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郑州市2002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为了解我市麻疹的流行病学特点和疫情动态,为进一步加速麻疹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发病以散发和暴发并存,散发为主。发病率6.69/10万,流动人口发病占42.86%,本地人口发病率为3.82/10万,流动人口发病直接影响着我市麻疹的发病水平;0—8岁儿童占总病例的90.29%,0-1岁儿童为发病高峰占55.34%,其中〈8月龄、8月龄-1岁分别占的21.04%和34.30%;8月龄-6岁儿童有效接种率为72%—84%。结论加强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提高流动儿童MV接种率;将MV初免月龄提前至6月龄或给育龄妇女注射一剂次MV疫苗;提高初免及时率;加强冷链管理与人员培训,确保接种质量等是我市控制麻疹发病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西安市婴儿麻疹发病原因及防治策略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近年来,西安市未及接种麻疹疫苗(MV)的周岁内婴儿麻疹发病有增高趋势,为查明原因,在2000年春季对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436例≤7岁麻疹患儿进行了分析。结果<8月龄未接种MV的病例占34.40%,发病最多的是6、7、8月龄,分别占周岁内病例数的18.18%、15.91%和21.82%。同时随机抽取51名5~8月龄未接种MV未患过麻疹的健康婴儿和63名育龄期妇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法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7名5月龄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为57.14%,GMT为1∶148.4,随月龄增长抗体阳性率逐渐下降,12名8月龄婴儿均为阴性。63名育龄期妇女抗体阴性占15.87%,抗体处于低水平占58.73%,中等水平19.05%,高水平只占6.35%。此结果表明,婴儿发生麻疹主要是母亲麻疹抗体水平低,导致婴儿母传抗体水平低、维持时间短,不能保护婴儿至8月龄MV初种时。因此建议对育龄期妇女进行婚前MV接种,并将MV初种月龄调整至6月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1岁疑似麻疹病例不断增多的原因,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广州市某区〈1岁疑似麻疹病例。结果95例病例中,失访9例;86例成功调查病例中,62例麻疹抗体阳性,24例抗体阴性。阳性病例中,〈8月龄29例(46.8%),而≥8月龄(麻疹初免月龄)的33例病例中有麻疹疫苗(MV)接种史的占33.3%,其中本地病例接种率为72.7%,外地病例为13.6%。病例调查前确诊率(83.7%)高于调查后确诊率(67.4%)。结论诊断准确性较低、外地儿童增多且其MV及时接种率低、存在免疫失败、母传抗体低使未到MV初免月龄的婴儿发病增多等是导致该区〈1岁疑似麻疹病例不断增多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南阳市麻疹流行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麻疹计划免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监测麻疹病人急性期血清麻疹IgM抗体,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833例病例中,血清学确诊(麻疹IgM抗体阳性)643例,占77.2%。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及6~10岁年龄组,占总病例数的88.49%(569/643),全年各月均有发病。结论用高质量的麻疹疫苗进行常规接种可降低控制麻疹的发病率,同时可考虑定8月龄为麻疹免疫的初免月龄,给育龄妇女生育前进行麻疹疫苗加强免疫,以减少小月龄发病。  相似文献   

5.
