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玉微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1,7(3)
报告30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体外循环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的配合体会,全部病例均采用中低温(25℃~30℃),强调手术室护士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巡回及术中配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小儿心内直视手术的配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报告30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体外循环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的配合体会,全部病例均采用中低温(25度-30度),强调手术室护士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巡回及术中配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下小儿心内直视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对178例患儿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同时加强护理配合。[结果]178例患儿心内直视手术过程顺利,1例因低心排死亡,其余患儿生存至今,无相应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体外循环下小儿心内直视手术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回顾老年非冠脉心内直视手术30例,均大于60。术前心功能2级2例、3级25例、4级3例。手术包括礤房粘液瘤摘除6例,二尖瓣替换术16例,主动脉瓣转换术7例和主动脉窦瘤破入右室修补术1例。全组无死亡。并对病例选择、术前准备、手术技术、心肌保护和术后监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6.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配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痊愈出院164例,因术前有严重的心功能不全于术后死亡1例。[结论]加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配合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55例采用全麻、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的监护措施,提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的监护、预防和护理,可使病情稳定,控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保证手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的管理是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本科1990年3月份,为20例先心病患儿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施行根治术,无一例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现将术后呼吸管理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配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痊愈出院164例,因术前有严重的心功能不全于术后死亡1例。[结论]加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配合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婴幼儿心脏手术中应用常规超滤(CUF)、改良超滤(MUF)及其联合应用对血浆胶体渗透压(COP)及围术期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60例在体外循环(CPB)下行心脏直视手术(体重〈10kg)的婴幼儿,随机分为常规超滤组(CUF组,n=20)、改良超滤组(MUF组,n=20)、联合超滤组(CM组,n=20),观测不同时间点(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转机前、CPB5min、主动脉阻断后、CPB30min、停机时、CPB结束15min、入ICU即刻、ICU2h、ICU6h、ICU12h、ICU24h)的血浆COP,对比三组患儿的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结果CM组和CUF组的COP水平在CPB30min、停机时均高于MUF组(P〈0.05);MUF组和CM组在CPB结束15min、入ICU即刻、ICU2h时的COP水平显著高于CUF组(P〈0.05);MUF组和CM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CM组较其他两组显著缩短了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结论联合应用CUF和MUF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儿CPB进行时的COP水平,而且进一步改善了CPB后的COP水平,患儿术后脱机拔管时间提前,监护室和医院停留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期间右美托咪定对体循环阻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4月风湿性心脏病行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31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Ⅱ或Ⅲ级,心功能Ⅱ或Ⅲ级,年龄35~60岁,随机分为试验组(n=16)和对照组(n=15),心脏停跳后保持灌注流量2.4 L/(min·m^2),中度低温体外循环。试验组经贮血器静脉端泵入右美托咪定(1.0μg/kg)10 min,继以0.5μg/(kg·min)持续输注;对照组则泵入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记录两组给药前(T0,基础值)及给药后10 min(T1)、20 min(T2)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外周循环阻力(SVR),并测定对应时点血浆皮质醇、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结果与T0比较,试验组T1、T2时MAP、SVR下降,对照组MAP、SVR升高(P〈0.05),两组T1、T2时点MAP、SV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1、T2时点血浆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较术前下降,对照组则较术前上升,两组间T1、T2时点血浆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期间应用右美托咪定可以降低SVR,减轻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后注射10mg/kg甲泼尼龙对低温体外循环(CPB)前后肺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进行瓣膜替换或修复术的患者3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例,对照组在麻醉诱导后注射10ml生理盐水,实验组在麻醉诱导后注射甲泼尼龙10mg/kg,稀释至10ml。