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分析比较压力控制+同步间歇性指令通气(PCV+SIMV)模式与容量目标压力控制+同步间歇性指令通气(VTPC+SIMV)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2月~2019年12月行机械通气治疗的86例NRDS患儿临床资料,其中45例经VTPC+SIMV模式通气(VTP...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通气 (PCV )和容量控制通气 (VCV )对呼吸力学和氧合作用的影响。 方法:对 2 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进行机械通气 (MV )治疗。A组先用 PCV,分别保持潮气量 (VT)和平均气道压(MPaw)不变 ,后改为 VCV;B组先用 VCV ,后改为 PCV,保持血氧饱和度平稳 0 .5 h后监测指标。受试者在 5 h内依次完成上述实验。 结果 :PCV时峰压 (PIP)、平台压 (Pplat)明显低于 VCV时的 PIP、Pplat(P均 <0 .0 1) ,而 MPaw明显高于 VCV时的 MPaw(P <0 .0 1) ;在保持 MPaw相同时 ,氧合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患者均无气压伤。 结论 :PCV可以有效地控制 PIP、Pplat,并保证氧合 ,实现肺保护性通气。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模式对机械通气患者气道压的影响。方法:将60例并发呼吸衰竭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PRVC组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组。PRVC组30例采用PRVC进行治疗,SIMV组30例采用SIMV治疗,分别于治疗6h和12h(取两次观察数据的平均值作为统计资料)观察两组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静态顺应性、呼气末正压、内源性呼气末正压的变化,观察吸氧浓度、血气分析指标(包括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变化以及患者心率和血压的变化。结果:PRVC在改善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静态顺应性方面较SIMV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生命体征等方面无差异(P〉0.05)。结论:PRVC在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气道压力,降低气压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NRDS患儿,随机分为SIMV组和HFOV组,记录两组血气值和呼吸机参数的变化,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肺气漏(PAL)、Ⅲ~Ⅳ级颅内出血(IVH)、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最终完成试验SIMV组25例,HFOV组23例。 HFOV组改善氧合更明显,6、24小时HFOV组吸入氧浓度、氧合指数与SIMV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2、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PD、PAL、IVH、PVL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MV和HFOV治疗NRDS是安全有效的,HFOV的优势是能迅速改善氧合,缩短上机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相气道正压(BIPAP)通气模式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将26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BIPAP组和SIMV组行机械通气治疗,每组13例。每种模式通气6h,稳定后分别记录两组的呼吸力学指标(RR、Vte、PIP、Pmean、Crs)、氧动力学指标(PaCO2、PaO2、SaO2、PaO2/FiO2)和血流动力学指标(HR、CVP、ABPM)。结果:两组的呼吸力学指标:RR、PIP、PmeanBIPAP组低于SIMV组(P〈0.05),而CrsBIPAP组高于SIMV组(P〈0.05);氧动力学指标:PaO2、PaO2/FiO2BIPAP组高于SIMV组(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HR、CVP、ABP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通气模式人机协同性好,肺损伤小,可改善氧合及呼吸力学效应,治疗ARDS优于SIMV。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或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联合咖啡因在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早产儿撤机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重度ARDS早产儿87例临床资料,均实施机械通气,其中,41例撤机后接受nSIMV联合咖啡因治疗(A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4年2月荆州市传染病医院住院治疗的77例老年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RVC组(40例)和SIMV组(37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治疗后呼吸力学指标及并发症。结果PRVC组治疗总有效率(87.5%)显著高于SIMV组(73.0%)(P<0.05);PRVC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明显高于治疗前及SIMV组治疗后(P<0.05或P<0.01),PRVC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130±12)mm Hg(1 mm Hg=0.133 k Pa)]显著低于治疗前[(117±11)mm Hg,P<0.05]及SIMV组治疗后[(122±12)mm Hg,P<0.01];PRVC组患者治疗4 h、2 d后气道峰压[(27±8)cm H2O,(23±7)cm H2O]均显著低于SIMV组[(36±9)cm H2O,(33±10)cm H2O,P<0.01],PRVC组和SIMV组患者治疗2 d后每分钟通气量[(6.07±1.54)L/min,(6.37±1.74)L/min]和平均动脉压[(9.3±3.3)cm H2O,(9.7±3.6)cm H2O]均明显低于治疗4 h后[(7.95±2.23)L/min,(8.01±2.20)L/min;(12.9±3.3)cm H2O,(13.1±3.2)cm H2O,P<0.01],但同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VC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0%)显著低于SIMV组(24.3%)(P<0.05)。