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勇  陈春梅 《海南医学》1993,4(4):14-15
1984年以来,我院对86例麻风进行联合化疗,现将有关临床、细菌、麻风反应和毒副作用的观察,以及停药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共有患者89例,接受联合化疗(MDT)的86例,占96.6%。其中瘤型(LL)44例,界线类偏瘤型(BL)14例,中间界线类(BB)6例,界线类偏结核样型(BT)22例。男58例,女28例。年龄15~85岁,平均47.4岁。病期0.5~42年,平均6.7年。分为初治组(未经抗麻风治疗)50例,经治组(曾用过抗麻风药物)36例。86例麻风中属复发病例的36例。  相似文献   

2.
本县有两家系四代分别有9例和11例麻风患者,现报告如下: 家系1:户主蓝某,汉族,四代共42人,其中麻风患者9例(T~*6、L~(**)3),占21.4%;麻风菌素试验晚期反应阳性39人,阴性3人.第一例患者为父亲,曾与一瘤型麻风同住一年,63岁发病,瘤型麻风;第二代6人其中1人发病,结核样型麻风,发病年龄47岁;第三代20人中发病7例,5子患结核样型麻风,2女患瘤型麻风,发病年龄4~28岁,均与祖父(瘤型麻风)长期密切接触:第四代15人,年龄7~15岁,现均未发  相似文献   

3.
作者用异丁基哌嗪力复霉素(R761)治疗10例LL和BL麻风病,半年后疗效显著,对耐氨苯砜的麻风病人也有较明显的近期疗效,并不低于利福平。尚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作者认为,该药生产工艺简便,治疗剂量相对较小,价格比较便宜,有可能成为取代利福平用于瘤型麻风综合化疗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眼的损害在麻风病患者中常见,“任何疾病都不象麻风那样经常引起眼部病变”[1]。由于麻风眼病进展缓慢、症状不够明显,往往被忽略,但最终却危及视力甚至造成失明,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我们对44例住院麻风性眼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44例中男29例,女15例;瘤型29例,结核样型13例,界线类2例;年龄(17~35)岁10例,(36~45)岁20例,(46~55)岁10例,56岁以上4例;病程(1~5)年14例,(6~10)年20例,10年以上者10例。2方法按麻风眼病检查的常规检查法确诊:①观察眨眼运动;②询问眼有无疼痛或视力模糊,检查并记录视力;③眼部检查先从眉毛开始,然后依眼睑、睫毛、结膜、巩膜、角膜、虹膜和瞳孔顺序进行;④用裂隙灯或角膜放大镜检查角膜、虹膜,用笔灯检查角膜反射;⑤测定眼压;⑥测定眼闭合不全;⑦检查角膜感觉;⑧荧光素染色检查角膜。结果1麻风性眼病与性别关系44例中患眼睑病变35例,男25例(71.42%),女10例(28.57%);泪器病变29例,男22例(75.86%),女10例(28.57%);角膜病变30例,男23例(占76.66%),女7例(占23.33%);...  相似文献   

5.
黄珍兰 《医学文选》2003,22(2):245-246
截肢是麻风性足底溃疡导致的严重后果 ,是一项破坏性很大的手术。做好截肢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 ,对于预防术后并发症至关重要 ,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可对安装假肢创造有利条件。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8例 ,46例为临床麻风病治愈出院或治愈留院休养者 ,2例为现症病人。男 37例 ,女 1 1例 ;年龄为 2 2~ 78岁 ,其中 2 2岁 1例 ,40~ 5 0岁 1 3例 ,5 1~ 60岁 1 8例 ,60~ 70岁 1 2例 ,71岁以上 4例。大腿中段截肢 2例 ,小腿中段截肢 46例。瘤型麻风 ( LL) 1 4例 ,界线类偏瘤型麻风 ( BL) 7例 ,中间界线类麻风 ( BB) 3例 ,界…  相似文献   