麻醉方法、CPB方法和术后管理标准化。常规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和呼吸监测,分别在麻醉诱导后和手术结束时进行乙酰胆碱(Ach)试验,记录注射Ach前后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的变化,观察手术前后肺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能力的改变。结果:共有31例进入统计分析,对照组15例,甲泼尼龙组16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无明显差异。术前两组基础的PVRI值无明显差异,两组肺循环对注射Ach的反应相似,注射Ach后PVRI的下降幅度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手术后,实验组比对照组对Ach有更好的反应(P〈0.01);手术前后实验组注射Ach后PVRI下降的幅度无明显变化(术后19.8%w.术前23.6%,P〉0.05),而手术后对照组肺血管床对Ach的反应明显减弱,PVRI下降的幅度与术前相比有明显差异(7.9% vs.21.5%,P〈0.01)。结论:麻醉诱导后给予10mg/kg甲泼尼龙能保护内皮功能,改善肺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PB)围术期胰岛素、血糖变化规律,为围术期监护提供恰当指导。方法 对30例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别于手术前(麻醉前)、麻醉诱导后切皮前、体外循环转机30min、复温后停机前和手术后次日晨五个时点取桡动脉血测定胰岛素、血糖。结果 胰岛素除在CPB 30min时与术前水平相近外(P>0.05),随着CPB的进行呈现增高趋势(P<0.01)。麻醉后切皮前血糖明显升高(P<o.01),转机30mim时仍保持在切皮前的水平(P>0.05),随着CPB时间的延长,至停机前逐步上升达最高峰,与其他各时点相比,P<0.01),手术结束后开始下降,但至术后次日晨仍保持在高于术前的水平(P<0.01)。结论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时,胰岛素、血糖发生了明显变化,应加强围术期血糖监护。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回顾性分析264例体外循环术病例,其中50例发生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结合文献对其病因、临床特点、诊断标准和治疗进行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体外循环期间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 :将 30例拟在体外循环 (CPB)下行瓣膜置换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异丙酚组 ,对照组用芬太尼维持麻醉 ,异丙酚组则用异丙酚 ,观察两组病人颈静脉血氧饱和度 (SjO2 )、动脉和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 (Da -vO2 )、脑氧摄取率 (CEO2 )的变化。结果 :复温时异丙酚组SjO2 显著高于对照组 ,Da -vO2 及CEO2 显著低于对照组 ,且复温时SjO2 与CPB前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异丙酚能够防止CPB时脑氧供需失衡。护理上应充分做好术前准备 ,熟练配合手术 ,以缩短CPB及低温时间。 相似文献
19.
体外循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损害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损害及胸腺肽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4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胸腺肽治疗组,每组20例。分别在术前第3天、体外循环结束后10min及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5个时点取外周静脉血。流式细胞术测定CD3 、CD4 、CD8 细胞百分数及CD4 /CD8 T细胞比值,免疫化学分析法测定血清IgG、IgA、IgM浓度,将术中及术后测定结果与术前比较,并进行每个时间点的组间比较。结果体外循环后,2组CD3 、CD4 、CD8 细胞百分数及CD4 /CD8 T细胞比值均较术前下降,血清IgG、IgA、IgM浓度也明显低于术前水平。组间比较:体外循环结束后10minCD3 细胞百分数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1、3、7天CD4 T淋巴细胞百分数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和P<0.01);术后第3、7天CD8 T淋巴细胞百分数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1、3、7天CD4 /CD8 T淋巴细胞比值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体外循环后各时间点IgA、IgM浓度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体外循环能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的损害,胸腺肽能减轻上述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心功能严重低下的冠心病患者的经验。方法:2005年9月-2007年9月共有37例射血分数(EF)〈30%的高危冠心病患者采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男性31例,女性6例;年龄27—76(平均61.6±7.8)岁。冠脉造影提示双支病变2例,多支病变35例,左主干病变10例。术前射血分数0.18~0.29(平均0.24±0.031)。合并心肌梗死史22例,支架植入治疗史6例。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Ⅱ级11例,Ⅲ级23例,Ⅳ级3例。合并轻、中度二尖瓣返流11例,合并室壁瘤5例,左室血栓2例。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3~76mm,平均(61.3±4.2)mm。结果:平均体外循环时间(41±15)min,平均远端吻合口(3.7±1.1)个,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3例,均在手术中安放。住院治疗期间病死2例,脑梗死导致左侧肢体偏瘫1例,肺梗死1例。在出院后随访2—21个月中,有3例病死。3例慢性心衰需长期药物治疗。其余患者心功能良好。结论: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能避免低射血分数冠心病患者术中的缺血损害,治疗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