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ALT正常值1~2倍慢性HBV感染患者肝组织病理特征,分析血清HBeAg、HBVDNA定量与肝组织病理关系。方法选取ALT正常值1~2倍慢性HBV感染者90例,行肝穿刺,比较HBeAg阳性、阴性组及不同HBVDNA定量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结果90例患者均存肝损,病理诊断肝硬化7例,83例病理诊断慢乙肝患者,G≥2者27例(32.53%),S≥2者25例(30.12%)。HBeAg阴性组病理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均重于阳性组,不同HBVDNA定量组肝组织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LT正常值1~2倍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皆存异常,血清HBeAg、HBVDNA不能反映肝脏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2.
血清学标志阴性的慢性肝炎患者病理与临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u CH  Xu XY  Tian GS  Wang QH  Zeng Z  Xu JH  Wang TL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6):1836-1839
目的了解血清学标志阴性的慢性肝炎患者病理与临床特征。方法对62例血清学标志阴性反复肝功能异常的肝炎患者进行血清肝炎病毒学检测、肝穿刺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检查,对其中乙肝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清乙肝病毒DNA(HBVDNA)。结果62例患者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53.2%,慢性肝炎轻度的符合率较高为69.1%。62例患者肝组织免疫组化检查示28例(45.2%)HBsAg和/或HBcAg阳性,可确诊为乙型肝炎。28例乙肝患者肝组织病理均有炎症病变,其中G1最高占13例(46.4%),其次G2占10例(35.7%),G4最少占2例(7.1%);肝纤维化分期S0占12例(42.9%),S1占7例(25%),S4最少占1例(3.6%)。28例患者中10例(35.7%)检测血清HBVDNA阳性,平均(3.3±2.2)×10^3拷贝/ml,肝脏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各组之间血清HBVDNA定量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阳性和阴性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乙肝患者和非乙肝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学标志阴性HBV感染仍是我国原因不明肝病的主要病因之一,且多为慢性肝炎,HBVDNA仍低水平复制,临床表现轻,炎症分级和纤维化程度较轻,但仍可发展为肝硬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携带者肝组织学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分析方法检测HBsAg、HBeAg;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用荧光定量PCR仪检测HBVDNA。同期对126例患者行肝活检,观察炎症(G0-G4)和纤维化分期(S0-S4),并与HBeAg状态和HBVDNA定量比较分析。结果:126例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组织学炎症程度表现为G2(66.67%)〉G1(25.40%)〉G3(5.56%)〉G0(2.38%),纤维化程度表现为S2(47.61%)〉S1(31.75%)〉So(11.11%)〉S,(7.94%)〉S4(1.59%)。结论:HBV携带者者大部分肝组织仍有炎症和肝纤维化;另外HBeAg状态与肝组织学炎症活动和纤维化分期无相关性;HBVDNA≥1×10^5copies/mL的患者中≥C2占45.24%,HBVDNA水平与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持续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肝脏组织学的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并分析引起肝脏组织学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经肝活组织检查的61例ALT水平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根据肝组织不同炎症及纤维化分组,对比各组性别、年龄、HBV-DNA及血清HBeAg阳性率表达差异。结果61例患者中,肝脏炎症分级以G2为主,占40例(66%),与G1组相比,G2与G3组年龄逐渐上升,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HBV-DNA水平随着炎症分级增加而下降,且G2组与G1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纤维化分期以s1为主,占32例(52%),仍有7例(11%)患者达s2,3例(5%)达s3;年龄分布以s3的年龄最大,与s0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与s0组比较,S1及s2组血清HBV-DNA水平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HBeAg的表达S0、S1期以阳性为主,s2、s3期以阴性为主,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无论病毒载量高低、e抗原状态如何,对于ALT水平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仍有66%的患者炎症活动度达G2,有16%的患者纤维化程度达s2甚至s3。因此,对可检测到病毒载量的持续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患者仍应考虑行肝脏活检,以免延误抗病毒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e抗原(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以及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关系。