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绝对卧床的时间,缩短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节约医疗资源。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本院收治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卧床时间根据出血吸收时间,患者自觉症状决定,对照组绝对卧床4周。结果:两组患者出血吸收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首次下床时间相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治疗组患者发生脑梗死1例、脑积水2例,再出血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对照组患者发生脑梗死1例、脑积水1例,再出血2例,并发症共发生率为13.3%;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满意率为96.7%,相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根据患者出血吸收时间与症状适当缩短绝对卧床时间,18d左右的卧床时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要点及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资料,探讨并发症预见性观察及护理要点.结果 通过熟练掌握本病的临床特点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细心观察,仔细护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5例病情变化患者得到及时处理使患者转危为安.结论 诊断明确的PNSH患者无需强制性卧床和限制活动,无需过分控制血压.住普通病房,一般对症治疗,同时告知患者所患疾病预后良好,远期生活质量很高.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因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所引起的一类出血性脑血管病。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此病患者约占20%。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常会在情绪激动或过度用力时发病。有50%~70%的此病患者在发病后2~6天内可出现脑血管痉挛的情况。脑血管痉挛可加重患者头痛和意识障碍的症状,并可使其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更大的损害。因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必须积极防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神经内科常见的危重脑血管病之一,占脑卒中的10%-15%。此症系大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的综合症候群。由于此症起病急,病情重,极易引发出血,且绝对卧床时间长,病死率较高,患者极易出现种种不良心理反应,影响患者的顺利康复。因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心理护理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为此,笔者分析了2005—2007年本科室收治的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有关资料,并对如何更好的进行此症的心理护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产儿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对40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产儿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干预.结果:40例早产儿中治愈35例,占87.5%;死亡3例,占7.5%;自动出院2例,占5.0%.结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见于早产儿,该病死亡率较高,严重者常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提供诊疗信息、积极给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了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实施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基础护理、功能康复的护理及出院指导均获满意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我科共收治3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治愈30例,占77%,7例好转,占18%,2例死亡,占5%。结论正确判断病情,科学合理的护理,是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与低钠血症的关系。方法 对 2 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低钠血症占同期蛛网膜下腔出血的 5 2 .6 % ,血钠 10 8~130mmol/L ,6例因低钠血症病情恶化 ,治疗后死亡 4例。结论 低钠血症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神经系统症状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贫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贫血患者7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输血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常规治疗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10 IU与500 mL生理盐水混合均匀后静滴,2~3次/周),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1/3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9%(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贫血症状会加重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病情,不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疗法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贫血症状,具有更高的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近年来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最常见的脑血管意外之一,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急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很高,严重者可使患者病情加重而危及生命.近一年,我院对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急性脑积水患者,在内科保守治疗的同时,采用脑脊液置换疗法均取得了很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神经内科常见的危重脑血管病之一,占脑卒中的10%~15%[1],是主要由于脑血管畸形、先天性动脉瘤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的综合征。由于此病起病急,病情重,易引发再出血,且绝对卧床时间较长,病死率较高,患者极易出现种种不良心理反应,影响患者的顺利康复。因此,对SAH患者的心理护理极为重要。现对我科2006年10月—2009年10月收住的22例SAH患者的心理护理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脑卒中合并急腹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496例脑卒中患者,其中脑出血147例,脑梗死29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1例,对其中合并急腹症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脑出血合并急腹症7例,脑梗死合并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其临床表现为急性腹痛症状不典型,合并急腹症后脑卒中病情加重,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加重,增加了卒中的致残率和死亡率。结论脑卒中合并急腹症发生率虽不高,但增加了卒中治疗的复杂性,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尼莫地平和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内科常见的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占脑血管疾病的10%~15%[1],其病情凶险,隐性期易并发脑积水和脑血管痉挛(CVS),死亡率高.本文对我院自2003年1月-2006年1月收治入院时神志清醒的30例SAH患者,采用尼莫地平和腰穿脑脊液(CSF)置换治疗取得显著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或脑实质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进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而言。此病为神经系统常见病之一,患者常因大量出血、再出血和并发血管痉挛而死亡。做好急性期护理对制止出血或减少复发、缓解血管痉挛、改善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科收治4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16~65岁;其中20岁以下者4例,20~50岁27例,50岁以上9例,以中年人较多。1.2临床症状40例中有36例以突出头疼、呕吐为主要表现,占90%,4例表现为突出意识丧失并呕吐占10%.2例为癫痫首发症状占5%。2结果本组病人采取保守治疗、动脉造影术及栓堵术,  相似文献   

14.
<正> 据报道5%的脑瘤患者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尤以胶质瘤多见。系肿瘤本身血供丰富,生长快,易侵犯邻近血管,或肿瘤液化而继发出血。一旦血肿破溃进入蛛网膜下腔,就可产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表现。本文报道1例左额叶胶质瘤卒中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脑蛛网膜下腔出血,容易被误诊,漏诊。 患男,29岁,以头痛5d,加重伴昏迷,呕吐2d之主诉于1993年11月28日就诊。入院前5d因连续两个晚上打麻将,始出现前额部及双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原发性脑室出血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急症,发病比例占脑血管疾病的10%,而脑血管痉挛是其常见的并发症,出现此并发症的患者约半数死亡或留有神经功能受损,故而逐渐引起临床重视[1]。尼莫地平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钙通道阻滞剂,对防治继发的脑血管痉挛疗效显著。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我院对收治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采用尼莫地平治疗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27~75岁,平均49.9岁;病程1~45天,平均26天。30例…  相似文献   

16.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病,突出的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半数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多较轻且为一过性。在临床工作中作者遇到以昏迷为首发症状的蛛网膜下腔出血20例,占同期我院收治的12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16.67%.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后,也是临床上较为复杂的护理问题,加护理不当,易造成该病的复发。因此,如何预防该病的复发,护理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消除复发因素1.1心理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由于剧烈头痛,肢体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再加上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很容易产生急躁,忧虑和恐惧绝望的心理。因此,护士必须以高度责任感和同情心,给予患者热情关怀,安慰和鼓励,并向其详细介绍该病复发的危险因素和预防办法,稳定患者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1.2绝对卧床休息: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必须绝对卧床…  相似文献   

18.
白朝鲁  刘涛  梅小波 《吉林医学》2013,(35):7465-7466
目的:探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对收治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院时CT扫描结果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结果:本组86例患者中,致伤原因以车祸和高处坠落伤多见。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合并的脑损伤是脑挫裂伤和硬膜下血肿,随着病情的加重,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增加,预后差。结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在急性颅脑损伤中常见,伤情越重,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9.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由于卧床、恐惧及对营养知识缺乏,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引起便秘。便秘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且常加重病情,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再出血的一个常见因素,是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原因之一。我们通过对病人进行正确的饮食指导、心理疏导、实施物理治疗等,从而减少了便秘的发生,减少了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CT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搜集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接收的蛛网膜下腔出血50例患者,对其CT在诊断中的应用意义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CT表现为脑沟裂内条带状或线状高密度影,或脑池内高密度铸型。7例脑梗塞,占14%;23例脑室内出血,占46%;8例硬膜下血肿,占16%;12例硬膜外血肿,占24%;31例患者并发脑挫裂伤,占62%;28例患者脑中线偏移,占56%;17例颅骨骨折,占34%。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诊断中具有极大的应用意义,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