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病例]男,73岁。因上腹部间断性隐痛10余年,加重伴呕隔夜食2天就诊。内镜检查示:食道下段及贲门条索状充血伴糜烂,胃底见片状糜烂,胃液呈咖啡样并可见少量食物残渣,胃体大弯侧粘膜排列正常,广泛充血、水肿。胃窦部呈盲腔,粘膜花斑状改变,血管网显露,常规方法寻找胃窦腔内无幽门开口,将胃镜前身行“U”型翻转后观察,于胃体上部小弯侧近贲门4 cm处见长约1.5 cm × 0.5 cm半月型幽门口,内镜插入幽门口,即可见十二指肠降部“环”形粘膜皱襞,色泽正常,观察发现十二指肠球部缺如。胃窦及幽门处取材送检,HP(-),病理报  相似文献   

2.
病例 男性,58岁,因右上腹肿块隐痛、反酸3年,突发刀割痛3小时入院。病人于3年前无意扪及到右上腹有一鹅蛋大肿块,时隐时现,伴隐痛反酸及嗳气。每年春秋季症状明显,发病后常有恶心呕吐宿食,乡医院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口服胃舒平等药物有效。入院时查体:体温38.1℃,脉搏100次/分,血压11/9kPa。全腹肌紧张,有压痛及反跳痛,但以右上腹为重,未扪及包块。肝浊音似有缩小,肠鸣音减弱。X线腹部平片可见右膈肌下有少许游离气体,血WBC 18.7×10~9/L。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急症手术,进入腹腔探查十二指肠球部  相似文献   

3.
黄涛  李红灵  刘庆荣  代玫 《贵州医药》2000,24(10):625-626
1998年1~5月,笔者对我院胃镜检查中的100例患者(距检查前1个月内未用过任何抗菌素者)同时用快速尿素酶法及病理切片法检测胃窦及十二指肠球部粘膜中的幽门螺杆菌(下称HP),比较其阳性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在消化性溃疡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HP感染是否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为探讨HP感染与十二指肠溃疡(DU)的相关性,对748例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和573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进行HP感染情况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胃及十二指肠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简称HP)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已愈来愈受到重视。笔者将1998年8月至1999年间在我院作胃镜检查的200例病例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例患者中男性110例,女性90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16岁,  相似文献   

6.
自从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首次从胃 内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以来[1],人们研究证实HP与许多疾病有关。尤其是与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的关系已经证实。消化学界已有“无HP,无溃疡”之说。经过抗HP治疗后,十二指肠溃疡的复发率已明显下降。但是随着HP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黄文华 《河北医药》2012,34(20):3102-3103
有临床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导致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之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患者H.pylori感染率﹥90%,所以对DU的治疗,根除H.pylori显得十分重要[1]。我科采用10 d序贯疗法根除DU患者H.pylori感染,比传统三联疗法取得了更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组织形态学角度评价幽门螺杆菌(HP)对胃酸分泌的影响。方法:以231例胃体、胃窦及十二指肠粘膜活检病例为研究对象,探讨十二指肠胃生化(GM)与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感染部位、炎症活动度及萎缩之间的关系。结果:HP在胃窦感染为主时十二指肠GM的发生增加;在胃体感染为主时则相反。十二指肠GM的程度与胃窦炎的活动度成正相关,与胃体炎活动度成负相关;胃窦粘膜萎缩时HP感染可减少十二指肠GM的发生。结论:HP在胃窦感染时能促进胃酸的分泌,而在胃体感染或胃窦粘膜萎缩时则可抑制胃酸分泌。  相似文献   

