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1999年2月~5月,应用黄栀花口服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150例,并与小儿咽扁冲剂65例进行对照观察,兹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15例患儿均为我科门诊病人,男126例,女89例;年龄2~3岁69例,4~6岁78例,7~10岁36例,11岁以上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0例,对照组65例,均符合中西医小儿外感发热的诊断标准,病程不超过2d。2 诊断标准2.1 中医诊断标准小儿外感发热卫气俱热证:①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咽部肿痛;②四时均有,多见于冬春,常因气候骤变而发病;③兼有咳嗽、心烦、口渴、大便干燥、小便黄少、舌红、苔黄、脉浮数。2.2 西医…  相似文献   

2.
小儿外感高热是门诊儿科急诊中最常见的急症之一。该病发病急、转变快,病情重、故抓紧小儿高热的处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作者自拟石膏汤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以本方治疗该病45例,其中男26例,女19例,最大年龄12岁,最小9个月(其中3岁以下20例)。发病时间最长4天,最短5h。曾用西药治疗2日发热不退者15例。全部病例中均有发热或伴有头痛、咽痛、流涕等症状,体温39~40℃者35例,40℃以上者10例。舌质红、苔白微黄或厚腻,指纹青紫,脉浮数。白细胞总数(5~10)×109L者28例,(10~20)×109L者17例。中…  相似文献   

3.
外感高热的中医综合疗法焦扬,郝瑞福(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关键词:外感高热;中医;综合治疗外感高热为中医内科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它发病急骤,初起即可表现出恶寒高热,无汗烦渴,咽痛咳嗽,大便干结等症候;病因多样,包括风寒、风热、暑湿...  相似文献   

4.
发热、高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从中医来看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临床上不同的病证,可出现不同热型、舌苔及脉象,护理人员应及时掌握病情变化,及时地进行观察护理。现就外感发热证、内伤发热的中医辨证施护体会分述如下。1外感热证外感发热,指因起居不慎、卫外不固,六淫、毒邪侵袭肌表,正邪相争,阳气亢越于外而致发热、高热。一般起病急、变化快、热势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季节性及地方性等特点。1.1表热证:恶寒轻,发热重,口干咽癌,咳嗽、开出不解,皮肤灼热潮红,舌红,苔薄黄,脉数。治以辛谅解…  相似文献   

5.
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为“纯阳之体”。无论外感六淫或内伤饮食都易从热化火,临床常以热证,实证居多。吾根据这一特点,在儿科热证中选用承气汤,收到了桴鼓之效,现将典型案例介绍于后。 高热 全某,男,12岁,学生。85年6月13日就诊。其父代叙,患者5日前,突发高热急送医院,经中、西医治疗仍发热如故。吾诊证见:体温38.5℃,以午后为甚,手足心扪之明显,伴有腹胀,不大便,不思饮食,渴不甚饮,  相似文献   

6.
在社区临床,常会遇到小儿和老人因饮食不节,外感风寒或暑湿,湿浊中阻,症见前额头痛、头闷,体倦嗜睡,不思饮食,食入即吐,发热或不发热,舌苔厚腻等。甚则某些素有脾胃虚弱的成人,见上述症状者。我们用平胃散加减治疗,多有立竿见影之效。  相似文献   

7.
推拿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推拿在治疗儿童常见病上具有药物治疗不可替代的优势,小儿推拿的对象一般是指6岁以下的小儿,特别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当小儿发热时一般只要一次推拿就可有效地控制病情。发热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病症。临床上可分为外感发热、肺胃实热、阴虚内热、气虚发热4种。外感发热,一般是指感冒而言,  相似文献   

8.
1、疮痈初起与外感表热证近似,何以知其当发痈? 答:疮痈初起和外感表热证虽同见有浮数之脉象,但外感表热证是以发热为重,微恶寒,兼见头痛身疼,疮痈初起,脉也浮数,而  相似文献   

9.
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小儿外感高热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小儿外感高热38例周传德(北京中医药大学校医室北京100029)关键词:清开灵注射液;小儿外感高热;清热解毒小儿外感高热,多发于春秋冬季。北京中医药大学药厂生产的清开灵注射液,治疗高热具有独特疗效,我们在临床上用之治疗小儿外感高热38...  相似文献   

