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例】女,36岁。因间断右上腹疼痛3年,加重伴呕吐半月入院。查体:体温、脉搏、血压正常,皮肤、巩膜无黄染。B超示:胆总管下段呈囊性扩张6.0cm ×4.0cm。钡餐检查十二指肠后及降部各见一憩室,圆形,直径分别为 2.0 cm和 3.5cm。经手  相似文献   

2.
吴兰富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0):3077-3078
十二指肠降部的憩室,通常与胆总管进人十二指肠的开口处十分靠近,大多在距乳头2.5 cm范围内,称壶腹周围憩室或乳头旁憩室综合征、Lemmel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陈阳  何时鸣 《贵州医药》1993,17(6):362-363
胆总管囊肿为较常见的先天性胆道畸形,近年来主张具有根治意义的囊肿切除及胆道重建术。自1992年6月—1993年7月,我科应用胆总管囊肿切除空肠间置胆道重建术,治愈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4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2例,女2例,最小年龄6月,最大年龄7岁。右上腹均扪及包块,间歇性发热2例,间歇性黄疸3例,阵发性腹痛3例,白陶土样大便3例。钡餐检查:4例均有十二指肠降部受压,十二指肠框扩大。“B”超检查:4例均有胆总管囊性变,囊肿最大13×9cm~3,  相似文献   

4.
晏欣珺  江敏 《江西医药》2010,45(12):1244-1245
目的 提高十二指肠憩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对46例经病理确诊资料完整的十二指肠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十二指肠憩室好发于中老年人,单发在十二指肠降部多见,憩室大小一般为1.0~2.0cm,临床表现较轻.结论 十二指肠憩室临床表现隐蔽,易伴发其他系统疾病,X 线钡餐造影仍为十二指肠憩室检查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我院于1961~1981年共收治经X线或手术证实的十二指肠憩室100例,其中合并胆胰病变者10例,均经手术与病理确诊。该10例都有右上腹酸痛样发作和消化道症状,半数伴黄疸,寒颤、发热,3例有胆囊炎,6例有胆囊炎合并胆石症,1例胆胰符末端开口入憩室。10例憩室都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内侧,6例切除,1例转流,2例内翻,1例在外院手术未作处理,9例同时作胆囊切除或胆总管切开取石。本组术后随访8例,恢复满意。讨论本组合并胆胰病变者10例憩室都在十二指肠降部内侧,乏特氏壶腹周围。其发病机制可能由于憩室内压升高,体积膨胀,压迫  相似文献   

6.
管蔚  赵翰林  孙谷  孙跃明  陆文熊  白剑峰  傅赞 《江苏医药》2007,33(10):1035-1036
目的 探讨成人胆总管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20例成人胆总管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平均13个月,随访率85%.结果 20例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Todani分型:Ⅰ型16例,Ⅲ型1例,Ⅳa型2例,Ⅴ型1例,其中17例患者行胆总管囊肿切除 胆(肝)管空肠Roux-en-Y术,1例行胆总管囊肿空肠Roux-en-Y术,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行肝左叶切除术.术后胆瘘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胆总管囊肿切除 胆(肝)管空肠Roux-en-Y术是治疗胆总管囊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张景辉 《江西医药》2006,41(2):70-70
1病例介绍患儿,女,3个月,腹部巨大肿块2个月伴呕吐1周入院。患儿足月顺产,出生后1个月开始出现腹部膨隆,进行性加重,1周前开始出现频繁呕吐,无发热,近3d未解大便。皮肤无黄染,腹部高度膨隆。B超检查提示腹腔巨大囊性包块。手术发现为胆总管巨大球形囊肿,约20×18×15cm,肠管被挤向左上腹且严重受压,囊肿张力高,内含黄色浑浊液体约2000ml,囊壁光滑。胆囊底部一2×3cm小囊肿。行胆总管囊肿和胆囊切除并胆肠吻合。术后诊断:巨大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并胆囊底囊肿。2讨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因胰液、胆汁相混合且排出受阻,在婴儿期常引起化脓性胆管炎…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6岁。因头昏乏力,间歇性黑便半月入院。经纤维胃镜检查见十二指肠降部有—1×1cm带蒂息肉,乳头下方见口径为0.8 xO.8cm深窦道。表面高低不平,被复污苔,易出血,拟诊十二指肠降部窦道或慢性穿孔伴息肉。上消化道X线检查:食道胃十二指肠球部均正常,钡剂通过降部困难,需用手多次挤压方能少量进入降部。十二指肠圈扩大,降部可见一约8×4cm不规则空腔,并有一突向右下方的尾部约4×0.6cm,腔边缘毛糙。水平部及升部未见异常(附图见插页),拟诊十二指肠降部窦道形成或憩室炎症粘连伴慢性穿孔。因出血不止,于入院后25天施行手术探查:发现胃体正常,腹膜后有一巨大肿块约15×15×12cm,形态不规则,质硬呈实质性。肿块侵犯十二指肠降部后壁及胰腺,切开十二指肠,见有数处肿块侵犯,呈乳头状突入腔内,并有一口径约2cm之窦道直通肿块中央,腔内有血块、食物残渣及烂鱼样坏死组织。病理报告:不整形暗灰色组织3块,表面呈细颗粒状,质  相似文献   

