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于肠道病毒的血清学检查方法有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和中和试验等。补体结合试验方法虽然简单,但由于肠道病毒许多型之间存在交叉,因此应用受到限制。血凝抑制试验,由于只有不超过三分之一的肠道病毒具有血凝特性,因此也不能广泛应用。中和试验敏感、特异,但操作繁琐、费时,又需组织培养,常规实验室不易开展。免疫酶技术是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可用于快速诊断。免疫酶组化法已用  相似文献   

2.
目前对麻疹活疫苗的初免年令和再免问题,尚无一致认识,今特就血清学方面1984年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一、方法:按照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共调查了3-10岁儿童121人,采血同时,询问和核对麻苗接种(基础免疫卡片)及患病情况。使用常规麻疹微量血凝抑制试验。麻疹血凝素由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供给,由内蒙古防疫站负责检测。用两个单位血凝素以完全抑制红血球凝集的血清最高稀释度、判定麻疹血抑抗体效价。HI抗体<1:2为阴性,≥1:2为阳性。  相似文献   

3.
<正> 间接血球凝集反应(间接血凝)试验,在医学及生物学领域的应用已有30余年的历史。因它具有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用已知抗原(或抗体),就可检测出未知的微量抗体(或抗原)。它又具有灵敏、快速、简便及易于结果判定等优点,故已成为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血清学诊断的有力工具之一。 间接血凝反应的原理,从理论上早有详细论述,即将多糖或蛋白质抗原(或抗体)吸附(或结合)在载体——红血球的表面上,这种血球——致敏血球,就具备了血清学性质。致敏血球与患者血清  相似文献   

4.
血凝抑制反应是检测麻疹抗体的常规方法,已积累大量资料,并确定其血凝抑制抗体防护滴度为1:4。免疫酶分析按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再现性是最理想的血清学方法之一,近年来广泛用于麻疹血清流行病学研  相似文献   

5.
在用微量HIT检测HFRS病人血清中血凝抑制抗体时,对高岭土去除血清中非特异性血凝抑制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并与血球吸收去除血清中非特异性凝集物同步进行。试验表明,这种改良的高岭土一步法处理血清的效果与氯仿法相似。但本法操作简便,需时短,经检测病人血清并与IFA比较,两者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固相免疫吸附血凝抑制试验(SPI-HAI),是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础上,利用血凝抑制压。应作指示来检测抗体的血清学方法。国外学者曾用此法检测风疹病毒和裂谷热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我们在研究了患者粪便中甲型肝炎病毒(HAV)抗原  相似文献   

7.
被动血球凝集试验(PHA)是一种快速、敏感的血清学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学及免疫学领域,1988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脘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与四川省卫生防疫站采用超声波处理未浓缩抗原致敏醛化绵羊红血球,建立麻疹被动血球凝集试验,并将其引入麻疹抗体的检测中。我们应用此试剂和微量血凝抑制试验(HI)同时检测305份健康儿童血清中的麻疹抗体,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应用微量血凝抑制试验检测福建省龙海和尤溪县正常人血清1068份。风疹血凝抑制抗体阳性率为81.37%,抗体GMT为1:41.2。应用可逆性催化模型拟合调查资料,抗体滴度>1:32,X~2检验适合度良好,说明抗体滴度1:32可能是一个与风疹显性感染相联系的统计指标;从而推论本次调查地区风疹呈地方性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快速诊断鼠疫试剂的应用效果。方法在鼠疫监测中用间接血凝(IHA)微量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鼠型动物血清中鼠疫F1抗体;选IHA微量法初筛时发生凝集的鼠型动物血清,用GICA检测鼠疫F1抗体,设立IHA微量法抑制试验对照;在溶血血清中加入鼠疫阳性参考血清,用GICA检测鼠疫F1抗体,设立IHA对照;用鼠疫菌EV76株免疫鼠类建立动物模型,用GICA检测鼠疫F1抗体和F1抗原,分别设立IHA和反向间接血凝(RIHA)对照。结果 IHA微量法和GICA检测鼠型动物血清237份,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全部阴性;GICA及IHA微量法抑制试验检测IHA微量法初筛时发生凝集的鼠型动物血清57份,两种方法结果一致,均为阴性,证实初筛结果为非特异性凝聚;GICA检测含鼠疫鼠疫阳性参考血清的鼠型动物溶血血清45份,结果全部阳性,而IHA对照结果无法判断;用GICA检测动物模型中鼠类血清25份和鼠类脏器18份,结果分别与IHA和RIHA对照一致。结论鼠疫胶体金试剂使用简便、快速、特异、敏感、便于鼠疫监测现场和鼠疫应急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血清学诊断,过去主要依靠双份血清、采用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及血凝抑制试验进行确诊。不能满足临床早期诊断的要求。近年来国内外采用特异性IgM抗体测定,用于乙脑早期诊断已有不少报道。但对同一批、同一对象使用不同方法作综合对比的较少。为此,我们在1979年对临床上确诊的36例乙脑患者的血清,采用特异性IgM抗体测定、补体结合试验及血凝抑制试验三种血清学诊断方法进行了检测,并对其诊断价值加以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日本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临床诊断,过去一直以头痛、发热、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脑脊髓液细菌培养阳性为指标,而实验室诊断方面仍以血凝抑制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等常规血清学方法为主。虽然近年来不少学者企图应用各种检测JBEV-IgM抗体的新方法于乙脑早期诊断,但结果仍未令人十分满意。  相似文献   