10.
探讨辩证推拿治疗小儿发热的效果。发热临床以肌肤热感,体温超过37℃以上,伴有面红、目赤、口干、便秘、尿黄、烦躁、夜啼等症为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且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根据证候不同,临床上一般分为外感发热、肺胃实热、阴虚发热三种证型。采用推拿手法辩证治疗小儿发热36例,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李艾琳  谢维  王梅  王昕 《基层医学论坛》2023,(1):112-114+122
马文红教授是绵阳市首届十大名中医,全国第五批老中医学术继承导师。在小儿外感发热诊治方面,不同于以往小儿纯阳之体,外感发热为单纯热证的认识,结合如今小儿喜食凉饮,平素易受空调凉风等刺激,或病后误治伤其阳气,或因小儿平素体弱久病以致阳虚受邪等因素导致卫阳被遏、胃阳受损,临床辨证论治时以寒热错杂为最常见,用药当寒温结合,适病情灵活用药。笔者有幸随诊马文红教授,现将其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进行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2.
感冒的辨证施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感冒是感受风邪所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特征。多由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本病四季均可发病,病情轻重不同,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可分为风寒证、风热证、暑湿证。因此,辨证施护在感冒的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杨莉 《包头医学》2023,(2):57-58+31
目的 :分析退热贴贴敷涌泉穴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护理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外感发热患儿32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施以退热贴贴敷涌泉穴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即刻退热幅度和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儿在给药后0.5 h开始发挥退热作用,退热幅度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1~2 h后退热幅度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6 h后退热幅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退热贴贴敷涌泉穴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具有良好的效果,且退热效果持久,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良药。  相似文献   

14.
李芳 《大家健康》2016,(4):188-188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26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经验。结果:小儿高热惊厥发病年龄以1-3岁最多见,以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其次为支气管炎;本组26例患儿中,治愈25例,好转1例。结论:早期发现惊厥先兆可减少惊厥的发生,及时迅速控制惊厥、高热、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小儿为"纯阳之体".小儿生长发育旺盛,其阳气当发,生机蓬勃,与体内属阴的物质相比,处于相对优势;在发病过程中,易患热病,阴津易伤,一旦发病,以发热疾病多见,临床常见有发热严寒的外感发热,寒热往来的半表半里热,壮热烦渴的阳明经热,日晡潮热的阳明腑实证,午后或入夜发热的阴虚发热,这是书中常记载的热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外感发热患者中医体质与发病季节、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调研712例外感发热患者发病时节、中医体质分型、临床症状和中医证候资料,总结中医体质与发病季节、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外感发热患者以风寒束表证与风热犯表证为主,冬春两季以风寒束表证为多,其中气虚体质与阳虚体质表现明显,夏秋两季以风热犯表证与暑湿袭表证为多,其中痰湿体质、湿热体质和阴虚体质表现明显。【结论】外感发热中医证型分布以外感风、寒、热、暑邪为主,体质偏颇与中医证型、发病季节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对于体质不同的外感发热患者,在不同时节其预防和早期诊治的侧重点不同。  相似文献   

17.
感冒是由风邪侵袭人体引起的外感热病.临床上常分为风寒、风热、暑湿等.由于治疗失误、失时,或禁忌不当,或余邪未尽,或正气未复,病情乍好又发,咳嗽缠绵不愈,谓病源性感冒咳嗽.  相似文献   

18.
<正>外感发热是儿科临床常见病症,具有年龄越小兼证越多的特点,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持续高热会出现惊厥、休克,甚至危及生命[1]。临床常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口服[2],不仅短时间内不能多次使用且会出现汗多、恶心呕吐,甚至影响肾功能的副作用[3]。外用退热贴虽使用方便,但存在退热效果差,发热易反复等问题。中药内治经辨证选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具有较好疗效,但口感较苦,多为小儿不喜,口服困难。近年来有研究证实,中药外用或联合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具有确切疗效[4-5]。桑杲教授为杭州市级名中医,  相似文献   

19.
泄泻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夏秋两季发病较多,祖国医学认为,小儿“脾常不足”,加之饮食、寒暖不能自调,勿论外感六淫、内伤乳食,或脾肾虚寒,皆可致精华之气不能输化而发生本病。如《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云:“小儿吐泻者,皆由脾胃虚弱,乳哺不调,风寒暑湿,邪干于正所致也。”若病情严重或治疗不当,则易伤津亡阳,甚至危及生命。若迁延日久,对小儿生长发育影响极大,不仅诸疳由此形成,且易招时邪侵袭,疾病接踵而至,救治颇难。泄泻的辨证,关键在两个性质、三个症状的鉴别判断。两个性质是寒和热,三个症状是泄泻、发热、口渴。现结合有关论著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资料。根据其疾病发生原因分为两组,A组为感染性疾病引起的高热惊厥,B组为非感染性疾病引起的高热惊厥。结果A组0~6岁与7~14岁小儿高热惊厥发生原因与年龄相关性的∥值为19.4832,B组0~6岁与7~14岁小儿高热惊厥发生原因与年龄相关性的z。值为21.9981,且两组P=0.0000(P〈001),说明0~6岁与7~14岁小儿高热惊厥发生与年龄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高热惊蹶主要发生在6岁以下,尤其是3岁以下的幼儿,该病危害性极大,要注意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