6月龄婴儿麻疹疫苗免疫效果及人体反应观察   总被引:42,自引:3,他引:39  
疫苗时代育龄期妇女体内麻疹抗体多为麻疹疫苗所介导,所生婴儿母传抗体消失提前,未及初免月龄已成为易感者。针对北京市及其它一些大城市<8月龄婴儿麻疹发病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为控制该人群发病,选取北京市户籍的6月龄婴儿119人进行麻疹减毒活疫苗(MV)免疫效果及人体反应观察。结果显示6月龄婴儿中有84%母传抗体已阴转,阳性者抗体水平也极低。接种MV后抗体阳性率达到86.6%,免疫成功率为80.7%,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528.45;接种后的发热率、皮疹率分别为16.8%、2.52%。提示实施6月龄的MV初免程序是可行的。与本市8月龄婴儿初免监测数据相比,6月龄婴儿的MV免疫成功率和GMT偏低,提示婴儿母传抗体的存在对MV的免疫成功率有一定的干扰作用外,与年龄相关的因素如低月龄婴儿免疫系统的发育程度可能是影响免疫效果的更为主要的因素。建议对6月龄和8月龄婴儿MV初免的成本效果进行研究,如果采取6月龄初免,应考虑在满1岁时复种1剂MV;加快研制免疫原性好并适用于低月龄婴儿的新型MV;对与年龄有关的因素作更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消除麻疹阶段济宁市婴儿麻疹发病的流行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控制婴儿麻疹发病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检测母亲及不同月龄婴儿麻疹抗体水平;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探索影响婴儿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婴儿麻疹占全市麻疹发病总数的构成比为33.63%,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从4月龄~开始发病明显增多,主要分布在6~8月龄,占发病总数的50.46%;≥8月龄婴儿病例无麻疹疫苗(MV)免疫史的占69.12%.0~8月龄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随着月龄的增长呈趋势性下降,6月龄和8月龄抗体阳性率分别只有17.02%和6.38%,抗体GMT分别为1∶3.72和1∶1.53.医疗机构暴露、流动人口儿童是影响婴儿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适龄婴儿及时接种MV是保护因素.结论 婴儿麻疹胎传抗体消失过早、MV接种不及时和社会环境中的高危因素是婴儿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降低婴儿麻疹发病,应采取保持高水平的首针MV接种及时率及接种率、减少婴儿暴露机会、给育龄期妇女接种MV等综合性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陕西省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评价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 ,对麻疹发病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陕西省 2 0 0 3年麻疹流行模式为爆发和散发并存 ,局部地区麻疹爆发影响着全省麻疹发病水平 ,发病年龄和免疫史状况说明 8月龄~ 7岁为高发年龄段 ,该年龄段病例麻疹疫苗 (MV)接种率为 4 3%。 4、5月为麻疹高发月 ,病例数占全年病例总数的 6 0 %。麻疹抗体水平监测结果显示 :2 0 0 3年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倒数 (GMRT)较 2 0 0 1年上升明显 ,处于较高水平。 2~ 4岁麻疹抗体GMRT较低。提示MV初种和复种均必须加强 ,有效接种率有待提高。应对 1 5~ 2岁儿童增加 1次MV免疫 ,8月龄~ 14岁儿童开展MV的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郑州市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探索麻疹流行规律,为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抗体捕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疑似病例血清进行麻疹抗体(1gM)检测,对确诊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月~4月为麻疹的高发季节,占全年总病例的77.62%;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8月龄-2岁年龄组,占50.70%;麻疹疫苗(MV)预防接种史不详病例占15.73%,无免疫史的占74.13%,有免疫史的占10.14%;286例麻疹病例中,184例属于流动人口,102例属于非流动人口,流动人口与非流动人口麻疹病例的预防接种史、发病年龄构成均有显著差异。结论麻疹发病与MV实际接种率不高和免疫失败有关,其中流动人口是MV预防接种工作的薄弱环节。今后应进一步加强MV的初免和复种工作,改进对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服务方式,在切实提高MV及时接种率和免疫覆盖率的同时提高免疫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麻疹减毒活疫苗初次免疫月龄对免疫效果影响的Meta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婴儿初次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MV)的免疫成功率、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与婴儿月龄的关系。