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机采与手采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血小板减少患者 ,输注血小板悬液已成为常用而重要的治疗手段。采集血小板悬液以往多用手工离心法 (手采 ) ,近年来由于细胞分离机的引进 ,单采血小板 (机采 )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比较机采与手采血小板输注的临床效果 ,本院从 1 998年起对两种方法采集的血小板输注效果、血小板活化率及聚集率作为主要观察指标进行对比研究。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输注机采血小板组 (机采组 ) :60例 ,其中资料完整者 36例 ,男 2 8例 ,女 8例 ;年龄 8~ 77岁 ,中位年龄 42岁。急性白血病 2 3例 ,恶性肿瘤化疗后 5例 ,肝硬化 3例 ,ITP5例。输…  相似文献   

2.
12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输注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临床血小板输注的指征.方法:比较122例ITP患者输注血小板和未输注血小板的临床转归;比较血小板输注前及输注24 h后血小板计数.参照PAIg,分析抗体与血小板输注疗效的相关性.结果:67例未输注血小板的患者中,有2例PLT<10×109/L的患者发生严重出血危及生命,55例输注血小板的惠者,有17例(31%)PLT较输注前降低,其中7例输注后PLT<10×109/L,未发生严重出血;ITP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率86%,PAIg升高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率升高,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如无明显的出血症状,ITP血小板输注指征建议PLT<10×109/L,应输注少白细胞同型单采血小板制荆.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成人患者以慢性多见,病情容易反复。现将近2年在我科住院的83例ITP患者的诊治资料作一回顾。临床资料我院2004年7月~2006年7月收住83例ITP患者(男30,女53),年龄4~84岁,病程2d~20年,其中急性ITP 35例,慢性ITP 48例。诊断均符合2003年英国血液学委员会  相似文献   

4.
HLA配合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血小板输注是现代医学治疗的一种有效措施,近年来在临床上的使用日益普遍。然而大量反复输注血小板的病人易产生血小板同种免疫,我们探讨了143例反复输注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研究了同种免疫产生情况,观察了淋巴细胞毒试验(LCT)阳性患者输注人类组织相关抗原(HLA)半相合的血小板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1996年2月至1998年7月住院的血液病患者共143例(均已排除非免疫因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男94例,女49例,年龄14~79岁,平均年龄37岁。其中急性白血病(AL)7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2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  相似文献   

5.
单供体血小板浓缩液治疗血小板减少患者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旭  郑贞  丛培芳  刘桂香 《山东医药》2002,42(12):45-45
近几年来 ,成份血输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如血小板浓缩液输注可降低放、化疗后因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我们对32例血液病及肿瘤患者采用单供体血小板浓缩液预防或治疗血小板性出血 ,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32例 (单供体组 )中 ,男 19例 ,女 13例 ,年龄 18~ 5 9岁。其中血液病血小板减少 2 0例 ,非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 12例。患者血小板水平均符合血小板输注指征 ,即血小板外周血计数≤ 2 0× 10 9/ L,或者≤ 5 0× 10 9/ L 伴有出血者。 32例患者均采用单供体血小板浓缩液输注治疗。另选取 30例患者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组血小板生成素(rh TPO)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ITP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地塞米松联合rh TPO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地塞米松治疗,1个疗程(28 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小板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33%(28/30)〕显著优于对照组〔73.33%(22/30)〕(χ2=7.283,P=0.007)。两组在治疗前、治疗1~7 d的血小板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32,0.588;P=0.682,0.312);治疗后7~14 d、14~28 d观察组血小板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3.981,12.925;均P=0.000)。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23.33%(7/30),对照组为16.67%(5/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57,P=0.091)。结论 rh TPO联合地塞米松治疗ITP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和网织血小板(RP)检测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3-06~2004-10住院的ITP患者48例,根据疗效分为两组,其中临床有效组40例,临床无效组8例,以5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其治疗前后血浆和(或)血清PAIgG及RP%,并常规血小板计数。结果ITP患者临床有效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PAIgG和RP%显著降低(P<0.01)。临床无效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AIgG和RP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前3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PAIgG和RP动态检测将是ITP患者血小板治疗效果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环孢菌素A治难性特发性血小板养活性紫癜的疗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ITP)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传统的治疗方法能使大多数患者缓解 ,经治疗无效的即所谓“难治性 ITP”。有文献报告用环孢菌素 ( Cs A)治疗难治性 ITP取得良好效果〔1〕。我院自 1 990年以来采用 Cs A治疗难治性 ITP 1 5例 ,并随访 1年 ,现将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1 5例均为住院患者 ,男 4例 ,女 1 1例 ,年龄 1 7~ 47岁 ,平均 31 .5岁。其诊断均符合 1 986年 1 2月首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所制定的诊断标1山东东营市人民医院血液科 (山东东营 ,2 5 70 91)2山东东营市东营区机关门诊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ITP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年龄、疾病分型及分期、出血评分、治疗方案[包括糖皮质激素、人免疫球蛋白(PH4)、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等]、血小板输注数量、有效反应时间、完全反应(CR)时间、免疫学相关检查等在不同组别间的差异。结果:(1)不同年龄分组和不同性别分组间出血评分值、血小板输注数量、有效反应时间及CR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重症ITP组(37例)的出血评分值、血小板输注数量、有效反应时间均明显高于非重症ITP组(20例)(均P0.05),而2组CR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7);(3)原发性ITP组(24例)与继发性ITP组(33例)在年龄、出血评分、血小板输注数量、有效反应时间及CR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单药治疗组(26例)和多药联合治疗组(31例)中重症ITP患者分别占38.5%(10/26)和87.1%(2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糖皮质激素是原发性和继发性ITP患者的有效治疗方式;对于重症ITP患者,联合药物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无效输注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原因.方法:90例确诊的ITP患者中对输注血小板的48例计算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评价输注的效果并分析与感染、脾脏肿大、血小板抗体、骨髓巨核细胞数和免疫指标等因素的关系.结果:18例应用血小板和激素治疗的患者,44.4%有效输注,30例应用血小板、激素和丙种球蛋白患者,53.3%有效输注.24例无效输注患者中在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脾脏肿大组与正常组、血小板相关抗体升高组与正常组,有效输注率有显著性差异.骨髓巨核细胞数升高组与正常组、调节性T细胞低表达组与正常组,有效输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TP患者输注血小板50%存在无效输注,其原因可能与感染、脾脏肿大、血小板相关抗体有关.因此控制感染和抑制免疫应作为首选治疗,而血小板的输注应严格把握指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