方法HBeAg阴性CHB406例肝穿病理标本,常规HE、Masson三重染色,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并比较其ALT的关系。结果病理诊断轻度CHB292例(71.92%),中度96例(23.65%),重度18例(4.43%)。73.65%的患者肝脏炎症分级≥G2,64%的患者已出现肝纤维化。炎症活动度分级与ALT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7)。结论肝脏炎症损伤和(或)肝纤维化与ALT的增高程度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成像评价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肝纤维化及炎症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81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前瞻性的声触诊组织量化成像检查,得卅间接反映肝组织硬度的剪切波速度,以病理组织学的肝纤维化分期和炎症分级为金标准,评估剪切波速度与肝纤维化分期和炎症分级的关系。结果剪切波速度与肝纤维化分期之间具有较高相关性(r=0.812,P〈0.001)。除纤维化S0与S1、S1与S2组间剪切波速度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外,余不同纤维化分期各组间的剪切波速度差异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剪切波速度预测肝纤维化1期及以上、2期及以上、3期及以上、4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1、0.961、0.969和0.908。剪切波速度与炎症分级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476,P〈0.001)。当剪切波速度取1.35m/s时,预测1级及以上炎症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6(P〈0.001),敏感性77.7%,特异性80.0%。结论声触诊组织量化成像可以用于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分期,并可初步用于炎症程度的分级,为临床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以及疗效预后的评估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HBV携带者的肝脏组织病理与年龄、HBeAg(±)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31例慢性HBV携带者肝活检病理结果,按年龄分为三组:〈30岁组,30~40岁组,〉40岁组,计算各组不同炎症分级或纤维化分期者所占比例,比较组间差异。并计算不同炎症分级或纤维化分期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各占比例,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113例肝功能正常患者中约30%患者出现明显纤维化;无炎症患者为0,所有患者均有轻度炎症及纤维化;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与年龄比较:三组纤维化分期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8.55,P〈0.01)。G1、G2、G3三组HBeAg阳性率逐步下降,S0、S1、S2三组阳性率逐步下降。结论所有患者均有轻度炎症及纤维化,且肝纤维化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其中纤维化程度重者以HBeAg阴性者为多,积极进行肝脏活体组织病理检测,对预防疾病发展,指导抗病毒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拉米夫定耐药株感染者的基因型、HBVDNA及多聚酶P区基因变异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法检测83例拉米夫定耐药患者HBV基因型、HBVDNA及多聚酶P区的基因变异。结果83例拉米夫定耐药患者B基因型26例,C基因型57例,B型YIDD变异率69.2%(18/26)、YVDD变异率30.8%(8/26),C型YIDD变异率63.2%(36/57)、YVDD变异率33.3%(19/57),B、c基因型发生YMDD变异模式无统计学差异(P〉0.05);B型rtM204I突变率53.8%(14/26),综合变异率46.2%(12/26),C型rtM2041变异率26.7%(15/57),综合变异率73.7%(42/57),B、C基因型变异位点类型有统计学差异(P〈0.05);耐药变异时c型HBVDNA水平(6.60±1.42)lg拷贝/毫升高于B型(5.88±1.46)1g拷贝/毫升,YIDD变异时c型(6.40±1.48)lg拷贝/毫升、B型(5.68±1.32)1g拷贝/毫升,YVDD变异时C型(6.18±1.87)1g拷贝/毫升、B型(6.82±1.45)lg拷贝/毫升;rtM204I变异时B型(6.12±1.45)lg拷贝/毫升、C型(5.57±1.45)lg拷贝/毫升(P〉0.05);综合变异时c型(6.68±1.51)lg拷贝/毫升,B型(5.76±1.57)lg拷贝/毫升(P〈0.05)。结论c基因型拉米夫定耐药发生率高于B型;基因型与变异位点类型有关,与YMDD变异模式无关;耐药变异时HBVDNA水平c型高于B型,与综合变异有关,与YMDD变异模式无关。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耐受期患者肝穿组织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耐受期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符合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耐受期临床诊断并行肝组织穿刺活检的病例共84例,血清学检测其乙肝病毒(HBV)标志物、HBVDNA病毒载量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所有标本均行HE染色、Masson、网状纤维、D—PAS特殊染色以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评价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及HBsAg和HBcAg分布及表达模式。结果:84例患者中男:女=2:1,发病年龄0~35(19.01±7.54)岁;57.14%的患者有明确家族史;HBVDNA载量10^7~10^10copies/ml;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分期处于G抵者最多(51/84,60.71%),最少的为G1/S2和G2/S2,分别各占2.38%(2/84);不同炎症活动度及不同纤维化程度之间HBVDNA载量无明显差异(P〉0.05);毛玻璃样肝细胞量与HBsAg表达量呈明显正相关(r=0.472,P=0.001),与HBcAg表达量无相关性(r=-0.005,P=0.973);肝组织内HBcAg的表达量较HBsAg多,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HBcAg的表达以核型为主。