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灵  ;杨红  ;李科  ;董丹丹 《华西医学》2009,(8):2042-2044
目的:观察CyclinD1,P16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yclinD1,P16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0例皮肤鳞癌石蜡包埋组织和10例正常皮肤组织的CyclinD1,P16表达。结果:CyclinD1在皮肤鳞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皮肤正常对照组,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16在皮肤鳞癌组织中表达低于皮肤正常对照组,但两者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D1,P16在皮肤鳞癌中表达呈正相关性(r=0.782,P〈0.01)。结论:CyclinD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上调,P16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下调,CyclinD1,P16在皮肤鳞癌中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P16蛋白与舌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67例舌鳞癌标本,58例癌旁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法进行P16蛋白的检测。结果 在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预后和癌与癌旁组织P16的阳性和阴性率有显差异,在颈淋巴结转移上无显性差异。结论 P16蛋白的表达与舌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能为预后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癌p16蛋白表达及其与病理组织学类型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炼  张尚福 《华西医学》1998,13(2):248-250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例甲状腺癌标本中肿瘤抑制基因p16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甲状腺癌中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为83.0%,不同组织学类型表达有一定差异;癌周甲状腺组织表达阳性强于癌组织,揭示p16蛋白表达减少在甲状腺癌发生过程中有一定作用;但随访结果分析表明P16蛋白表达与甲状腺癌预后的关系不密切 。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bcl-2、p53蛋白在食管鳞癌(ESC)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LSAB),检测了65例ESC和53例癌旁鳞状上皮组织中bcl-2与p53蛋白的表达。结果:bcl-2蛋白与ESC的分化程度关系密切 ,且表达与1年生存率呈负相关;P53蛋白在ES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鳞状上皮组织,且与ESC的临床分期呈负相关,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结论:bcl  相似文献   

6.
滕晓东  高翠玉 《实用医学杂志》2002,18(11):1170-1171
目的 :研究Neu基因蛋白及p16蛋白在食管癌表达的相互关系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68例食管浸润性鳞癌中Neu基因蛋白及p16蛋白的表达。结果 :Neu基因蛋白过表达率均为 5 8 8( 40 /68) ,其过表达与肿瘤长度无关 ,而与肿瘤浸润深、分化差、淋巴结有转移呈正相关性 ,而与p16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Neu基因蛋白过表达是食管癌分化差及易浸润、转移的重要指标 ,p16蛋白的失表达与Neu基因蛋白过表达在食管癌发生及转移过程中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细胞周期调控失常是造成细胞异常增殖进而导致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参与的细胞周期蛋白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通路是一条重要的细胞周期调节途径。目的:了解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细胞周期蛋白D1、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表达的情况,并探讨它们与预后之间的关系。设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相关指标的表达情况,利用随访资料进行生存率及预后因素的比较分析。单位:福建省立医院呼吸科。对象:实验于2002-01/06月在福建省立医院病理科完成。肺癌组织标本来自6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组织学分型依据1981年WHO制定的标准,TNM分期依据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修订的标准。方法:将肺癌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用以知阳性染色的肺癌切片为阳性对照,用磷酸盐缓冲液替代一抗为阴性对照。以肿瘤细胞核或细胞质呈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每例标本随机观察5个高倍视野,每个视野计数200个肿瘤细胞,取平均值。根据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分为:阳性细胞数小于5%或看不到明显的阳性细胞为“-”;阳性细胞数在5%-20%为“+”;阳性细胞数在21%-50%为“++”:阳性细胞数超过50%为“+++”。检测68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表达情况。主要观察指标:细胞周期蛋白D1、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及患者术后生存期。结果:①非小细胞癌组住中细胞周期蛋白D1、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表之间的相关性:达率分别为55.9%,48.5%,52.9%,应用χ^2对资料进行分析,其表达之间均无明显相关。(9细胞周期蛋白D1、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纽胞周期蛋白D1阳性表达者的平均生存时间较细胞周期蛋白p16阴性者短[(12.40,35.40)个月,(χ^2=5.3,P=0.021)];p16阳性表达者的平均生存时间较p16阴性者长[(27.84,15.95)个月.(r=4.38,P=0.03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阳性达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与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阴性者相比无显著差别[(18.50,24.19)个月,(χ^2=0.04,P〉0.05)]。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提示细胞周期蛋白D1过度表达者预后差(P=0.057),而p16则为1个预后保护性因素(P=0.039)。结论:与细胞周期G1→S调控相关的基因细胞周期蛋白D1、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均参与了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016的表达水平对预测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细胞黏附分子CD44v6和新型抑癌基因p16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进行CD44v6和P16蛋白检测。