9.
边彦文  梁广路 《河北医药》2011,33(12):1817-1818
目的 探讨腹部CT扫描对十二指肠憩室及其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腹部CT扫描患者中筛查出经其他检查方法证实的十二指肠憩室患者,对其临床及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25例患者中,发现十二指肠憩室70例。憩室多位于十二指肠乳头周围2.5cm范围内,胰头与十二指肠降部之间。憩室表现为含液、含气或气液相间的囊袋状影。25例合并胆道结石。结论常规螺旋CT扫描对十二指肠憩室的检出率较低,不应作为诊断该病的首选手段。十二指肠憩室与胆道结石有密切的关系。当发现十二指肠憩室时,应密切观察有无胆道结石存在。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资料 男,28岁.主因上腹痛20 d入院.患者20 d前无诱因出现上腹部间断性疼痛,无恶心、呕吐,无发热、寒战,无烧心、反酸.查体:腹部无包块,无反跳痛.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CT检查示:肝左叶见片状低密度灶,约1 cm大小,边界欠清楚,未见明显强化,肝内胆管轻度扩张,胆总管显著梭形扩张,胆总管末端可见片状高密度影.胆囊体积缩小,胆囊壁增厚强化明显,胰头增大,见低密度灶,边界不清,十二指肠降段受压外移,增强扫描示胰头内病灶不均匀轻度强化.CT印象:①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合并胆总管末端结石,胰头部炎性改变可能性大,慢性胆囊炎;②肝左叶低密度灶,性质待定.行剖腹探查术.  相似文献   

11.
何明  张宗权  刘克平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5):690-691,693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憩室的多层螺旋CT(MS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以提高放射科医生对其认识。方法对28例经临床证实的十二指肠憩室患者的MSCT影像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结果 28例患者共检出憩室33个,位于十二指肠降段28个,位于十二指肠水平段5个。典型的十二指肠憩室在CT上表现为胰头右后方紧贴降段内侧壁的大小不一、圆形或类圆形囊袋影,21个囊内表现为气-液平面,8个囊内表现为混杂密度影,4个囊内仅为气体密度影;检查前服用阳性对比剂者均能见阳性对比剂进入憩室,其中囊壁增厚伴边缘模糊2例,并发胆总管扩张7例,胆总管结石3例,胆囊结石3例,急性胰腺炎1例,胆囊炎2例。结论 MSCT扫描对十二指肠憩室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并能及时发现胆、胰疾病及其并发症,对判断二者的临床关系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放射科医生应重视并提高对十二指肠憩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根治性切除胆总管囊肿,重建胆道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15例确诊为Ⅰ型和Ⅳ型胆总管囊肿的患者,通过腹腔镜进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空肠空肠Roux-en-Y吻合在腹壁外经左侧腹小切口完成,胆囊及胆总管囊肿分离切除,肝总管空肠吻合均在腹腔镜下进行,肝圆韧带与前腹壁的悬吊固定缝线能更好的显露肝门部,有利于肝肠吻合的完成,为避免吻合口狭窄,采用5-0 polydioxanone(PDS)缝线单纯间断缝合.结果 15例均痊愈出院,无中转开放手术患者,肝肠吻合口直径0.8~1.5 cm,术后14例患儿B超复查无腹腔积液,1例患儿复查B超肝下间隙积液,予以B超定位下穿刺抽液后积液消失.术后住院时间7~10 d(平均7.7 d).术后随访1至20个月,复查B超,2例Ⅳ型胆总管囊肿的患儿肝内胆管扩张情况减轻,13例Ⅰ型胆总管囊肿的患儿肝总管及肝内胆管无扩张.无一例发生胆汁反流性胃炎及胆管炎.结论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视野清晰、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经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尤其Ⅰ型和Ⅳ型胆总管囊肿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胆总管囊肿不同手术方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38例不同种类成人胆总管囊肿的临床表现和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比较.结果 行胆总管囊肿空肠Roux-Y吻合术5例.行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27例,间置空肠肝总管十二指肠内引流术2例.单纯囊肿切除1例.肝左叶切除,肝内、外胆管空肠双吻合术3例.3例癌变患者均在半年内死亡.结论 胆总管囊肿首选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内引流术或间置空肠肝总管十二指肠内引流术.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73年12月~1984年5月的21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6例,女5例,年龄23~63岁。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内侧者14例,占66.6%。横部3例,升部2例,球部2例(手术证实为继发性憩室)。本组多发性憩室3例(1例降部、升部各有1憩室,2例降部多发性憩室,分别有2及3个,两例中1例合并空肠近端多发性憩室)。本组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例,胃下垂、十二指肠结核、乏特氏壶腹癌者各1例。十二指肠憩室临床表现出的各种症状多由其并发症引起。本组常见症状有:上腹或右上腹无规律性的绞痛、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98年4月以来 ,采用局部切除术治疗3例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 ,取得较满意的近期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 1病历介绍 :见附表。1 2手术方法 :1 2 1十二指肠腔内入路 :经十二指肠腔内壶腹乳头部肿瘤局部切除术 :例1、2采用此术式。腹腔探查后 ,由于十二指肠乳头切除 ,胆总管下端括约肌功能丧失 ,需先切除胆囊。纵形切开胆总管 ,并作探查。十二指肠外侧腹膜的切开要够大 ,使游离十二指肠降部后能暴露下腔静脉 ,甚至腹主动脉。经切开的胆总管内 ,左手用胆道探子轻轻向腹侧方向顶起十二指肠乳头 ,右手手指扪摸乳头…  相似文献   