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耐受期患者病毒复制力强。虽然炎症及纤维化均呈静止状态,但仍有轻度的炎症及纤维化存在,应密切随访。警惕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与肝脏病理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Ⅰ型胶原(CⅠ)、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纤维连接蛋白(F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其抑制物(TMP-1)对肝纤维化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80例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水平,并与患者的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作对比,同时与正常人血清指标进行比较,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8项指标对于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肝纤维化患者HA、CⅠ、PⅢP、CⅣ、LN、MMP-2、TIMP-1比正常人显著升高(P〈0.01),FN比正常人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度与肝纤维化的分期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血清HA、CⅠ、PⅢP、CⅣ、LN、MMP-2、TIMP-1与肝纤维分期显著正相关(r=0.247~0.643,P〈0.05或0.01);与炎症分级显著正相关(r=0.239-4).611,P〈0.05或0.01)。仅FN与肝脏病理分期、分级显著负相关(r==-0.255,-0.261;P〈0.05)。血清指标诊断肝纤维化的ROC曲线分析,HA、PⅢP、TIMP-1、CIV、MMP-2、CⅠ、LN、FN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868、0.764、0.741、0.712、0.672、0.647、0.535和0.484。HA、PⅢP、TIMP-1联合诊断肝纤维化灵敏度为91.58%,特异度为93.41%。结论血清纤维化指标对肝纤维化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其中HA、PⅢP、TIMP-1的诊断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1.
江杰  王步还  武建胜  李丽 《西部医学》2014,(6):788-790,793
目的 了解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优化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732例CHB及乙肝肝硬化(hepatitis B cirrhosis,HB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BeAg特点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分析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病情、病毒学、病理组织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阴性组373例(51%);阳性组359例(49%).阴性组患者入院时平均年龄较阳性组大[(50.2±12.8)vs 38.8±13.1)岁,P<0.05],HBsAg阳性持续时间长[12.0(0.5,59.0) vs 6.0(0.5,48.0)年,P<0.05],血清HBVDNA载量低[1.01×104(<103,4.9×108) vs 1.30×106 (<103,7.11×109) copies/ml,P<0.05].两组患者血清HBsAg定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85(1,9090) vs 3530(2,10600)U/ml,P>0.05].阴性组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较阳性组高(17.4% vs 6.69%,P<0.05).结论 在我院感粢科住院的CHB和HBC患者中,HBeAg阴性患者占相当的比例,HBeAg阴性患者年龄大,病史长,病情较隐匿,血清HBVDNA载量较低,并发原发性肝癌多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的相关性。方法 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HBeAg阳性83例,HBeAg阴性67例,对比分析两组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结果 HBeAg阳性组年龄、病程均显著小于HBeAg阴性组(P<0.05),HBeAg阳性组血清ALT水平及HBVDNA定量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P<0.05)。HBeAg阳性CHB患者不同炎症分级血清HBV DNA定量范围及平均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无相关性(P>0.05),HBeAg阴性CHB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分级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特点存在差异,血清HBV DNA定量有助判断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初治、单一使用替比夫定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8周的临床疗效和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基线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杭州市西溪医院和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门诊初治、单一使用替比夫定治疗的122例CHB患者,HBeAg阳性组97例和HBeAg阴性组25例,给予口服替比夫定600mg,1次/天,连续治疗48周,观察患者基线水平及治疗12、24、48周时HBV-DNA阴转(<lg3拷贝/毫升)率、ALT复常(≤1.0×ULN)率、HBeAg血清转阴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以97例HBeAg阳性组治疗48周时HBeAg血清学转换与否分为转换组和未转换组,比较两组基线ALT水平、HBVDNA和HBeAg定量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122例CHB患者12、24和48周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60.7%、78.7%、88.