方法全面收集同时进行MV 6月龄、8月龄初次免疫并报告了相应免疫成功率、抗体GMT的文献,运用RevMan软件对免疫成功率、抗体GMT进行Meta分析;并对免疫成功率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有1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8月龄与6月龄初免成功率差值d-=0.06,其95%可信区间(0.03~0.10),8月龄、6月龄抗体GMT的平均数分别为1∶1 539.17、1∶909.60,GMT的比值为1.77(1.13~2.75);免疫成功率的敏感性分析,Z=2.78,P=0.005,不改变原分析结果的性质。结论8月龄接种MV免疫成功率及抗体GMT均可超过6月龄接种,宜采取继续以8月龄为MV初次免疫月龄及开展强化免疫、做好常规免疫的策略来消除麻疹。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8月龄以下婴儿麻疹母传抗体水平及6~8月龄婴儿接种麻疹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探讨控制小月龄婴儿麻疹的免疫策略。[方法]在南昌市的12个县(区)随机抽取0~8月龄婴儿各70余名,监测麻疹母传抗体;对6~8月婴儿初免麻疹疫苗后免疫效果及安全性观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免前和免后1个月的麻疹IgG抗体滴度。[结果]8月龄以下婴儿母传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为1︰209,各月龄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均未达保护水平;6月龄、7月龄、8月龄初免后GMT分别为1︰1407、1︰1897、1︰2410,初免前后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免后3组的阳性率均≥90%,免疫成功率﹥85%,接种MV未出现异常反应,提示6月龄的MV初免程序是可行的;但6、7、8月龄3组间免疫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前母传抗体阴性和阳性的免疫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婴儿母传抗体的存在对MV的免疫成功率有干扰作用。[结论]婴儿麻疹母传抗体滴度均较低,无有效保护作用;6足月后接种麻疹疫苗安全有效。建议进行育龄妇女孕前接种MV和提前婴儿MV初免时间的成本效益研究,制定安全有效的免疫策略,减少小月龄婴儿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2001-2003年四川省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控制麻疹的策略和措施。方法 对四川省 2 0 0 1- 2 0 0 3年麻疹的发病情况、麻疹暴发疫情、麻疹疫苗接种率、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四川省麻疹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发病以小年龄组和学龄儿童为主 ,1~ 14岁占 80 %以上 ;发病地域广泛 ,以春季高发 ;暴发病例占总病例的 10 4 4% ;10 73%的报告病例无免疫史 ,5 4 2 5 %免疫史不详。 2 0 0 2年对 8~ 30月龄儿童进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 ,根据出生队列分析 ,除 2岁组 (该年龄组全体儿童进行强化免疫 )发病率下降了 31 4 9%外 ,其余各年龄组发病率均较 2 0 0 2年有所上升。未开展麻疹强化免疫的各年龄组发病率上升幅度大于开展部分儿童强化免疫的 1岁和 3岁组发病率。结论 在麻疹常规接种率较低情况下 ,要在短时间内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 ,应尽快对 14岁以下儿童进行麻疹强化免疫 ,以减少暴发 ,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铜陵市2004~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铜陵市2004~2009年共报告麻疹24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59/10万,城区发病率高于农村。流动人口发病80例占32.65%。大于18岁成人、7~18岁的学生、8月龄~6岁儿童、小于8月龄婴儿发病数分别占41.22%、15.92%、21.63%、21.63%。245例麻疹患者,有麻疹减毒活疫苗免疫史、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分别占13.47%、44.49%、42.04%。结论本地人口发病增多,流动人口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率低,提高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率和加强麻疹监测,才能消除麻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2012 - 2016年玉林市1 425份疑似麻疹病例血清检测情况进行详细回顾性分析,了解该地区麻疹流行特点,为防治麻疹目标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玉林市辖区2012 - 2016年报告疑似麻疹血清标本进行IgM抗体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 - 2016年玉林市共检测疑似麻疹病例1 425例,检出麻疹IgM抗体阳性374例,阳性率26.25%(347/1 425); 2013年、2014年麻疹IgM抗体阳性分别是29.85%、39.12%,明显高于其他年份。