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脑囊虫病是广泛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种脑寄生虫病,近年来在南方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其表现复杂多样,故极易误诊。我们回顾了近10年来收治的50例经头颅CT扫描为典型脑囊虫病表现,血和脑脊液间接血凝试验(IHA)阳性,明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无皮肌结节脑囊虫病的诊断和用囊虫丸1、2号治疗31例患者的疗效观察。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3.5%(29/31)。其中治愈率为48.3%,显著好转率为38.7%,好转率为6.5%。服药后无不良反应,具有治疗方便,不须住院和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4.
囊虫病1例     
患者男,34岁,司机。因头痛,癫痫发作,复视,于1995年7月23日住院。查体:T36.5℃,P72次/min,R20次/min,BP170/11.0kPa,神志清,左额有一卵圆形,黄豆大小,坚韧有弹性,无压痛,可移动的皮下结节,眼玻璃状体发现包囊。双肺呼吸音清,心律规整,各瓣膜区未闻及病倒理性杂音;腹软,肝脾不大。  相似文献   

5.
囊虫病1例     
患男,34岁,司机。因头痛,癫痫发作,复视,于1995年7月23日住院。查体:T36.5℃,P72次/min,R20次/min,BP170/11.0kPa,神志清,左额有一卵圆形,黄豆大小,坚韧有弹性,无压痛,可移动的皮下结节,眼玻璃状体发现包囊。双肺呼吸音清,心律规整,各瓣膜区未闻及病倒理性杂音;腹软,肝脾不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收集了198例皮肌型及脑型囊虫病,分别经活检、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为囊虫病,并具有相应临床症状。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检测本组病人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皮肌型66.67%(54/81),脑型82.05%(96/117)。对脑型中20例患者的脑脊液和血清抗体进行检测对比,阳性率分别为55%和85%。实验表明,IFAT对于脑型囊虫病的抗体检出率高于皮肌型,在检测抗体诊断脑囊虫病时应首选血清标本。  相似文献   

7.
应用抗猪囊虫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反向间接血凝试验(IHAT),对临床确诊的囊虫病患者进行了血清循环抗原(CAg)的检测,阳性率为51.14%(67/131)。对19例脑型囊虫病患者同时测定了血清和脑脊液中的CAg,阳性率分别为47.36%和78.94%,总阳性率为84.21%。对治疗0.53后的19例患者检测时,血清和脑脊液中CAg均呈阴性反应,而检测抗体仍呈阳性反应。50例正常人、49例其它寄生虫病及5例其它脑部疾病患者脑脊液的CAg均呈阴性反应。结果提示:测定CAg对囊虫病活动性感染的诊断及疗效判定均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144例脑囊虫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144例脑囊虫病患者的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免疫水平、影像学及脑电图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144例脑囊虫病男性多于女性,癫痫发生率为61.11%,,发作类型以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GTC)多见,血ELISA阳性率低于脑脊液ELISA阳性率.脑电图无特异性改变,影像学显示有各种类型脑囊虫病.临床治疗:吡喹酮治疗较丙硫咪治疗显效率高.结论:144例脑囊虫病中,癫痫发作类型多样,脑脊液免疫学检查较血液免疫学阳性率高,吡喹酮治疗效果优于丙硫咪唑治疗.  相似文献   

9.
间接血凝试验血滴纸片法诊断囊虫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123例囊虫病人,30例正常人,193例精神病患者和450例其他病人进行了间接血凝试验血滴纸片法检查,123例囊虫病人阳性率为96.7%;30例正常人的阳性率为3.3%。这表明接血凝试验血滴纸片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很高。  相似文献   

10.
癫痫发作是脑囊虫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笔者收集52例脑囊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头颅CT和/或删检查,血清和/或脑脊液囊虫免疫学,病理学证实,其中伴发癫痫发作38例,现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对其并发癫痫的相关因素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梗死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针对352例脑梗死病例中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梗死继发癫痫发作共30例,发生率为8.5%。癫痫发作的类型以部分性发作最多见,共21例(占70%)。继发癫痫的梗死部位,脑叶梗死26例,基底节区3例,丘脑1例。早发性癫痫11例,迟发性癫痫19例。系统抗癫痫治疗24例癫痫发作停止。[结论]脑叶梗死较易合并癫痫发作,抗癫痫药物对脑梗死继发癫痫治疗大多有效。  相似文献   