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分别为59.0%、80.3%、87.7%,97例HBeAg阳性组患者12、24和48周时HBeAg血清转阴率分别为17.5%、23.7%、32.0%,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12.7%、15.5%、30.9%.HBeAg血清学转换组基线ALT水平449.73 ±431.91U/L高于未转换组253.19±306.30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基线性别、年龄、HBVDNA和HBeAg定量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替比夫定治疗48周具有较高的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和血清学转换率;较高的基线ALT水平是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比较恩替卡韦与替比夫定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将6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组和替比夫定组,每组各30例,分别检测治疗前、治疗12周和24周时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HBV血清标志物及肝功能。结果治疗12周时,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组患者HBVDNA低于检测值的比例分别为76.7%和36.7%(P〈0.01);HBVDNA较基线下降≥3log10copy/ml比例分别为90.0%和66.7%(P〈0.05),HBV DNA降幅分别为(5.60±1.96)log10copy/ml和(4.47±1.41)log10copy/ml(P〈0.05);HBeAg转阴率分别为46.7%与20.0%(P〈0.05);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6.7%和13.3%(P〈0.05);ALT复常率分别为73.3%和53.3%(P〉0.05)。治疗24周时,两组HBV DNA低于检测值的比例分别为70.0%和60.0%(P〉0.05);HBV DNA较基线下降≥3log10copy/ml比例分别为100.0%和80.0%(P〈0.05);HBV DNA降幅分别为(5.60±1.68)log10copy/ml和(5.60±2.10)log10copy/ml(P〉0.05);HBeAg转阴率分别为33.3%与26.7%(P〉0.05);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0.0%和26.7%(P〉0.05);ALT复常率分别为90.0%和73.3%(P〉0.05)。24周综合疗效评价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替比夫定组有1例出现临床耐药外,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与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ALT复常率和综合疗效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周时恩替卡韦抑制HBV DNA能力、HBeAg转阴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替比夫定,但24周时两组间差异基本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夏国美  李旭  叶珺  郜玉峰  李芳  魏艳艳  邹桂舟 《安徽医学》2013,34(12):1752-1755
目的 对丙氨酸转氨酶(ALT)≤2 ULN的慢性HBV感染者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探讨血清HBsAg定量、HBVDNA、ALT与肝组织病理学的关系.方法收集154例ALT≤2 ULN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穿刺病理结果,根据不同肝脏病理炎症活动度(G)分为两组,G1 组(0≤G〈2)和G2 组(2≤G≤4),根据不同纤维化分期(S)亦分成2组,S1组(0≤S〈2)和S2组(2≤S≤4),根据不同ALT水平分为2组,A1组(ALT≤40 U/L)和 A2组(40 U/L0.05);S1组和S2组患者血清lgHBsAg定量分别是3.58(0.68,5.33)IU/ml和2.57(1.45,4.87)IU/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和S2组患者lgHBVDNA定量分别是6.08(3.0,9.32)copies/ml和4.87(3.0,8.65)copies/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和A2组患者肝组织炎症程度及纤维化分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肝脏炎症程度和纤维化程度的慢性HBV 感染者间的lgHBsAg定量可能存在差异,肝脏炎症程度和纤维化程度较高者lgHBsAg定量水平可能较低,同样肝脏纤维化程度较高者lgHBVDNA水平可能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拟方龙虎蛇丹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63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2例龙虎蛇丹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组,31例单用阿德福韦酯对照组。观察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主要症状、肝功能、HBVDNA水平、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变化。