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心理康复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采用心理支持疗法、放松疗法、危机干预法、家庭心理治疗等心理护理方法,对4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HAMD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末,实验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有效率为76.7%,实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康复在改善了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的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了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60例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配合康复训练组(观察组)和单纯康复训练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治疗前及治疗后21天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与Barthel指数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心理护理配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提高患者ADL,减轻患者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心理干预在护理老年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中的作用及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0例,并将此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脑卒中药物以及抗抑郁药物等常规治疗与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为主的护理措施.在治疗干预前以及干预8周后,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汉密顿抑郁(HAMD)、日常生活能力(ADL)以及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表(NDS)评分.结果 本组患者主要是以轻度、中度抑郁为主;在进行干预8周后,观察组的HAMD和N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ADL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PDS的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在治疗老年PSD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早期心理康复护理的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 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年龄,性别,文化和社会背景,神经系统缺损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每天给予神经内科药物和氟西汀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心理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进行HAMD抑郁量表评定.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HAMD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末,实验组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有效率为77.2%,实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服用氟西汀联合心理康复疗效较单服氟西汀4周后疗效明显提高,提示早期心理康复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有益.  相似文献   

5.
杨光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11):1157-1158
目的探讨系统化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5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化的心理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的抑郁程度,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DS)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两组干预4周后的HAMD、NF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4周后的HAMD、NF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实施系统化的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改善其抑郁程度,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康复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 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护理干预组采用康复心理护理+康复功能训练+抗抑郁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功能训练+抗抑郁药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5d、30d、45d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Barthel指数(BI)对治疗结果进行评定。结果护理干预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后15d、30d及45d,SDS、HAMD、和Barthel指数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护理干预组在SDS及HAMD方面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康复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症状,特别是在降低抑郁总分方面,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伴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存在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性心理干预:行为干预、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预防干预等.2月后复测患者HAMD抑郁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价患者抑郁状态改善情况.结果 入院治疗2月后,干预组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抑郁状态改善,HAMD评分及SDS评分与对照组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采取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早期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影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80例首次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及康复锻炼.心理护理组早期给予心理护理+康复锻炼,并进行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和4周后给予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rl指数)评定.结果 治疗4周后,对照组与心理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artherl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早期心理护理对急性对脑卒中患者可以有预防和减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提高生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朝里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9):68-69,7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 1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于干预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Barthel指数(BI)和简化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BI和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的康复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增强其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效果.方法分析6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资料,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综合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6.9%、78.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MD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或消除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情绪,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较好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状态的作用.方法 将10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心理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有所改善,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8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PSD)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患者采用常规抗抑郁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对患者的心理、生理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护理干预后3个月患者抑郁情况均有所好转,观察组患者平均HAMD评分低于17分,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是一种针对性预见性的护理方法,针对患者抑郁的诸因素进行全方位干预,可明显减轻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患者配合治疗与护理,加快自理能力的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首次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变化,探讨心理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首次脑卒中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早期心理护理干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在心理护理干预之前和之后对两组患者评分。结果:心理干预后,观察组HAMD平均评分(7.42±4.16)分,与对照组HAMD平均评分(14.45±4.22)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脑卒中患者易发脑卒中后抑郁症,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降低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的效果.方法 将115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结果 治疗组HAMD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抑郁发牛率(10.3%)也低于对照组(26.3%).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心理干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病人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 5 2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 30例 ,对照组 2 2例 ,两组病人均采用脑卒中后常规治疗和护理 ,观察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两组入组时、实施不同护理干预 3周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进行测评。结果 两组病人在治疗 3周后 ,HAMD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抑郁病人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赛乐特联合康复、认知心理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8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赛乐特联合康复、认知心理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SS评分、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S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评分为(4.35±3.19)分,对照组患者为(7.42±3.61)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应用赛乐特联合康复、认知心理疗法,可有效地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7.
何芝兰 《吉林医学》2010,(25):4394-439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9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6例)和心理护理组(9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配合心理护理。并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S)、运动功能评分Fugi-Meyer(FMA)、简式Bather指数(MBI)于护理前及护理后30 d对两组进行康复评价及脑卒中后抑郁量表(HAMD)评定。结果:护理前两组CNS、FMA、MBI及HAMD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后护理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介入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症状及运动功能的恢复,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及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在住院2周内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筛查评分,对符合抑郁诊断的64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常规组,治疗组早期给予心理及康复治疗,并将其各项指标与常规组进行比较.结果: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且HAMD评分的减小程度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治疗时间段的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和生活质量指数(Quality of life index,QLI)评分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MBI量表评分和QLI评分增加程度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早期采用心理及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中医情志护理结合耳穴压豆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 将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抗抑郁药物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情志护理结合耳穴压豆疗法,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及SD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加明显。结论 中医情志护理结合耳穴压豆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将心理康复护理运用到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治疗中,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HTK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中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0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例患者.在治疗完成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心理康复护理,在进行1个月的治疗后,对两组的护理康复结果进行分析.采用SAS以及SDS量表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进行评价.HTH结果:经过1个月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较之前均有一定改善,但实验组患者的抑郁、焦虑状况改善更为优秀,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使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能力,降低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