9.
补泻手法对胃,十二指肠患者幽门括约肌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保留幽门管的胃十二指肠吻合术在BiUroth式中的应用.方法 整理我院胃切除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治疗的过程中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组的患者在手术后使用保留幽门管的胃十二指肠吻合术进行治疗,在完成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较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 在胃切除的过程中,使用保留幽门管的胃十二指肠吻合术可以有效的对患者的进行治疗处理,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丽珠胃三联治疗肝硬化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48例肝硬化患者经胃镜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同时经胃粘膜组织检测Hp阳性,应用丽珠胃三联治疗1周。结果:Hp根除率为91.7%,溃疡愈合率为75.0%,总有效率为95.8%,治疗前后血象、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丽珠胃三联是经济、方便、高效的抗Hp方案,依从性好,适用于肝硬化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保留幽门管的胃十二指肠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8例行胃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7例和对照组1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采用保留幽门管的胃十二指肠吻合术治疗。观察2组手术及预后情况。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保留幽门管的胃十二指肠吻合术行胃切除,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对拉萨地区(海拔3658米)308例藏族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胃粘膜用病理学方法(Warthin—Starry染色法)检查幽门螺杆菌(HP)感染,HP阳性率为65.9%,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溃疡病的检出率分别为70.7%、69.2%、87.34%,胆汁反流、十二指肠球炎、糜烂性胃炎、疣状胃炎HP检出率为50%、66.7%、100%,胃息肉,萎缩伴肠上皮化生、胃癌、食道癌的HP检出率分别为100%、35.3%、31.3%、0%,正常胃十二指肠粘膜10例均阴性。炎症程度与HP的感染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28岁,有餐后上腹部胀痛病史,呕吐后,腹胀缓解.在12个月内,由于病人的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前来就诊。查体未见明显异常,上腹部辅助检查发现,十二指肠降部严重受压。上腹部内镜检查发现。受压部位与十二指肠中间肠壁伴随,无异常粘液分泌。超声扫描发现,胰腺伴随与十二指肠中间肠壁伴行,在其前面有一囊状物。入院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十二指肠前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四联疗法对于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畅球部溃疡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雷贝拉唑10mg,bid,雷尼替丁枸橼酸铋350mg,bid,阿莫西林1000mg,bid,呋喃唑酮100mg,hid,连续服药4d.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20mg,bid.阿莫西林1000mg,bid,克拉霉素500mg,bid,连续服药7d.采取以上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改用雷贝拉唑10mg,qd,连续服药14d。经过治疗后5周左有观察治疗效果,然后在1年以后进行随访。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6.67%,76.67%,Hp根除率分别为96.67%,86.67%,治疗组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随访发现治疗组溃疡复发率、Hp再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四联疗法加上雷贝拉唑对于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用洛赛克分别与羟氨苄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联合治疗幽门螺旋菌(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3例,疗程2周。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0%(18/20)、70%(14/20)、82.6(19/23),三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HP根除率分别为88%(17/20)、55%(11/20)、565(13/23),羟氨苄青霉素组较其它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天内腹痛缓解率分别为65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方法:9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口服雷贝拉唑20 mg bid×4wk;对照组45例口服奥美拉唑20 mg bid×4wk.均合用克拉霉素0.5 g bid×7d,阿莫西林1.0 g bid×7d,硫糖铝1.0 g qid×4wk.治疗4周作症状评价、胃镜评价及Hp检测.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治疗1d、7d治疗组疗效均高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雷贝拉唑能迅速有效缓解DU症状、有效根除Hp和促进溃疡愈合,疗效比奥美拉唑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荆花胃康联合PPI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西安市中心医院就诊,经胃镜及14C尿素呼气试验确诊为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①荆花胃康组(30例):用药同慢性胃炎组。②四联对照组(30例):用药同慢性胃炎组。③标准三联组(30例):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疗程7d。各组入选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在HP根除治疗1周之后继续兰索拉唑(按30mg qd)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后7、14、21及49d以上观察临床症状的缓解程度,并进行积分评估。疗程结束后4周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结果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荆花胃康组HP根除率与四联对照组、三联组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但治疗后7d疼痛、烧灼感、嗳气及腹胀等症状缓解方面荆花胃康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荆花胃康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HP根除率方面可与传统四联相比美,在治疗后7d疼痛、烧灼感、嗳气及腹胀等症状缓解方面荆花胃康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了探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短程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的疗效。方法 将79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40例),口服克拉霉素500mg,阿莫西林1000mg,每日2次,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治疗1周。B组(39例),口服甲硝唑400mg,阿莫西林1000mg,每日2次,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1周,1周后继续口服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治疗1周,停用奥美拉唑1个月后复查胃镜。结果 A组Hp根除率为92.5%,明显高于B组的Hp根除率76.9%,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Du的愈合率A、B两组分别为95.0%、89.7%,两者无明显性差异P>0.05)。结论 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短程疗法是治疗Hp相关性DU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三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06年1月~2007年12月中90例患者应用奥美拉唑、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唑三联治疗Du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临床对比观察,以雷尼替丁、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唑、枸橼酸铋钾胶囊四联疗法作为对照组。结果奥美拉唑和雷尼替丁2周、4周、8周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68%、99%、100%与48%、88%、97%。结论奥美拉唑三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有效、安全,且价格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