6.
组织样麻风瘤往往发生于经砜类药物治疗麻风病后病情恶化或复发的病例,也可发生于未经抗麻风治疗的瘤型麻风(LL)或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患者中.笔者报道的是一例未经过化学治疗的组织样麻风瘤患者,具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自1995年2月至2010年2 月,我们共手术治疗97例胸腺瘤或合并重症肌无力(M G)病人,其中术后发生M G危象32例.现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对象全组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13~55岁,平均36.7岁;病程1.0~58个月,平均18.1个月;全组手术前均明确诊断,按Monden改良的Osserman分型[1]:Ⅰ型2例,Ⅱa型10例,Ⅱb型18例,Ⅲ型2例.病理结果:良性胸腺瘤21例,其中淋巴细胞型11例,上皮细胞型6例,混合型4例,恶性胸腺瘤11例,其中上皮细胞型5例,淋巴细胞型4例,神经原性肉瘤2例.  相似文献   

8.
神经脓肿是结核样型麻风外围神经病变的重要特点,但却极少见于瘤型麻风。直至1977年,文献上仅有8例瘤型麻风神经脓肿的报道。由于国内仍未见这方面的资料,故我们将所遇到的两例瘤型麻风神经脓肿报告如下。 病例报告 例1:男,57岁,临床上为典型的瘤型麻风。面部、两耳垂浸润性损害(狮容面),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了麻风杆菌在裸鼠(NIH/nu/nu)体内的大量增殖。麻风杆菌经足垫皮下接种(1.0×10~4)后,菌在裸鼠足垫中出现持续增高。至感染后21个月,足垫乎均菌量大于1.08×10~9,菌数增长了108000倍,每克组织含菌量大于5.4×10~(10);而平行接种的CFW系免疫正常小鼠的足垫平均菌量为3.68×10~?,表现为局限性增殖.麻风菌在裸鼠体内的生长对数期明显延长.对裸鼠体内增殖的抗酸杆菌(AFB)进行鉴定的结果表明;①不能在可培养分枝杆菌的培养基上生长;②吡啶提取试验失去抗酸性;③在鼠足垫试验中呈典型的麻风杆菌生长曲线,并对抗麻风药物如氨苯砜,利福平完全敏感。这些实验结果证明了在裸鼠体内增殖的AFB是人麻风杆菌. 从受感染的裸鼠组织病理学检查所见.被感染了的麻风杆菌也能播散到其他脏器和非接种部位;又从接种麻风菌的足垫部位的组织切片中见许多大小菌团;呈现瘤型麻风病变. 上述结果证明了裸鼠实验麻风模型的建立是成功的.对今后开展麻风病的防治研究工作更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福平是治疗结核病疗效高而副作用小的新药,我们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其有使性欲亢进的副作用,现报告如下。病例来源:均为本院门诊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和浸润型肺结核播散期病人,共47人。年龄在19~48岁,平均39岁。药品:进口利福平(波兰、日本);国产利福平(成都、重庆、上海、沈阳、哈尔滨、锦州)。  相似文献   

11.
1.从1970年7月~1974年7月4年时间内从事人麻风杆菌的培养与鉴定工作,采取人麻风标本71份共做139次培养。 2.在56例供材病人中,瘤型患者36例,界线类19例,结核样型1例;病期为1年~20年。均为苏北地区病人,除10例未经化疗外,余均接受过砜类或共他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利福平(Rifampin)系半合成的新抗菌素,对结核菌及耐药金葡菌感染有良好疗效,对麻风杆菌有杀菌作用。自1965年开始,国外试用于麻风病的治疗,初步证明有一定疗效,尤其对细菌形态指数的下降比较快而且不再回升。为了寻找抗麻风新药,根据“洋为中用”的原则,我们从瑞士进口了此药,试用于5例瘤型麻风病人,经半年观察疗效较显著。现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们于1982年开始采用RFP+DDS治疗麻风;1983年开始采用RFD+DDS+B_(663)治疗麻风。治疗方案DDS100mg和B_(663)500mg,每天一次;RFP600mg和B_(663)300mg,每月一次,全部监服。疗前疗后进行细菌、肝功能和血尿常规检查。本文就监服登记规则服药的50例检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一般情况:其中LL32例、BL7例、BB4例、BT7例;男36例,女14例;年龄26—85岁,平均45.7岁;疗期1~41年,平均7.3年,复发的17例;重叠治疗的30例,新发复发纯三联治疗的20例。  相似文献   