结论 PRVC治疗老年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和气道峰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治疗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方法对34例ARDS足月儿实施通气(IPPV PEEP),观察患儿临床表现、呼吸参数调节、动脉血气变化、并发症发生率、治愈率及病死率。结果ARDS患儿存在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青紫,胸部X线揭示肺弥漫性肺浸润影、透亮度降低或支气管充气征,严重者双肺野密度一致性增高等;机械通气时通气参数初调为:吸气峰压(PIP)(23.6±0.03)kPa,呼吸未正压(PEEP) (0.40±0.09)kPa,平均气道压(MAP)(1.04±0.24)kPa,吸入氧气浓度(FiO2)0.63±0.18,吸气时间(Ti)(0.60±0.21)s,通气频率(VR)(40±5.8)次/min。6 h内动脉血氧分压(PaO2)由(5.33±1.10)kPa升高至(7.35±0.06)kPa。通气过程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脑室内出血(IVH)、气漏、肺出血和动脉导管开放发生率分别为35%、15.0%、9%、9%和9%。治愈率为85.0%,病死率为9%。结论以机械通气为主的治疗方案对ARDS具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但应注意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IMV联合PSV通气方案在急诊老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抢救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福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抽签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研究组采用SIMV联合压力支持通气(PSV)治疗。比较两组的撤机时间、ICU住院时间、撤机成功率,对比治疗前后呼吸力学,动脉血气,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撤机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撤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MV、V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aCO_(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aO_(2)、SpO_(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CRP、PCT、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MV联合PSV通气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换气功能,降低炎症反应,促进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对急诊老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效果显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辅助控制呼吸(AMV/CMV,A/C)、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的通气规律。方法:启动NewportE200呼吸机,选A/C,通气频率(f1)依次为6、10、12次/min。操作者分别于AMV和CMV的吸气时间(Ti)内、第3、60.f1^-1秒对螺纹管的“Y”接口吸气(均达触发负压)分为A、B、C组,不吸气者为D组。每组在AMV和CMV后分别测试15次。选SIMV,f1诊次为4、5、6次/min,操作者在同步时间间期(STP)后25%的结束前吸气等触发负压为E组;在后25%不呼吸为F组;在前75%,其吸气负压分别等于、大于触发负压而在后25%结束前又小于此水平分为G、H组,每组测试30次。结果:A/C:A组不触发,AMV,B、C组均触发AMV,A、B、D组的CMV均出现在AMV或CMV后第60.f1^-1秒.SIMV:里STP后25%的结束前E、H组触发机制通气而G组不触发;在结束时F、G组开始机械通气。结论:在患者自主呼吸均触发呼吸机产生AMV时,A/C的通气模式不仅为AMV,还可为AMV+CMV。SIMV:机械通气可不由患者吸气触发,并有不同步现象。  相似文献   

12.
马有根  邓胜林  涂强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22):3470-3471,3473
目的观察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essure-regulatedvolumecontrol,PRVC)通气在临床对急性呼吸衰竭(acuterespiratoryfailure,ARF)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并与容量控制(volumecontrol,VC)通气进行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22例严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PRVC与VC两种通气模式对呼吸力学指标吸气峰压(PIP)、气道平均压(MeanAP)和循环血气指标的影响。除PVRC与VC模式不同外,其余呼吸机参数设置均相同。结果PRVC组PIP值显著低于VC组[(19.74±3.28)cmH2OVS(24.85±2.32)cmH2Ot=6.78,P<0.05]。而两组间MeanAP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循环功能及血气各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RVC应用于严重ARF患者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时较VC模式可明显降低PIP,对防止肺气压伤有积极作用,因而是一种保护性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13.
