定,并以MIC法测定1年来235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9种抗菌药的耐药率。结果共分离鉴定鲍曼不动杆菌235株;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耐药率最低的是粘菌素及多粘菌素B(0%),其次是美满霉素(10.2%)。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尤其是ICU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极易变异而形成多重耐药;对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应以亚胺培南和B一内酰胺酶抗菌抑制剂作为第一线抗菌药物;ICU病房应加强消毒隔离措施,避免鲍曼不动杆菌的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的扩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情况。结果 ICU中共有171例发生医院感染,院内感染率为28.4%,分离出致病菌253株,以G-杆菌为主。G-杆菌中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约为1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敏感率为100%.G+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烷的敏感率为100%.结论我院ICU医院感染病原菌以G-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ICU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但金黄色葡萄球菌位居医院感染菌的首位,且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出严重耐药和多重耐药。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病原学监测及环境消毒和手卫生,减少新的耐药菌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2006~2009年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006~2009年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比较多粘菌素B与亚胺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监测近4年来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特征.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药敏试验,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比较近4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采用常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多粘菌素B及亚胺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比较其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近4年来,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占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的构成比逐年增加,以ICU病房患者呼吸道标本检出率最高.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从2008年起明显上升,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比例也逐渐增加.比较多粘菌素B及亚胺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显示,多粘菌素B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菌株的敏感率为93.8%,多粘菌素B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明显高于亚胺培南.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感染所占的比例明显上升.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多重耐药菌比例明显增加.应加强鲍曼不动杆菌细菌耐药监测.多粘菌素B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仍呈现出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对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可以考虑使用多粘菌素B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流行特征和相关因素,为医院感染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年6月~2011年6月细菌室培养耐药菌株进行分析,观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流行特征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细菌室共培养耐药菌株518株,其中符合多重耐药菌判定标准的171株,占总培养数的33.01%,以产超广谱β一内酰胺酶菌(ESBLs)居多,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46株,占26.9%,另有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途径显示,医院内感染数高于医院外感染,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年龄越大,越容易发生感染,几种因素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疾病以循环系统疾病为主,占40.94%.其它系统疾病也容易导致感染.结论 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患者居多,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感染的危险性越大.因此,医院各科室应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感染措施,综合预防和控制,以达到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谱特征及菌株同源性,为临床防治和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ICU重症监护病房2009年1~3月分离出的9株鲍曼不动杆菌,研究其耐药情况,并采用自动ribotyping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9株菌对头孢菌素类,氨基甙类等抗菌素均显示出较高水平的耐药性;ribotyping分型9株菌有高度同源性,其中7株同源性达90%以上。结论自ICU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率较高,且大多数菌株有高度同源性,因此,医院应加强ICU病房消毒隔离措施,降低病人院内感染的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