出诊后4~7 d的血液标本检出麻疹IgM抗体阳性率最高。麻疹主要分布在6岁以下年龄组,占总数87.70%,其中8~18月龄人群最高,占37.75%,≤8月龄其次,占35.37%,不同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博白县和玉林主城区玉州区占全市麻疹病例的60.70%。男性麻疹IgM阳性率比女性高,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麻疹发病时间出现高峰4 - 6月。有明确免疫史的疑似麻疹病例IgM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病例。结论 麻疹常规免疫存在漏种及母体胎传抗体滴度达不到保护水平导致2013年、2014年麻疹病例明显增多,对适龄儿童及时有效接种麻疹疫苗是消除麻疹的最主要手段;婴幼儿在麻疹流行季节尽量不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感染麻疹病毒;医疗机构应在麻疹高发期加强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麻疹监测系统运行效果及麻疹控制措施,为进一步开展麻疹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麻疹监测系统上报的麻疹个案调查及血清标本麻疹、风疹特异性IgM抗体的检测,统计、分析、评价麻疹监测系统运行效果和防控措施。结果2001年以来芜湖县麻疹发病率已降至8.3/10万,平均年发病率为3.4/10万,发病维持在较低水平。麻疹的发病高峰季节为3~6月份,占年平均89.01%。各年份发病以5~15岁发病为主,2003、2004、2005年5~15岁麻疹发病分别占85.7%、70.0%、77.8%。2002和2005年8月龄以前发病(均为6月龄、7月龄发病)各1例,提示现行的麻疹疫苗免疫程序有一定的缺陷。2001~2005年仅有39.6%的麻疹病例有免疫史,说明有麻疹疫苗免疫接种质量低效和漏种现象。结论今后应提高标本的采集合格率,加强实验室检验工作。对现行的麻疹疫苗基础免疫程序有必要进行调整。在提高疫苗接种质量的同时,要确保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及加强免疫。对暴发点及其相关区域的易感人群,及时施行麻疹等疫苗的应急接种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对发热出疹性疾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缅甸输入新型麻疹病毒(d11基因型)导致暴发疫情的相关因素及阻断传播的有效策略和措施.方法 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现场暴发调查.结果 云南省孟连县4个乡镇(66%)报告麻疹15例,6月龄至5岁儿童7例,2例有麻疹疫苗(MV)免疫史;21~49岁8例,免疫史均不详.缅甸入境人员就诊14例,年龄10月龄至13岁,仅1例接种过MV.除1例缅甸病例未采到标本外,其余28例患者麻疹IgM抗体均为阳性,有6例标本检测到麻疹病毒核酸,扩增后测序为麻疹病毒d11基因型,为缅甸输入的d11基因型野病毒.MV接种率和抗体水平调查184人,接种率61.96%,麻疹IgG抗体阳性率87.50%.及时开展MV应急接种,麻疹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境外输入麻疹病例可以引发境内麻疹流行,预示云南省消除麻疹面临巨大困难和挑战;应急接种MV可以阻断传播,说明目前使用的MV对预防d11基因型麻疹病毒感染同样有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evant factors on an measles outbreak caused by imported new virus (d11 genotype)from Myanmar and to develop effective strategies and measures.Methods On-site investigation on the outbreak was carried out. Results There were four townships (66%) in Menglian county reported 15 cases of measles, with 7 cases aged 6 months to 5 years old, 2 cases with the history of measles vaccination (MV). Another 8 cases were 21 to 49 year-olds but their histories on immunization were unclear. 14 of the measles cases with Myanmar citizenship came to China for treatment. They were aged 10 months to 13 years old, with only one case had ever received MV vaccination. For all the 29 cases, except for one case who did not adopt the sample case of Myanmar, the remaining 28 patients were positive for measles IgM antibodies. 6 cases of measles virus RNA were detected in the amplified sequence which showed genotype d11, and was considered Myanmar imported wild virus. 