12.
囊虫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分析(附2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囊虫性脑膜炎的发病特点和正确诊断思路。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4 例囊虫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的有关资料。 结果 本病临床表现以头痛、头晕多见, 可伴颅内压增高颅神经麻痹,发热和脑膜刺激征相对少见,血及脑脊液囊虫抗体阳性。 结论 临床上应与其他类型的脑膜炎相鉴别,吡喹酮与丙硫咪唑联合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11例四脑室囊虫的早期误诊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对今后诊治有益之处。(1)第四脑室囊虫约占脑室内囊虫的70%,早期临床表现各异,应注意结合有无生食或半生食猪肉史诊断。(2)CT早期可正常,但病情呈渐进性发展。(3)对CT有四脑室不对称扩大,壁缘有钙化者应高度怀疑。MRI对脑室内囊虫诊断率为70%,是首选的诊断检查。(4)早期早治愈后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I诊断脑囊虫病分期的价值。方法:对18例脑囊虫患者MRI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囊虫病分为三期:囊虫存活期10例,此期特征是头节、囊壁和囊液并存,T1WI表现为圆形低信号内小点样中等信号影,T2WI囊腔为高信号;囊虫变性期5例,头节消失,囊腔胀大,大小不均,囊周围出现水肿带,T1WI为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为高信号;囊虫死亡期3例,虫体死亡后发生钙化或纤维化,T2WI呈小圆形边界清楚的低信号,T1WI呈等信号或低信号。结论:MRI对于不同时期的脑囊虫病诊断价值较高,反映脑囊虫病的病理学过程,对鉴别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近12年来绦/囊虫病发病消长趋势及分布特点。方法 收集1991~2002年就诊绦/囊虫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年来治疗绦/囊虫病人2824例,本省病例2525例,外省299例(10.59%)。发病以青壮年为多,且以农民发病人数为高(53.08%)。以头痛头晕为首发症状占67.21%,其次为癫痫发作(57.86%)。发病年龄最小为1.5岁,最大为85岁,以30~39岁组病人为多(23.41%),其次为20~29岁组(18.20%)和40~49岁组(18、70%)。其中男性1931例(68.38%),女性893例(31.62%)。病人来自于本省17地市的113个县(市、区)和15个外省(市、区)。结论 分析结果显示,绦/囊虫病分布较为广泛,农村多于城市。1996年前发病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之后呈逐年下降趋势,与近些年来人们经济状况、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条件改善,以及群众防病意识的提高有关。本分析结果对绦/囊虫病的防治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吡喹酮对脑囊虫病的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脑囊虫病者分为2组,第1组吡喹酮剂量为每疗程总量180mg·Kg-1,分8~10天服完,3个疗程,疗程间隔1~2个月;第2组吡喹酮剂量减半,疗程相同。以脑CT观察脑囊虫病者颅内病灶情况作为疗效评价。结果 第1组治疗42例,治愈率为69.05%,有效率100%;第2组治疗10例,治愈率10%,有效率70%。两组疗效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吡喹酮剂量为每疗程180mg·Kg-1治疗脑囊虫病效果好,明显优于吡喹酮剂量为每疗程90mg·Kg-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囊虫病患者记忆障碍的特点,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腩囊虫病患者62例,并以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职业相匹配的53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临床记忆量表甲套进行记忆功能测定,比较两组记忆成绩,观察对比脑囊虫病患者左右两侧病灶组对不同记忆的影响.结果 脑囊虫病患者在指向记忆[(12.29±7.41)分]、联想学习[(15.37±7.29)分]、图像自由回忆[(11.37±7.35)分]、无意义图形再认[(17.72±6.27)分]、人像特点联系回忆[(14.28±6.79)分]分测验及记忆商成绩[(71.04±19.4)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项差异极为显著(P<0.01),其中以指向记忆与图像自由回忆分项成绩最低;脑囊虫病患者左侧病灶组及右侧病灶组对不同的记忆内容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0.01),且左侧病灶组以联想学习成绩最低,右侧病灶组以无意义图形再认成绩最低.结论 脑囊虫病患者能引起记忆障碍,左侧病灶组及右侧病灶组对不同记忆障碍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脑囊虫病的MRI诊断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脑囊虫病的病理演变特点,探讨脑囊虫病的MRI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36例脑囊虫病的MRI表现特点,并结合12例手术后病理材料进行比较。结果 脑实质型18例,脑室型4例,脑膜型3例,混合型11例,主要MRI特点:①囊虫存活期,病灶呈圆型,多发常见,附壁囊虫头节呈偏心型小点状影,T1WI呈略高信号,T2WI呈中低信号;囊液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在FLAIR上脑脊液呈低信号,而囊液呈相对高信号;周围水肿不明显。②囊虫退变坏死期,头节消失,囊腔扩大,周围水肿明显。③病灶钙化后,T1WI及T2WI均呈低信号,周围水肿消失。④增强扫描,表现为:囊壁环状增强(24/36),或不增强(12/36):囊内小点状影增强(22/36),或不增强(14/36)。⑤脑室型常发生于三、四脑室,其中三脑室1例(1/36),四脑室3例(3/36),均引起阻塞性脑积水。⑥脑膜型因蛛网膜粘连,而引起脑积水(2/36)。结论 脑囊虫病在病理演变过程中,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MRI对确定脑囊虫病的数目、大小、部位等发病特点及病理演变过程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扫描对脑囊虫病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证实的脑囊虫病的CT表现,常规作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85例脑囊虫病中,单囊型3例,多发小囊型7例,多发结节型和环状强化型7例,脑炎型1例,脑室型4例。慢性钙化型29例及混合型30例,本组诊断的准确率达95%,结论:CT扫描能很好地显示病灶及其分型,有利于脑囊虫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脑囊虫病 (CC)、结核性脑膜炎 (CT)及特发性癫痫 (Ep)患者脑脊液 (CSF)中前白蛋白 (PA)、肌酸激酶B亚基 (CK B亚基 )、N 乙酰 β D 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 :对CC患者 18例 ,CT患者 10例 ,Ep患者 15例 ,正常对照组 2 0例CSF中PA和 4种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 :5种物质的水平在CC组和CT组患者CSF中均有异常改变 ,CC组CSFPA与总蛋白水平显著低于CT组 ,CK B亚基高于CT组 ,而NAG、LD与AST活性在 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Ep组仅CSFPA水平降低 ,其降低程度介于CC组与CT组之间 ,CK B亚基高于CT组 ,与CC组无明显差别。 3种疾病中每种疾病CSF中 5种物质浓度的变化均无相关性。结论 :检测CSFPA与 4种酶活性在鉴别诊断CC、CT、Ep时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