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中关于下利的证治,除有专篇论述外,还散见于它篇,内容十分丰富,值得进一步研究发掘。笔者复习之余,略谈体会如下。1《金匮》下利证治概要1.1肠腑实热证阳明胃家实,实热积滞搏结于肠道,逼迫津液从旁流出而下利不止,谓之“热结旁流”。这种下利当采用“通因通用”治法,《金匾呷大、小承气汤攻下实热积滞,使实邪去而利自止。对承气汤治疗下利,《金鹰》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强调必须证实、脉实方能使用,倘若正气已虚,虽有邪实,亦不可滥攻,以免犯“虚虚”之戒。1.2肠腑湿热证“干呕而利者,黄等… 相似文献
2.
《金匮要略》是依据病种分篇论述的,中医学论病首重辨证,病不同证同者可异病同治,故在分篇学习之余,仍可以将相关内容放在一起前后合参,这样一横一纵更有助于全面掌握疾病的证治规律。此文即选取《金匮要略》中所有痹证相关内容,总结分析痹证的辨治规律。 相似文献
3.
湿是病因的一种 ,由湿邪导致人体发生的疾病 ,统称为“湿证”。《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对湿证的论治内容极为丰富 ,笔者不揣浅薄 ,就《金匮》有关湿证的辨治内容整理探讨如下。1 病因病机《金匮》中所及湿证的病因 ,可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是由外界而来 ,多因地面湿气上蒸或淋雨雾露而成 ;内湿多是由于素嗜茶酒 ,暴饮冷水 ,或过食肥甘厚味 ,饮甚暴食 ,日久损伤脾胃 ,脾运受阻 ,湿郁成热 ,或湿积生痰 ,聚痰为病。如《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十三条所述“湿伤于下 ,雾伤于上”及“饪之邪 ,从口而入者 ,宿食也”,即概括了湿证的主要病… 相似文献
4.
《金匮要略》有关肝病证治,虽未列专篇论述,然综观全书,散见于多篇之中,其内容颇为丰富,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现仅就肝病证治规律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作为最早治疗杂病的典范之作,有许多盖世独特的经验,被历代医家所推崇、效仿,其用药经验更是留芳百世。该书第二至二十二篇,共载方剂205首(属仲景方),在205首方剂中,有75方配用甘草,约占36.6%。兹就《金鹰》中甘草的运用浅析如下,以飨同道。亚甘草的用法《金匾》中甘草的用法有生用和炙用两种。生用有49方约占66.22%,炙用25方,约占33.78%(因基芦甘草汤只有方名,不见药物,无法确定其用法)。仲景对甘草的用法是比较重视的,一般而言,对于中焦虚寒、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营卫不和以… 相似文献
6.
柴可夫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8,5(12):9-10
痹证类似于现代医学的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痛风等病。《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虽未有痹证专篇,但在《痉湿暍病脉证第二》、《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及《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中,对痹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1 病因病机 《内经》中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此外还指出“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金匮》在此基础上,对痹证的认识更系统,尤其对于“历节”这一痹证的特殊类型,强调正气不足是发病的 相似文献
7.
《金匮要略》痹证论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体因风、寒、湿三气杂至而成痹证。可分为风湿表实,风湿表虚,风湿阳虚,寒热错杂等证型,分别治以发汗,利小便,温阳化湿,寒热并用之法。用药应注意辛而不燥,补而不滞,走中寓守,散中有敛。 相似文献
8.
喘证临床以气息迫促为特征 ,与西医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病相似。通过分析《金匮要略》对喘证的辨证论治 ,认为病证有虚实之异 ,病性有寒热之分 ,治疗实证以祛邪利气为主 ,虚证当扶正摄纳。《金匮要略》治喘大致有疏散外邪、清泄郁热、泻肺豁痰、蠲饮降逆、滋阴降火、温阳摄纳等法。 相似文献
9.
10.
中医高校5版《金匮要略》讲义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篇中,将第一条“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选者,此为痹”解释为中风与痹证的鉴别点,笔者认为这与临床实际不尽相符。中医辞典编辑委员会主编的《简明中医辞典》将巾风定义为:①病名,亦称卒中。指碎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突然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的病证。②指外感风邪的病证,是太阳表证的一个类型。《金匾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篇第一条显然指的是第一个含义。它包括了现代医学中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 相似文献
11.
陈晓迪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1,33(4):334-336
<金匮要略>认为痹证的形成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主要表现为人体本身之气虚及阳虚,外因为风、寒、湿邪之侵袭.因此,在治疗上以益气温阳、解表散寒、祛风除湿药为主药.观其用药,在众多的此类药物中,又偏重于黄芪、附子、麻黄、桂枝、白术、薏苡仁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胸痹是一种因上焦阳虚,阴邪上乘,邪正相搏而致的一种疾病,《金匮要略》对于本病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做了系统论述,为后世医家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金匮要略》中附子应用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附子被历代医家称为补火要药,明·张景岳将附子与人参、大黄、熟地并列为"药中四维",火神派医家祝味菊更称附子为"百药之长",一语道尽附子的重要性.古今医家善用附子者当首推医圣仲景.<金匮要略>中运用附子凡21方,19条,其配伍精当,机圆法活,足为临证师表,笔者就其应用浅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金匮要略》痰饮证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成书以来 ,一直为医家尊为经典 ,笔者在学习过程中深感其内容博大精深 ,几尽医学之妙。现代临床痰饮为病较为多见 ,而《金匮要略》对于痰饮论述甚详 ,其理、法、方、药之完善 ,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痰饮病的辨证治疗。今不揣浅陋就痰饮之证治浅述一己之得。1 痰饮病机仲景论痰饮本于《内经》。《素问·经脉别论》曰 :“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 ,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 ,五经并行。”此为正常水液运化过程。《金匮要略》继承了《内经》的思想 ,从脾不“散精”、肺不能“通调水道”、膀胱(肾… 相似文献
19.
黄疸病名首见于《内经》,但未提出具体的治法方药,对黄疸理、法、方、药的论述详于《伤寒杂病论》一书.笔者结合个人临床体会就《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黄疸病的分类、病因病机及治疗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正《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详细论述了中风历节病,其指导思想和方剂至今仍在痹证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以营卫俱微太阳中湿理论指导临床应用针灸治疗痹证,收获颇丰,兹介绍如下。1营卫俱微理论对针灸治疗痹证的指导作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曰:营气不通,卫不独行,营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独足肿大,黄汗出,胫冷。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本条指出,因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