14.
徐家志 《医学文选》2002,21(5):672-673
诸多原因所致的耐多药肺结核 ( MDR- TR)近几年逐渐增多 ,是肺结核治疗中非常棘手和困难的一个问题。我院于 1 997年 1月~ 2 0 0 1年 1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MDR- TB 46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92例患者均符合肺结核诊断标准 [1] ,按随机数字[2 ]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 46例 ,男 33例 ,女 1 3例 ;年龄 1 9~ 75岁 ,平均 41 .5岁 ;病程 3~ 2 5年 ,平均 6.5年 ; 型肺结核 2 1例 , 型 2 5例 ;耐药种类 :异烟肼 ( H) 46例 ,利福平 ( R)46例 ,链霉素 ( S) 1 2例 ,乙胺丁醇 ( E) 8例 ,吡嗪酰…  相似文献   

15.
<正> 作者自1989年2月开始应用利福平治疗小儿急性菌痢2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选择住院急性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患儿26例,年龄2月~9岁,平均年龄3.55岁,病程10小时~9天。大便次数每天5~10次16例,10次以上者10例。伴发烧18例,呕吐6例,均经大便培养确诊。在使用利福平治疗前有12例患儿曾用过庆大霉素、痢特灵,黄连素等药物治疗无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6.
垂体催乳素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收集垂体催乳素瘤36例。女性26例,年龄19~57岁(平均34岁),平均病史5年,其中10例为微腺瘤(直径≤10mm);男性10例,均为大腺瘤,年龄14~54岁(平均33岁),平均病史8年,男性病程明显长于女性。本病临床表现除垂体大腺瘤出现鞍区压迫症状外,女性主要表现为闭经、乳溢、不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西双版纳州近5年新发现患者的情况,进一步指导麻风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方法 对2001~2005年新发现麻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结果 新发现麻风患者129例,其中临床多菌型75例,少菌型54例,型率为58.14%;男79例,女50例;皮肤涂片阳性95例(73.64%);Ⅱ级畸残17例(13.18%);儿童麻风比例为1.55%;主动发现38例(29.46%),被动发现91例(70.54%);病期在2年以内的81例(62.79%),2005年患病率为0.5/万;近5年发病率为0.72/10万.结论 西双版纳州麻风病疫情与1996~2000年段相比有所回升,流行尚未全面控制,仍有较多的传染源潜伏在人群中尚未发现,目前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麻风病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8.
世界卫生组织(WHO)麻风专家委员会在1977年的第5次报告中建议在用氨苯砜(Dapsone)治疗非瘤型麻风患者时,应在用药至疾病转为非活性后再继续治疗一年半。但在多数控制麻风患者的治疗方案,非瘤型患者的疗程比这更长。而仅少数患者的疗程少于5年。部分原因可能是难以确定疾病的不活动性,从而导致不必要地延长治疗。毫无疑问许多患者难以坚持长期单一的氨苯砜治疗;许多患者没有完成整个疗程,许多病人不按时就诊,有些虽按时就诊,但也未按时服药。此外,因为非瘤型麻风占全部麻风病患者的50—80%,加长疗程分散了对传染性瘤型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在29个江苏汉族麻风多发家系中进行了HLA-A、-B、-C和-DR分型,并对其中26个家庭进行了单倍型分离分析。患瘤型麻风(LL或BL)的同胞共有亲代单倍型显著多于预期值(p<0.05);L/T“同胞对”显示了亲代单倍型显著的非随机分离(p<0.0005)。提示:瘤型麻风易感素质受控于HLA;HLA连锁基因并不提供对“整个麻风病”本身的易感性或抵抗性。瘤型和结核样型麻风具有不同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20.
姚培炎 《上海医学》2003,26(11):855-856
198 6年 6月~ 2 0 0 2年 2月 ,我院共收治原发性纵隔肿瘤 82例。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共 82例 ,男 37例 ,女 4 5例 ;年龄 8~85岁。肿瘤类型 :①胸腺瘤 35例 (42 .7% ) ,男 2 0例 ,女 15例 ;年龄 14~ 85岁 ,平均 5 1岁。其中恶性胸腺瘤 4例 ,胸腺癌 1例。并发重症肌无力 8例 (2 2 .9% )。②神经源性肿瘤 11例 (13.4 % ) ,男 4例 ,女 7例 ;年龄 14~ 6 4岁 ,平均 4 4岁。其中神经鞘膜瘤 9例 (恶性 1例 ) ,节细胞神经瘤及恶性副神经瘤各 1例。③胸内甲状腺肿 10例 (12 .2 % ) ,男 2例 ,女 8例 ;年龄 38~ 71岁 ,平均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