结果CD44v6阳性染色定位于肺癌细胞的细胞质,阳性表达率为68.05%,其表达强度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χ^2=9.90~16.86,P均〈0.01),鳞癌的CD44v6的表达率与腺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7.27,P〈0.05)。P16阳性染色定位于肺癌细胞的细胞核,阳性表达率为41.67%,其表达强度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原发癌大小相关(χ^2=11.53~17.82,P均〈0.05),与病理类型无关(χ^2=3.40,P〉0.05)。CD44v6和P16的表达强度与病人的年龄、性别均无关(P均〉0.05)。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D44v6和P16的表达强度呈显著负相关(r=-0.42,P〈0.01)。结论CD44v6和P16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作用,联合检测CD44v6和P16可作为判定非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及评估其侵袭性、转移性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背景细胞周期调控失常是造成细胞异常增殖进而导致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参与的细胞周期蛋白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通路是一条重要的细胞周期调节途径.目的了解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细胞周期蛋白D1、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表达的情况,并探讨它们与预后之间的关系.设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相关指标的表达情况,利用随访资料进行生存率及预后因素的比较分析.单位福建省立医院呼吸科.对象实验于2002-01/06月在福建省立医院病理科完成.肺癌组织标本来自6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组织学分型依据1981年WHO制定的标准,TNM分期依据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修订的标准.方法将肺癌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用以知阳性染色的肺癌切片为阳性对照,用磷酸盐缓冲液替代一抗为阴性对照.以肿瘤细胞核或细胞质呈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每例标本随机观察5个高倍视野,每个视野计数200个肿瘤细胞,取平均值.根据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分为阳性细胞数小于5%或看不到明显的阳性细胞为"-";阳性细胞数在5%~20%为"+'";阳性细胞数在21%~50%为"++";阳性细胞数超过50%为"(#)".检测68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表达情况.主要观察指标细胞周期蛋白D1、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及患者术后生存期.结果①非小细胞癌组住中细胞周期蛋白D1、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表之间的相关性达率分别为55.9%,48.5%,52.9%,应用x2对资料进行分析,其表达之间均无明显相关.②细胞周期蛋白D1、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细胞周期蛋白D1阳性表达者的平均生存时间较细胞周期蛋白p16阴性者短[(12.40,35.40)个月,(x2=5.31,P=0.021)];p16阳性表达者的平均生存时间较p16阴性者长[(27.84,15.95)个月,(x2=4.38,P=0.03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阳性达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与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阴性者相比无显著差别[(18.50,24.19)个月,(x2=0.04,P>0.05)].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提示细胞周期蛋白D1过度表达者预后差(P=0.057),而p16则为1个预后保护性因素(P=0.039).结论与细胞周期G1→S调控相关的基因细胞周期蛋白D1、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均参与了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p16的表达水平对预测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鼠双微基因2(murine double mimute 2,MDM2)和多肿瘤抑制基因P1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06年10月2007年3月收治的67例大肠癌患者,另取距肿瘤10cm以上癌旁组织30例、腺瘤组织20例、正常黏膜2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肠黏膜MDM2和P16基因蛋白表达。结果 MDM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6%(48/67),明显高于结肠腺瘤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黏膜(P〈0.05)。P16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8.8%(26/67),与结肠腺瘤组织75.0%,癌旁组织83.3%,正常黏膜组织9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组织中MDM2在不同分化程度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16在不同分化程度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M2和P16在不同Dukes分期中,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M2与P16基因蛋白在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组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肠癌中MDM2蛋白与P16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MDM2和P16的异常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MDM2和P16对大肠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应用组织芯片检测MCM-2和P16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组织芯片技术探讨蛋白MCM-2和P16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82例肾细胞癌和40例正常对照组中MCM-2和P16的表达情况.结果:MCM-2在肾细胞癌组中表达阳性率为79.3%,高于对照组32.5%,并且随组织学分级增高表达增强(P<0.05),与组织学类型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P16肾细胞癌组中表达阳性率为36.7%,低于对照组62.5%,并且随组织学分级增高与临床分期增加阳性率降低(P<0.05),而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在肾细胞癌组中两者呈负相关.结论:MCM-2和P16可能参与了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两者联合表达可用于判断肾细胞癌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2.