雷波 《吉林医学》2011,32(15):3039-3039
目的:探讨呼吸机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ICU病房近3年收治的57例严重胸外伤导致的ARDS患者采用呼吸机通气治疗的经验。结果:经机械通气治疗,57例中47例存活,10例死亡,病死率为17.54%。结论:ARDS患者应及早诊断并尽早行呼吸机治疗可有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 (NIPPV)治疗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疗效。方法  1 2例ARDS患者经高流量吸氧面罩治疗后缺氧及呼吸窘迫等症状无改善 ,又拒绝插管通气者 ,采用面罩NIPPV治疗。选择压力支持通气 (PSV)和呼气末正压 (PEEP) ,PEEP水平为 8~1 2cmH2 O。结果 通气前呼吸频率 (RR)为 (36± 4)次 /min ,PaO2 为 (55± 9)mmHg ;氧合指数 (OI)为 (1 2 7± 4)mmHg ;辅助通气时间为 3~ 8d ,平均 (5 0± 1 2 )d。治愈 8例 (成功组 ) ,死亡 4例 (失败组 )。治疗 4~ 6h后 ,治疗成功组RR下降到 (32± 1 2 )次 /min(P <0 0 5) ,PaO2 上升到 (68±8 2 )mmHg(P <0 0 5) ,OI上升到 (1 50± 1 0 )mmHg (P <0 0 5) ,而失败组无显著改变。治疗 3~8d后 ,治疗成功组RR下降到 (2 2± 4)次 /min ,PaO2 上升到 (1 1 3± 2 )mmHg(P <0 0 1 ) ,OI上升到(346± 2 2 )mmHg (P <0 0 1 ) ,而失败组继续恶化或死亡。 结论 对拒绝插管的早期ARDS患者 ,NIPPV治疗有利于改善肺的氧合功能 ,减轻呼吸困难 ,存活率达到 67%。NIPPV是治疗ARDS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 SIMV)在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AOP)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n SIMV模式治疗AOP早产儿共22例,与既往应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 CPAP)模式治疗的AOP早产儿共22例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气指标、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变化。结果经n SIMV模式治疗的婴儿每小时呼吸暂停发生频率以及心率下降频率比经n CPAP模式治疗的早产儿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n SIMV组需气管插管行呼吸机通气的比率(9.1%)、CO2潴留比率(4.5%)和胃肠道并发症比率(4.5%)明显低于n CPAP组(27.3%、18.2%和13.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n SIMV能更有效地对AOP早产儿进行呼吸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6.
贺焱  谢楠楠 《西部医学》2014,26(9):1199-1201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对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意义。方法将机械通气治疗ARDS的70例患儿随机分为CV组和PV组各35例,并比较其效果。结果两组间PIP、MAP、PEEP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而Fi02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间动脉血气比较,pH与PC02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Pa02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问并发症比较,VALI具显著性差异(P<0.05),IVH、PDA、CLD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do.05);PV组平均氧疗时间和上机时间均低于CV组,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对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0年1月进入我院监护室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96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呼吸频率、心率、血压、pH、SaO2、PaO2、PaCO3、氧合指数(PaO2/FiO2)等指标。结果:9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经过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原有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pH、SaO2、PaO2、PaO2/FiO2等指标上升明显,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频率、心率、血压、PaCO3等指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能够迅速缓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改善患者的各项血气指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联合东莨菪碱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以机械通气为主的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东莨菪碱治疗。结果:治疗48h后观察组的PaO2、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PaCO2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d后,观察组显效率为46.94%,总有效率为95.9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东莨菪碱联合机械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