结果治疗48w后,治疗组改善症状、ALT复常率、治疗总有效率及HBVDNA阴转率明显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对照组(P〈0.05),治疗组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一例发生耐药变异。结论龙虎蛇丹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改善症状、恢复肝功能、促使HBVDNA阴转等方面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及理想策略。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纳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接受Peg-IFNα-2a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40例(A组),对HBV DNA≥1.0×107拷贝/ml或纤维化分期≥S3者(A1组,20例),初始联合ADV治疗;余者(A2组,20例)Peg-IFNα-2a初始单药治疗。24周复评HBV DNA、HBeAg、HBsAg定量,具备以下三项之一者:HBV DNA下降〈2 lg拷贝/ml,HBeAg〉100 S/CO,HBsAg下降〈1 lg I U/ml,后续均Peg-IFNα-2a联合ADV治疗;余者Peg-IFNα-2a单药治疗。并遵循配对原则选择同期Peg-IFNα-2a(B组)、ADV(C组)单药治疗组各40例对照。于24周、48周、72周评估用药疗效、安全性、耐药和复发等。结果治疗24周,A1组患者HBV DNA下降值、抑制率、阴转率均优于A2组[(3.27±0.65)lg拷贝/mlvs(1.46±0.32)lg拷贝/ml,85%vs55%,75%vs40%,P〈0.05];整体A、B组在HBV DNA下降值[(2.86±0.45)lg拷贝/mlvs(1.18±0.24)lg拷贝/ml]、抑制率(70%vs48%)、阴转率(58%vs30%),ALT复常率(80%vs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A组HBeAg阴转率、转换率明显高于B组(68%vs45%,63%vs30%,P〈0.05)和C组(68%vs33%,63%vs15%,P〈0.01)。72周时,各组间差异趋势与治疗结束时一致,A组总体HBeAg阴转率、转换率略有上升,并新增2例HBsAg阴转患者。结论 Peg-IFNα-2a联合ADV治疗对血清、病毒学应答优于单药治疗,尤其结合基线特征以及HBV DNA、HBeAg、HBsAg变化,根据应答指导用药方案(RGT策略),其不失为CHB抗病毒优化治疗理想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8.
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口服阿德福韦酯,每次10 mg,每天1次,每3个月检测1次HBV DNA、肝功能及乙肝血清标志物。结果:治疗12个月时HBV DNA阴转17例,阴转率50%,其中HBV DNA<107拷贝/ml,阴转率为66.7%而HBV DNA ≥ 107拷贝/ml,阴转率为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ALT<2倍正常值,阴转1/5例,而ALT>2倍正常值,阴转率为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1),HBV DNA阴转率与乙肝血清标志物模式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对低病毒载量的患者HBV DNA阴转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核苷类似物治疗过程中血清HBeAg定量动态变化与治疗应答的相关性,评估血清HBeAg定量对抗病毒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70例患者给予核苷类似物治疗48周,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ECLIA)测定治疗前、治疗后12,24,48周时的血清HBeAg含量.结果治疗应答与治疗前血清HBeAg定量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治疗12,24周时血清HBeAg定量水平及下降幅度有相关性(P<0.05);治疗12周时血清HBeAg定量水平<100U/ml或下降幅度>90%的患者应答率高(P<0.05).结论核苷类似物治疗HBeAg阳性CHB过程中,血清HBeAg定量的动态变化对治疗应答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HBeAg阳性和阴性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的临床、病理及抗病毒疗效的特点,探讨二者之间的异同。方法将98例HBV-GN患者分为HBeAg阳性组(52例)与HBeAg阴性组(46例),并对其临床、病理及抗病毒疗效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HBeAg阳性组患者肾病发病年龄,男性患者所占的比例、肝硬化患者所占的比例均低于HBeAg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拉米夫定为主的48周治疗方案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肝硬化、Child-Pugh积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尿比例,24 h尿蛋白、血肌酐、血清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以及肾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结果,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周疗程结束后到门诊随访24周时发现,两组24 h尿蛋白,ALT及HBVDNA水平,血肌酐均较治疗前下降,血清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组乙型肝炎病毒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变异的发生率为25.0%,高于HBeAg阴性组的6.5%(P〈0.05)。两组共有24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24.49%,其中HBeAg阳性组有4例(7.69%)、HBeAg阴性组有20例(4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BeAg阳性HBV-GN与HBeAg阴性HBV-GN相关因素中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了解两者的异同,有助于提高HBV-GN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