李静  包翠芬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0):140-141,i009
目的:探讨P16,Bcl-2基因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早期诊断、干预、减少大肠癌给患者带来的功能障碍及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1999—01/2004—08锦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肠镜活检组织归档蜡块100块,经病理证实为大肠癌78块及腺瘤22块,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肠癌及腺瘤中P16和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P16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在大肠癌及腺瘤中分别为36%,77%;Bcl-2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在大肠癌及腺瘤中分别为62%,73%。P16基因蛋白的表达在大肠癌及腺瘤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01);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在大肠癌及腺瘤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P16与Bcl-2基因蛋白表达在大肠癌中呈显著负相关,并与肿瘤分化程度、浆膜侵润、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与年龄、性别、Dukes分期无相关性。结论:P16基因的失活与Bcf-2基因的过表达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大肠癌及腺瘤患者早期进行P16,Bcl-2基因检测有助于大肠癌的诊断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c -myc、bcl-2在皮肤鳞状细胞癌 (SCC)的发病中影响细胞增殖的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 3 3例SCC组织中c -myc、bcl-2的表达情况。 结果 :c -myc基因蛋白的表达在SCC组比正常皮肤组显著增加 (P <0 0 5 ) ,而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在SCC组与正常皮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c -myc基因蛋白的表达在SCC低分化组与高分化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在SCC低分化组与中分化组、中分化组与高分化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bcl -2基因蛋白的表达在 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c -myc与bcl-2在SCC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推测c -myc的过度表达是促进细胞增殖、导致SCC发生的原因之一。Bcl-2在SCC的发生中主要不是通过促进细胞增殖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P53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p53蛋白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单克隆抗p53抗体对28例食管癌组织石蜡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p53蛋白阳性物质位于肿瘤细胞核内,28例食管癌病例中有16例p53基因表达阳性(57%),与正常食管组织和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阳性率随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P<0.05).结论 p53基因的异常表达在食管癌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p16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1996—2006年间妇科门诊活检及住院手术标本共164例,其中宫颈鳞状细胞癌86例,有淋巴结转移者22例,无淋巴结转移者2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78例,复习常规病理HE切片,并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86例宫颈鳞癌和7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蜡块标苓进行标记,观察P16基因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P16基因在宫颈鳞癌及CINⅠ、CINⅡ、CINⅢ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g.3%(33/86)、70.0%(14/20)、484%(16/33)、44.0%(11/25),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93.3%(28/30)(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和无淋巴结转移者P16基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2%(6/22)、535%(15/28)(P〈005)。结论P16基因表达与宫颈鳞癌、CIN病变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探索食管癌相关基因的变化。寻找敏感,特异的预后指标。方法:对114例食管癌高发区林州市的食管癌患进行五年随访,采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用Kaplan-Meire法分析p53和PCNA联合表达与林州市食管癌患预的的关系。结果:p53和PCNA同时高表达的食管癌患生存期小于同时低表达,p53和PCNA联合表达对于判断食管癌预后的意义优于单独以PCNA作为预后指标,结论:单一指标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多因素、多指标综合评价食管癌患的预后可能更好地反映患的实际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c l-2和K i-67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50例喉鳞状细胞癌石蜡切片中Bc l-2和K i-67蛋白的表达。结果Bc l-2总阳性率为64%;K i-67总阳性率为60%;Bc l-2的表达与喉癌的临床分期和5年生存率无关,与颈淋巴结转移有关。K i-67的表达与喉癌的临床分期和颈淋巴结转移有关,与5年生存率无关;Bc l-2和K i-67在喉鳞状细胞癌的表达存在相关关系。结论Bc l-2和K i-67可作为反映喉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客观参考指标,K i-67可作为评定喉鳞状细胞癌的进展和预测其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人骨肉瘤细胞凋亡及p53、p16及bcl-2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人骨肉瘤细胞凋亡及p5 3、p16、bcl- 2的表达情况 ,并初步探讨其临床及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DNA末端标记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 39例骨肉瘤细胞凋亡及p5 3、p16、bcl- 2的表达情况 ,并统计其阳性反应率。结果 本组病例中细胞凋亡阳性率 6 1 5 % ,p5 3呈阳性反应 2 9例 ,阳性率 74 3% ,p16呈阳性反应 2 7例 ,阳性率 6 9 2 % ,bcl- 2呈阳性反应 7例 ,阳性率 19%。结论 骨肉瘤组织中有p5 3、p16、bcl- 2基因的高表达 ,与肿瘤的预后相关。在骨肉瘤中细胞凋亡是一种自然现象 ,其发生情况各不相同 ,研究初步提示了其与预后相关 ,但应与p5 3、p16、bcl- 2蛋白的表达相结合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9.
胃间质瘤bcl-2、p16、p53及c-myc基因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bcl-2、p16、p53、c-myc基因蛋白及其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结合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71例GST组织bcl-2、p16、p53及c-myc基因蛋白进行观测。结果:bcl-2、p16、p53、c-myc基因蛋白表达与GST良恶性和患者预后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的出血、坏死无关(P>0.05)。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bcl-2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及其强度增大增强,bcl-2基因蛋白表达与p53、c-myc基因呈正相关,而与p16基因呈负相关(P<0.01)。结论:bcl-2、p16、p53、c-myc基因蛋白参与GST的发生发展,有助于判断GST恶性程度和预测其预后。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中P16和P53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乳腺癌中P16、P5 3蛋白的表达,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76例乳腺癌中P16、P5 3蛋白的表达。结果 P16蛋白表达于癌细胞胞核及胞浆,其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和腋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 <0 . 0 5 ) ,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组织学分型无关;P5 3蛋白表达于癌细胞胞核,其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腋淋巴结转移有关(P <0 .0 5 ) ,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无关;乳腺癌中P16蛋白与P5 3蛋白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P16蛋白的缺失表达及P5 3蛋白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P5 3蛋白可作为判定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