12.
对微量间接血凝试验用于检测Ⅲ型副流感病毒抗体做了实验研完。结果表明,用本文选择的较佳条件制备的HA-1-SRBC诊断血细胞试剂,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的特点。同血凝抑制试验比较,抗体滴度和GMT基本一致,两法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作者采用抗HFHS病毒血凝素McAb和粗制血凝素抗原的ELISA间接夹心法,检测63份临床诊断为HFRS患者血清中血凝抑制抗体,同时使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比较。两者的阳性率均为74.6%,而ELISA的抗体滴度明显高于血凝抑制试验(P<0.01)。本法在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监测中,有实用价值,并可能取代血凝抑制试验。  相似文献   

14.
<正> 腺病毒感染是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为了探索腺病毒感染在我地区的流行规律,为今后对其进行防治以及疫苗的研制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做了如下的调查工作。1976年8月~10月间,采集城市儿童血清453份,农村儿童386份,共计839份。所有标本均进行常规的微量血凝抑制试验。实验结果:腺病毒血凝抑制抗体阳性者307例,阳性率为  相似文献   

15.
酶联接的免疫吸附试验(enzym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简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血清学诊断中,引起人们的重视。本试验不但敏感性和特异性高,而且操作简便,重复性好。临床实践迫切需要用特异而敏感的血清学方法来检测脑囊虫病人的抗猪囊虫囊液抗原的抗体(简称囊虫抗体)。本文用ELISA和间接血凝试验(简称PHA)检查囊虫抗体,检测了50例脑囊虫病人血清囊虫抗体,同时以50例非囊虫病人血清作为对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从高产毒难辨梭菌菌株的透析培养液中提纯了B毒素,并用之制备免抗血清,建立了反向间接血凝试验以检测该菌B毒素。该试验具有操作简便、省时及经济等优点;其特异性和敏感性与经典的组织培养法相比分别为88.9%和87.2%;对B毒素最低检出浓度为87ng/ml。可初步替代组织培养法并作为厌氧培养法的一项补充。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乙型脑炎(下称乙脑)患者的血清学诊断,以往主要用补体结合(CF)和血凝抑制(HI)试验,偶尔也用中和试验,这些试验主要是以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抗体滴度增高4倍或4倍以上为诊断依据,故多作回顾性诊断,不能满足临床早期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以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抗甲型肝炎病毒(HAV)IgM与IgG抗体结果。此法较免疫粘连血凝试验(IAHA)简单,且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为区别早、晚期HAV感染的有效血清学方法。作者用前述两种方法对163份甲型肝炎流行区人群血清进行抗HAVIgG抗体检测,结果RPHAI法阳性率为92.6%,IAHA法为64.4%;其次对47例甲型肝炎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应用细胞培养来源的血凝素建立的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并与常规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进行比较,结果完全一致。EHF病人血凝抑制(HI)抗体滴度低于免疫荧光抗体滴度。作者等对EHF病人血清中HI抗体的动态变化也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与免疫荧光抗体变化趋势相近似。  相似文献   

20.
<正>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乙脑的诊断除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外,尚有病毒分离与血清学检测,前者无临床诊断价值,血清学检测的方法中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特异性虽高,但早期阳性率低,或操作方法繁琐,不能作为早期诊断之用,能为临床提供早期诊断之实验则是血凝抑制试验及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现结合临床实践概述其简单原理与结果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