184 people received the MV inoculation, with a rate of 61.96% and the serum samples showed a measles IgG antibody positive rate of 87.50%. Manner MV emergency vaccination was carried out timely in that county so the measles outbreak was effectively controlled.Conclusion Imported measles cases from foreign countries might lead to epidemic, indicating the difficulty and challenge in the elimination of measles in our province. Emergent vaccination of MV could interrupt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disease. Our experience showed that MV was effective in the prevention of d11 genotypes measles infection in the area.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龙岩市麻疹流行状况,探讨加速控制麻疹策略。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龙岩市2007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病例资料进行分。结果龙岩市2007年报告麻疹确诊病例49例,报告发病率为1.70/10万;流动人口发病25例,占病例总数的51.02%;发生爆发疫情2起,发病19例,占病例总数的38.78%;确诊病例中10~14岁年龄组最多,占32.65%,小于8月龄儿童和成人也占较大比例;病例中有免疫史的16例,占32.65%。结论龙岩市2007年麻疹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据高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麻疹疫苗棒种率是消除麻疹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西湖区2004~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麻疹提供策略依据。方法对2004~2010年西湖区麻疹个案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0年西湖区共报告481例麻疹病例,年平均发病率12.14/10万,2005年和2008年分别高达21.48/10万和37.10/10万。每年的3~6月份为发病高峰,高发地区分布在三墩镇、蒋村文新街道;小于1周岁、20~30岁、30~4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28.0%、26.4%和20.2%;8月龄~1周岁常住儿童无麻疹免疫史的占58.62%,流动儿童无免疫史的占61.54%。结论西湖区麻疹年发病起伏较大,每年呈周期性分布,城乡结合部、1周岁以下、20岁以上人群高发,需加强儿童常规及时接种及成人强化接种管理,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控。  相似文献   

18.
张琰 《职业与健康》2010,26(22):2668-2670
目的分析周至县2009年麻疹暴发流行特征和控制措施评价,提高疫情控制处理水平。方法疫情资料来自麻疹监测系统,采用ELISA捕捉法检测麻疹IgM抗体,诊断依据《西安市麻疹监测方案》。结果 2009年全县报告麻疹疑似病例61例,其中确诊42例,报告发病率为9.66/10万,散发和暴发并存,发病以〈5岁儿童为主。报告病例中有MV全程免疫史仅占19.67%,无免疫史高达70.49%,免疫史不详者1.64%。暴发主要原因是部分地区MV常规免疫不落实、传染源管理不善。结论采取以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为主的免疫策略可控制暴发,并注意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麻疹暴发的原因,探讨控制措施。[方法]对2004年3-4月兴义市威舍镇谢洒村1起麻疹暴发疫情进行调查。[结果]3月1日至4月27日合计发病80例,为8个月至15岁儿童,罹患率为32.00%,其中7-12岁罹患率最高(38.89%);接种麻疹疫苗者罹患率为20.19%,未接种者罹患率为40.41%(P〈0.01);3月下旬发病56例(占病例总数的70.00%)。[结论]部分适龄儿童未接种麻疹疫苗,使用的麻疹疫苗保护效果差,疫情发现和处理不及时是本次麻疹暴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滁州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评价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为进一步促进麻疹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滁州市麻疹监测系统上报的个案资料,统计、分析麻疹流行特征,并评价麻疹监测系统运行效果和防控措施。结果2002~2006年5年间麻疹平均发病率为2.65/10万。2006年麻疹发病率由2005年的7.59/10万降至1.77/10万,低于5年间平均发病率。麻疹的发病高峰正常年份在3~6月份。暴发流行年出现3~7月份、10~12月份两个高峰,分别占当年病例总数的56.00%、40.60%。574例病例中有免疫史的占21.08%,免疫史不详的占60.10%。小于8月龄儿童麻疹病例占5.05%。32例8月龄~1周岁的病例中无免疫史占68.75%。结论及时有效接种MV,提高麻疹监测质量,是加速控制麻疹的关键。现行的麻疹疫苗初始免疫程序有必要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