16.
王弢  程涛 《安徽医药》2013,34(8):1203-1206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憩室(DD)的128层螺旋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8层螺旋CT扫描发现并经消化道造影(GI)或其他方法(如胃十二指肠镜、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证实的DD 33例35个憩室,通过后处理软件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以及斜面重建,显示其与胆总管下段的关系,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DD及其并发症的螺旋CT表现。结果 35个憩室中直径3.0~5.0 cm者11个,大于5.0 cm者6个,余者0.6~3.0 cm之间。十二指肠降部31例,水平部2例,表现胰头右侧稍后方圆形、类椭圆形或管状影为多数形态的含气或液气平面或气-食混杂密度的囊袋样影。结论 128层螺旋CT不仅对DD的检出非常敏感,且对憩室与其周围器官结构的关系、憩室有无伴发并发症以及与憩室相关的胆胰系统疾病的诊断均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患者 女 ,42岁。因右上腹痛、发热伴全身皮肤黄染 2 0余日住院。既往无肝炎、肺结核史。体格检查 :神清 ,一般情况差 ,全身皮肤粘膜黄染明显 ,巩膜黄染明显 ,心肺 (- ) ,腹软 ,右上腹压痛 (+)、反跳痛 (- )、肌卫 (- )。实验室检查 :HBs Ag(- ) ,肝功能检查中 :总胆红素 2 43.34μmol/L ,直接胆红素87.34 μm ol/L,间接胆红素 15 6 μmol/L,谷丙转氨酶 5 9IU/L ,碱性磷酸酶 981IU /L ,上腹部 CT示 :胆道系统低位梗阻 ,梗阻层面在十二指肠壶腹部。腹部 B超示 :肿内胆管扩张 0 .8cm,胆总管内径 2 .4cm。再行 ERCP检查见十二指肠降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分析逆行性胰胆管造影(FRCP)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的病因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95例临床上诊断PCS患者行ERCP检查,根据不同的病因,分别行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和/或内镜乳头气囊扩张,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内镜塑料或金属胆道支架(ERBD/EMBE)治疗,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治疗等内镜治疗.结果 行ERCP检查的患者,90例(94.7%)成功,证实胆总管结石43例,乳头旁憩室9例,胆囊管残留过长8例、伴结石2例,胆总管末端良性狭窄6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6例,壶腹部癌4例,肝门部胆管损伤并狭窄3例,胆总管十二指肠瘘2例,十二指肠乳头良性肿瘤2例,胆胰管合流异常1例,胰胆管未见异常6例.43例胆总管结石中40例内镜取石治疗成功,8例胆总管末端良性狭窄、6例括约肌功能异常、胆囊管残留结石2例行EST,3例肝门部胆管损伤并狭窄行胆道塑料支架(ERBD)引流.2例壶腹部癌置入金属支架(EMBE)引流.2例乳头良性肿瘤,高频电切除乳头.并发症发生率为6.7%,其中切口出血2例,急性胰腺炎4例.结论 对于PCS患者,ERCP检查能明确病因,具有不可替代的诊断价值,同时能进行创伤小、痛苦少和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55岁,因"上腹胀6个月,加重2个月"入院.自诉进食后腹胀,返酸,有轻度腹痛,无恶心、呕吐,无黑便史.10年前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服用蚂蚁治疗史.入院前2周在外院查消化道钡餐提示:十二指肠占位,考虑癌伴慢性穿孔.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降部3 cm×4 cm大小粪团状物堵塞,取组织活检病理示:少许纤维血管组织及食物残渣.  相似文献   

20.
[病例]男,73岁.因上腹部间断性隐痛10余年,加重伴呕隔夜食2天就诊.内镜检查示:食道下段及贲门条索状充血伴糜烂,胃底见片状糜烂,胃液呈咖啡样并可见少量食物残渣,胃体大弯侧粘膜排列正常,广泛充血、水肿.胃窦部呈盲腔,粘膜花斑状改变,血管网显露,常规方法寻找胃窦腔内无幽门开口,将胃镜前身行"U"型翻转后观察,于胃体上部小弯侧近贲门4 cm处见长约1.5 cm×0.5 cm半月型幽门口,内镜插入幽门口,即可见十二指肠降部"环"形粘膜皱襞,色泽正常,观察发现十二指肠球部缺如.胃窦及幽门处取材送检,HP(-),病理报告:(胃窦部)慢性萎缩性炎症.上消化道钡剂造影提示:慢性胃炎;幽门畸形;十二指肠球部缺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